本文没有序言缓冲,让我们开门见山——如果你来自规模型大企业,出一道灵魂拷问:回顾过往五年,你们家的组织人效,即“收入或利润/员工人数”,是上升、持平还是下降?
面对这样的拷问,企业中不同的角色反应大致如下:
你们家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虽然知道有问题,但日子也就这么将就地过着?那让我们再来看看统计数据的分析:
以2017—2021年时间范围统计,尤其以净利润/员工数量作为指标,40%的中国头部企业都出现了组织人效下滑。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生产效率提升,如今有这么多自动化和数字&智能化工具加码,为什么有些企业越做越大,效率却越做越低?钻牛角尖想不通的问题,我们不妨换个场景思考一下,你有没有发现:电脑时间用得越久,文件就越难找?
想在电脑上找一份文件,虽然知道在哪里,但要多次点击到很深的路径才能找到;又或是看着文件夹名称似是而非,只能挨个打开查看;再不然打开搜索功能,却想不起文件名,只能在搜索栏里反复尝试……不知不觉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找不到文件除了自身的工作习惯以外,也有不可避免的外部因素:当期的工作重点在变,总会有新的工作涌现。大道至简,组织人效的下降也是同理,一方面是外因:业务环境在发生变化,组织已经无法高效适配;另一方面是内因:组织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自我约束的条件,久而久之,组织人效开始下滑
于是乎,许多企业开始行动了……
很遗憾,我们看到大部分企业提升组织人效的方法都是先制定整体优化目标,然后在部门间分配,进而向下层层分解,最后手领目标的基层领导拿着人员绩效表,“斩其尾”即完成任务。这样的优化方法在数学公式上是减小分母,但忽略了对分子的影响,更缺乏对于组织人效下滑的根因思考。
那么组织效率下降的微观本质到底是什么?以下进入学术理论讲解环节,请大家耐心阅读,理解根因自然就能找到解药。
组织与职责
  • 组织不适配战略:针对战略转型的新业务,零星布局组织能力,四散在不同部门,看似有人员投入,但是组织能力其实并未形成,事倍功半;对于老旧的夕阳业务,组织又没有整合或及时瘦身,仍然占用大量组织资源。
  • 影子组织重叠职能:各业务单元出于自身利益希望快速行动,于是重复建设能力,典型的影子组织如IT/数字化、财务、大数据、采购管理等。
  • 组织层级过多:凡事需要层层汇报,前方呼唤炮火的声音到达决策层不但时效低,信息也层层衰减。
  • 管理宽幅不足:每个管理人员的下属直线管理人员不足,如只有3—4人,导致整个公司都是领导,吹哨子管事的多过撸起袖子干事的。
  • 岗位职责过细:岗位职责定义过于细碎,结果一个萝卜一个坑,不但导致岗位过多,还造成了岗位之间极大的沟通成本。
流程与活动
  • 跨部门的流程接口不清晰:在关键业务流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不清晰,导致重复工作或是真空地带。
  • 数字化/自动化程度不足:低价值重复劳动的工作仍然由人工完成,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不足,比如大量的审批流程、定期报告、BI报表等。
决策与管控
  • 决策授权不足:企业人员规模壮大、层级变多,但仍然采取中央集权,没有适应性的权力下放,导致公司决策流程漫长。
人才内化与外包
  • 新兴领域的人才没有转型升级:如数字化、用户营运、软件开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严重依赖供应商,沟通成本高且无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 传统领域的人员低效重复劳动:对于传统低价值的业务领域,仍然自己一手包办,没有寻找外部市场更有竞争优势的供应商资源。
反思
看完以上的分析,你还会认为简单的人员优化就能提高组织人效吗?
组织人效的下降与人类的新陈代谢类似,是生长过程,尤其是进入成熟期之后的自然现象。
我们建议的应对策略:健体塑身、加速循环、定期体检、对症下药。
健体塑身
在组织生长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管理宽幅:即一个管理岗位直线下属汇报人员,始终确保不低于六。
  • 组织层级:即CEO以下的组织层级,原则上不超过五,最好能达到四。
  • 共享中心:常态化防范公司在不同业务单元重复建设相同的组织能力,HR要平衡效率优势与协同效应。
  • 数字化:持续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加速循环
通过加速“内外双循环”,
从组织人才管理机制上着手,提升人效
外循环
  • 吸收:融合新知持续进化,即根据组织未来战略和能力需求,前瞻性地开展人才招募,确保新旧融合,实现人才队伍能力随战略持续迭代。
  • 代谢:拥抱变化防止板结,即畅通组织阵型变换和代谢的渠道,通过职业发展通道的优化设计等,牵引变化、稳妥交接。
内循环
  • 换脑:通过员工能力升级重塑(Reskilling & Upskilling)项目,帮助员工一起走出舒适区,与公司和时代一起“再出发”、“再成长”。
  •  换血:基于能力评估进行内部人岗再匹配,实现人尽其才和组织升级的双赢目标。
定期体检
由表及里,全面审视组织人效
  • 看表象:从行业对标以及企业自身历史发展来看,组织人效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公司整体如何,各个部门又如何?这些指标建议年度体检。
  • 找根因:如果数据表象暴露问题,随即围绕组织与职责、流程与活动、决策与管控、人才内化与外包四大方向寻找组织人效问题的根因。这比较考验HR团队的专业性,需要专业工具和方法论辅助,才能事半功倍。
BCG在组织人效的诊断方面具备一整套完善的工具,可以由表及里,提供系统的组织健康体检。
左右滑动,查看BCG各项工具简介
对症下药
既然能够按照以上方法找到问题的根因,解决方案自然也不难。但变革执行也非易事,我们观察到企业在组织人效变革中容易犯五个错误,望大家引以为戒。
结束语
组织人效的下滑本是一个慢性病,只是偶尔隐隐作痛,但在当前后疫情经济寒冬之下,成本、效率和转型的压力急剧放大,组织人效下滑产生了剧痛,于是有些企业开展了大刀阔斧、壮士断腕的手术治疗。叹惋之余,我们更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就能重视组织人效的健康管理。
关于作者
阮芳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组织与人才专项亚太区及中国区负责人,中国企业领导力学院负责人。
施志刚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汽车业务中国区核心领导,组织效能课题中国区负责人。
蔡菁容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组织与人才专项中国区核心领导。
崔东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BCG汽车业务中国区核心领导。
张奕蕙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项目经理,BCG组织与人才专项中国区核心成员。
如需联络, 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BCG视频号开通了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BCG视频号
快来关注我们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