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先一步看见未来
基因慧
关键词/产业发展 基因
过去40年,伴随经济开放、城镇化、人口生产和消费红利,国内经济普惠式高速增长。而地缘政治和人口结构改变使之可能一去不复返。2019年成为拐点。基因产业恰逢拐点,在产业园和第二拨IPO风口之前,头部企业急于瘦身和蜕皮,小微企业寻求兼并,“中产企业”将成为下半场抓手。成都市人民政府和四川大学主办的第五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论坛期间,在全国精准医学产业创新联盟的闭门研讨会上,基因慧创始人汪亮先生受邀做《基因产业现状和发展浅析》报告,对此进行了分析,摘取部分要点如下。
图来源摄图网
一、产业的历史重复发生着 
图1:全球互联网产业 vs 基因产业定性发展趋势图(来源/基因慧)
从现阶段表面上看,互联网产业和基因产业受众和质量要求不可同日而语,从20年后发展看,未来基因技术会和互联网一样普及,而二者发展到极致,均(已)都兼具民生服务和国家安全属性。结合图1可以看出共通的发展轨迹:
1)互联网产业和基因产业均是在大科学(阿帕网、人类基因组计划)约20年后发展兴起。
2)互联网依托的阿帕网、基因产业依托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分别由美国国防部和能源部发起。因此头部企业的股权结构中,都可以看到国有资本均有直接或间接持股。
3)但不可忽略的是,早期的巨头享受政策和市场红利同时,面临的风险也较大。雅虎在搜索、社区、邮箱等关键风口失利后,落后于后起的FAN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我国早期的互联网代表企业无论是亚信、中网还是瀛海威均没有了声影,BAT也正受到TMD(字节跳动、美团和滴滴)的挑战。而我国基因产业,培养了如今公司众多CXO的基因有限公司和联合基因也鲜为人知;当下的头部企业正忙着瘦身和蜕皮,管理结构和核心基础设施尚不稳定。
4)除了发源时间巧合(大科学后的20年),两个产业的泡沫发生时间也雷同,正是头部企业成立后的20年(2000年vs2019年)。互联网泡沫之后,马云从北京折戟返杭,从服务国有企业转向中小企业,偶遇2003年非典,开始商业传说。基因产业泡沫后,华大基因(BGI Genomics, SZ.300676)估值腰斩,战略重点从十个浓缩到两个,和贝瑞一样扣费净利润增长不超过10%,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超过70%。对照历史,此时,新秀企业正在我们写的故事的背后低调夜行。
5)这些新秀企业部分被头部企业通过风险投资或收购方式划入囊中;部分日后将成为与之抗衡或取代的企业。anyway,在2004年后,互联网产业复苏,历经消费级、移动互联网到当下的产业互联网多个风口,扶摇直上,而基因产业在这轮经济周期及产业资本泡沫后,也对应着新的指数级发展路径(见下文)
【第一部分小结】
基因产业发展和互联网产业及其他类似新兴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轨迹类似,都发源于大科学,通过产业边界拓展,必将走向大产业。而产业的历史重复发生着,在经历市场泡沫,当下巨头面临自身战略资源困境和细分领域中产企业的挑战。这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解决路径除了战略聚焦、核心管理结构更新,还包括对中产新秀的并购和协作。
注:基因慧对中产企业的定义是,在新兴产业初期发展阶段,在细分领域的技术、渠道或模式等方面具备一定话语权,能够独立生存有望成为独角兽,或可以作为头部企业并购标的整合产业链的创新企业。
 二、中产新秀在哪里? 
图2:基因行业头部企业并购史,应该还包括Roche(来源/基因慧)
基因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化和普惠化发展,是一部并购史。
Thermo Fisher (NYSE:TMO) 在基因领域的话语权来源于2014年以136亿美元收购Life Technologies,而后者正是由ABI和Invitrogen兼并而成。
图3:illumina的股价变化(2004-2019)(来源/基因慧)

类似的,早期专注于基因芯片领域Illumina(Nasdq:ILMN)规模尚不如Affymetrix,通过2006年收购了Solexa之后,整合技术和销售网络后第二年收入翻了四倍,通过对上下游的建库、生物信息分析等机构并购后迈入头部企业行列。
包括国内的龙头基因企业华大(简称BGI),从长久来看,商业上的话语权是2013年以1.176亿美元收购的测序公司Complete Genmoics(简称CG)的带来专利技术,在CG基础上重组成华大智造(简称MGI)将在未来1-2年成为华大旗下第二家上市公司,MGI之于华大如同支付宝之于阿里巴巴。
等等,我们好像忘了罗氏诊断(Roche Diagnostics),2018年以24亿美元收购Foundation Medicine后,保持的低调快让一些人忘记了它的庞大。几个月后,纳米孔测序市场将掀起新的高潮,这起源于2014年一起3.5亿美元的收购,极可能成为Roche在测序领域的话语权。纳米孔测序(有人称三代测序或四代测序)的随时随地的应用场景(不局限于在实验室,野外可测序和分析),将在未来5-10年对NGS构成革新,这是后话。
以上是已经发生的,即将发生什么?便是中产新秀的战场。
可以看下面这张Gartner曲线图。
图3:基因行业细分领域的成熟曲线图(来源/基因慧)
限于篇幅,举三个赛道的例子。
1)基因领域最成熟的赛道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诞生了贝瑞基因(SZ.000710),养活了华大基因(BGI Genomics),也即将服务地球上1%人口、中国大规模人口省份:河北全省人民。
初看已经饱和。但存在三大缺口或机会:一是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仍受专利约束,海外强势并购,是从1%到10%的必经路径。二是即使所有地区被头部企业垄断,每年超过1300万新生的大数据规模必将带来B2C的爆款应用互联网基因企业。三是具备海外渠道网络的企业也找到基因慧寻求并购国内具备样本和技术资源的企业。可以关注类似具备NIPT Plus技术的优迅医学等企业。
2)在经历2015-2017年基因企业高估值投资风口后,当下的风险投资机构找到基因慧咨询标的,最多的方向除了上游设备研发(比如纳米孔测序),便是基因编辑和基因合成
基因编辑的代表企业 Crispr Therapeutics、Editas在过去三年股市表现稳定缓慢上升。国内,初创公司杭州启函生物和北京博雅辑因,分别依托George Church和北大魏文胜教授的专利技术,分别专注于异体器官移植和遗传病基因治疗,均获得顶级资本的超亿元人民币注资。由于技术门槛,目前国内基因编辑的企业非常少,但随着市场培养,这方面将诞生中产企业甚至独角兽,作为从检测到治疗的重要切入点。可以关注结合CRISPR技术构建动物模型用于细胞治疗(包括CAR-T和造血干细胞疗法)的上海邦耀生物。
基因合成方面,真核生物染色体合成在2017年取得突破进展(详情),相关研究团队所在的深圳先进院牵头筹建全球首个合成生物大设施,而主要作者戴俊彪旗下的青兰生物于2018年被华大基因收购。这里讨论的基因合成区别于金斯瑞等企业的单基因合成1.0,而是用于生物合成的基因合成2.0,用于未来的新能源、环保以及边合成边检测的新方法。目前部分基因捕获的中等企业正转型基因合成。当前缺乏代表企业,产业化较早。
3)在今年6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导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发布第二阶段成果,不仅揭示了微生物组和早产、炎症性肠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关联,还从粪便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病毒组、代谢组,以及宿主外显子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的多组学方式研究患者宿主-微生物组动力学。
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推动基因组产业转化一样,HMP将带来泛微生物组的产业转化。除了早期通过16s RNA或宏基因组进行定性分析外,微生物组和基因组的融合分析,将带来在肿瘤免疫微生态监测、病原快检等方面的新突破。前者代表公司包括锐翌生物和量化健康、后者代表可以关注由诺禾致源联合创始人创立的金匙基因以及将从华大基因独立的华大感控。
【第二部分小结】
未来2-5年时间,在头部企业疲于战略整合、团队重构和资本市场现金流压力的机会间隙,中产企业将诞生于细分领域,可能取决于技术门槛(比如基因合成)和渠道门槛(比如未来家用“NIPT++”)两大因素。在众多科学家作为CEO的行业,技术创新为主流,同时模式创新仍存在机会,比如移动互联网端无一爆款、便捷的基于公有云计算的生物信息分析企业乏善可陈。市场会倒逼跨界人才和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带来中科、华大、博奥等之外体系的新鲜血液(例如王小川)。
 三、中产新秀的摇篮和后妈:产业园 
图4:国内基因相关的产业园不完全举例(来源/基因慧)
如何培育中产企业成为未来的独角兽?笔者不得不提到产业园,基因等新兴领域企业受到产业园的青睐,入驻犹如摇篮,但同时不得不面临的是“后妈”。
旧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转型,和新兴的基因或生命健康产业园陆续建设,这点已成为共识。但投入大,落地少;雷声大,雨点小。笔者亲身经历数个产业园的合作。这里分享两点。
1)长期战略投资是产业园之本
在基因企业被产业园引进后,给予人才和配套设施后,大部分提供的仍然是租房服务,公共服务没有形成可持续运营的模式,包括投入亿元的南京扬子科创的数台测序仪长期空置,形成资产浪费。
此外,目前基因检测服务方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但在流程上的“断链”已让医生和监管层意识到风险,解决办法包括即将试行的LDT和更长时间或将实行的院内检测。
同时随着Illumina、华大等高通量临床基因测序仪入驻,涵盖临床实验室的小型及地方中心采购的大型仪器。那么由此可以推断,未来基因检测服务方类似今天的通信服务方,剩余寡头二三,90%的企业除了被并购,横向转型出口陆续关闭。
在此情况下,产业园在引进众多基因检测机构后,或将留下一堆空壳,如何培养龙头企业或IPO代表?
纵向整合是大家的共识。比如基因检测治疗的结合。这里治疗涵盖创新药。前者是数据端,后者是用户端,互补融合。但为何可落地的案例非常稀少?(除了近期阿斯利康主动向国内基因检测公司献殷勤)。因为一是产业链的巨大差异使合作缺乏粘性连接,二是基因领域“5+3”的风险投资无法满足医药领域长达5-10年的研发(近年因为CDE改革会缩短审批期限)。
而我们看到的类似Veritas系列企业在国内的落地,往往是同一个老板。如果是不同企业,最好的路径(没有之一)便是长期战略投资!将检测方和治疗方变成“资本亲戚”,整合数据端技术和用户端网络。而依托的实体是产业园的公共服务和自身战略基金进场。
2)专业的产业知识服务
目前的大部分产业园在“抢人”、“抢项目”上停留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阶段。主要原因是新兴人才和项目的匮乏,另外一个原因产业园运营团队组成仍然是早期基建、地产等传统人才,缺乏对新兴领域进行有效评估和整合的专业知识服务队伍。
而在基因慧与中部等几个产业园合作接触下来,在这个理论共识下,存在的瓶颈是管理层的思想解放,即缺乏对知识服务的价值认可和投入
。而北京的企业由于和以色列、美国等国的国际交流的熏陶,这方面步伐较快,不仅在中美资源对接、战略基金上已做投入,同时也将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中部和南部等。

1999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过,“新经济”的挑战是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20年过去,我们仍是学生。
* 欢迎留言补充
* 更多详情欢迎关注基因慧将在2020年元旦发布的《2020年基因行业报告》,欢迎联络合作。
(封面图来源:摄图网)
声明:以上行业资讯或分析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研究参考,不作为投融资及医疗等决策依据;知识版权属于基因慧,机构转载请征得基因慧书面同意后,在文章首行署名转载出处及作者,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及群分享。

 拓展阅读
加入基因慧读者群或合作
添加微信 jiyinhui_1
口令:单位-职位-姓名(通过后赐名片)
【关于基因慧】
基因慧是一家基因和数字生命健康产业咨询机构,基于十年产业实践,建立了行业智库和企业库YourMap以及传媒平台,提供专业的咨询、品牌及信息服务,帮助合作伙伴洞察市场,先一步看见未来。
【行业认可】
 国家发改委《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展望》编委
☆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理事单位
☆ 中国遗传学会生物产业促进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精准医疗应用学会政策研究应用分会、遗传病分会常委单位 
☆ 参与组织并发布《基因检测报告标准和规范共识》及团体标准 
☆ 发布业内首份权威的《基因行业报告》
☆ 第九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盐田区决赛评委
☆ 受邀在成都精准医学国际论坛等行业大会上进行产业分析报告
☆ 基因检测联盟(筹)创始发起单位,组织第一届第二届联盟会议
☆ 建立了国内首个基因和数字生命健康行业数据库YourMap
☆ 主办首届数字健康私董会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论坛
☆ “十三五”重点出版工程图书《临床生物样本库的探索与实践》编委
☆ 上海交通大学精准医疗EMBA协作单位
☆ 2018深圳国际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协办单位(深圳市政府主办)
欢迎行业学会联盟、园区、金融以及产业等机构合作。赋能产业价值创造和跨界融合发展。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精选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