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提出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提起产业尤其是资本的胃口;进而部分媒体提出核酸检测不是新经济。笔者认为,新冠核酸检测是否构成新经济需要讨论,但核酸检测不止于新冠。这波浪潮带来了哪些泡沫和金子?基因慧浅析如下,欢迎留言讨论,可能收录至《核酸检测及传染病防控蓝皮书》。
一、新冠核酸检测的价值
  • 2022年5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截至5月12日晚,上海全市共布局设置各类核酸采样点超过9900个点位5月16日前后,高德地图正式发布“核酸地图”(注:升级至最新版后在主页搜索“核酸地图”即可使用)
  • 核酸检测供给端通量如何?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官方表示,截至2022年5月,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拥有15.3万专业的核酸检测技术人员,每天核酸检测能力达到单管每日5700万管。
  • 政策信号的释放引发资本的嗅觉,5月18日,与达安基因密不可分的广州的云康集团在港交所低调上市。截至发稿日,云康集团股价9.30港元(较发行价上升18%),市值57.0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8.57亿元)。贝康医疗、诺唯赞、康为世纪等相关概念企业上市,世和基因科创板IPO申请受理。同时,部分媒体发文“核酸检测不是新经济”。
  • 无论是资本的信号放大还是舆论的价值批判,仍需回归到核酸检测的价值来讨论。
  • 简要地说,新冠核酸检测的价值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定量方法,较传统方法早发现新冠病例,因此成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注: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提出,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为确诊病例的原学证据)。
  • 其中包含三方面核心技术和价值:一是基于高通量测序仪的测序,溯源并确定未知或变异的新冠病毒;二是基于荧光定量PCR仪(RT-PCR),来进行大规模新冠核酸筛查,“隔阳保阴”(2020年华大创始人汪建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所述)。其次在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中离不开自动化样品处理等关键技术。
  • 基于新冠核酸检测的价值和宏观部署,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了大约115亿人次的这个检测(注: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2022年4月16日央视新闻)。基于这个数字,保守预估,过去三年,平均一年新冠核酸检测总花费约为95.83亿元(实际数字极可能不止于此;十混一单价按照价格下调之前的25元计算,仅供参考)。
  • 核酸检测的费用流向去了哪里?根据初步预估,除去医院和疾控中心,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或者第三方检测机构占据70%份额。头部上市企业包括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艾迪康、万孚生物等;而在区域发展中,深圳的海普洛斯,北京的元码基因、优讯医学、吉因加,上海的锐翌生物、思路迪、解码基因等,南京的世和迪飞(世和基因旗下)等也获得较大市场收益。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圣湘生物和达安基因的催化效果。除了开篇提到与达安基因深度关联的云康集团外,2020年圣湘生物利润暴涨70倍,随之通过多轮股权融资及转让,入股真迈生物、圣宠医生物、QuantuMDx、海兴电器等,部分股权收购被叫停。而2021年随着疫情形势趋缓,净利润同比下降14%。头部企业华大基因等收入也受疫情波动较大。尽管如此,2021年全年,金域医学的总营收为119.4亿(净利润22.2亿元),全年的新冠检测收入47亿元(占比40%)。
  • 除了传统的基因检测及IVD机构,包括传统生物公司、IT机构及其他跨界机构纷纷加入核酸检测领域。海尔生物、润达医疗、晶雪节能等公司快速入局,快速响应政策,均公开表示旗下有便民核酸采样点业务;包括长途旅行常见的宇通汽车推出宇通采样车,腾讯、华为等也逐步深入渗透基因行业,BT(生物技术)成为拉动IT基础设施的强有力的应用场景。
二、新冠核酸检测的依赖性和局限
  • 尽管以上披露的数据好看,公司的规模很大,但新冠核酸检测的局限显而易见。除了疫情的短期冲击带来的泡沫(其中也包括金子,见下文),最大的局限包括以下几点:
  • 1)财政负荷重,政策依赖性强:从单管到“十混一”,从外包到“集采”,无不体现了财政的负荷过重以及对应政策调整。如果到达阈值,从政府支付,到未来极可能的医保支付、个人支付。那么其中的市场支付意愿对成本是再一次挤压。用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疫情过分放大了门卫的权利,但并未创造对等价值,那么门卫的权利和权益均会回收或大大降低,核酸检测也可能如此。
  • 2)设备依赖性强,服务商毛利空间不足30%:尽管在市场的火热声音是第三方检测机构,是因为“久旱逢甘霖”的增长率吸引眼球,但尽调真正的净利润是非常有限。经过基因慧的核算以及服务商核对,刨去设备、试剂耗材、人工成本及税费等,服务商的毛利率约为30%。而设备商的低调和基础设施布局更值得关注,PCR仪领域代表企业包括赛默飞、罗氏诊断、伯乐、上海宏石、杭州博日、西安天隆等。
  • 3)业内技术门槛低,可复制性强新冠核酸检测的技术门槛低,其核心的设备PCR仪成熟,只要具备PCR资质的实验室(无论是固定的、移动的还是类似“火眼”实验室)就可以操作(注:新冠抗原检测技术门槛更低,但敏感度性低,仅适用于高流行高风险人群,详见此文。但因此这也带来疫情后闲置设备的隐患。
  • 4)资本狂热后,产品拓展性难新冠核酸检测在疫情、政策的放大下,资本套现后,难题抛给第三方检测机构,面对疫情后设备及产品线的拓展。而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计算Ct值到生育健康、肿瘤早诊报证,是超越投机者想象的大跨度。
  • 5)生物安全的管控新冠核酸检测的核心资产是数据,在我国近年出台的生物安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等法律法规的严格管控下,它的价值转化需要相对长的周期和体系化的生产体系和产品研发体系,这点极易被忽略。
  • 而有的人认为疫苗的影响可以忽略,因为病毒变异株的快速演化,以及未来新型突发性传染病的周期性,核酸检测市场不会因为疫苗的上市出现急速萎缩。
三、核酸检测浪潮带来了哪些泡沫和金子?
  • 以上,我们看到新冠核酸检测的价值,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对我国疫情防控,特别是控制低死亡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新冠核酸检测也有明显的局限和政策依赖性。所以,第三方检测机构是响应政府和人民的需求,并非发灾难财,但的确存在着市场泡沫,特别是估值的拉升、未来设备设施闲置等风险。
  • 如何降低风险,大浪淘金?核心是基础设施和产品的拓展性。即核酸检测不止于新冠核酸检测,包括生育健康、肿瘤早诊、罕见病诊断、新药研发、生物育种、海洋经济乃至太空移民等。
  • 新冠核酸检测的产业链目前没有成熟的下游,但催熟和加快了上游设备试剂及中游检测服务两大环节。即核酸检测和保存设备(荧光定量PCR仪设备、低温保存设备)和试剂产品(酶、引物探针等)、下游的检测服务(资质人员,生物信息分析计算)两大环节。
  • 1)广义的核酸检测,即基因检测,首先在基础设施上有广阔的拓展空间。生产设备方面,从荧光定量PCR仪拓展至数字PCR、测序仪(NGS、单分子)、核酸质谱等;生产配套设备方面,包括海尔生物为代表生产的低温保存设备、华大智造为代表的大规模样品自动化处理设备;试剂耗材方面,以诺唯赞、翊圣生物为代表的分子生物酶国产化空间广阔;检测服务方面,生物信息已经作为《“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大部分的计算工具、分析软件、数据库亟需国产化建设。
  • 2)应用领域的拓展,可以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的至少十个赛道的拓展空间。核心是技术研发和产品报证,驱动因素是临床样本收集和转化、检测特异性技术专利以及未来创新性的产品和业务模式设计。
  • 短期: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 代表机构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癌症靶向药伴随诊断(燃石医学、艾德生物等)、辅助生殖(贝康医疗、亿康基因等)、测序仪(华大智造、齐碳科技、安序源等)
  • 中期:肿瘤早诊(针对高危人群,诺辉健康、世和基因、锐翌生物、鹍远基因、吉因加等)、携带者筛查(华大基因等)、NIPT Plus(优迅医学等)
  • 长期:肿瘤早筛(普通健康人群)、新药研发(药明奥测等)、DNA存储(华大合成、中科碳元、华为等)、海洋经济(华大基因)、生物育种(博瑞迪等)
  • 3)展望未来,存量和增量空间广阔,造福于民生、生态和新经济:
  • 存量:满足三甲医院及地方疾控中心的需求,需要不断丰富和优化产品菜单(代表机构是迪安诊断)以及生产更具先进和适配性的设备试剂(华大智造,因美纳);
  • 增量:县级医院,考验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周期及成本,以及更长远的,基因慧看好的居家检测市场;
  • 创新点:
    • 微流控一体化设备:例如,百康芯携手广州呼研所、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等联合开发核酸检测检测一体机(扩增检测区设计了32个反应孔,可在1.5h内最大实现30种靶标检测)获得批准。
    • 同一设备,不同产品插件的兼容:例如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病毒核酸检测;以及拓展至广义的核酸检测领域。
    • 共建实验室:目前独立实验室忙于市场,可以看见目前大型代表的三甲医院共建实验室或自营,待设备自动化及人才配套成熟,共建实验室的模式更成熟,粘性更强。
    • ……
限于时间和篇幅,以上仅代表个人粗陋观点,欢迎补充,更多信息请参考基因慧将发起的《核酸检测及传染病防控蓝皮书》。
参与题头活动,互动讨论:新冠核酸检测是否是一种新经济?
言之有理即可获赠《2021年基因行业蓝皮书》一本!
作者丨汪亮  编辑丨布三少
校对 | 张琪/威锋  首发丨基因慧
关键词 | 核酸检测 传染病 产业分析
扩展阅读
获批的新冠核酸检测机构图谱
将生物技术种在大地上
詹启敏院士:基因等前沿生物技术是“健康中国”的科技制高点
【声明】为了推动基因及数字生命健康科技推广、产业发展及政产学研用连接,基因慧秉持专业、赋能、中立的立场收集、分析及发布相关信息。但由于时效性及行业特殊性,所刊登内容仅供研究参考,未经说明不作为决策依据;本文相关信息不代表基因慧的观点;基因慧平台刊登的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为“基因慧”商标拥有者及相关权利人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申请并注明来源。欢迎个人及机构投稿及合作。
 关于基因慧 
基因慧专注数字生命健康产业知识服务。创始团队深耕行业一线十余年,秉持“使连接产生价值,用数据看见未来”的理念,基于产业智库和专业内容,提供产业规划、行研咨询、科技推广等服务。连续五年发布行业蓝皮书,被国家及省市级产业报告收录,组织多家单位发布行业共识和团标,推动生命科技普惠和产业融合发展
连续五年发布基因行业蓝皮书
中国遗传学会生物产业促进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政策研究应用分会常委
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单位
参与组织机构发布多项行业共识团体标准
☆ 组织基因检测联盟(筹)首届第二届会议
☆ 受邀为华西因美纳华大上海交大等作报告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精选文章目录
您的点赞与在看
是我的不竭动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