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写在前面
孩子学习时爱打岔说些无关的话,做题不按照规则胡乱发挥,学新东西永远三分钟热度……一说到这些,相信每个父母都会头疼。但如果说,对于学龄前孩子,这些不仅不是“缺点”,反而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学习特点,需要调整的其实是父母的教育方式,这是不是颠覆了你的固有认知?
 周三
观点 🌏
全文共4268字,阅读时间11分钟
🌿🎨🌏
01 走迷宫还能翻墙?
小贝儿有段时间,非常喜欢走迷宫,但是她总“不走寻常路”,比如这样,走着走着发现不对,干脆倒退回来:
或者这样,走不下去了,直接翻墙跨越,还画个“横道线”,合理化自己的做法。
贝尔算术时也是,简便的算法不喜欢,总是按照自创的一套办法,掰着手指加加减减,还给自己独门秘籍想了名字,什么“送法”,“数后法”,并且搞得像机密,不肯和你说。计算结果么时对时错(可以确定不是天才了
)。
幼儿园孩子在学习时,经常不讲规则,打破常规。你给他灌输规则意识、科学的方法,经常没效果,还引起反作用。一开始,贝尔爸爸也很困惑,直到读了郝景芳老师的著作《人之彼岸》,才发现是自己认识浅薄了。(本文斜体部分,为引用该书原文)
《人之彼岸》是科幻作家郝景芳的一本短篇科幻小说集,主角都是人类和AI。书的最后,作者谈了有关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思考,包括“我们离人工智能到来还有多远”和“人工智能时代应如何学习”等问题。这部分,大家不妨亲自去看下这本书。
尤为让我注目的是,作者在比较了人类和人工智能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提出了“人类学习的最精华特点,凝结在孩子身上”,并总结了孩子的一系列学习特征,包括:出错、走神、厌倦、以偏概全、依赖情感、叛逆等。和人们直观感受相反,作者认为,在未来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些学习特征恰恰是人类相较于人工智能的优势。
贝尔爸爸看完本书后,深受启发。这些现象小贝儿身上都有,如果对这些学习特征横加干预、那才是违背成长规律,犯了揠苗助长的错误。
小贝儿走迷宫的方式,其实就是典型的“试错学习”。
“小孩子会犯错,甚至会故意犯错……小孩子的思路走不了那么远,他更多是从现状出发,东试一下,西试一下。有的时候,尝试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另外的问题,给出另外的答案,不一定是最优解,但有时候带来新的洞见。”
小贝儿在迷宫中走回头路后,贝尔爸爸没有表示反对,因为我知道贝尔已经通过试错,找到了正确的路径。
而跨越并手动画横道线,其实是贝尔通过故意犯错体验自主的乐趣:我为什么就不能在迷宫里搭个桥,造个路呢?
在得到贝尔爸爸“纵容”以后,贝尔还饶有兴趣地想自己创造个迷宫,于是有了以下作品。
虽然是个没有分岔,不会迷路的“迷宫”,但毕竟这是贝尔自己尝试构建的。走迷宫每个孩子最后都能学会,重要的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孩子试错和自由发挥,给与孩子一种控制感,而控制感是孩子未来拥有自驱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不需要做太多,只要静静地看着,克制住某种冲动,营造一个容忍孩子试错,鼓励孩子放飞思维的环境。
“错误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开启了另外一道门。当孩子把玩具的盒子戴在脑袋上当帽子,谁知道是不是想法拉第错误掉落的线圈,导致电磁学的重大发现呢?”
02 这些特征也不是坏事
-联想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特征。
小孩子的思维是非常跳跃和发散的,不像成人是线性并具有逻辑性的。孩子在说某件事情时,经常想起其他关联事情,然后就漫无边际地拓展下去。另外,孩子还很擅长把看似没有关系的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有一次,贝尔在吃面条时,突然说吃面条跟电梯很像。我一看,估计是一根长面条一嗦一嗦吸进嘴里的样子,跟电梯一停一停上升有点像。换我是怎么都想不到的。
学习时也是一样,贝尔在认字时,会想到看过的动画片、幼儿园里同学和老师说过的话、甚至就字本身的形状发挥联想。
比如在学到“雪”、“冰”这些字时,贝尔就开始讲她最喜欢的《冰雪奇缘》中的情节,艾伦戴尔的冰天雪地、艾莎骑的冰马、搞笑的雪宝还有斯特,然后继续发挥,回忆在迪士尼乐园里看的舞台剧……完全刹不住车。
我们需要把孩子的思路马上扭回来吗,大多数时候不需要,甚至还可以让子弹多飞一会
贝尔通过充分联想,把“冰”、“雪”这些字和电影中的冰雪场面、人物的曲折经历、自己观影时的情绪紧密联系了起来,这不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字吗?而且通过文字来理解世界,这不就是我们学习的真正意义吗?
另外,联想并不全都等于不专注,只要孩子还保持在学习主题的相关范围内,可以自己收回来,或者在父母提醒下收回来,那就仍然是处于连贯的学习状态中。如果出现玩玩具、说完全无关事情、坐不定等现象,那的确是要做一定干预的。
-我们都知道大数据学习,但其实人类更擅长的是小数据学习。
“人工智能学习认鸭子,需要看数百万张鸭子的图片,小孩子只需要看两三张就够了。”
“在事件学习方面,人类不仅不需要很大的样本数据,就可以‘吃一堑长一智’,甚至可以超额学习,也就是‘举一反三’”
这体现在孩子身上,就是“以偏概全”,通过为数极少的个例,总结出一般规律。贝尔有一次读完一个故事后,她突然说:“爸爸,我知道规律了,每个故事的第一句话都会有几个人”。原来她是发现了故事开头总会介绍人物。
作为一个影视从业者,我知道故事结构有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等;还有“金羊毛”、“人生变迁”、“屋里有怪物”、“愿望成真”等十几种故事类型。我也知道故事开头除了介绍人物,也有描写环境、刻画心理等不同呈现方式。但我会去纠正小贝儿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吗?不,我才不傻呢!因为在贝尔的文学世界中,她总结的规律确实有效,至于在她认知以外的规律,留待她以后慢慢探索吧。
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更多的经历和体验,鼓励她积极通过抽象思维,总结事物特征、探寻底层逻辑。
-孩子总是三分钟热度,学了几下就厌倦了。
“厌倦来自一种心理学特征:习惯化。人的注意力喜欢追随新奇刺激,一旦一个新鲜信息变得习惯了,大脑就感到厌倦,不再加以注意。”
这种特征的好处是,因为“注意力”是大脑的稀缺资源,大脑总是要把注意力投放在新知识上,其实这也是人类能够不断创新的本源。
但这部分,的确是最挑战教育者的。因为我们需要灵敏捕捉孩子的注意力,并让孩子在一件事情上,“不断找到新的趣味和挑战”。
有一次到了规定认字的时间,我都已经把教材准备好了,贝尔却拿起一本弟弟在看的翻翻书,饶有兴趣地看起来,根本不理会我的催促。
怎么办,这时该用大棒还是胡萝卜?贝尔爸爸突然发现,贝尔在读每一页上的字。行啊,认字不就是为了读书嘛,那就干脆咱们把这本书认真读完,就当是正式学习前的热身吧!
其实这本翻翻书,主要是让幼儿接触数字的。上面的文字是让家长读给孩子听的,贝尔很小时候就看过。她现在就是喜欢把弟弟的东西也玩一遍。现在因为认了几个字了,再加上翻翻书内容简单,自己大部分都认识,一边读一边数又很好玩,所以根本停不下来。
其实我们父母也不用太担心,认为寻找“新的趣味和挑战”一定是挖空心思的过程。现在不是经常讲互联网思维么,生活中也可以应用,比如“迭代”。“迭代”并不是搞大动作,搞颠覆性的创造,而是很多细节上的微创新,但需要持续改进。对孩子来说,学习过程中不同知识的组合、形式上的小变化、都能带来新的趣味。贝尔爸爸之前在认字教学方法中,也有介绍,这是我们都能尝试并做到的。
03 在家也能通识教育
理解了孩子的学习特征,并针对性地引导贝尔学习,贝尔爸爸和小贝尔收获很大。
我们可以跨学科学习。孩子可以在不同领域切换过程中,保持学习积极性。这不就是基础版通识教育吗。
在贝尔学到“东、南、西、北”几个字时,表示很懵,总是把“南”记成“北”,把“东”记成“西”,学习的兴致顿时降低了不少。于是贝尔爸爸干脆停一停,把当天的识字任务调整为学习位置和方向。先是画了基本的四个方向,然后让贝尔尝试面朝不同方向时,想想左右手分别指向哪里。
贝尔爸爸画的这个小图形象吗

贝尔自己边琢磨边转动身体,一会朝南,一会朝北,整个过程都很积极。之后再画了一张社区地图,尝试判断幼儿园、小区、菜场之间的位置关系。
认字本身就需要耗费脑力,再加上方位对贝尔是个新概念,难上加难。与其逼着孩子硬记,不如提供一个工具和环境,让她自己试错、去研究。而且在过程中既学习了文字,还掌握了地理知识。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小区封控,天天呆在家。为了让孩子过得充实、也是为了她有足够多的事情做,别老是烦我们,贝尔爸爸每天会陪贝尔做计划,学习规划时间。
你能想到的计划是长这样的:
但贝尔的计划表是这样的:
你可能会问:这到底是在画画、还是认识钟表,还是做计划?贝尔爸爸想说,为什么不可以都是呢
。至少,这样的计划,主要都由贝尔自己制定和绘制,当然她的执行力也是最强的。
04 沿途的风景也很美
我比较喜欢自由行,而不是跟团游。自己开车,不用在景点之间奔波,沿途遇到美丽风景、有趣的事情,停下来悠闲笃定地走走看看。陪学龄前孩子学习,有点类似这样的过程。孩子就像海绵,这些沿途风景对于他来说都是新的知识,渴望吸收进大脑。我们不用过于执着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任务(到一个个景点拍照打卡),这么做反而会压抑联想能力、压缩试错空间、打击创新欲望。
贝尔爸爸尤其反对学龄前教育过于目标导向,甚至机械性练习。7岁之前,孩子大脑中的突触数量大量增加,这段时期也是孩子好奇心和知识吸收能力超强的时期。我们要做的是,利用这个黄金时期,顺应孩子的学习特点,让他们充分地跨界联想和触类旁通。
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有机会学会很多知识和技能。进入学校体系后,一直到大脑最后停止思考,我们所做都是需要专注和逻辑性的学习和工作,这也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登上生物链顶端,并仍在不断进步的原因。
但是对于个体来说,当大家都极致专注时,最后决定你能够踏上更高山峰的,恰恰是非同寻常的跨领域联想能力,基于底层结构的类比能力,以及综合而成的创新创造能力。或许,正是年幼时自由遍览的经历,让孩子具备将来冲击顶峰、一览众山小的思维基础。
帮助孩子打开思维,拓展视野
在科学、艺术、人文等学科全面发展
欢迎1元体验童行通识共学营
作者 | 贝尔爸爸
影视制片人。与孩子同行,书写人生故事。
互动话题
你平时会和伴侣发生争吵吗?你又是如何降低争吵对亲子关系和婚姻关系造成的伤害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