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们家糖糖端端上小学以来,好多朋友都好奇地问过我:
“你们家孩子在学校都学些什么啊?”
“英国小朋友作业多吗?”
“都做些什么功课?要不要打卡?”
“英国小学生考试压力大不大?”
这些问题都很具体,我也在文章里陆续提过。
但今天我想总结一下英国小学教育在理念层面的三大特点,或者说是跟咱们中式教育最明显的三大区别。
了解这些特点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都知道英国教育的含金量还是受到世界普遍认可的嘛。
我本人作为家长,是国内本科毕业以后才出的国,本来对英国的小学教育也十分陌生。
我也是通过这些年观察孩子们的教育经历、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才慢慢摸索出更适合的我们华人家庭的引导教育方式。
相信大家关注我,也是希望能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结合中西教育之所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起到些正面作用。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比较中英教育的意义绝不是要比较孰优孰劣,而是让大家在了解的基础上,选取最有利于自己的部分。
01
根本的教育目标不同
大家还记得咱们高三时候,教室墙上的标语吗?
我还记得,我们实验班是“争第一,夺状元,舍我其谁;进清华,上北大,谁与争锋。”
隔壁班是“拼一个秋冬春夏,博一个辉煌未来。”
估计还有很多人会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有这些标语,不仅带着战士勇赴前线的斗志,还暗含着“逆天改命”的决心与悲壮。
说小学教育为何扯到高三?
因为高三是一面镜子,直接反射了咱们中式教育重要特点,就是鼓励学生“拼搏”、“奋斗”、“不怕苦”、“力争上游”、“追求成功”。
这些都是对的,也是孩子成长所需的良好素质,但不可否认,咱们的学生压力真的很大!
虽然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但我每次看到国内亲友在朋友圈发孩子的情况,都觉得现在的小学生啊,甚至比咱们小时候更辛苦了!
不仅孩子辛苦,对家长的要求也全方位上了一个台阶。
所以国家这些年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减负”,也是觉得大家太累了吧?
但是每个社会都有最适合其发展所需的教育模式,即便是改革,很多理念层面的东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咱们中式教育的目标,在理念上,是希望每一个人都不掉队,都能通过不懈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更大的成就,让每一个人都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
说到底,中式教育是相对公平的教育,对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来说,绝对是个好事。
我本人不仅是中式教育的亲历者,也是受益者,其实非常感谢这种“求上进”的教育方式,也亲眼见到许多人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
但同时,中英两国的双重经历,也让我愿意把自己和孩子所经历的英国教育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相对于咱们国内的“自古华山一条道”,英国教育则从根本目标上就有很大不同。
英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给国家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注意哦:是合格的公民,而不是卓越的精英。
何谓合格?我的理解是:
1、有必要的文化知识

2、有独立养活自己的能力
3、有社会责任感
英国教育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能不依赖他人独立生活,能认可自己的社会价值。
可以说,英国教育更注重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人”而不是“成才”。
我在英国生活多年,发现周围的英国人甚至小孩子,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共识:
我要独立,我不依靠家庭,养活自己是我自己的责任。
与之相对应的,英国人对于“成功”的追求远比咱们国人要淡,以至于很多人在我们眼里看起来简直是不务正业、不求上进、碌碌无为,但他们自己倒活得开开心心,也很充实。
英国也有“打鸡血”的精英教育,主要出现在少数私校,而全部私校仅占英国学校的7%,所以并无代表性。
另外即使是这些私校,狠抓的也不见得是学习成绩,很多学生花在体育运动上的精力都大大超过了学习。
但不抓不代表放任,压力不大不代表不求上进。
我之前看过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些文章,说西方公立学校打着“快乐教育”的幌子,放任普通人的孩子自动沦落为社会底层;而精英阶层的孩子则通过昂贵严苛的私立教育,继续保留上层位置。
这个说法实在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了!
糖糖端端上的都是公校,相信大家从我以前的文章里可以看出来,公立教育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也许才更有借鉴意义。
02
英式教育更关注每一个独立的个体
上面说到英国教育致力于培养合格公民而不是精英,可能很多朋友就会有疑问了:
有些孩子明明很有天赋,明明可以成为精英,难道就要在这种教育下泯然于众人了吗?
恰恰相反。英国教育的另一大特点就是非常注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立性,更加地“因材施教”。
具体到教学上,一个很明显地区别是:
英国小学只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规定的教材。
每个学校的教材、阅读材料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自行指定的,而且这些材料的选取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不断更换。
学生并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课本”。
糖糖这几年在学校的“课本”
因此,英国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制定适合他个人的学习内容和进度。
每个孩子的学习内容,虽然都在大纲要求范围内,但却是各不相同的。
当然真要细分到每一个人,工作强度也太大了。一般学校都是三五个学生分一组,按组区分内容和进度。

这点从英国小学教室的布置就可以看出来。
典型英国小学教室,不会统一排排坐,而是三五个人一桌
光就没有教材、分组教学这一点,就让我这个中国长大的妈妈非常惊讶也很难适应,我也花了很长时间才摸清他们的规律。
之前疫情封城,孩子们在家上网课,反而给了我一个特别好的机会直接观摩他们的教学,这些心得我都会再分享的。
03
英国教育更“务虚”而不“务实”
我们评价一个事物,最怕的就是不可量化。英国教育让我很不适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太难量化。
我记得咱们上小学的时候,每次家长会,老师都会拿出一个名次表一个一个念出来,谁谁多少分,第几名。
学生和家长都非常清楚也非常重视自己的名次,能明确看到自己进步还是退步。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已经不这样做了,但大家对自己的位置还是很清楚的。
在英国,有些学校会选择性地告诉家长,他们自家孩子在班级和年级的大致位置,但肯定不会告诉你别的孩子的情况。
有些学校甚至刻意回避这个话题,只能靠家长自己多跟孩子、老师沟通,多侧面观察了。
除了成绩上的“模糊”,教学内容也很难量化。
国内的小朋友回到家,家长翻翻书包,每一科每一课都学了些什么,最后考试要考些什么,孩子哪里掌握了哪里没有掌握,一目了然。
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
咱们中国的教学,是很明显地像穿珠子一样,把一个一个知识点,串成一条条项链。
而英国的小朋友,因为没有统一课本,很少家庭作业,家长很难具体看到“这节课学了什么”“接下来要学什么”。
而且你会发现,他们的知识点会非常大面积地出现,又再慢慢地被拆成小的、更小的点。
英式的教学,更像是啪地端出一盘子项链,再理顺每一条绳子、摩挲每一颗珠子。
咱们传统中国老师教学,更着重“教”,更要求学生“掌握”、“落实”,也更容易“考察”。
几年前,BBC做过一个纪录片,也可以说是一个教学实验,叫做《中国老师来了》,不知道大家看过吗?
他们从中国请来五位优秀的中学老师,在英国汉普郡一所公立中学进行了为期4周的教学活动。
学生在这4周里,要每天早上7点到校,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课堂上以听讲和记笔记为主,还要做早操、参加集体练习,负责打扫教室等。
这些都是咱们中国学校的典型做法,却和英国学校大相径庭。
才两三天,英国学生们就表现出了强烈的不适应,有人开始故意在课堂捣乱,甚至和老师发生了冲突。
可是4周以后,几乎所有参与中式教学实验的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这个节目当时在英国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中式教学扎实高效,效果显著;有人认为只看考试成绩说明不了问题,要看孩子成人以后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观念之争本来就没有对错,但咱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中英教学形式的巨大区别。
中国老师像是一个胸有成竹的舵手,开着船带着学生驶向一个目标明确的彼岸。
而英国老师教学,在中小学阶段更注重“引导”、“启发”,不会太强调“学会了”什么,而更看重学生是否有探索精神,是否有好奇心,是否乐观、坚韧、有勇气,有同理心。
从教学方式到课程设置上,英国老师都在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宁愿牺牲知识的难度也要保留学生学习的热情。
英国老师更像是一个不喧宾夺主的保镖,护送着学生去到他们想要去的未来。
可能你会问,既然教学内容无法量化,作为家长怎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呢?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是多跟孩子“复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复述学习内容。
我以前还写过,复盘这件事,已经成了我家孩子每天放学以后的必修课。
这无形中也是给孩子复习的机会,加深印象。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孩子哪里还薄弱,哪里可以选择性地加强。
写 在 最 后
今天说的英国教育的三大特点,主要针对小学阶段,也是基于我个人的经历、认知、调查,总结出来的普遍情况。
我特意总结出来,是方便大家看英国教育时心里有个基准,但并不代表所有学校都是一模一样,肯定有不同的个案。
关于这三个特点的具体表现,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展开讲过一些,在以后的文章里还会继续讲到,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根据微信的推送规则,只有经常互动的公号才会出现在大家的阅读列表里哦!
喜欢糖糖妈的文章,别忘了加个星标⭐️,多多点赞、在看、留言、转发。
好不容易才遇见,期待永远不走散。
END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