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从阿里巴巴独立出来的盒马开始了第二次的寻求融资。规模也从年初传出的100亿美元投后估值,缩水至60亿美元,相当于蒸发了270亿人民币。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创立于2015年的盒马一直被视为阿里巴巴新零售样本。自2016年1月开出首家门店,到2019年底,盒马从独立事业板块降至事业群子业务板块。直到2021年6月阿里宣布组织升级,全面推行经营责任制,盒马则升级为独立事业群,正式开始自负盈亏。
彼时盒马曾明确提出,要勒紧裤腰带,从单店盈利提升为全面盈利。2022年开年首个工作日,盒马CEO侯毅曾在内部信中指出,今年公司的目标是从单店盈利提升为全面盈利,并强调了线下业务的重要性。期间,不少盒马员工在社交平台透露,侯毅曾多次在内部强调,盒马要进入“艰苦创业”阶段。
随后,盒马启动融资的消息不胫而走。其实早在今年1月中旬,彭博社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阿里巴巴集团正在考虑为盒马鲜生寻求独立融资,拟估值为100亿美元。不过此时阿里方面并未决定盒马的融资规模,100亿美元为暂定估值。
频繁尝试的业态模式
这6年间的盒马可谓是频繁地尝试新业态,以激进的开店策略、极短的验证周期,不断刷新着公众的认知。尤其是近两年,盒马在盒马小站、盒马MINI、盒马邻里三个业态上的快进快出,都能看出盒马对自身定位的反复。
前置仓模式的盒马小站,属于第一轮“牺牲者”。起步于2019年初的它,自出现之初的使命就是代替盒马跑马圈地的“工具人”。那时候的盒马首要的任务是,先把核心城市全部覆盖掉,所以,启动了一个疯狂铺300-500平米盒马小站的计划:上半年,先在北上广深杭铺设盒马小站,北京这样的城市,按照1.5公里一家,至少要开几百个;下半年,再铺14个城市。
后来也因频繁的扩张,导致账永远算不过来,盒马小站最终止步于2021年。但这并不是终结,接下来的盒马MINI、盒马邻里也以不到一年的时间,经历着从疯狂砸钱到急速收缩的过程。
图片来源:猎云网
其实在2020年初,盒马小站就已经被划为“淘汰者”,下一代的盒马MINI也已经横空出世。这个类似于便利超市的业态,是盒马鲜生的完美替补,不但能进入郊区和城镇,而且投资只需要其标准店的1/10,物流成本低30%左右。然而实际上,盒马MINI的扩张极慢,到2020年底,只开出14家店,到现在,只保留了零星的门店维持日常运营。
图片来源:搜狐网
时间来到2021年中,盒马的第9种新业态盒马邻里横空出世,一出现就被捧为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战略,项目地位也抬到和盒马鲜生同样的级别。三个月时间不到,盒马邻里在全国开出400家店。可自去年底,其被曝开始关闭站点,从多地撤城。
盒马可以说是已经试过了几乎所有的线下零售形态,包括:盒马鲜生、X会员店、Mini店、盒马里、盒马菜市、pick'n go、盒马F2、盒马集市、盒马邻里等等。
不过,事与愿违的是,盒马无论怎么尝试,除了投入成本越来越高,盈利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图片来源:网络
疫情迎来转机亏损收窄
无尽烧钱的生意终不可持续,但自2020年疫情的爆发,又让生鲜电商站到了舞台中央。2020 年初,叮咚买菜订单涨幅超过3倍,每天新增用户5万以上,高峰时抢菜的难度堪比双十一。
市场对生鲜电商产生了幻觉:生鲜电商第二春到来了。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的确,疫情期间消费者使用生鲜电商App的次数显著上升,也培养了用户使用生鲜电商平台消费的习惯,进一步加速了生鲜市场的线上渗透。
数据显示生鲜电商APP在用户规模上再迎小高峰。其中,盒马用户规模突破2000万,环比增长18.2%;每日优鲜月活约1357.17万,环比增长41.35%;叮咚买菜月活突破900万,创近一年人数最高,环比增长22.08%。
几大头部平台的用户增长曲线,都走出了漂亮的上扬趋势。
图片来源: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叮咚买菜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平总营收为54.4亿元,同比增长43.2%;商品交易总额为58.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43亿元增长36%,主要受订单数量和平均订单价值增加的推动。服务收入为人民币6860万元,增长52.7%,主要是由于订阅叮咚会员计划的客户数量增加。
叮咚买菜2022年Q1季度财报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看似不错的营收背后,却没从财报里看到预想中的盈利,出现的也仅仅是净亏损从去年一季度的 13.8 亿元收窄到现在的 4.7 亿元。
疫情之下,需求猛涨都尚且不能盈利。从诞生之日就广受质疑的成本控制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每日优鲜还是叮咚买菜都一路巨亏,盈利似乎还是遥不可及。
生鲜市场至今还没有赢家
上个月是每日优鲜登陆纳斯达克IPO一周年的日子,一年前每日优鲜发行价13美元,首日市值曾达到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创造了“社区零售数字化第一股”。
一年匆匆,今非昔比。4月下旬以来,每日优鲜股价接连创新低,股价始终低于1美元,仅为高峰时期的1%。2022年6月初,由于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跌破1美元,每日优鲜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函,要求每日优鲜需在180天内,即2022年11月29日之前重新符合最低股价要求。
图片来源:百度股市通
从业务上来看,每日优鲜也并不好过。今年6月30日至7月2日,短短三天内每日优鲜连续关停了苏州、南京、杭州、青岛、深圳、广州、济南、石家庄和太原等九个城市的业务,目前仅保留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个据点。

关停业务的背后是每日优鲜连年亏损,入不敷出。财报显示,2018~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而2021年的年报至今难产,此前的预告是亏损超过37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四年时间,每日优鲜累计亏损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与每日优鲜同期上市的叮咚买菜日子也不好过,也在收缩战线中。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叮咚买菜股价已累计跌掉近 80%,市值也由上市首日的 56 亿美元大幅缩水至 10 亿美元。
从今年5月开始,叮咚买菜就启动了“撤城”模式,相继关闭了天津、河北、广东、安徽等多地业务。对此,叮咚买菜方面曾回应表示,公司并不存在“大规模撤城”,系个别前置仓变动为正常业务调整,调整规模较小,并未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亏损,是悬在生鲜电商平台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今来看,行业内还未诞生一家盈利的生鲜电商公司,而它们的艰难处境也直接传导至二级市场。

时至今日,生鲜这片江湖还没有赢家。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参与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就现阶段而言,没有哪一家生鲜零售可以说自己已经实现了稳定盈利。
生鲜,这个被赋予了无数消费者期待和创始人梦想的行业,也是个绝对的刚需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开枝散叶。回想前两年前,生鲜赛道最火热的时候,钱大妈、美菜网、多点生鲜等一众生鲜玩家排着队去IPO,美团、拼多多、京东扎堆的进入。
但可惜的是,行业的发展看似蓬勃,却并不健康。上市一年的每日优鲜股价已经濒临退市;叮咚买菜撤城收缩战线。外强中干的巨头们还在盈亏平衡的水面上苦苦挣扎,所谓的生鲜热终于熄火,大家都在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竞争局面。
喧嚣过后是无尽的反思。补贴带来的增长始终无法化作利润,连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也不得不承认,“生鲜电商如果只是烧钱做规模做增长一点也不难,但是没有任何意义,在百亿到千亿的淘汰赛中,那些业务还不能实现盈利性增长的玩家,经营会越来越困难。”
而需要做的事情都一样,证明自己是能够盈利的公司,能够活下去。巨头都尚且如此在煎熬,但可能更多的生鲜企业们都熬不到那个时候。
资料来源:新浪微博、摄图网、第一财经、新零售商业评论、钛媒体
❖ END ❖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风靡华尔街的ESG投资,做长期主义践行者

查看完整榜单,历年榜单与新闻稿请登录“胡润百富”小程序,或咨询胡润百富客服(hurun-1999)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