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上方我们的视频号,来到直播间进行互动交流
第五届
主任委员:陈至立
副主任委员:路甬祥 徐匡迪 陈奎元 周济 赵沁平 2004年7月增补:吴启迪
委员:[全体委员名单]
第五届学位委员会全体委员
马  凯  巴德年  王树国  王晓初  韦  钰  左铁镛
白春礼  石泰峰  刘应明  向仲怀  孙家广  朱清时
江泽慧  纪宝成  许智宏  吴启迪  吴铨叙  张文显
张华祝  张海鹏  李  未  杜青林  杨  乐  杨天钧
陈进玉  陈佳洱  陈章良  周远清  周其凤  郑南宁
洪家兴  钟秉林  高  强  袁行霈  顾玉东  顾秉林
殷鸿福  梁慧星  温熙森  程津培  蒋树声  谢绳武
楼继伟  霍虎渠  樊明武  潘云鹤                
2004年11月国务院批准增补:杨 卫               
2006年1月国务院批准:张华祝调整为陈求发       
吴铨叙调整为许其亮       
2006年12月国务院批准增补:杨玉良              
2007年3月国务院批准:陈进玉调整为项兆伦       
秘书长:赵沁平(兼)  2004年7月调整为:吴启迪(兼)
副秘书长:周其凤(兼)  2004年11月调整为:杨卫(兼)  2006年12月调整为:杨玉良(兼)
本届学位委员会已召开6次全体会议:20-25次会议。
第20次(2003.07)  第21次(2005.01)  第22次(2006.01)  
第23次(2007.01)  第24次(2007.08)  第25次(2008.0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
2003年7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议定事项:
一、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作报告》。
二、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议程说明和未来几年工作设想的报告》。
三、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二○○三年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一)继续做好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修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的有关工作。2004年将《学位法》报送立法机关审议。同时,调整、修订和完善与学位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以《学位法》为核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二)总结学位工作经验,研究学位工作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三)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组织章程》的规定,完成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换届工作,进一步发挥学科评议组在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四)完成第九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总结历次学位授权审核经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进一步改进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意见。(五)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检查监督,继续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建立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的定期评估制度的有关问题。(六)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改善人才培养的结构类型。根据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不同类型专业学位的特点,贯彻“分类指导、按需发展”的原则,扩大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数量和培养规模。研究论证艺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七)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工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八)会同教育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质量。会同教育部开展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的研究,提出实施方案,并加快实验,带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思想观念、教育体制和运行体制的创新。(九)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承办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相互承认文凭、学历、学位公约组织第八届年会的筹备工作,以及中外互认学位的有关工作。会议责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讨论意见,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二○○三年工作要点》进行适当修改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批准印发。
四、经无记名投票表决批准了《第九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为了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安全建设的需要,会议经举手表决决定,本次审核对西部地区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及其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复审得同意票率,较其他地区和单位降低十个百分点视为通过。
五、为加大社会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监督力度,会已经举手表决决定,对本次审核通过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增设为时一个月的公示期。同时责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该名单以适当方式公布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批准公布。
六、经无记名投票表决批准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新增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办法的建议报告》。责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做进一步的修改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审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2005年1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议定事项:
一、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4年度工作及2005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二、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进行第十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意见》。
三、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开展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工作的几点意见》。
四、审议批准了体育、艺术、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
五、审阅讨论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3)》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总报告(2004~2020年)》,责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讨论意见做进一步的修改。
六、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二00五年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一)做好以《学位法》为核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和完善工作;(二)开展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三)启动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工作;(四)做好体育、艺术、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开展有关专业学位评估工作;(五)完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3)》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2004—2020年)》;(六)承办第八届亚太地区互相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公约委员会会议;积极推进中外学位互认工作;(七)会同教育部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八)会同教育部、卫生部开展调整医学学位及其标准的研究工作。会议责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讨论意见,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二00五年工作要点》进行适当修改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批准施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2006年1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议定事项:
一、审议并通过了吴启迪秘书长所作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5年工作报告》。
二、经审议,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第十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自行审核增列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结果,责成学位办公室与两校共同研究并修正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批准。
三、审批并通过了《关于2005年博士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工作的报告》。
四、审批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2006—2020)》,责成学位办公室根据讨论意见做进一步的修改。
五、审议了《国(境)外学科专业设置调研情况的报告》。
六、审批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6年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一)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法律法规建设。(二)进一步修订完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2006—2020)》,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颁布实施。(三)研究、修订《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四)深入研究和制订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改革方案。(五)协调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制度。(六)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医学教育及其学位标准。(七)会同教育部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工作;筹备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会议责成学位办公室根据讨论意见,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6年工作要点》进行适当修改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批准施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2007年1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议定事项:
会议全面分析了学位工作和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在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研究生教育上一个新台阶。会议议定如下事项:
一、审议并通过了吴启迪秘书长所作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6年度工作报告及2007年主要工作的说明》。
二、经审议,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国际汉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并责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讨论意见就该专业学位名称进一步征求意见,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批准施行。
三、经审议,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四、审批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年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一)完善并发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2006—2020)》。(二)提高研究生培养和授予学位质量。加强学科基础建设;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增强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会同教育部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试点开展制订分学科的学位授予标准工作;完成《中国博士质量报告》。(三)改革和完善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深入分析学位授权体系结构,研究制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改革办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四)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研究制定学科专业设置和管理实施方案。(五)加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工作。深入研究专业学位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论证新设专业学位。(六)加强学位信息工作。完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报告(1980—2006)》,为各项决策提供依据。(七)修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章程。进一步发挥学科评议组的培养质量监控、学科建设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咨询只能;调整学科评议组任期,做好换届准备工作。(八)其他工作。继续配合教育部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继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审核及其有关的政策与法律研究;继续做好名誉博士学位授予和中外学历学位互认工作;继续抓紧开展“中国医学学位体系及其标准”的研究工作,尽早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学士学位工作给予必要关注。
会议责成学位办公室根据讨论意见,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年工作要点》进行适当修改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批准施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2007年8月2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议定事项:
本次会议围绕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专题,对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体分析,认为质量观念、学科水平、培养机制以及科研投入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要认真分析,着力解决当前的主要问题。
会议指出,要以《中国博士质量分析报告》为契机,将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重视质量、提高质量上来,在研究生教育战线形成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将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战线的思维习惯、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要对本单位博士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系统、深刻的调查、分析和总结。
会议认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努力,我国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基本完成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及学科的总体布局。目前,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高等学校数量已基本满足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需要。在这种情况,应集中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抓质量保证,抓政策完善,抓机制体制改革。
会议指出,为引导高等教育机构切实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上,必须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进行改革。要加强宏观规划,减少学校和学科建设的盲目性;增强学位授予单位适应社会需要进行学科结构调整,创建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主动性;控制学位授权单位和学科规模的增长;加强并完善学位授权监管体系,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会议要求加快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程,完善研究生培养协调机制,健全过程管理机制,优化研究生奖励激励机制,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大改革步伐。
会议同时要求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在国家统一规划下,紧密围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深入研究研究生教育规律,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营造浓厚的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氛围,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
会议号召研究生教育战线清醒地认识发展机遇和挑战,深刻领会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提高质量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中心,尽快将我国研究生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
2008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议定事项:
一、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吴启迪秘书长所作的《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作报告》,责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后,报学位委员会领导审批。
二、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改革方案》,责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委员讨论意见修改后,报学位委员会领导审批。
三、对全国博士质量调查初步结果的报告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博士质量调查的后续工作中积极汲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以下群组凡有发广告者立即请出群组,永远不得进入
考法学博士,进入法学考博交流群;考医学、工学、理学等等的进入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以下为2022年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以下为2022年法学考博交流群▼
凡有发广告者立即请出群组,永远不得进入。
西湖大学考博交流群
北京大学考博交流群

清华大学考博交流群
严禁广告
重庆大学考博交流群
复旦大学考博交流群
华中科技大学考博交流群
2022年医学考博交流群
华南理工大学考博交流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博交流群
武汉大学考博交流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