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上方我们的视频号,来到直播间进行互动交流
一、期刊简介
《中山大学青年法律评论》是由中山大学法学院学生独立运作、由法律出版社公开发行的法学学术性刊物。本刊致力于为青年法学人搭建一个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活跃学术研究氛围,开阔研究视野。本刊的编辑工作由中山大学法学院学生组织,刊物从征稿、编审到最终的排版印刷等工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本刊第七辑征稿工作正在进行,截稿日期为2021年11月15日。
二、征稿对象及范围
1. 本刊面向国内外知名法学院校在校学生征稿,不接受其他人员投稿。
2. 来稿篇幅以1万-1.5万字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2万字。
3. 本刊尤其欢迎细致的制度分析和案例研究,也特别欢迎选题良好的翻译稿件以及有见解的法学经典著作书评,不接受无问题意识的空泛议论或简单介绍,也不接受无深度的表面化评论。
4. 若为翻译稿,请译者投稿时附上原文及作者授权证明。
5. 本刊欢迎专稿专投,反对一稿多发。
三、格式体例
1. 来稿请在正文前加列“目次”、“摘要”和“关键词”,无需英文标题和英文摘要。“摘要”为稿件核心观点的凝练,字数不超过300字。关键词不超过5个。
2. 来稿须符合学术规范,注释体例参照《法学研究》。注释是否符合本刊体例不影响稿件评价,但注释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将影响稿件采用。
四、评审规则
为公正选稿,本刊实行匿名三审制。一审为学科编辑独立审稿;二审为责任编辑独立审稿及审稿委员会集体表决审稿相结合;三审为知名院校法学专家审稿,采末位淘汰制。本刊主编和执行主编仅负责编辑部事务性工作,原则上不参与审稿工作。
为加快稿件处理速度,本刊实行快速审稿和审稿意见及时反馈制度。自投稿起一个月内未获任何通知,请作者主动联系编辑部,以免遗漏或耽误稿件。
五、投稿方式
1. 本刊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来稿请勿发送包括主编在内的任何工作人员。
2. 投稿请以word文档形式以附件发送。word文档标题只须填写论文题目,无须填写作者信息,word正文内亦无须包含任何作者个人信息,保证编辑匿名审稿。
3. 作者个人信息以及论文题目请在邮件正文中列明,建议投稿邮件标题格式为“投稿+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方便编辑部准确回复邮件。
六、特别提醒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投稿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费用,也从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代理投稿事宜。所有投稿事宜仅在工作邮箱处理。未尽事宜,请直接与本刊编辑部工作邮箱联系。
《中山大学青年法律评论》编辑部
2021年7月23日
国版发函202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版权局,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提高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版权的良好氛围,国家版权局决定开展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现将有关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征文活动由国家版权局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承办。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
二、征文主题
1.版权法基本理论研究;
2.版权行政保护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行政措施、执法机制、执法效能、刑事衔接等);
3.版权司法保护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民事保护、刑事保护、法律适用、类型化案例、诉调衔接等);
4.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
5.版权产业相关问题研究(包括但不限于版权登记备案、版权认证、版权交易运营、产业统计分析、特定领域版权产业研究、版权金融等);
6.国际版权法治研究;
7.版权热点问题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自媒体、网络文学、体育赛事节目、短视频、直播等领域热点问题);
8.其他版权相关问题研究。
三、征文要求
1.征文活动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参赛人员包括全国(含港澳台地区)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
2.所投论文内容需与版权相关,题目不限,每人限投一篇,每篇字数控制在6000字以内,参赛作品须为独著,体裁为学术论文;
3.参赛人员应保证所投论文为原创作品,不存在抄袭及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如有前述情形即取消参赛资格;
4.参赛人员应保证所投论文未发表或未曾参加同类型征文比赛,且未与任何第三方签署授权协议,如有前述情形即取消参赛资格;
5.参赛人员应保证所投论文(附件)中任何位置不出现参赛人员姓名、学校名称、指导老师姓名,否则将取消参赛资格。
四、投稿说明
1.登录网站(网址:thesis.copyrightruc.com)进行用户注册并在线提交论文(PDF版和word文档版),征文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2.论文需遵照统一格式排版,标题为三号黑体加粗,正文为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3.投稿即表明作者同意参赛作品由组委会汇编并出版,不同意的需在提交论文时说明;来稿不退,参赛人员需自留底稿。
五、评选说明
征文活动评选特等奖3名,“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一等奖各10名、二等奖各20名、三等奖各30名、优秀奖若干名、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获奖名单将在国家版权局官方网站、《中国版权年鉴》等公布。
征文活动采取匿名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组由国内立法、行政、司法和版权实务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
组委会将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向各类奖项获得者颁发荣誉证书,并邀请知识产权领域学者、法官、实务工作者与青年大学生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六、进度安排
1.2021年3月,下发通知;
2.2021年7月31日,截止收稿;
3.2021年8月至9月,组织评审,产生各类奖项;
4.2021年10月,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颁奖仪式。
七、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组委会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2
人:肖力、刘艳花
联系电话:010-62514333、62516959
国家版权局
2021年3月5
主题内容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以人们未曾想见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这已经并将继续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也给全球法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为进一步推动广大学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不限于法学专业)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法律和前沿科技交叉融合的学习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科技革命与未来法治跨学科交叉平台与《人大法律评论》编辑部拟于2021年9月举办第二届未来法治学生论坛,探索新科技与法律紧密结合、交叉融通,探索推动培养适应未来法治建设需要的法学人才。
选题方向指引
(仅作提示之用,具体选题不限以下方向)
1.数字经济时代民法典适用若干问题
2.数字经济时代双循环法治建设
3.数字时代知识产权发展与变革
4.数字经济与数据治理
5.数字经济时代反垄断法问题
6.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
7.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问题
8.ICO及证券型代币监管
9.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法律问题
10.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法律问题
11.新科技与司法制度变革
12.新科技与人权
13.宇宙及海洋空间开发法治问题
14.新技术与刑事法律变革
15.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法治变革
16.新技术与宪法问题
17.新技术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18.智慧法院建设与电子证据制度变革
19.新技术与新证券法
20.新技术背景下银行法律变革
21.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劳动问题
论文遴选
将组织国内外未来法治领域造诣精深的专家对应征作者提交的论文予以初步评审,遴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论文作为拟获奖优秀论文,邀请其参加本论坛并做主题报告。此次论坛设特等奖,颁发奖金10000元及奖状;一等奖,颁发奖金3000元及奖状;二等奖,颁发奖金1500元及奖状;三等奖,颁发奖金1000元及奖状。以上奖项视来稿质量设置若干名。
投稿中的原创论文还将择优推荐至《人大法律评论》(CSSCI收录集刊)发表。
投稿方式及截止时间
请将论文以word形式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备注:学生未来法治论坛征文来稿。(投稿者须注明姓名、单位、学历、职称、联络方式。)
投稿截止时间:2021年8月15日。
会议时间及举行方式
时间:2021年9月 
方式:线上线下融合举办
具体时间及方式将稍后通知。
以上未尽事宜,如有疑问,请发送咨询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
科技革命与未来法治跨学科交叉平台
《人大法律评论》编辑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