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眼看着2021年都要过去了,谁知道疫情不仅没结束,还整出新花样了呢?
因为那个来势汹汹的新变种Omicron,一向头铁的英国政府也在近日宣布实行PlanB, 并不排除再次封锁的可能。
前几次封城的时候,老母亲我最害怕的就是对付24/7在家的两只神兽。大人在家上班,孩子在家撒野,太酸爽了!
但这次,我居然有点盼着再封锁,盼着孩子在家上网课。
我跟大家说过的,英国小学没有统一的教材,也少有家庭作业,平时家长要想掌握他们的学习内容很困难。
反倒是网课给了我一个机会,亲眼看看英国老师是怎么教学的。
我自己也是学师范出身,我也很想知道:
既不强制考勤,又没有考察考试,英国老师到底靠什么魅力,能把这帮自我意识爆棚的小家伙们每天按时吸引到镜头前去呢?
抱着三分好奇、三分求知、三分为老师捏把汗的心情,观摩了3周孩子们的网课。
我发现,哪怕远程教学效果打了折扣,英式教学的长处也处处体现在了课堂里。
作为第一线旁观的家长,我就以端端的课堂为例,带大家看看英国小学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吧。
端端当时所在年级:小学预备班
学生年龄:4-5岁
学校背景:评级为“优秀”的公立小学,生源主要来自于附近大学、医院、企业等中产家庭,学术成绩常年位居全市前三。
相信大家看完以后,自己在家辅导孩子也能有所借鉴哦。
01
主题化的教学内容
他们每周都有一个Topic(主题),比如有一周的主题是Bears”(熊),所以整周所有课程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安排的。
英语课 
也就是他们的语文课啦,分为文学课自然拼读课两部分。
看过我介绍英国早期教育三大特点的朋友们可能还记得,英国小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只有全国统一的大纲。
这就给了学校极大的自由度,可以选取市面上最优秀的童书或文学作品来作为教材。
端端他们这个年龄,学校通常选择以绘本为主干,来引申出其他的教学内容。
比如Bears主题,他们就选取了一本已经有25年历史的著名童书《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我们去猎熊)。
文学课一周内容安排:
  • 听老师讲绘本故事
  • 学习bear, cave, grass, long, stumble, splash等绘本中反复出现的单词
  • 学习故事的开头方式
  • 学习关于场景的描述
  • 学习故事的发展顺序
自然拼读课一周内容安排:
  • 学习绘本中出现的高频digraph(双字母一音)ai, ee, oa
  • 复习以前学过又在绘本中出现的trigraph(三字母一音)igh,即night中的igh
  • 学习新的trigraph(三字母一音)ear,即bear中的ear
科学课 
囊括了地理、历史、等等内容,也是围绕“熊”的主题来进行:
  • 介绍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熊
  • 介绍各种熊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 区分肉食动物、植食动物、杂食动物
有意思的是,很多小朋友不知道别的熊生活在哪里,可是所有小朋友都知道大熊猫生活在看来大熊猫真是孩子们眼中的大明星。
大家讨论的时候,端端大言不惭地吹牛说他在中国给大熊猫喂过竹子,把小朋友们羡慕坏了。其实他还从没见过真正的大熊猫呢!汗!
数学课 
跟“熊”并没有什么关系,但也要拿熊来充当主角。
不仅用小熊道具做了加减法帮小熊量了身高、体重还要借助小熊来帮助孩子们学习有关方位的知识。
我刚看到这个内容的时候是有点傻眼的,心想这难道不是英语课关于介词的知识吗?
仔细一想发现,是我自己的中文思维作祟,“方位关系”英国小朋友们是放在数学课上学的。
话说回来,因为糖姐姐已经四年级了,所以我对英式教育也有过好几年的了解。
越往后看就越会发现,其实英国小学的主题化教学模式无形中淡化了“科目”这个概念,而是把所有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互相关联起来。
比如糖糖当时在上的“英国”主题,就融汇了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生物、政治等学科的知识。
而这个主题中的很多内容,其实她在一二年级就接触过,只是随着年级增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扩展。
再说回端端这次关于“熊”的主题,到了更高年级还会有重复的内容,但知识点也会在现在的基础上一层层叠加上去。
这就是我之前说过的:
中国的教学,是像串珠子一样,把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穿成一条条项链;英国的教学,则像是啪地端出一盘子项链,再理顺每一条绳子、摩挲每一颗珠子。
非要比较的话:
  • 中式的教学更高效、更容易量化和考核;
  • 而英式的教学更有趣、更容易把知识转换为实际运用,更贴近现实中接触和使用知识的真实情况。
这种主题化教学的形式,也让学生上课上出了一种“追剧感”,真切了解到各科目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02
演绎化的教学手段
我的英国老师朋友经常说:“当老师就跟当演员一样。” 陪端端上了这段时间的网课,我才终于明白了她说的是什么意思。
就说读绘本吧,几乎没有老师一本正经捧着一本书在读。
多数老师都是既会模仿各种人物的不同声线,还又蹦又跳地加上各种夸张的肢体语言。
而且英国学校特别喜欢把教学变成一种沉浸式体验。如果是正常在学校上学,那么读这本绘本时,老师还会把孩子们都拉到树林里去,来一次真正的“猎熊之旅”。
就像糖糖他们当初学习“外星人”主题时,学校的小树林里连夜出现了“坠毁的不明飞行器”,警察和消防叔叔也赶到了现场,把孩子们都看傻眼了!
实际上,那都是高年级孩子学物理时做出来的模型,摇身一变又成了哄低年级孩子的道具。
但上网课,我以为就一切从简了,没想到老师还是玩出了花样。
周一的英语课上线以后,我们发现对面居然没有老师,镜头正对着一个树丛。小朋友们都七嘴八舌地问起来:“W老师哪儿去了?”
画面外响起一个惊恐的男声:“W老师参加了猎熊,可我们现在找不到她了!天哪,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朋友们被这个男声吸引了,紧张地盯着屏幕。
这时候,W老师突然跳进镜头里,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到:“啊啊啊太吓人了!孩子们,你们肯定不敢相信我刚刚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都紧张地盯着老师,有小朋友着急地喊道:“是什么是什么?你快跑!”
老师居然真的转身往树丛里钻去,边跑边喊:“我必须赶紧躲起来!”
之前那个男声又响起来了:“不好了,W老师有危险,我得去救她!”
这回,我们都看到一个半大男孩子的身影也跑进了镜头,然后也钻进了树丛。
小朋友们都紧张地扑到镜头前,端端也狂拽坐在一边的我:“怎么办怎么办,老师有危险!”
这时候,W老师从另一个方向披头散发地重新出现在镜头里,边整理帽子边大松了一口气地说:“你们肯定不知道,我刚刚差点被一头熊抓住了!可我机灵地逃脱了。我可得跟你们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原来,刚才的那些铺垫,都是为了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
到这里,老师才开始讲起了前面提到的《我们去猎熊》的故事。小朋友个个都听得聚精会神!
别说孩子了,我一个大人都被这番操作吸引了,完全没想到拍个照。还是另一位妈妈拍下了这个过程发在了家长群里,我才能有这个实拍的素材分享给你们。
也是另一个妈妈认出那个打配合的男孩是老师家刚上初中的大儿子。
最夸张的是,我后来无意中发现,当天早上,端端年级的推特上发布了一条消息:今天学校危险,不能开放。请大家去上网课(本来就关闭了上网课呢)。
真是做戏做足全套啊!
这样的上课方式,是不是大人都会觉得好玩?所以孩子们积极性也特别高,不仅听得认真,回答问题也特别积极。
这比反复朗诵课文、学习生字、分析中心思想,印象要深刻得多!
只是这么上课,真心“费老师”啊!
但从我这几年的观察了解来看,英国的老师们都特别善于用各种方式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极少见到他们在黑板上一板一眼地教授知识。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道具、演绎、实践来渗透给孩子。
这些都是学校网站上看到的,
孩子们以前学习字母和形状的情形。
正如我那位老师朋友说的:
“小学老师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不遗余力地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给他们心里埋下热爱学习的种子,让他们长大离开学校以后还能自主学习,把学习变成贯穿终身的事。”
我想,也许正因为如此,虽然英国的基础教育经常被诟病效率不高、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没有优势,但英国的高等教育却始终雄踞世界前列。
也许这正得益于孩子们小时候被精心埋下的学习热情,在身体和智力发展到最高水平的大学时期,充分发挥出了它的潜力。
反观咱们国内的基础教育十分扎实,高等教育却仍有一定差距,也许跟咱们的学生在中小学被巨大的学习压力消耗掉了学习热情,进入大学以后很多人开始玩乐、放松学业有很大关系。
03
衍生化的课后练习
学习当然不能仅仅靠课堂,课后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英国小学低年级几乎从不布置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也不带回家,以致于家长平时都很难看到他们到底都做了些什么练习。
趁这次网课的机会,家长终于能知道原来他们每天都有精心设计过的练习。
依然以“熊”的主题为例。小朋友们在听完绘本以后,要尝试找出故事的时间线,复述故事。
平时在课堂,多半会以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网课考虑到实际情况,老师把练习改成了“看图说话”。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要试着“用图填空”,故事进展发生地点联系起来,既是帮助孩子们再次回忆故事情节,也是锻炼逻辑思维的好方式。
当然这都是针对小学预备班还不具备足够拼写能力的小朋友,更高年级的孩子就会要求直接书写了。
除了练习,课后的衍生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平时在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内容丰富的读书角,孩子们每天都被鼓励自主阅读1-2本符合他们现有水平的简单读物。
老师也推荐了两本阅读材料,都来自于国内大家熟知的牛津树系列。
家里没有这些书的也不用担心,可以上政府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的线上图书馆阅读(每个学生有个单独的账号,只能在线看,不能下载或分享),或是阅读家里其他的读物。
总之,大量阅读是每个英国小学生的重要任务。
如果你们问我,中英教学哪家强?
我毫不违心地说:
没有标准答案!
我自己作为传统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霸”,也是中式教育的直接受益者。现在两小只在英式教育下成长,我也看到了他们跟我当初相比的优势和不足。
我们作为家长,其实没必要纠结孰优孰劣,最应该做的是顺势而为,然后取长补短。
希望我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个不同的视角,让大家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些新的思路。
喜欢本文的话,就请多多点赞、在看、转发,支持为你们潜伏在第一线的糖糖妈哦!
- END -
正在团
健康又美味的单车小子奶酪海苔+拌饭海苔,
对付饭渣宝宝的神器

热销返场
安全有机的防晒霜、面霜、洗浴、牙膏
孕妈妈必备按摩精油

推荐阅读
英国老师居然认为,“儿童防拐演习”根本没用?
看看英国学校如何“因材施教”,咱们在家辅导孩子也会更有方向!
英国校长居然表扬孩子“自私”?了解真相后我陷入了沉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