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人物名片:郭志远,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兼任安徽省法学会港澳台法律研究会会长、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
郭志远。受访者/供图
记者|陈和秋
责编|薛应军
正文共2531个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安徽大学法学学科设立于安徽大学建校之初,至今已拥有90余年历史。长期以来,该院坚持走“特色化、卓越化、国际化、社会化”之路,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法治人才。近日,安徽大学法学院院长郭志远接受记者专访,畅谈了该院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之路。
立足地方特色 发展交叉学科
郭志远介绍,知识产权法学、人工智能法学、生态法学是安徽大学法学院交叉学科建设的三大重点发展方向。这与合肥、安徽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规划、环境特色息息相关。
目前,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科技创新能力强。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区域,合肥市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存储光盘等。郭志远说,如今合肥已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围绕合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的产业布局,该院积极发展知识产权法学与人工智能法学。
郭志远表示,该院知识产权专业在夯实法学理论基础上,更关注技术性问题,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为此,设置了“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代理”“专利文献检索与分析”等实务性课程。
2020年,安徽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郭志远说,为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发展,该院集中研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法治,为长三角区域科技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在人工智能法学方面,郭志远介绍,安徽大学法学院依托学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优势,与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合共建,互通师资,为人工智能法学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当前,该院正积极筹备建设大数据法治创新研究中心,“我们的目标是将其建设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全国性品牌。”郭志远说。
此外,安徽大学法学院依托安徽省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生态法治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郭志远介绍,包括合肥在内的安徽大部分地区属于江淮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同时,安徽省还拥有我国重要的煤炭勘察开发基地两淮煤炭基地。如何平衡生态资源保护与煤炭产业发展,是安徽省面临的一大课题。对此,该院联合学校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法学。郭志远表示,该院曾为安徽省内约80%的生态环境立法提供了相关咨询意见等,未来还将建设环境损害鉴定机构,发布中国生态法治发展年度报告,为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治支持。
与时俱进的育人方案
作为国内最早恢复法学教育的高校之一,安徽大学法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把握先机,较早提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摸索出一套体系化育人方案,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早在2007年,该院就针对法学教育存在的教育理念单一、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开始探索“3244”法学质量提升模式,将法学专业教育和法学职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法学本土教育与国际化教育“三教育”结合,以应用型复合型“双型”为培养规格,优化应用型和复合型课程体系,培养铁肩担道义、铁嘴辩公正、铁笔明法理、铁腿察社情的“四铁”专业品格,加强学生法律诠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论证能力和法律事实探知能力的“四力”。
在该模式下,安徽大学法学院优化传统毕业实习实训教学形式,以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组建了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将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郭志远说,该院的“3244”法学质量提升模式,不但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3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开始施行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实践教学备受重视,各地法学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进行人员互聘,校内专职教师挂职实务部门的同时,校外实务专家进入校园授课。如今,校内法学理论学习与校外实务部门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做法已在各法学高校普及。顺势而为,安徽大学法学院的“3244”质量提升模式也有了新发展,升级为“一核四驱”卓越法治人才协同培养体系,进一步打破了法学教学与法治实践之间的壁垒。
郭志远介绍,“一核”是指以协同育人平台体系为核心支撑,“四驱”是指以完善协同育人培养方案、健全协同育人实施机制、拓展教学—科研—实务协同育人渠道、提升国际合作育人层次为驱动力量。其中,安徽大学与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签署的检校合作协议、与中共安徽省委政法委共建的安徽法治研究院,是协同育人平台体系的两大基础。安徽法治研究院汇聚了安徽省法律实务部门以及法学教学科研单位的优秀法治人才,不仅是法治安徽建设的重要智库,也为该院法学教学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多维度的支持。
同时,该院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如与合肥市人民检察院共建国家级实践基地,其不仅派学生前往参加实践活动,还投入资金建设图书资料室、会议室等,完善基地硬件设施。
郭志远介绍,该院参与“双千计划”后,与实务部门建立起良性互通机制,保障实务教学的扎实展开与持续推进。每年,该院都与实务部门联合举办学术论坛,探讨法学热点问题。“双千计划”到期后,该院继续与实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共同授课。
郭志远举例说,安徽大学法学院的“刑法案例研习”等课程,由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实务专家共同授课,后者不仅独立授课,还与校内教师共同展开课程方案设计,形成体系化的教学方案。
此外,该院积极拓展教学—科研—实务协同育人渠道,吸收社会资源开放办学。据介绍,该院依托安徽大学法治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安徽法治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协同安徽省内外法律实务部门和法学教学科研单位的研究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吸收各层次法科生参加。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该院与国外的高校法学院保持稳定合作,共建中德比较法研究中心等涉外法律研究与人才联合培养平台,落地中德法双硕士双向培养项目,并每年举办一次中德学术论坛,探讨国际社会法学研究热点问题。
郭志远说,该院的“一核四驱”卓越法治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未来学院将在知识产权法学、人工智能法学、生态法学等交叉学科领域持续发力,加强法学新文科建设,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培养新时代“德法兼修”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
▼2022年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考医学、工学、理学等等的进入第一个
▼2022年法学考博交流群▼
考法学博士进入,每人限1个
凡有发广告者立即请出群组,永远不得进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