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星球找老齐  投资稳健高收益
他们拆掉了一辆30W的特斯拉!就为了写一篇研报?
证券公司写一篇调研报告需要花费多少钱的调研经费?是打一个电话的成本,是上门拜访的成本?或者是请对方吃一顿饭的成本?
都不是,有些时候,他们为了写一篇研报,他们可以拆掉一辆30W的特斯拉。
你没听错,作为“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为了写这份研报,他的研究部和汽车团队协同多家公司对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进行了完整的拆解,共耗时两个月,最后发布了一篇长达94页的研报。
这很难让人不跟前段时间的海通证券做对比,就在前不久,海通刚刚动手拆了一辆价值7万的比亚迪,并发布题为《比亚迪“元”细化拆解》的87页研究报告。
我看到这条新闻,第一反应是,奇了怪了,研报也不对外卖钱,投资者都可以免费看到卖方机构也就是券商们出的研报。所以他们砸这么多钱,就为写一篇研报,图什么呢?
其实其中的逻辑也不难揣测,券商原本的生意逻辑是向大众出售上市公司的股票。但是慢慢的演变到今天,他们不仅出售股票,也出售投资建议,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投顾“投资顾问”,他们会做各种深入的分析,基于分析给客户推荐各种股票。但是这么多券商,每家都会给自己的建议,这让消费者们怎么选呢?
一般人会说,我肯定会给自己选一家更专业的公司。那问题就来了,这个“专业度”是通过什么展示给客户的呢?对了!就是研究团队的实力。
比如,我们有500人的研究团队,这主打人多势众。
还有就是类似这样的拆车事件了,他向大众透漏的信息就是:你看,新能源车,国家力捧的“高端制造”我们都有能力拆了,可见我们的研究是多么的深入,能力是多么的强大。
再有就是拆的汽车的级别上,别的公司拆了十几万的新能源车,我们拆30W的,可见我们公司的实力雄厚,足以进行各种级别的调研。所以,选择我们吧,我们才是最专业的的。
对此,大众的反映有点不买账了:这么内卷了吗?你拆7万我拆30万。如果拆车也是券商研究实力的提现,那下一个来PK的,不拆个五六十万的车,都不好意思把研报发出来了。而且按照这个逻辑,研究新能源车的要拆车,那么研究军工的是不是要拆导弹?拆坦克?
最后,我们来研究一下,斥巨资拆车,是不是真的可以起到深入研究系能源行业的作用呢?
一位业内人士就质疑道,这份研报重在拆解过程,总共94也,大概有80页都在描述拆解过程,这就相当于你花了3天3夜拆了一个乐高玩具,告诉我一共有3W个模块,并且告诉我你拆的非常辛苦,但是那又如何呢?我只是想知道,这款玩具,孩子们会不会喜欢。
其次,他们是得出了一些结论,比如说4680电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科普一下4680电池,据说这类新研制的电池,比原本的电池不仅成本下降了,电池容量还增加了。)比如说他们看好宁德时代的电池产业链,说其值得购买。但让人存疑的是,他们拆的车是一辆2020年款的特斯拉model3,里面用的并不是他们看好的4680电池,里面装的甚至都不是宁德时代的电池。这就好比,我仔仔细细的拆了一台去年推出的IPHONE6,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研究了它的每一个零部件和模块,最后告诉你,我坚定的看好明年发行的iphone8。这一切,好像除了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磨炼了我的耐心,并没有起到其他积极作用。
有个网友的总结,我觉得很中肯:中信证券看似投入不小,最后的结果却跟没拆车之前一样,把产业链上市场耳熟能详的标的又重新推荐了一遍。
你觉得呢?到底是实力的体现,还是风声大雨点小呢。
学投资,请下载知识星球APP,搜索齐俊杰的粉丝群,在群里我们会给出一整套投资的方法和投资逻辑,并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调整,让你踏踏实实的赚钱,跟韭菜说拜拜!
【两个群分开运营 千万别走错了】
往期内容:
  点击在看,支持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