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 行业策略报告
核心观点
1
政策发力足、ICT 新基建稳、预期回升强
年初至今(2022年01月--2022 年 05 月底)上证指数跌幅为14%;深证成指跌幅为 24.66%;创业板指数跌幅为 30.1%;一级行业指数中通信板块跌幅为 19.01%;通信估值水平 2022 年预测 PE 约 15+倍;整体来说,通信行业表现居中,估值处于较低分位。我们认为下半年的企稳回升重点需要关注业绩修复的确定性和政策推进的持续期。受益“十四五”等政策关于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有望稳步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布局落地,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推动 5G 规模化应用;具体来说展望2022 年下半年,数字经济 ICT 新基建有望加速, 5G“投入期”到“收获期”转变带来 5G 应用拓展有望夯实,通信重点子行业加大投入的确定性更强,相应板块有望迎来企稳回升。
2
聚焦三条主线:数字经济新基建、5G 应用、通信+能源融合发展
一、“东数西算”工程作为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具有运输距离更长、数据中心密度提升、算力要求高、节能要求严等技术新特征。数据中心相关产业链景气度有望提升,ICT 基石光网络作为新基建的主要设备,包括光模块、光纤光缆、节能等需求进一步增长,有望迎来市场新增量;同时随着国家对 PUE 指标控制趋严,具备节能关键技术的公司议价能力有望增强,集中度有望提升带来更大弹性;另外 5G 收获期到来、ARPU 持续提升、低估值运营商作为“东数西算”工程主要承建方有望迎来 ToB 端发展新机遇,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二、5G 周期已由 5G 建设走向 5G 应用,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兴视频会议需求持续提升;5G 时代万物智联车联网模组在物联网浪潮中跨越式成长;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等应用产业有望在国防信息化领域国产替代大发展背景下持续受益。 
三、通信+能源融合发展,业绩有望迎来新突破。通信公司依靠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拓展,传统通信业务稳步发展,同时积极布局海风、能源领域等创新业务并迎来较大突破,带来业绩持续高增。总体来看,数据经济催化技术升级和流量高增、ICT 基建市场需求确定性强,5G 应用多点开花加速落地,通信+能源融合发展、行业共振迎来广阔天地。
3
投资建议:聚焦三条投资主线,下半年企稳回升在望
1)数字经济新基建:ICT 相关标的星网锐捷(002396),天孚通信(300394),中际旭创(300308),新易盛(300502),长飞光纤(601869),节能英维克(002837);运营商中国移动(600941+0941); 
2)应用板块:视频会议亿联网络(300628),卫星导航应用华测导航(300627),通信模组移远通信(603236),广和通(300638); 
3)通信+能源融合:中天科技(600522),亨通光电(600487),润建股份(002929),科华数据(002335)。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升风险;全球疫情影响及国外政策环境不确定性;5G 规模化商用推进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1

一、政策不断推动,通信行业稳字当头
(一)数字经济政策持续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
 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强调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同时,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到10%。2022年5月17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会议提出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使之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政策护航,数字经济新基建“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为了实现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将着力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经济圈、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结合应用、产业等发展需求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此前,我国共实施过三项国家级战略性工程,即“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及“西气东输”,分别解决了东西部对水、电、气的需求和供给不平衡问题,三项工程过后我国水利建设、特高压网络及天然气管道建设飞速发展。“东数西算”工程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海量数据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
(二)两会与“十四五”规划政策护航,通信景气度边际改善
数字新技监赋能千行百业,数字经济将全面迈向扩展期。2021 年 11 月 21 日,工信部正式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到 2025 年,对通信行业总体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节能、应用普及、发展创新、普惠共享的要求。《通知》中明确提出,到 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坚强柱石。 
5G 基建不断推进,ICT 基建夯实有力。我们认为该《规划》,结合此前工信部联合九部委联合出台的《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可以预测我国 5G 基础设施建设将持续加码,举例来看,5G 扬帆计划中规定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量 18 个,2020 年为 5 个,可以推断出到 2023 年,5G 基站数量将是 2020 年的 3.6 倍,即接近 260 万个,可以预计 2022-2023 年将新建超 120 万座 5G 基站,年增长基站数量超过 60 万站,使得我国 5G 普及速度预计将在目前基础上保持快速提升。
(三)5G 投入期转为收获期,高质量精品网络收益有望超预期
电信运营商 5G 建设即将转入收获期:2022 年中国移动预计资本开支为 1852 亿元,其中5G 相关资本开支约 1100 亿元,同比下降 3.5%。中国电信预计 2022 年资本开支为 930 亿元,其中 5G 网络投资达到 340 亿元,同比下降 10.5%。中国联通未公布 2022 年资本开支,鉴于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预计 5G 投资趋势类似。随着 5G 业务由“投入期”逐步转入“收获期”,运营商 2022 年总体资本开支有小幅增长,其中 5G 相关资本开支企稳,预计未来 5G 建设主要用于完善网络覆盖和容量扩容,投资重点转向推进算力网络建设,宽带互联网、产业数字化方向,以及数据中心能力布局和宽带千兆网等方向。2021 年三大运营商合计资本开支达到 3406亿元,代表我国 2019-2021 年 5G 资本开支持续加码,建设力度加大。根据《“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及《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预计 2022-2023 年 5G资本开支将持续稳中有升,5G 即将迎来收获期,新增 5G 基站数量(预计 60+万站)或将超过2021 年增量,持续赋能 5G 建设。
受益于我国运营商 5G 资本开支持续加码,我国 5G 基站数量、用户数量及覆盖面积全球居首,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 5G 独立组网网络。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 2022Q1 我国已建成 5G 基站达到 155.9 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 15.5%,占比较 2021 末提升 1.2%。其中,2022Q1 新建 5G 基站 13.4 万个,5G 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 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并逐步向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地区逐步推进。5G 套餐用户超过 8.46 亿户,比上年末净增 4.54 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 50.93%。
2
二、数字经济不断推进,信息科技赋能新基建加速
数字化建设带来经济新动能,ICT 新基建重要性凸显。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 iimedia 数据,2021 年中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达到 47.6 万亿,同比增长14.98%。当前数字经济将传送产业与 AI、云、区块链等融合,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是必然趋势。“东数西算”工程作为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落子,有望进一步强化相关落地。
整体来看,在通信侧“东数西算”有三条主要投资方向。第一条是 IDC 具有直接增量带来的投资机会;第二条是“双碳”投资主线,重点关注节能减排的空调方向;第三条是光网络,主要关注光模块、光纤光缆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东数西算”工程可以直接带动数据中心的发展。当下千兆网速普及、企业上云会进一步加速流量的爆发:ToC 端人均 DOU 几乎每 1-2 年翻倍,ToB 端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回顾十年数据流量的大发展之势有望延续到下一个十年。数据流量的激增倒逼作为基建的数据中心和光网络的不断技术更新,我国 IDC 市场增速快,全球市占率低,未来市场空间比较大。 
“双碳”背景下对 PUE 的高要求使得掌握节能技术的企业脱颖而出。随着双碳落实,国家对数据中心建设中的环保要求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对能耗具有改造能力的公司有很好的前景。 
光通信是 ICT 基石,必需品带来估值溢价。“东数西算”工程中的数据中心向用户提供服务器托管服务,其下游主要政企、金融、互联网公司等客户的需求需要光通信技术的支持。流量爆发增长,具备新技术的光模块及光纤光缆公司将持续受益。
(一)IDC 产业链:数据中心供需关系改善,景气度有望提升
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东数西算”工程的重点。其中 IDC 上游基础设施主要为建设数据中心的硬件供应商、电源设备商与基础运营商;中游 IDC 服务商主要为运营商数据中心和网络中立的第三方数据中心,中游云服务商及相关解决方案主要通过租用或者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提供 IaaS/SaaS 等云服务;下游终端用户包括所有需要利用 IDC 机房进行数据储存和运行的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等。
目前中国 IDC 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处于高速发展期。受益于我国“新基建”战略提出和持续攀升的互联网流量,2021 年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我国 2021 年 IDC 行业规模约 1500.2 亿元,近 5 年中国 IDC 市场增速均保持在 30%以上,领先于全球 IDC 市场增速。尤其在近三年中国 IDC 市场具有高增速。我国 IDC 行业增速较快原因可归纳为重点领域流量持续提升,以及我国 5G 建设持续放量,5G 应用项目逐步扩展。未来,随着数字经济下东数西算工程的逐渐落地、互联网和云计算大客户需求的不断扩张及数据中心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据中心行业将实现高速增长,预计到 2025 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 5952 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基础电信运营商依靠网络优势,在数据中心建设上起步较早。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为代表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不仅是通信领域巨头,更依靠客户和网络带宽及机房资源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但是基础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较大部分规模为保障信息通信传输和业务自用,商用部分客户群体较为分散。
云计算通过虛拟化等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配置和弹性扩展。5G 时代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主要承接核心城市的数据中心需求,相比三大基础运营商具有定制灵活、产品丰富的优势。随着数据量的高速增长及下游云计算、互联网应用场景持续扩展,在新兴技术使用、市场按需定制需求旺盛的趋势下,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的优势正逐渐凸显。
(二)温控节能:核心城市政策收紧,节能与绿色弹性更大
“双碳”背景下节能、绿电成为发展趋势。“东数西算”也对数据中心的能耗、平均利用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枢纽节点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求上架率不低于 65%,电源使用效率(PUE)不高于 1.2。IDC 作为电力能耗大户,根据信通院统计,中国数据中心 2022 年总能耗将突破2,000 亿千瓦时,因此降低能耗和提高电源利用率将是“东数西算”的未来趋势。
数据中心能耗指标趋严,市场集中化程度提升。我国核心城市提出以 PUE1.4 为指标建设绿色节能数据中心,市场准入趋严。核心城市的能耗指标严格,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陆续出台了有关 IDC 行业能耗指标的限制政策。2021 年全国数据中心平均 PUE 为 1.49,其中按照地区统计分析,华中、华南地区受地理位置和上架率及多种因素的影响,数据中心平均 PUE 值接近 1.60,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华北、华东的数据中心平均 PUE 接近 1.40,除地理位置的优势外,该地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在近几年也有较大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和绿色化水平较高。降 PUE 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从制冷方面入手。总体来看,具有革命性散热技术的公司优先受益,值得关注。 
数据中心能耗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比例逐年攀升,2025 年将达到 4.05%。数据中心的耗能部分主要包括 IT 设备、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其他设施(包括安防设备、灭火、防水、传感器以及相关数据中心建筑的管理系统等)。整体来看,由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通信设备等所构成的 IT 设备系统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5%。其中服务器系统约占 50%,存储系统约占 35%,网络通信设备约占 15%。空调系统仍然是数据中心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环节,它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0%。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分别仅占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的 10%和 5%。
空调系统作为数据中心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环节,在整个数据中心建设成本中占比为16.7%。根据 Synergy Research 的数据,2021 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总支出为 1850 亿美元,公有云基础设施设备支出占比为 47%。面向硬件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合计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的 77%,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云管理和网络安全占了其余部分。参照 2021 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开支增长 10%的现实,假设未来 4 年数据中心每年资本开支保持增长 10%,我国数据中心温控系统市场规模 2021 年为 301 亿元,可在 2025 年达到 441 亿元。
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尤其是空调制冷系统的能效值得研究。目前,数据中心空调制冷能效比的提升主要从液冷和自然冷源两方面入手。从制冷方式来看,风冷将逐渐被安装灵活、效率更高的液冷方式所取代。当前主流的制冷方式包括风冷、水冷、间接蒸发冷却和液冷技术,其主要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如下表所示:
(三)光模块:数据流量爆发式增长,行业增速有望超预期
光通信产业链产能持续推进,光模块市场前景广阔。“东数西算”工程驱动光通信产业链的发展,有效改善时延问题,提高数据传输质量。光通信器件按照物理形态的不同,产业链可以分为光组件、光芯片、光器件(无源和有源)、光模块、光通信设备。而光模块作为光通信产业链的中游,在“东数西算”工程中承担信号转换任务,可实现光信号的产生、信号调制、探测、光路转换、光电转换等功能。光通信将赋能千行百业,市场前景较大。
我国光模块厂商市占率较高,高速率光模块出货量预计将逐步提升。根据 Yole 数据,2021年我国光模块厂商全球市占率超过 50%,其中上市公司中以中际旭创(电信为主)、光迅科技(数通为主)及新易盛(电信+数通市场)份额居前列。根据 Omdia 报告显示,中际旭创 2021年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约为 10%,其中 2021Q4 市占率高达 12%,主要原因系公司向云厂商数据中心提供的 200G 和 400G 产品的销售量大幅增加;根据 Lightcounting 数据,预计 2021年后,100G 光模块虽然仍是需求的主流型号,但随着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的不断提升,200G/400G/800G 硅光模块预计将持续进行行业迭代,高速率光模块出货量或将大幅提升。
“东数西算”工程驱动光模块需求量增长。此工程具有长距离运输、数据中心密度提升、算力要求高的特点,带来光模块需求放量,同时也提高对光模块速率的要求。根据信通院数据,预计随“东数西算”项目的推进,光模块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打开。
(四)光纤光缆:东数西算跨区域布局,驱动行业高景气回升
政策驱动光纤光缆行业快速发展,市场集中度较高。2021 年 3 月 25 日,工信部发布了《“双千兆”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文件指出到未来三年是 5G 和千兆光网发展的关键期。作为信息通信最为关键的环节,光纤光缆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从光纤光缆供给侧市场份额来看,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位列全球前五,共占据全球 17%的市场份额,行业具有较高集中度。
“东数西算”工程拉动光纤需求上行,运营商持续推进双千兆建设。2021 年光纤光缆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叠加运营商集采影响,行业整体景气度下滑。但随着疫后双千兆建设的高速发展,运营商集采价格上行,光纤光缆需求侧迎来量价齐升,从 2022 年运营商集采中就能得到验证。东数西算工程长距离运输,驱动光纤光缆行业高景气,中国光缆产量呈现向上趋势。
光缆中标价格上行,集采落地促进良性发展。随着 2021 年底中国移动普通光缆集采招标公示,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 14 家厂商入围,此次规模 14320 万芯公里,预计不含税中标平均价格约为 64.5 元/芯公里,同比 2020 年 40 元/芯公里增幅超过 50%。中国电信光缆集采招标紧随其后,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 20 家厂商入围,此次规模 4300 万芯公里,预计不含税中标平均价格约为 72.4 元/芯公里,比中国移动价格高 12%。行业景气上行,光缆价格上涨将为 2022年光纤光缆的业绩高弹性奠定坚实基础。
3
三、5G 应用多点开花, 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2 年是中国 5G 发展的第三年,在国家政策推动以及数字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5G发 展持续深入,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应用培育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为 5G 创新应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视频会议:云视频会议市场规模逐年高增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视频会议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 iimedia 数据,2021 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达到 148.2 亿元,同比增长 18.3%。2018-2025 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从 95.8 亿元有望增长至 304.1 亿元,CAGR 达到 10.10%。云视频会议受益于扩展便捷、价格低廉及企业级远程工作需求,促进了云视频会议系统迅速渗透,视频会议行业保持高景气。但目前主要以免费扩容为代价,收益较少,随着云视频会议厂商摸清变现之路,市场有望打开新空间,预计 2025 年受益于云视频会议的推动,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将达到 304.1 亿元。
视频会议产业链持续受益,下游应用及客户不断积累。中国视频会议产业链的本质是解决方案商整合视频会议资源,销向 ToB/G、ToC 端客户。产业链上游为基础设施提供商,包括基础硬件设备厂商、提供网络传输的运营商、MCU 设备厂商与 IaaS 云服务器厂商,上游整体发展成熟,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中游为系统解决方案商,其中传统通信厂商一般整合资源通过直销模式销向 ToB/G 端客户;平台型厂商和 SaaS 厂商一般直面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会议能力。由于下游客户涉及多行业的不同场景,中游厂商还需要具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场景化视频会议的能力。随着云视频会议的兴起,视频会议应用范围不断下沉,越来越多的视频会议新场景需求得到开发。
传统视频会议解决商亿联网络向云视频市场跨越。亿联网络云视讯在疫情期间免费开放,注册用户可享受单次会议不限时长通话的福利,云视讯不仅拥有优秀的 SaaS 服务,还可以针对从小型会议室到大型会议室的不同场景提供相关硬件配套。云会议市场格局各发所长。小鱼易连、齐心好视通、会畅通讯、全时、华为云会议位分列我国云视频会议市场前五名。云会议市场随着服务商能力的提升,准入门槛正在提高。硬件视频会议市场集中度依然较高。华为、苏州科达、中兴通讯、Poly、小鱼易连依然占据市场前第五名的位置。随其他厂商产品的持续迭代,市场的集中度趋于分散。
视频会议市场不断拓展,客户粘性持续增加。疫情期间,新兴视频会议迎来快速增长,疫情过后形成习惯,产生客户粘性。2020 年新冠疫情使得政企单位开启居家办公模式,触发 ToB端视频会议需求释放,带动新兴视频会议快速扩容。国内 SaaS 一直被市场诟病为付费意愿不足,没有美国成熟的商业环境,整体行业发展相对缓慢。这次疫情不仅仅是简单短期的板块性催化,而是对整个国内 SaaS 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了用户习惯。以亿联网络为例,公司云视讯平台新业务方面持续突破,2019 年 Q4 与 2020 年 Q1 单季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27.66%和 21.95%。疫情高峰期过后,2021 年 Q2 收入同比增速更是达到 64.65%。接下来三个季度收入持续高增长。后疫情期间,居民工作形式及偏好转型,工作形式从远程走向混合,带动新兴视频会议需求粘性增加,使用数量维持高位,新兴视频会议行业将保持高增长。同时随着用户对新兴视频会议专业性、安全性的包容度降低,将推动硬件设备与云产品广泛升级,未来整体产业链将受需求侧刺激快速发展。
(二)车联网模组:网联汽车市场广阔,长期成长性强
模组行业在物联网浪潮中受益,迭代速度加快。物联网为虚拟世界建立通道,将传统设备智能互联化,并将虚拟化的情景实时反馈给各个行业,从而推动各行业的发展。因此,先连接再爆发是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终极形态的重要路径。5G 时代,物联网发展迅速,物联网连接量爆发式增长。根据 ABI Research 预测,2026 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 231 亿个,相比 2016年 15.28 亿个 CAGR 达到 8.86%。物联网通信模组作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与物联网连接数具有强相关性。一般而言,每增加一个物联网连接数,就需要增加 1 个或多个通信模组,因此随着物联网连接数的不断增加,整个模组行业的景气度有望实现进一步提升,2021 年移远通信在 M2M 蜂窝模组供应商出货市场份额达到 38%。
双龙头引领模组市场高速发展,有望打开新空间。纵观通信模组市场,移远通信与广和通双龙头格局显现,前者横向业务全面发力,并持续推进动物溯源和工业无线路由器产品开发、国内两轮车智能化终端市场拓展,并率先打入 4G 车载模组领域;后者纵向发力笔记本无线模组、POS 模组市场与车载模组领域。美格智能、有方科技、高新兴、日海智能、鸿泉物联凭借智能模组崛起,在智能模组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整体发展速度喜人。
(三)北斗导航应用:国产替代支撑行业万亿规模启航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根据《2022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2021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 4690 亿元人民币,较 2020 年增长 16.29%。预计到 2035 年,直接产生和带动形成的总体产值规模将超 3 万亿元,CAGR 达到 19.6%。
产业链主要价值集中于中下游,下游运营服务环节占比逐步提升。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主要环节集中于中下游,整体占比从 2016 年的 87%提升至 2021 年的超过 91%。随着各行业场景“北斗+”应用纷纷涌现,高精度定位导航需求不断增加,居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公司近年来营收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华测导航 2022Q1 营收 4.22 亿元,同比增长 21.97%。2021 年营收 19.03亿元,同比增长 35.02%。公司不断深耕四大朝阳行业应用市场(建筑与基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与公共事业、机器人与无人驾驶),随着市占率的稳步提升,经营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研发成本持续减少,国产替代浪潮不断推进。各公司持续研发降本,对原材料及零部件进行国产替代,减少原材料涨价对毛利率影响。随着核心技术壁垒建立、产品及解决方案竞争优势的提升,不断提升议价能力,为长远发展奠定技术基础,代表公司有华测导航和中海达等。商业模式主要以售卖产业链上游器件(北斗星通等)以及确立自身优势,深度广度共同拓展细分行业市场(如华测导航、中海达)等。
4

四、通信、能源融合发展,行业共振迎来广阔天地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海上资源丰富,海上风电已成为我国“十四五”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发展路线。我国海上风电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 2021 年受补贴退坡影响,我国海上风电出现“抢装潮”。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 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 16.9GW,累计装机近 26.38GW,超越英国跃居世界第一。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规划总装机量已超 60GW,带动千亿投资规模。根据各省份发布的海上风电规划,预计广东省将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8GW,江苏省将新增 21GW,浙江省将新增 10GW,海南省将新增 12.5GW,山东省将新增35GW,广西省将新增 5.7GW,产业前景广阔。未来几年我们认为我国海上风电仍会维持较快发展态势,海缆行业迎来“量价齐升”机遇,海缆龙头有望核心受益。
多公司把握产业趋势拓展前沿应用,助力创新能源业务高速发展。纵观通信行业,以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润建股份为代表的公司受益于海风装机潮。中天科技受益于海风行业高景气带动公司海洋业务持续突破。2021 年海洋系列营收 94.19 亿元,同比增长 101.82%。2021 年服务共计 27 个海上风电项目,合计 8.04GW。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海外海上风电市场,2021 年执行德国 Tennet 两个总承包项目,供货覆盖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总里程超两万千米。
亨通光电受益于公司海洋业务全产业链布局带来新突破。2021 年海洋电力业务收入 57.52亿元,同比增长 73.56%。截至 2022 年 3 月,公司合计拥有海底电缆生产、铺设、风机安装等海洋能源项目在手订单金额超 30 亿元。公司已形成了从产品到系统解决方案,到工程运维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公司拥有完善海上风电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形成了从海底电缆研发制造、运输、嵌岩打桩、一体化打桩、风机安装、敷设到风场运维的海上风电场运营完整产业链。2021 年,公司为华能、国家电投、龙源、中广核、三峡、粤电、浙能等能源商提供全方位服务,长期客户资源稳定。
润建股份受益于能源维护领域的持续突破。2021 年能源网络管维板块收入高增,达到 9.26亿元,同比增长 158.11%。公司用户侧与发电侧全面布局,打造“发-输-配-储-用-云”全流程、全专业的技术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能一体化能源网络管维解决方案,公司充分发挥线上数字化平台优势,持续提升管维能力和产品能力;发挥线下服务优势,迅速进行业务拓展,在广西、广东、四川、河北、宁夏等省份打造优势区域,与合作伙伴形成了良好合作生态,未来能源管维板块有望维持高成长态势。
5

五、运营商景气上行,5G 收获期大有可为
(一)提速降费政策收敛,产业红利回归
在 2022 年 3 月 5 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首次未提及“提速降费”。在过去的7 年中,电信运营商无疑是“提速降费”战略的具体执行者,在向社会经济释放巨大的产业红利的同时,也通过转型发展,保持了经营收入的稳步增长。
(二)运营商基本面向好,业绩有望边际改善
运营商从 5G 投入期转为 5G 收获期。5G 发展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覆盖及 5G 用户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为 5G 收获奠定了基础。随着 5G 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元宇宙、AR/VR、4K 高清视频等多应用的成熟普及,有望进一步带来运营商 ARPU 的改善。根据 Statista数据,2021 年 5G 渗透率达到 21%,这是 ARPU 增长的主力之一。由于目前运营商的用户大多使用低价格套餐,而未来 5G 套餐定价相对较高。随着 5G 用户的增加与渗透,平均每户每月上网流量(DOU)有望稳步提升,在 DOU 与单位流量费用增长带动下,ARPU 未来增长态势有望边际改善。
ToB 端业务增速提升,驱动运营商业务结构优化。随着移动通信、有线宽带业务的普及,运营商从流量经营向物联平台经营模式转变,三大运营商积极探索创新业务,ToB 端业务发展增速有望高于 ToC 端业务。
5G 时代运营商有望开启新一轮业绩高增长。运营商基于 5G+云网背景下更多的强调商业逻辑和市场化,依靠网络基础和客户黏性优势,提供更多的网络增值服务,赋能各行各业应用,随着 5G 网络实现高度覆盖与 5G 商用的持续深化,5G 应用有望在万物互联、可交互性、场景融合等方面突破创新,迎来类似于 4G 时代微信、抖音短视频这样的新一轮流量红利。
(三)对比国外运营商,估值有望不断修复
估值方面,相比国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海外运营商中美国运营商平均 PE 与 PB 分别为 24.58 与 2.06;欧洲运营商平均 PE 与 PB 分别为 18.80 与 1.84;东南亚运营商平均 PE 与PB 分别为 17.79 与 3.04,均远超国内运营商估值,国内运营商估值低位成为契机,未来有望修复。同时国内运营商资产结构良好,固定资产占比较低。三大运营商资产负债率均值仅为40.57%,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资产状况稳健,作为典型的重资产型行业,非流动资产占比均值 76.35%仍低于海外运营商。
6
六、投资建议
(一)2022 年至今(1.1-5.29)通信行业指数回调 19.01%
通信板块行情:年初至今(2022 年 01 月 01 日-2022 年 05 月 29 日)上证指数跌幅为14.00%;深证成指跌幅为 24.66%;创业板指数跌幅为 30.10%;一级行业指数中,通信板块跌幅为 19.01%,排名居中。
细分子板块方面均表现下行趋势,光纤光缆板块和运营商板块相关标的相对回调较少,板块跌幅分别为 12.45%和 2.10%。
(二)相关公司盈利预测
聚焦三条投资主线,下半年企稳回升在望。在三条投资主线下高景气度结合低估值是选股重点方向,建议关注标的: 
1)数字经济新基建:ICT 相关标的星网锐捷(002396),天孚通信(300394),中际旭创(300308),新易盛(300502),长飞光纤(601869),节能英维克(002837);运营商中国移动(600941+0941);
 2)应用板块:视频会议亿联网络(300628),卫星导航应用华测导航(300627),通信模组移远通信(603236),广和通(300638); 
3)通信+能源融合:中天科技(600522),亨通光电(600487),润建股份(002929),科华数据(002335)。
7
七、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升风险;全球疫情影响及国外政策环境不确定性;5G 规模化商用推进不及预期。
插图/表格目录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谢谢!
/// 相关报告 ///
更多干货请关注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微信公众号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gyhzqyj
银河通信团队成员介绍
本文摘自报告:《【银河通信】行业策略报告:聚焦三条主线,迎来企稳回升》
报告发布日期:2022年5月30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
报告分析师:
赵良毕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30003
研究助理:赵中兴 
赵良毕
通信行业分析师,通信团队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通信硕士,复合学科背景,2022年加入中国银河证券。8年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研究经验,5年证券从业经验,任职国泰君安期间曾获得2018/2019年(机构投资者II-财新)通信行业最佳分析师前三名,任职开源证券期间2020年获得Wind金牌通信分析师前五名。
赵中兴
通信行业分析师助理,爱丁堡大学理学硕士,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学士。2022年加入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主要从事通信行业研究工作。
/// 评级体系及法律申明 ///
评级体系:
银河证券行业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相对于基准指数(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
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行业指数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行业指数低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10%及以上。
银河证券公司评级体系
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20%。
中性: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低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及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唯一研究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 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