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坚妮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介
坚妮广东人,一直以来从事双语文学写作和翻译,在中英文杂志报刊以坚妮笔名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杂文,出版有翻译著作,短篇小说集和杂文专著,多篇短篇小说被国内出版社收入海外作家文丛和留学生文学选著,并长期在香港《明报月刊》和《财新》等报刊杂志发表杂文随笔。
今天出门要叫Lyft。上车之后司机第一句话就问我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我说我戴着口罩,你怎么能看出来,他说当然能看出来。我反问他是什么人,他说是越南的中国人。我问他能否说中文,他问我想听国语还是广东话,我说广东话。这下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说他去过广东边境逃港。我告诉他,现在有一群广东当年逃港的知青在纽约建一个墓碑,纪念那些没有逃成而淹毙者,他如果有朋友需要上墓碑,可以联系他们。他却用十分钟,给我讲了他的“逃港”故事。
冯先生今年六十岁。十六岁那年,南越政府失守,他的父亲对他们兄弟俩说,你们如果留在越南就要被北越抓去做打中国的炮灰,反正都有生命危险,不如自逃生路。
他们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坐船从南海往东南亚和香港去,而是走北路,徒步经过越南北方,从广西入境到中国。开始,他们到靠近澳门和香港的收容越南难民的农场分别待了几个月,想从那里偷渡过澳门香港,结果发现偷渡特别困难和危险,他们又回到广西,然后到云南去试出境偷渡的运气,发现没有安全的办法,便折回广西的难民营。
这时恰逢邓小平访问新加坡,逃到新加坡的越南华人在机场打出横幅请邓大人救他们,因为东南亚国家和新加坡都拒绝接受或者安顿这些越南华人。根据冯先生的说法,当时邓大人说,如果你们有钱离开(离开中国或者任何地方)我们不干涉,你们想要中国政府救济,就到中国的农场来。
于是,冯先生兄弟和一些在广西的难民就用高价(1978年时期的八百人民币)买通当地的船只,当地的小帆船把他们送到公海,再由大船把他们送到香港海域,在香港水警出现之前,他们要把身上所有有中国标签的衣服都扔掉,这样才能向水警说他们不是中国来的,而是从越南逃出来的难民。他说走这样的水路比从南越坐船安全,南越出发的很多船都是泰国船,抢劫强奸的事情太多。虽然他们在中国辗转尝试了七个月,他们最后还是到达他们最初要到达的目的地 – 香港。
到香港后,他在香港工作了两年,做每天几十元薪水的底层工作,还清亲戚借给他的八百人民币债务,然后再以南越难民的身份来到美国。在美国,冯先生经过考试进入了邮局系统做送信的工作,一直到现在,冯先生说出来开Lyft 是挣外快,他在邮局再干三年可以享受老人医保,就不干了。
我说你不要等六十五岁拿全额退休金?他说,送信这么多年,腿脚都已经走坏了,能退就马上退,不等了。反正一儿一女已经养大成人,女儿是执牌照的药剂师,儿子即将大学毕业。
我为冯先生故事的圆满结局高兴,圣诞季节听到这样的逃港故事,好像是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礼物。所以虽然我的车程只是11美元,下车后我点击Lyft小费最高的一档,5元,感谢冯先生讲他的故事。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热门栏目: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坚妮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