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先一步看见未来
基因慧
关键词/年度盘点 基因行业
文/基因慧
2019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尘嚣之上,科技创新和经济开放的方向明确;资本寒冬下,医药改革、全民健康和数字化技术回归价值落地,与此相关的基因行业逆势生长,重构生态。基因慧特别策划年度盘点,邀请业内专家年从重大突破、未满足需求及趋势预测上专业发声。同时,基因慧携手诺唯赞、桐树生物等单位正式发布《2020基因行业报告》纸质版,详情见文末海报。
划重点
1. 重大突破:临床基因检测快速推进,包括病原微生物组、快速WGS、三代测序探索等;单细胞组学技术进展;国产测序平台发力同时行业拒绝垄断;多国大规模人口级基因组项目计划累计超千万人……
2. 未满足需求:LDT和IVD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遗传病得到政策的更多重视;基因检测产品注册成本降低;从基因到中心法则下游突破应用……
3. 发展趋势:基因检测和新药伴随诊断逐渐成为常态;跨组学的多因子联合预测;基因治疗快速进展;“长期主义”的投资机构出现;1-3家国内基因检测公司在注册制的背景下成功完成IPO……
更多详见正文及《2020基因行业报告》(文末平价推出)纸质版。
(以下排序不分先后)
图:年度盘点采访专家名单(来源/基因慧)
一、2019基因行业大事件(举例)
图:2019基因行业精选大事件(来源/基因慧)
二、年度重大突破、未满足需求和趋势预测
■ 周文浩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
  • 2019年,宏基因检测病原、快速WGS(进入NICU)等基因检测技术落地临床,同时尝试三代测序的数据分析和诊断。
  • 同时,这个冬天里,应该为医疗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做更多的思考与贡献
■ 祁鸣 
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与邵逸夫医院双聘教授 
迪安诊断遗传与基因组学首席科学家
  • 国务院发布《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中国遗传学会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成立了“科学道德与伦理委员会”。
  • 国家卫健委主办的遗传咨询能力建设专委会成立,这是中国“遗传与基因组医学”临床专业体系建立的重要一步。 
  • 华人科学家发现人类线粒体DNA可以遗传自父亲。 
  • 英国CMA和美国FTC否决Illumina以12亿美元收购PacBio,显示行业垄断不被接受,这对于技术创新和惠普大众非常重要。
■ 刘红星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副院长
陆道培医院病理和检验医学科主任
  • 基因检测在血液病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快速发展。最显著的是基因组测序成本的持续下降和生物信息分析方案的日渐成熟和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基因组分析的研究规模和临床应用。
■ 尹烨 华大基因 CEO)
  • 多国大规模人口级基因组项目计划累计超千万人,已成为生命大数据和精准医学的核心发力点。
  • 国产测序平台逐步彰显出全球竞争力,围绕其构建的上下游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 在医保控费大背景下,无创产前业务为代表的基因检测应用进入人人可及时代。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未知病原检测成为细分领域新贵,测序量成为提升阳性率的关键。
  • 基于跨组学的多因子联合预测分析逐步成为临床检验领域的新兴方案。
■ 柴映爽阅尔基因 CEO)
  • 哈佛大学的庄小威教授和尹鹏教授,将DNA折纸与高精度单分子跟踪技术结合,首次捕捉到了分子马达从一个DNA碱基对移动到另一个DNA碱基对的旋转步骤。该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涉及到蛋白质和DNA的相互作用的关键过程。这一被称为ORBIT的技术还还可以激发以生物能源为动力(如ATP)的新型纳米技术。
  • 西替尼被NPMA批准为一线用药。使得未来T790M突变检测的必要性出现了不确定性。作为乙类医保且有一定报销条件,因此在实际治疗中患者负担更低的一代TKI仍然为多数患者首选,从而T790M检测仍然暂时存在。三代TKI耐药后的位点呈现出多样性,未来的检测技术必然以测序为主要手段。
■ 吉因加总裁兼CEO)
  • 美国FDA批准了首个用于临床的WES产品,癌症早防早治对肿瘤早期检测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临床NGS检测的单样本检测数据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 Gene+Seq-200、Gene+Seq-2000和公司自主研发的OncoBox肿瘤高通量测序全自动分析解读一体机已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华西医院等20多家全国重点医院,数据产出近100T。
■ 严令华桐树生物 CEO)
  • 10年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需要做基因检测,似乎是天方夜谭,即便是2013年ALK抑制剂克唑替尼上市时,基因检测对于大部分肿瘤科医生来说仍旧是个陌生的名词。但在短短的7-10年间,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的诊疗流程而言,基因检测命题从“做是个问题”已经演变成“不做是个问题”,这是行业的进步。
■ 王建伟 (优迅医学 董事长)
  • 2019年阿里系资金积极布局体检行业,在收购爱康国宾部分股权之后,又入主美年大健康。这一系列动作不禁让人联想起阿里加持的盒马鲜生在生鲜行业进行的“新零售”商业模式进行的创新性探索。或许,基因体检行业即将迎来新的变局。
  • 中国人群乳腺癌相关基因大数据库的研究与创建,标志着“21基因”国产化的正式启航。
  • 优迅构建的基于SNP杂合性推断胎儿浓度的分析模型,解决了胎儿浓度定量的重大技术难题,不仅是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创新,而且一举打破了NIPT PLUS产业化的技术瓶颈。
■ 张宇 伯豪生物 副总)
  • 单细胞分析技术及转录/表观整合技术,使得分析的精度和多组学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助推基础科研和临床科研的新发现和新突破。
  • 空间组学技术突破增加了空间研究维度,10X和NanoString的空间分析技术对传统的原位分析技术如IHC和FISH来说都是很好的补充和拓展,相信无论在科研发现,药物研发还是临床诊疗上都会有很好的应用。
  • 燃石和世和的成功大额融资是NGS产业回暖的标志,更加认同创新和价值,对恢复行业信心及完善生态有积极意义。 
  • 测序仪、自动化工作站和单细胞分析仪器的国产化大幅促进了产业的升级,生态的多元化和效率的最大化,降低了研发和运营成本,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 叶聪 富途 研究总监)
  • 大量医药外企积极参与医保目录谈判,靶向药物可及性大幅提高,2020是诊断试剂放量大年。
■ 李菁华菁良基因 CEO)
  • 2019年8月,免疫治疗PD-L1表达伴随诊断试剂盒的获批 。
  • 2019年10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检院)发布了关于TMB注册检验用体外诊断试剂国家标准品和参考品说明书公示的通知。 
  • 2019年11月, 《GMP附录-细胞治疗产品》(征求意见稿) 发布。
  • 2019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肿瘤相关突变基因检测试剂(高通量测序法)性能评价通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 陈敏生
上海市老专家协会医卫会主委
  • 期待产前或肿瘤基因诊断方面,更具有精准性(精准表达诊断结果)、快速性(简捷快速得出诊断结果)、经济性(诊断价格接近或达到普适期望)。
  • 期待肿瘤基因治疗,有新的治疗药物研发成功。尤其是发病率高的肺癌、妇科肿瘤疾病的中晚期患者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
■ 马端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分会副主委委员
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期待卫健委和教育部早日联合推出遗传咨询师培训和认证制度;临床遗传学科正式成为独立学科。
  • 期望对临床基因检测实施实验室认证,而不是所有产品必须审批。
■ 祁鸣 
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与邵逸夫医院双聘教授 
迪安诊断遗传与基因组学首席科学家
  • 中国“遗传与基因组医学”临床专业体系建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期待多位院士领衔建立的“国家卫健委主办的遗传咨询能力建设专委会” 广纳国内外经验建议,带领行业发展加快进度。
■ 宋昉
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医学会遗传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 目前的基因行业主要是基于DNA水平的高通量平行测序,当遗传病的群体足够大时,很难做到100%的基因诊断。意味着未来需要超越DNA水平的新技术去检测和评价疾病的病因。未来10年人们有可能发现更多的新的致病模式。
  • 二代测序技术引领多行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遗传病的诊断、新基因的发现和新疾病的确认。然而,当一种技术服务临床时不能唯技术论,对任何技术存在的基因诊断的局限性以及携带者筛查的风险等需要明确告知。
  • 随着对罕见病的重视,临床医学和患者需求已超越基于基因诊断后的疾病诊断。未来,基因治疗药物、患者的临床管理、三级预防都将快速推进。因此基因行业的发展应紧紧跟随临床医疗的发展,在满足基因诊断的基础上满足患者管理、治疗和预防等所有的临床需求。
  • 依靠举办遗传咨询培训班和发布行业标准,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专业性强的临床遗传医师和遗传咨询师队伍。如何在临床实践中让临床医生更直观理解和应用好主流基因诊断技术,让患者在获得高性价比的诊断服务的基础上缩短诊断时间,仍是基因行业不断努力的一个方向。
■ 姜艳芳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主任
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吉林)实验室负责人
  • 监管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国内目前仅有针对临床基因检测运用的政策约束,在非临床领域和基因检测服务公司,尤其是在天赋检测、健康风险等消费级基因检测领域,监管需要就位。 
  • 基因应该从单纯的检测向疾病的治疗延伸,这样才能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治。目前,国内已有几家企业在基因检测的基础上正在向提高治疗技术方面延伸,比如应用干细胞、免疫细胞等多项细胞治疗核心技术,将疾病的治疗作为基因检测的重要支撑。 
  • 如何能更好的反映肿瘤的全貌,这是液体活检面临的较大挑战。液体活检最大的限制是其敏感性,对于点突变或缺失突变能够较好的检测,但对于一些融合突变,由于其释放的含量问题,以及检测技术水平的发展,NGS灵敏度可能还有待改善。
■ 尹烨华大基因 CEO)
  • 关于LDT和IVD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在其中的证据作用。
  • 基因检测各个赛道进一步严格规范,有了规矩方圆,才能行稳致远。
  • 出现更多真正理解生命科学并坚持“长期主义”的投资机构。
■ 柴映爽阅尔基因 CEO)
  • 目前医院广为采购的桌面型NGS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主要原因是缺乏可匹配的成本合理的NGS检测试剂盒。
  • 遗传病由于发病率偏低,基因检测产品注册成本相对较高。监管部门应当作出相应科学性调整。
  • 因数据存储产生的服务器重资产是不可取的,期待有更便捷的网络存储和数据交换解决方案。
■ 吉因加总裁兼CEO)
  • 期待实验室自备试剂(LDTs)在肿瘤NGS领域的落地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从而准入标准和厘清路径,监管有力,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高质量发展。
■ 黄卫华(翊圣生物 CEO
  • 期待科研上游领域的更多突破,国产试剂、国产耗材等等摆脱性价比的标签。
  • 我国科研论文数量已超越美国,期待在数量取得突破的基础上,获得更多原创性成果,也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获得更多产业转化。
■ 王建伟(优迅医学 董事长)
  • 肿瘤基因检测周期过长一直是行业内的痛点。而基于探针捕获的实验技术流程复杂很难实现高通量全流程的无人值守自动化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
  • 2019年安捷伦发布的Magnis自动化建库仪,具有小型、快速、高度自动化的特点,给肿瘤建库自动化升级带来了新希望。业界期待基于“探针捕获”的高通量建库仪的诞生。
■ 李菁华(菁良基因 CEO)
  • 免疫治疗诸多生物标志物检测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标准(标准品、标准操作流程、标准数据分析流程),亟待解决。
  • 国产PD-L1表达伴随诊断试剂盒的更多获批。
  • 国产TMB检测试剂盒性能评价完善并获批。
■ 张宇 (伯豪生物 副总)
  • 肿瘤免疫诊疗方兴未艾,特别是在实体瘤治疗领域,大Panel,新生抗原,新靶点和标志物的发现及临床应用,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还有待突破。
  • 游离RNA分析技术及lncRNA标志物有待进一步突破及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比如cfRNA,外泌体RNA制备和分析技术在肿瘤诊疗领域的应用。 
  • 医学要做到精准,必须进一步往中心法则下游突破,多组学进行整合,不仅需要突破蛋白高通量测序及体外合成,代谢产物微量、高通量和准确的鉴定,也需要技术平台将多组学进行串联和整合。

■ 陈敏生
上海市老专家协会医卫会主委
  • 2020年,政府、学界、产业等各界将会更多关注行业发展,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政府相关部门可能会制定出台引导、支持、规范的相关政策。
  • 在科研应用方面将会出现较多成果,包括理论或方法上的突破,但在成果转化于产业、或应用与临床,依然非常艰难。
■ 马端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分会副主委委员
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基因检测行业进一步洗牌和调整。
  •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取得实质性成果。
  • 临床对基因认识检测的进一步提高。
■ 姜艳芳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主任
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吉林)实验室负责人
  •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 将有更多的癌症早筛方面的基因检测试剂应用到临床。
■ 刘红星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副院长
陆道培医院病理和检验医学科主任
  • 2020年预期将是基因组甚至多组学分析研究和应用爆发式发展的一年。同时希望国家更多推出具体明晰的管理规范,教育配型体系方面增加相关院校专业、培训体系和资格认证制度,从业者认真、规范从事研究和应用,以保证健康发展。
■ 尹烨华大基因 CEO)
  • 强者恒强,大浪淘沙:头部企业会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行业洗牌和整合在即。
  • 防大于治,普惠精准:以预防为主、人人可及的检测项目会进一步成为热点。
  •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1-3家国内基因检测公司在注册制的背景下成功完成IPO。
■ 柴映爽阅尔基因 CEO)
  • 以肿瘤为代表行业的NGS外送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合规性问题,对商家来说也看不到未来可能的盈利模式,导致发展受阻,院内检测将成为主流声音。
  • 前几年资本热度催生出的一些基因行业创业公司会出现倒闭或兼并现象,人员成本过高的现象有望得到缓解。
  • 在NGS厂家不肯下降试剂成本的情况下,部分检测公司可能会转向其他仪器平台来解决临床问题。
■ 吉因加总裁兼CEO)
  • 随着NMPA审批获证的高通量测序仪和试剂盒越来越多,2020年,各大三甲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将积极推动高通量测序平台在院内落地运行和临床NGS检测项目开展,肿瘤NGS合规化应用迫在眉睫。前期布局测序仪和试剂盒IVD赛道的企业,将在医院NGS平台建设和项目开展中脱颖而出。
■ 王建伟优讯医学 董事长)
  • NIPT Plus产品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预防胎儿的出生缺陷,将全面替代现有NIPT产品。 
  • 各肿瘤精准医疗公司将从追求更广更全的产品体系,转向在某个肿瘤细分领域做到更专更精。
  • 需求升级促进医疗服务产业由“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转型。
■ 严令华桐树生物 CEO )
  • 肿瘤基因检测总体朝着更规范、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从医生到患者,都意识到基因检测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基因检测提供更多的诊疗信息帮助临床诊疗更为精细化,已经慢慢成为趋势。
  • 基因检测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将得到延续并且继续加速。靶向药物医保支付的深入,肿瘤患者支付能力的提升,发现有意义的靶点,医生对基因检测送检意识的不断加强等利好,在2020年都将被不断释放。
■ 李菁华菁良基因 CEO)
  • 精准医疗行业规范划、标准化发展的阶段,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标准品、行业标准和规范化应用指南及政策法规。 
  • 免疫治疗疗效评估biomarker 从TMB/MSI,PD-L1表达向多极化发展,包括HRD,HLA和肠道微生物等等。
■ 王强真固生物 CEO)
  • 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线市场合规性应用程度提高与二、三线市场被加速开发两种趋势并存。
  • 实质决策主体的多元化、碎片化和利益分配复杂化,决定了NGS合规入院的商业模式还需艰难探索,有证是不可或缺的万里长征,实质应用还只是第一步。
  • LDT相关规范大概率推出,区域执行进展分化。
■  叶聪(富途 研究总监)
  • 在资本寒冬,资金会加速向确定性聚集,行业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显著。
  • 在国内(AH)发行制度红利下,2020应该会出现头部公司上市潮。
  • 虽然行业风口带来的力量不断加强,但挑战仍然巨大。仍有非常之多的临床需求尚未被满足,加之IVD诊断试剂盒漫长的研发周期与巨额投入,不断考验我们追求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便捷检测方案的决心。
(封面图来源/摄图网授权购买)
声明:以上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研究参考,不作为投融资及医疗等决策依据;知识版权属于基因慧,公众号以及机构转载请征得基因慧书面同意后,在正文前注明首发出处及作者姓名。
▼ 《2020基因行业报告》纸质版预售
详情请扫码海报中二维码
感谢支持单位,使得报告平价推出
 联合推出 
诺唯赞  桐树生物  
 战略合作 
纳昂达  华大智造  翊圣生物  臻和科技  奥美泰克  百世诺
 鸣谢单位 
优迅医学  真固生物  果壳生物
 关于基因慧 
基因慧是一家独立的基因和数字生命健康产业咨询机构,基于十年产业实践,建立了行业智库、企业库YourMap®以及传媒平台,提供专业的咨询、品牌及信息服务,帮助合作伙伴洞察市场,先一步看见未来,服务生命经济创新产业。
部分荣誉:
 《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望》编委
 中国遗传学会生物产业促进委员会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理事
☆ 发布首个基因行业数据库YourMap和行业报告
 广东省精准医疗应用学会政策研究应用分会常委
 广东省精准医疗应用学会遗传病分会常委 
 组织基因检测联盟(筹)及首届第二届会议
 主办首届数字健康私董会
 第九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盐田区决赛评委
 受邀出席成都精准医学国际论坛等大会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精准医疗EMBA协作单位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20报告提纲和序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