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北大法学硕士辞掉公务员回乡种田”的视频登上各大平台热榜,视频主角叫罗勇,生于湖南湘阴,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名副其实的硕士生。2017年辞掉公务员回乡当起了“农民”,融资800多万元创业开展智慧种植,减轻农户劳作压力的同时,为农户每亩增收200多元。他说,想为“乡村振兴和老百姓增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罗勇介绍,“原来都是农民背着喷雾器到田里打药,现在改用无人机,一架无人机能喷洒两三百亩,如今,团队拥有五十多台无人机,生产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如今,罗勇团队依托无人机飞防等智慧种植,推出稻田托管模式,目前托管农田超8万亩,培训专业人才5千多人次。他说,我本身就很喜欢农业,工作后身边朋友都在讲农业难做,就想知道到底难在哪。(来源:十分视频)
无独有偶,2020年,吉林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廖立峰开始卖猪肉,详见:
也许会有人问,当下的法学教育怎么了?不过学术之路想问:你的思维怎么了?
这涉及到一个非常本质性的问题:法科学子到底在学啥?有什么竞争优势?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法律人只是掌握法律知识的个体,法律人主要为打官司的。
多么以偏概全的认知啊!也许大家都看到了上述认为的不妥,但是当具体到自我时不加思考的又把上述逻辑运营到自我身上
其实法律人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法律知识,特别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在于抽象的法律思维,而在于背后一整套的发现问题、清楚表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法律人的执业领域一直不仅有诉讼,还有更多,特别是当下赋予了法律人更多的使命,请不要简单把几十年前我国法律工作者极度欠缺时对法律人的核心期待与要求放到当下,而是应该看到我们已经走入2021年。

当这个逻辑搞清楚后,背后涉及到法学教育、法学职业规划、法学执业等多个领域都需要进行更新换代!这也是部分人深感内卷之严重的重要原因,因为根本就没有想清楚上述逻辑,把几十年前追求单一化、标准化、统一规范化(部分时候可以加上极度)的情景运用到当下,能不内卷才怪呢?
支付宝扫码领取红包吧
可长按保持到相册,每天都可以领取一次红包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