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嘉宾】贾俊勇
文字整理】麦妈
【语音整理】嘟嘟妈
【文字校对】清风霁月
【公众号编辑】风继续吹
【讲座内容】
上期链接:
【讲座线下问题】
第三种类型叫放纵型父母。这类父母不会对孩子的行为有特殊严格的要求或设定特定的界限,即使有要求,也不会强行实施或不知道如何去实施。
他们呢,有时会非常甚至过分关注孩子的情绪,不愿意和不懂得如何拒绝孩子,有时甚至因为不愿意让孩子失望而过分顺从孩子,他们第一不知道如何去控制孩子,管束孩子,也不知道如何跟他们用合理的情感交流来设定一个合理的界限。
第四种疏忽型的父母,这样的父母一般都是有自身的一些问题,自己有抑郁症、童年的不幸、虐待经历、缺乏父爱、毒品问题、夫妻情感问题,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这就是属于疏忽型。
一般来说,她这个理论是建立在对主流白人中产阶级家庭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但是其实这个理论在中国或者亚裔父母家庭中也可以应用,当然其前提是考虑到我们中国儒家文化的一些特定因素对父母育儿方式的影响。比如说孝顺和贯穿其中的对社会秩序、人际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尊重。
一般来说,基于这种尊崇秩序的思想,中国文化中这种“培养”概念,往往其实就是鼓励父母在子女的所有社会关系中传授一种什么文化呢?
“尊重文化”,就是尊重父母。
因此,很多父母往往使用严格严厉的语言和严格的纪律。
他们希望什么呢?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这些言行中能学到这种素质,并养成一种自我的文化认同习惯,这也是identity的一种。最终目标是你能接受这种方式,并被社会接纳。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做呢?
我们其实是希望孩子有一天最终能理解父母言行背后的苦衷和含义。
最终理解,但是在孩子现在这个阶段,很多孩子是不理解的,因为他们要成长为独立于父母之外的独立个体,所以说会产生很多冲突,所以我们一般父母的这种严厉、高标准严要求,他假设是有好的回报。
但是这种极端的要求在情感的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他们以后会不知道如何处理情绪,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用一种正确教育的方式来处理。
关于这个问题,虽然说我们父母在养娃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同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每个父母、你的孩子性格、你父母的性格、对孩子期望值等都不同,而且这个严厉不同的尺度、理解和对待,那么是否需要威严呢?
我觉着可能还是需要的。
刚才我讲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父母。
一般来讲,权威型就第二种类型是被认为相对更成功的一种育儿方式。
另外,威严的强度和频率根据具体的事情不同而不同。
同时取决于你亲子关系的基础,还有孩子的性格来定。
如果说你亲子关系很好,个别的界限问题,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之下,孩子也能有一个好的对你的理解,适度的威严肯定是需要的。
但是如果亲子关系本身就不好,你从小到大都很叛逆,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讲究方式了。
我不知道他说这里面提及的界限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所以说这要讲究方式或者是多大的尺度。
过度严厉的威严会产生极大的我们叫心理创伤,我们在中国的原来这种文化当中不太理解这个问题,觉得说两句我就对你好,怎么会有一些创伤呢?但是不一样,他会留下很多创伤。
很多孩子长大了以后这个家庭不但成不了他们休息的港湾,反倒会成为他们最大的最恨的敌人和仇人。他们有的时候最恨的是父母深层次的影响,他们自己对爱情、家庭、子女,是否会有家庭,是否会要子女,对于他们自己子女关系的影响。
为什么呢?他们的这种创伤是非常大的,他们会产生很多内心的困惑和矛盾,掺杂了在传统意义上对父母的爱,还有就是恨。所以说,很多孩子父母成了他们的心灵创伤中最恨的地方、最恨的人,这在很多家庭都出现这种问题。
说到亲密关系,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的技巧,大家如果说没有这么小的孩子了,或者说你可以回忆一下,或者现在有这么小的孩子,我建议大家审视一下自己的性格,你如何才能在很小的时候和他建立一个好的亲子关系呢?
就是在孩子青春期和父母有距离之前,你怎么做才能抓住这个时间段,做好的亲子关系呢?
就是你一定要童心。你们去游乐场经常会看到一些父母,他像小孩子一样跟孩子玩儿,这样的父母很有童心,他们跟孩子一起玩儿,甚至做一些傻傻的游戏,孩子会笑得很开心,这样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孩子往往会有一辈子的亲密童年的回忆。这样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即使在以后的成长过程,青春期以后跟父母之间会有一些隔阂,他们的亲子关系还是比较好的,那么所以说这种关系是很重要的。
有的父母,因为他本身就不是这样的性格,他很严肃,很一本正经,他不会去那么做,那他哪怕建立一种平和朴实的亲子关系也可以,因为每个人的性格是不同的。
另外关于trauma(英文),很多人找我,我发现这个社会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最常见的是什么呢?
很多父母到了孩子很大了之后,不经意间聊天儿,孩子会说出一段或几段父母都不记得的经历,非常难受的经历,说你当时把我的一个什么东西拿走了,比如说ipad,手机拿走了,或者把我的什么没收了,把我喜欢的东西没收了,哪怕你对他只做了一次,他们会记恨你一辈子。
很多时候,父母当时做了,他的意图是好的,但是他并不知道对孩子伤害有多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平时跟孩子的时候要谨小慎微,你多说的这些东西,无意中就会伤害你孩子一辈子。
当然了,伤害了,有些孩子如果亲子关系比较好,他其实后来也可能已经慢慢理解了,但是如果本身关系不太好的话,那么以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 孩子大部分课程成绩不错。但是玩了计算机游戏之后就经常忘记作业,我严厉批评之后,他整个人就处于呆滞状态,厌学。不得已之下我们把他从学校退出,减压。他现在精神恢复了不少,但是如果游戏玩太多,他就会不吃饭情绪差。请问这是网瘾吗?怎么帮他戒除,回复正常学习?
3. 孩子玩游戏上瘾,现在学校的网课必须上,管得严厉冲突大效果不好,不管又不行,怎么办?
网瘾问题我做过很多次讲座了,关于青少年网瘾问题说几点供你参考。
第一,有没有?肯定有!这是个data generation数字时代,你不可避免。我刚才也讲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大多数人都有,连我妈现在80岁了,最近手机都上瘾。我自己也上瘾,但我们有个尺度,做为一个成人。
问你一个问题,你看微信,你自己也有瘾,所以说我们应该理解孩子。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也把网瘾打游戏定位一种临床诊断,从临床来讲,这都不重要了,主要是一种行为。所以,我们既然成人承认都有,那么为什么不允许自控力更差的孩子有呢?
所以说,我觉得多数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网瘾是正常的,这话说起来并不是说我支持孩子网瘾。
我以前跟别的父母分享,我告诉他们,我说你们觉得这个网瘾有治吗?我的观点是没治。什么意思呢?不是说治不了,我要找个办法让孩子彻底不玩儿了,不好意思,我真没有这个处方或者药或者什么方法。
但是不是可以治?帮助呢?可以。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是说如何掌握学习和网瘾的平衡?
严厉批评记住了,这是对短暂情绪的反应,就是你非常情绪化的反应。这个我们一般不建议,关于情绪如何控制我可以单独讲,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那么怎么做呢?
第一,你要理解他们。什么意思呢?孩子渴望被听到。我前面讲了unheard,如果你听不到他们的理解,他们就会非常disappointed失望。
你要理解他们,要在语言上认可他们,你说你看爸妈也有网瘾,你有网瘾我觉得也正常,但是你不能这么玩儿。你得先理解他们,然后再说别的。
第二,认同不等于纵容,交流你们的不同的角度来考量这个问题,做一个小小的协议,小小的合同,比如说在不影响学习睡眠和其他人社会活动的前提之下,玩一玩儿也正常,当然这里面一定要有一些灵活性,你不能太死板。
第三,不影响亲子关系为前提。我们既然说同意一个规律性的玩儿法,大家都互相尊重。
第四,如何保证他们规律性打游戏的同时,发展一些其它的有信心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尤其是运动体育,因为这个体育是男孩儿,女孩儿也可以发展一些艺术。以前我也写了很多公众号文章,可以建议读一读,这是一个单独的话题,大家想的话可以以后单独讲。
总之,父母一定要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你要妥协。当然了,这以孩子学业还可以的情况下,不影响亲子关系和不影响学业的大前提。
第三个问题,就是说他现在学校网课必须上,管和不管的尺度。
第一,我不知道你这孩子多大年龄,咱们这么说,如果现在孩子都是全A的学生,学习还可以,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安全第一、生命第一,那如果他玩儿一玩儿,个别的时候他还比较自觉,给他放任一些也可以,但是让他知道你是给他一些宽容。
如果在11年级或者是12年级,申请大学的关键时期,他影响学业,那是另外一件事情。
如果他在中学或者是小学,或者是九年级,比如说还没有那么重要的时候,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很焦虑,都很紧张,我觉着呢,父母给他一些宽容也是可以的,取决于你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完全不学习了,那是另外一个讲法。所以说,要看具体这孩子的basseline是什么。
总而言之,在现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上网课,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大多数的父母,我们父母也忙,所以说要看你的孩子,如果孩子总体来讲还是可以的,在不影响睡眠等基础之上,给他一些宽容度。但是你得让他理解,你给他一些宽容度,从而协商一个小的agreement是可以的。
那么管是一个技巧,怎么管?
我们说亲子关系,你要想管一个人家,首先你要跟他成为朋友。
比如说玩儿游戏,我们有几个父母真正的说,孩子来,我跟你玩儿游戏,你这个游戏这么有意思,你带着爸爸妈妈玩一会儿,你能教我怎么回事儿。孩子就会有一种融入感,他就会感觉到你对他的support,并不是说你希望他一直玩儿下去,只是说你认为你认可他的行为,他会很感激你,作为一种回报,他可能也会听你的。
我们看看我们父母周围的社会关系,我们会不会喜欢那些天天批评你管着你的朋友吗?一般来讲不会,我们作为成人也喜欢那些,比如说话温和比较坚决,有尺度的朋友。
如果你跟你的朋友之间这么处的话,那你就应该理解,你跟你的孩子也不能像你对自己的物质财产一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所以说管是可以,“管”是一个非常有技巧的东西,取决于你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进行交流,这是另外的话题了,这是一个大的topic
4. 孩子不喜欢接触新事物,遇到新东西就躲避,应该怎样引导?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有多大,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刚才我也讲了,我们孩子是有不同的性情,还有性格,长大了以后,还有一种可能性,你这孩子可能缺乏一种勇气,courage。
孩子的性格也就是who they are,是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不断塑造的一种过程和结果。有的天生孩子的性情就是偏内向,不是那么活动性特别强的孩子,那他是一种说法,但是如果这孩子是突然之间出现这种问题,另外一种说法。
另外父母要审视自己的性格特点。
比如说我以前认识一个家长,他就是一个宅在家里的人,他能宅在家里几个星期都不出门,就是打游戏、玩儿、上网、看书、听音乐。
他有小孩儿,他这个小孩儿也从来不出去,他的小孩儿很少到外面跟游乐场的跟别的小朋友混,你觉得这样的小孩儿长大了之后,他会内向还是外向的?
所以说,也有一个环境影响的问题。比如说你自己做父母,你是什么样的性格哈?我们不说好坏,只是每个人都不同。
父母对孩子也是有影响的,那样的孩子跟那些成天在游乐场从小到大玩的孩子相比,他社交的能力,勇气的能力可能就要小一些。
如何引导呢?
父母需要创造一些循序渐进的社交环境,比如说多出去玩儿。
玩儿的时候如果他没有朋友,争取带着一两个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儿,让他不怕陌生环境。另外,可以带到家里来玩儿。
小孩儿必须你得帮助他建立这种social connection。
还有上面说的勇气,我们很多人也不理解什么是勇气,勇气是比自信心和自尊心更重要,很难能可贵的性格的一部分。
给你举个例子,小朋友去游乐场玩儿,不敢爬滑梯,有些父母就站在那儿跟别人说话,同时说:你快去啊,你赶紧去玩儿,跟小朋友玩儿。
孩子就是不去,父母就很生气。
如果懂孩子的父母怎么做呢?
家长也不说什么,也不光想着自己跟别人去说话。
到了playground,自己像孩子一样跑到滑梯上去玩儿,这个时候孩子什么反应呢?他一定是会跟着你,他有一个attachment,你去哪儿他肯定跟着你去,是不是?
这个时候他跟着你去滑梯之后,如果你跟别的小朋友玩儿,是不是他也可以慢慢的跟那些小朋友玩儿呢?
所以说这是一个模范带头,中国叫模范带头作用,这就是锻炼孩子勇气的一个过程。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帮忙,父母帮忙建立这种勇气,所以这个问题怎么引导,父母需要先以身作则,根据孩子的性情性格等等因素来引导。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