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平时写跟孩子们互动的时候,经常有读者朋友问:“你跟他们说中文还是说英文?”
其实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我们家一直都坚持全中文的原则。
除非读英文书,或者有老外在的场合,否则我一定都是用中文跟糖糖端端交流。
新朋友可能没听过他俩说话,我先放一段糖糖去年在家练习普通话朗诵的视频好了。
不枉我坚持了八九年,如果不深入交流,大家光听口音,应该听不出她是在国外出生长大的吧?
要做到这一点,关注我的海外读者可以作证,真心没那么容易!
这就跟大家在国内,很难坚持一直只跟孩子说方言,不说普通话一样。
小时候也许还好,到了孩子要上学的时候,做家长的肯定都会担心,孩子不学普通话,在学校会不会落后?不合群?
我们周围不少华人朋友,也是出于同样的担心,对我家坚持中文环境是很有疑虑的,多数人都没有这样做。
所以我们认识的很多华裔小朋友中文都很勉强。一开口就是浓浓的歪果仁味道,或者根本就不会说。
我其实特别能理解他们的选择。
华裔孩子在国外,客观上就跟本地孩子有层天然隔阂。语言再不通的话,家长担心他们在学校难融入、被孤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说句有点凡尔赛的话啊,我自己是北师大英文专业毕业的,还持有国家教师资格证,接受过根红苗正的语言教育,再加上有海外留学经历,自己教教孩子英语真没什么难度。
我也不担心自己的口音。
很多朋友听过我给孩子读书的双语音频放文末推荐阅读第一篇了),我不敢说多么地道,但至少不会把孩子带跑偏。
越是如此,我要坚持全中文教育才越难,连我自家长辈都不太支持!
对此,我怎么可能没有纠结过呢?
尤其只有糖糖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也是第一次当妈,摸着石头过河。
但我这么做,抛开显而易见的家国情怀不谈,是虚心请教过国内语言学专家,又征求了英国老师意见以后的理性选择。
02
看到这里,亲们会不会觉得我说这个跟国内小朋友关系也不大啊?
其实无论在哪里成长,儿童心理学和语言学的逻辑都是相通的。
在大家非常努力给孩子英文启蒙的同时,我也想讲讲我坚持中文教育的原因和意义。
身份认同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身份认同(Identity)是西方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对自身的认知和描述。
它是指个人对特定社会群体的认同,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这跟拿哪国护照、是哪国国籍没太大关系。
就像让咱们引以为傲的天才少女谷爱凌,只有一半华裔血统,还曾经是个美国长大的美国人。
但她自我认同为“北京大妞”,会说中国话、爱吃中国菜、了解中国文化。
咱们看她的采访,有谁会觉得:哼,你是美国人,非说爱中国,真矫情!
肯定不会吧?
因为这是她所受教育表现出的文化认同。
再举个例子:
咱们现代人的迁移非常频繁,一生都生活在祖籍地的人屈指可数。
可有几个湖南人,会因为拿了北京户口,就从内心抛弃了湖南人的身份,而觉得自己是北京人了呢?
如果非要这么认为,恐怕就会陷入北京人依然觉得你是外地人,老乡又觉得你忘本的尴尬境地。
我们探索人生的意义,最基本的问题就是:
我是谁?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而海外出生长大的孩子,最容易陷入搞不清“我是谁”的危机,从而经历两头都无法融入的痛苦。
我最早供职的英国公司,有个华裔高管,是移民第三代。他爷爷辈起就是英国籍了,虽然是纯华裔,却没跟中国产生过什么交集。
然而那几年公司跟中国业务往来频繁,这位高管经常需要去中国出差。
每次出差回来,他都跟我们吐槽:“天哪,我真是太尴尬了!所有人都直接跟我说中文,可是我一个字都听不懂!”
我完全能想象,他用英文回答,别人不明真相,背后少不了要嘲讽一句“装什么装”。
每回公司来中国客户,英国老板也会很自然地派这位华裔高管去应酬接待,他就经常带上我当翻译。
于是,大家就会看到一副奇特的画面:
我一个中国人,站在一群中国客户面前,把中文翻译成英语,说给另一张中国脸。
每次合照拍出来,谁能想到,一眼望去全是中国人,我的角色却是“翻译”?
后来,这位高管干脆跟我学了些简单的中文,还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
糖糖端端也是一样,明明长着中国脸,谁会认为他们是英国人呢?
我身边很多华人朋友对此不认同,认为既然已经在这里扎根,就应该去融入英国社会,做个真正的英国人。
我不能左右别人的想法,但我永远不会试图让孩子做“真正的英国人”,而是选择尊重客观事实,让他们从小接受并真正认可自己的中国血统,建立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糖糖从小看到电视里升国旗唱国歌就知道要起立敬礼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我们都知道,如果把一个孩子放在外语的环境里,他可以迅速掌握这门语言。
但一个成年人如果不主动学习,即使天天呆在外语环境里,也学不会这门语言。
这是因为,大脑里管理语言的区域,在儿童时期发育最为迅速,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灵敏性会逐渐下降。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语言敏感期”。
一般广义上认为12岁之前都是语言敏感期,12岁之前学习一门语言都相对容易。
其中0-4岁最容易把外语当成母语来学。
这个时候的孩子还处于语音语法的建立期,模仿能力最强,最容易通过“浸润”而不是有意识地“学习”,来“习得”一门语言。
咱们这一辈大多数初中才开始学英语,要学到母语程度难于上青天,搞不好很多人学了十几年也还是哑巴英语。
现在的孩子条件多好,从小就接触外语。
重视教育的家长们早早地把英语提上日程,就是为了抓住这个语言敏感期,生怕过了年龄形成中文母语强势,再学英语就没那么容易了。
国内的妈妈们操心孩子英语,而我呢,因为同样的原因操心孩子的中文。
全天下的老母亲,还不都是操不完的心。
而且有很多研究表明,同时学习多种语言的孩子,大脑受到的刺激更多,智力开发更为全面。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很多人只教孩子普通话,而不跟孩子说方言,白白浪费了自然习得多语种的机会,是非常可惜的事呢!
孩子越大就越不受控
我认真分析过我们的处境:
  • 身处英语环境,孩子早晚会在学校和社会中学好英语;
  • 自己带娃精力有限,不具备从小就双语并进的条件;
  • 四岁多就要入学,如果此前不形成中文母语优势,以后再学就更难了;
  • 中文天然就比英文难,孩子掌握了英语以后,必然会对中文产生惰性。
基于以上几点,我从孩子出生起就坚持全中文环境。两个孩子现在都上学了,我们在家也是要求中文交流的。
但是这也不够,因为孩子到底是个社会人,他们有交流和交友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跟别人一样,而不喜欢与众不同。
小伙伴玩什么玩具我也想玩,小伙伴做什么游戏我也要做,小伙伴说什么语言当然我也要说。
三四岁之前的小朋友,可能还肯跟父母一起看中文书学习中文,随着英文越学越多,中文越来越难,他们还愿意继续听从父母的安排吗?
个人对抗环境真的是很难的!
随着他们开始上学,跟同伴交流越来越多,在家时间越来越少,英文必然会变成强势。
我之前也写过(文末推荐阅读第二篇)糖糖上学以后,如果我不刻意要求,她说起话来简直跟三明治似的,中英文夹杂得厉害,听得人哭笑不得。
03
所以我想到送中文学校,还厚着脸皮走了个后门。
英国很多地方都有中文学校,基本都是非营利性质的慈善组织,都是当地华人为了方便华裔儿童学习中文的自发组织。
很幸运的,我们所在的城市有一所还不错的中文学校,一共有将近200名学生,在英国算规模非常大的了!
由于师资有限,入学年龄卡得很严,原则上只招收5岁以上的儿童。
糖糖4岁上小学预备班的时候,她的两个好朋友已经被中文学校录取了。
可她年龄最小,要等到下一学年才能入学。
我当时心里真着急,只想把糖糖送进去。
好多朋友劝我:“哎呀没关系啊,中文学校都是业余的老师,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还有人说:“现在好多在线课程也不错,自己买网课效果更好。”
没错,要论学习效果,那这民间组织的中文学校完全没有办法跟国内的学校相比,甚至也不能跟在线课程比。
但是它有一个无法取代的优势:
入学的都是像糖糖一样的孩子,还有她现实生活中的伙伴,能创造一起学中文的环境。
就为了这个,我真是人生第一次为了孩子到处托人开后门,后来找到校长给糖糖单独面试了一次,破格提前录取了。
毕竟是走后门进去的,我特别心虚,接送孩子远远见到校长都绕道走。
直到入学第二年,6岁的糖糖代表中文学校参加全英普通话朗诵比赛,以最小的年龄拿到了我们赛区两个金奖之一,我才敢大大方方跟校长打招呼了。
轮到端端上小学,刚好赶上疫情,中文学校停课了,真是超级遗憾。
但好在已经有姐姐在前面做榜样,他自然而然地对中文没有排斥。
而且我们已经验证过全中文教育对他们的正常学业没有影响,反而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赞赏。
所以我们更加安心让端端从小全中文交流,他遣词造句甚至比姐姐还要更好一点。
哈哈,写到这里有点心疼老大们,有点像爸爸妈妈的实验田啊。
写在最后:
虽然我说的是在国外学中文的事,但身份认同对每一个人都适用,学什么语言也都是一样的发展规律,一样的学习套路。
我操的是学中文的心,大家换成英文,也可以考虑一下要怎样、什么时机给孩子做英语启蒙,以及学英语的同时,怎么摆正母语的位置。
说实话,我真的羡慕大家呢!
毕竟,能把英文学好的中国人太多了,能把中文学好的老外太少了!
我坚持写公号的一大原因,也是希望跟国内保持交流,也给孩子们做个榜样,不要忘了自己的血缘和根基。
与亲们共勉!❤️
喜欢糖糖妈的文章,别忘了多多互动。
有你们鼓励,我才有一直分享的动力哦!
咱们下期再见~
1
END
1
最后两天
我精选了3款百元级高效防晒
任何年龄肤质都能一站备齐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