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1
每次网上爆出一些奇葩父母的新闻,评论区高赞就会冒出那句名言: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可能是这句话被人引用得太多,终于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浙江试行积分制父母“持证上岗”。
随即有网站做了民意统计,78%的人支持父母“持证上岗”。
不知道这个数据背后的样本年龄分布是怎样的,不过我昨晚上闲着没事,把微博评论里强烈支持的用户头像挨个点进去,逛了逛他们的微博主页。(我是有多闲)
这一逛,我发现了个很有趣的现象。
那些拍手称快的,撂下一句“有些父母根本不配当父母”的,往往是没孩子的人。
当时我眼前就浮现出一个场景,以后你带着婴儿坐飞机,吵到了邻座的人休息,他们可能就要这么问候你了:连个孩子都哄不好,你证考过了吗?拿出来给我看看!
评论里有孩子的人,心态反而比较平稳。
比如有个妈妈就说,我早就想考这种证了,考不及格,可以没收孩子吗?
2
不知道为啥,总觉得这几年人的思维,好像比以前更线性和天真了。
干啥事不积极,考核呗!
干啥事没动力,积分呗!
还是不行?纳入KPI,和奖金挂钩!
前阵子不是还有代表说,现在的孩子视力堪忧,家长重视程度不够,建议把视力纳入中考成绩。
初心可能是好的,为了孩子的视力,为了孩子能多去户外活动,用这种方法倒逼家长,别压给孩子那么多学习任务。
其实呢,可能减轻孩子负担吗?这只会倒逼出新的“视力内卷”——学习不能停,视力也要鸡。
这种思维,不是理想主义的问题,是智力水平的问题。
缺啥考啥,永远都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咱们都是考过试的人,谁也不要装,谁都清楚“考过了”和“学会了”之间,“学会了”和“会用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育儿的大部分事,都是非常个人化的,你有你的选择,我有我的考量。
因为,你生出来的是个人,不是洗衣机空调电饭煲。
洗衣机空调电饭煲是用标准的零件,通过标准的流程,组装出来的标准产品。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结果是可以预测的。
A流水线上出来的一定是长这样的洗衣机,B流水线上的电饭煲有定时煮饭的功能,如果C空调的扇页不转了,一定是这个位置的这个零件出了问题。
排除故障,换新零件,问题解决。
实在不行,换一台。
洗衣机空调电饭煲从生产到维护,因果关系都是清晰的,确定的,唯一的。
只要你按照说明书来,就不会有太多的意外惊吓。
人就不同了。
人和洗衣机的区别,除了可以复制繁衍,另一个本质不同是,人的因果关系不确定。
人的想法会隐藏,会变来变去,会用一种迷一般的方式呈现出来。
你可以教给父母们,孩子不收拾玩具,自己的事不自己做,你就这样那样说,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这个知识点学会了,积5分。
但你没办法教父母的是,当孩子自己的事不自己做,他们的心理动机可能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情绪驱使他这么做。
因为每个孩子的动机和情绪都不同,人没有使用说明书。
你看到的是,自理能力退步了,于是对症下药,一顿操作猛如虎,培养自理能力。
其实呢,他的“行为倒退”可能是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让他觉得自己受冷落了,也可能是因为你最近工作太忙,他不知道你是不是还爱他了。
你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你不会做,我教你。
可是他只是想借此吸引你的注意力,从你那里得到更多爱。
他要的是爱,你给的是“解决方案”。
他不说,你不问,在表象问题上拉锯几次,他可能也就妥协了。
你觉得问题解决了,其实真正的问题从未被看到过。
3
多数正常父母,不积分不发证,照样也会学习,“上岗证”对他们没有意义。
少数奇葩父母,有一百种混分混证的办法,“上岗证”对他们也没有意义。
信息时代,获取育儿知识的门槛很低,没听说过想学习没地方学
学习是必要的,提供学习平台是好的,但强制性积分考证,实在多此一举。
“上岗证”可能会促进学习这个动作,但并不会对育儿现状有任何质的改善。
就像婚姻冷静期,确实让离婚率看上去更“冷静”了,但真的提升婚姻质量了吗?
你可能说,既然证这么没用,为什么做会计要会计证,当律师要律师证,你们搞金融的不也都拼了老命考CFA,你也不会让没有医生执业资格的人给你开刀吧?
那是因为会计律师医生和金融狗,都是职业。
职业有标准,育儿没有标准。
在文学表达中,你可以说“做父母是一生的职业”,可以说“全职妈妈是一份全年无休的职业“。
但在现实情况中,做父母不是职业,育儿不是做业绩,一切都出于责任和本能。
责任和本能,之所以可以长存,可以促使你十几年迭代精进,打怪升级,那是因为凭借的是内驱力,而不是KPI积分证书这类外部奖励。
想通过积分和考证,把奇葩父母改造成正常父母,把糟糕的亲子关系塑造得母慈子孝,把满地鸡毛一键变得岁月静好,我看还是不必折腾了。
假如世界真的可以这么转,应该先推行下队友上岗证,改造下广大男性朋友,再发明个婆婆上岗证,媳妇上岗证,婆媳关系的问题也解决了,多完美。
有啥说啥的黛西@法兰克福

黛西推荐好书
黛西近期文章
黛西专辑精选

点“在看”,给黛西送小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