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按道理说,我还不到38岁,是不年轻了,却也还算不上老。
为什么我对自称老母亲一点不反感,还总感慨“不服老不行”呢?
因为自从养了娃以后,尤其养了两个很费妈的娃以后,我常常感觉一天能有三天那么长!
因为你每天在娃耳边叨叨叨的,反反复复都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叨完还可能啥效果都没有......
就说最基本的“东西要放回原位”这件事,我训练糖糖花了9年,训练端端花了6年。
什么?他俩不是分别9岁和6岁吗?
对啊,没完事呀,现在还得天天提醒啊。
什么?你不是很有育儿方法的吗?
也有没效果的时候?
多新鲜呢!
大鹿快40了还没训练好,我都没找我婆婆退货呢(手动狗头)
养育人类幼崽这件事呢,我们做父母的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假,可也要面对他们是独立个体这个现实。
独立的个体,
意味着他们有自己的耳朵和大脑。
听没听到,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的。
听到以后思没思考,思考以后能不能去做,更是你没办法按头安利的。
02
我们家糖糖姐姐,从小就在“听不进去话”这件事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她小时候有个名场面,至今被我家亲戚津津乐道,用于证明“小孩可以皮到什么程度”。
那是她不到3岁的时候,我们刚刚买了现在的房子,还在装修准备搬家。
老读者知道的嘛,当年装修时间太紧,我跟大鹿是亲自上阵赶工的,又是刷墙又是整地,每天忙到昏天黑地。
有一天,我们必须趁天气热把楼梯油漆好,所以幼儿园放学以后,不得不把糖糖也带去了装修现场。
在路上我就不停给她做思想工作:
一会儿一定要自己在一边玩哦,不能靠近油漆,刚刷好的地方不能碰哦。
我甚至专门带了动画片,就为了稳住她。
结果呢?
眼看就要竣工了,糖糖小盆友,默默地撕了一大捧墙纸的碎末末,站在楼梯顶端来了个“天女散花”,还附赠一连串雷鸣般的笑声!
你们可以想象我跟大鹿当时的心情吗?
那么一大堆碎纸,瞬间沾到刚刚漆完的楼梯扶手上,摘掉一块就留下一个坑,全部需要返工重来!!
我那时“斗争经验”也不足啊,什么“爱与自由”“温柔而坚定”全都忘了,大道理在一片狼藉的现实面前算个p啊?
我瞬间热血上涌,爆发出“河东狮吼”。
好嘛,吼完必有鬼哭狼嚎。
等她嚎完,我也捡回来一些理性,想好好再跟她讲讲道理。
于是,我尽量平静地把她刚才的行为总结了一遍,问她:“现在知道错在哪儿了吗?以后还会再犯吗?”
糖糖也冷静下来,仰着圆乎乎的小脸蛋,闪着“你怎么那么傻”的眼神,淡定地问我:“妈妈,你知道我有病吗?”
“什么?你有什么病?”
“我耳朵有病呀,听不见大人说话。”
咣当!
我发誓我们全家人,哪怕最生气的时候也从没跟她说过这种话,完全就是她自己“琢磨”出来的。
而且在后来的很多时候,这只刚几岁的人类幼崽,仿佛掌握了通关秘籍,反复以此为理由,坚决不肯承认自己听见了没有做,而是“没有听见”。
我跟你们说哦,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
谁跟我说女孩子好带的?
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我翻了那么多旧账,不是要黑自己亲生的娃,就是想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
咱们育儿的过程,既是一个跟孩子磨合的过程,也是家长自己成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渐渐找到对大人和孩子来说都合适的平衡。
就拿糖姐姐来说,如果我一定要纠结“你明明听见了偏偏不做”除了气死自己,一点用都没有。
很多家长不都抱怨,为什么道理给孩子讲了100遍,嘴巴都磨出茧子了,孩子就是不听呢?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孩子可能真的“听不见”。
当然他们耳朵没毛病不会真的听不见,而是大人的话听到他们耳朵里,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03
我当年学《教育心理学》的时候,接触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做“三山实验”。
它是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让·皮亚杰设计出来的,用于考察儿童的“自我中心概念”。
三山实验里,孩子和洋娃娃各坐在桌子的两边,桌上放有三座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山的模型。
让孩子观察模型,再给他们展示几张从不同角度拍的三座山的照片,然后要求孩子找出与他们眼前看到的相同角度的照片。
智力发育正常的孩子,一般都会很容易挑出正确的照片。
可是当心理学家改变要求,请孩子找出与洋娃娃眼中看到的一致的一张,大部分学龄前儿童就找不出来了,反而会再次指认跟自己看到的一致的照片。
皮亚杰用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幼儿期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难以认识理解到他人的角度和观点。
也就是说,我不允许糖糖靠近新刷的楼梯,因为油漆危险,弄花了又要返工。
可是在糖糖眼里,扔一堆纸屑粘在油漆上很有趣,她意识不到她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后果,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而你批评她阻止她,她难以理解,也就只好找了个“耳朵有病听不见”的借口。
一般孩子要到6岁以后才渐渐开始学会“换位思考”,明白为什么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
所以大家会发现,给学龄前小宝宝立规矩特别困难,很多时候只能靠惩罚或奖励的“条件反射”,而不是孩子真正理解信服了你的道理。
孩子真正认可大人讲的道理,往往都是切身感受到了后果以后。
04
大概一两周前,我半夜下楼拿东西,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肩膀着地,青了一大片。
大鹿听到响声跑过来打开灯,才发现我是踩到了糖糖扔在楼梯上的外套,还团成了一个球,让我一下就失去平衡从五六级台阶上栽了下来。
还原了一下当时的情景
当时我摔得眼冒金星,又气又恼,看到是糖糖的外套以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因为接她放学的时候,我看她抱着团成球的外套,就已经告诉她不要这样弄,会起很多褶子,赶紧打开挂回衣柜里。
可她回到家就把外套扔在楼梯上跑出去玩了,我忙着做别的事情也没注意提醒。
等忙完乱糟糟的晚上,我再下楼的时候,已经完全忘记了楼梯上的外套,一脚踩了上去。
好在我条件反射地护住了头,要不然迎面就是暖气片,迎头撞上后果只能更严重。
更好在我们家没有老人,要是换成老人踩到,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大鹿气得当时就要把熟睡中的糖糖拎起来批评一顿,我阻拦了他,但是把外套原封不动地放回了她扔的位置。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起床下楼吃早饭。
我告诉糖糖:“你得给自己和弟弟热奶烤面包,因为妈妈肩膀摔伤了动不了。”
两人赶紧问:“怎么回事?摔到哪里?
我拉开衣服给他们看:“从楼梯上摔下来,青了一大片,非常疼。”
他们跑去楼梯一看,瞬间明白了,糖糖迅雷不及掩耳地冲上去,呼啦一声抖开外套,挂回了衣柜。
下午放学以后,糖糖本来又要把书包扔楼梯上,但只顿了一顿,就又赶紧捡起来放到自己房间去了。
“不要在楼梯上扔东西”这话我从糖糖小时候就开始念,讲了绝对不止100遍,可她从没真正听进去过,直到我摔下来,才看到了改正的迹象。
以后她还会不会扔我也不知道,至少这一两周楼梯上干干净净的啥也没有。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跟孩子讲道理,他们听不进去,很大程度上是意识不到自己到底哪里错了。
可当他们亲眼见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别人,绝大多数孩子都会愿意改正的。
当然,我们怎么可能每次都亲自摔伤来给孩子现身说法呢?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孩子这个心理特点,在讲道理的时候换个方式。
如果时间能回到几年前,我不想让糖糖靠近油漆的时候,我肯定不会再说:“油漆有毒很危险,小朋友不能碰”,而是会说:
“你看,今天那么热的天,爸爸妈妈要刷楼梯很累,流了很多汗。如果你把刚刷好的地方碰坏了,我们只能重新刷,会很伤心很难过的。”
因为当时不到3岁的糖糖根本听不懂什么是有毒、什么是危险,可是她懂什么是累、什么是伤心难过。
这不是道德绑架、打感情牌,而是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所以我们也不能滥用这个理由,对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
比如有些长辈打着“孝顺”的旗号,要求孩子当妈宝、扶弟魔,就是万万不可取的!
写在最后
育儿也是育己。
为什么端端后来带起来就容易多了呢?
一是因为端端天生理解和认知能力发育更超前一些,二是因为我有了经验教训,更懂得把握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再教他的时候,我的方法也更有效一些。
所以我经常分享自己的育儿小经验,却从不曾试图说服大家一定要跟着我学照着我做。
因为我们都还在育儿路上摸索,互相取经借鉴,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跟孩子一起成长。
如果大家喜欢糖糖妈的文章,别忘了多多互动哦~
咱们留言区就是亲们互相交流的好场所。
也别忘了转发给其他朋友,让更多云闺蜜来加入“下午茶”。
咱们下期再见。❤️
1
END
1
正在团
去年刚开团就卖爆的英国国民小白鞋
终于又带着新款来了!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