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吴玲瑶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历:吴玲瑶,西洋文学硕士,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届会长。文笔以机智幽默见长,美国世界日报和星岛日报长期有专栏。《明天会更老》被狂传转载上亿条。著有《女人的幽默》、《比佛利传奇》等五十六本书。《美国孩子中国娘》上美国中文畅销排行榜第一名,《幽默酷小子》为台湾教育部好书推荐,《笑里藏道》获林语堂幽默散文奖,作品入选台湾高中文选。曾主持极受欢迎的旧金山湾区KTSF电视节目《文化麻辣烫》。
儿时挨打,是我们那一代人成长的共同记忆。不听话在家里被爸妈打,考不好则在学校被老师揍,差一分打一下。那时候的观念,相信打骂教育比引导式教养更立即见效。记忆中小学女生成绩好的比较少被打,功课不好又顽皮的男生特别没有尊严,常常成为管教羞辱的对象。我亲眼见过各种打孩子的场景,被打的表情痛苦又无助,疼得龇牙咧嘴,拚命甩手,其他人看着哪敢不乖?有杀鸡儆猴的效果。如今想起,余悸犹存。
大人一面打一面说都是为了孩子好,似乎句句在理,如「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不打不成器」、「爱之深,责之切」、「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爱,骂是情,不打不骂不自在」每一句都是前辈传下来的经验谈与教训。家长还赋予老师打学生的权利,对老师说:「我的小孩如果上课不乖,您就尽量打吧!」因此若在学校被打,回家也不敢讲,因为可能会再被打一次。但也有些不合理的说法,如「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小孩被打得莫名其妙,太冤屈,有时可能纯粹因为大人心情不好而被打,再加上言语羞辱,精神虐待和肢体暴力一起来,受伤更深。
挨打的理由百百种,使用的工具也千变万化,孔老夫子虽然教我们「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但谁敢逃?只见发考卷前,有些小朋友已经做好准备工作,有的手心抹口水擦生姜,有的屁股垫毛巾手帕。被打时有无助求饶者:「我再也不敢了」、「我错了」;也有好强嘴硬的:「打死我好了」,惹得大人更生气。
记得那时小学班上有好几种刑具,用藤条打手心处罚,拆下椅子木板打屁股,用细竹子打小腿,气急时,甚至有的男生被男老师用皮带狂抽乱打。更有老师想出不少即兴体罚方式,不及格的人被罚跪,或绕着教室座位作青蛙跳,或顶一桶水在头上半蹲。有人因为作业字迹潦草,眼皮被捏起来转,耳朵被扯得高高的;或粗心做错事,就被老师用手关节敲头。在暴力下,学生只有乖乖听话。还好也有不打孩子的老师,处罚是让学生罚站。
想反抗却无计可施,有人问,为什么孩子做错事,大人可以打,大人做错事却不能处罚他们?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打不过,等打得过时,大人就开始讲一些道理,说什么「长幼有序」、「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古训。
还好近年来教育观念进步了,强调零体罚、零霸凌、零歧视。其实打孩子和教育孩子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不能以爱的名义摧残孩子。多少研究发现,体罚在孩童身上衍生许多后遗症,打孩子是会遗传的,后来演变成以暴制暴。在美国,处罚孩子的方法一般是关禁闭,或取消孩子的奖励与特权(Take away privileges),严重的打骂孩子属于违法行为,有可能失去孩子的监护权,也可能因虐童而被判刑。
小学课本上曾经有一篇华盛顿砍倒樱桃树的故事,他爸爸没有处罚他,因为孩子诚实,承认是自己做的。但是美国小朋友说,真正的原因是华盛顿手上还拿着斧头。
(寄自加州)
原载《世界日报》,作者授权“渡十娘”刊发。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吴玲瑶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