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嘉宾】贾俊勇
文字整理】麦妈
【语音整理】嘟嘟妈
【文字校对】清风霁月
【公众号编辑】风继续吹

【讲座嘉宾介绍】
贾俊勇:1998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专业,,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生物化学与神经生物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ount Sinai Hospital博士后。华盛顿圣伊丽莎白医院完成精神科住院医培训。目前是马里兰州Sheppard Pratt Health System, Behavioral Health Partner精神科医生。

【讲座内容】
大家晚上好!
首先感谢李博士的邀请,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学习孩子在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培养一个相对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包括亲子关系。目前疫情比较严重,希望大家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能保证生命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是贾俊勇,我的背景是在国内华北煤炭医学院,在河北唐山上的医学院,然后在中国医科大学做的病理学硕士。
后来我在欧洲瑞典和德国待过,德国在德国自由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拿的是生物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博士,后来我在加拿大做了一段时间的博士后之后来美国,在Washington DC圣伊丽莎白医院做精神科住院医以后,目前在马里兰的shepherd Pratt,在Frederick做精神科医生。
我看门诊病人,目前看的是12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
今天我大概讲几个部分,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我可能讲的会非常快,语速非常快。
第一,讲座之前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几个小想法。
第二,我会讲一下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跟成功有什么关系?
第三,孩子从小长大各个阶段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第四,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第五,青少年成长中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比如说常见的心理健康障碍和孩子的素质培养。
第六,我会讲关于个性化的孩子和个性化的家庭和个性化的父母,尤其要讲一下孩子的性情和性格的不同。
如果有时间可能也会提一下藤校心理健康,不过我想可能时间不一定富裕,到时候再看。
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我跟李博士了商量一下,今天的讲座没有具体的主题,我当时想问一下大家都关注什么。当然了,大家关注的东西可能很多,没有具体的主题,那我就把我自己大概能想到的,结合我临床上常常见到的孩子家长,成人遇到的心理问题,结合一些理论,还有目前在数字化时代下成长的新一代青少年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身心健康问题讲一讲。
我会非常概括,覆盖的面儿非常多,方方面面的话题。这些话题如果展开来讲可能是无穷无尽的,因为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学习过程。
另外,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家庭情况不同,所以基于今天时间的限制和对大家时间的尊重,我不会每个话题都深度和细致地的讲。
因为我以前也经常做讲座,我以后也会不断地做讲座,在很多家长群我都会做讲座,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继续来关注更多的话题。
第二,我在每次做讲座之前跟大家都强调的时候,我自己也是孩子家长,我也有自己育儿的烦恼。只是因为我比较感兴趣青少年,那么我从专业的角度和我个人兴趣等不同的原因,可能关注的更多一些,更专业一些。
可能比很很多其他父母,很少关注这些方面的人有更多的一些职业上的理解和个人一些体会,所以对我自己育儿也很有帮助。
我也跟其他很多家长,绝大多数家长一样,在养娃的过程中都需要不断成长,所以我做讲座,除了专业的一方面,更多的是一个家长的身份,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第三,无论是专业的医生还是教授,还是各种各样的专家,在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从来都有这么一个观点:其实这些人很多时候有再多的理论,都不一定比得过一个聪明、有心、有耐心的家长。
我看到周围有非常多这么多成功的家长,其实他们的经验可能比很多所谓的专家更实用。比如说前面一期我也听了,雷春女士的讲座。她其实我觉得她其实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家长,所以,我跟大家讲座的时候,我从来都说虽然我们有很多理论的知识,但是其实真正的是高手在民间,专家在民间。
第四点,从孩子出生到18岁法律上成人,到25岁左右大脑生物学上成熟的过程,每个阶段根据孩子的具体的生理性格、性情,父母的性格特点、经济社会地位、种族文化等等众多因素不同,父母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说焦虑、情绪问题、亲子问题都会不同。
所以说,虽然理论很多是相同的,但是具体讲到每一个具体的case是完全不同的。我看了一下后面的问题,因为这些个问题缺少一些细节,所以我也只能大概讲一讲最基本的理论。
我今天主要讲青春期比较常见的心理亲子和个人成长问题,如果有更早期小孩儿童时代的问题可以以后讨论。
因为我知道这个群是波士顿的高中群,也有其他的一些感兴趣的父母,可以理解,很多父母可能更关心的是教育、学业、藤校的话题,对精神心理健康的了解可能有限或者不多。
我们一般来说父母关注的教育,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狭义的教育,也就是知识的灌输和期望中世俗意义上我们理解的成功。那么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其实也包含于广义的教育中,所以讲心理健康就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在孩子教育成长的大环境下。
说是讲座,其实就是坐下来跟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尽量给我们孩子打下一个坚实的身心基础,让他们有个快乐人生。
我们这里说的幸福心理健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成功并不冲突,上藤校也不冲突。
之所以非常强调心理健康,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成功的路上不以牺牲心理健康为前提,那么从这个角度讲,我做讲座的目的其实是想给更多的父母减压,希望你们给孩子更多理性的期待,客观的期待,希望今天的讲座能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理解。
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
佛洛伊德的话:心理健康就是ability to love and work,就是有爱和工作的能力。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没有精神心理问题和有令人满意的情绪和适当的行为的一种存在状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心理健康包括主观良好的感受、幸福感、自立、自主、胜任感,上下几代能互相共存,有依存感,以及在认知和情感潜力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个人的幸福也包括个人能力的实现,对正常生活压力的处理的能力,从事有效的工作,对社会的贡献等等。
文化差异不同,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所以说心理健康的定义完全也有个性化的可能。
传统意义上讲,我们说起精神心理健康的时候,大多数都会想,是不是医护人员对有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中国的这种文化下,现在也认识了更多了。一说精神科医生都是说是看精神病的,都是有病的人。我们其实看很多各种各样的病,我们叫病,其实更多是一种障碍。
如果我们把正常定义为零,就是说一个标准化的定义,那么如果有心理困难的客户,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假设我们定义从-100到0之间不同区间,他们需要不同的帮助,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实现人生理想、人生价值、服务社会、自我价值的最大升华定义为+100呢?+100就是我们人生理解当中,最好的那个人生。
对于受到心理问题困扰的人,他们的希望是从比如说负数回到原点,比如说零甚至正数。而对于目前状态比较良好的人来说,除了不陷入负数之外,更多的其实是人生价值幸福感。
在过去二三十年,我们与传统意义上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不同,有了一个新的学科叫“积极心理学”,它其实从整体上和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心理健康,现在其实也很流行。
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中的健康和幸福感,不但是包括没有疾病,我们传统意义上没有病、没有障碍,还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和升华为目标,那么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就会有很多方面了。所以说,这也是很多人希望能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更客观的理解和积极的理解。
那么我们一般说,很多中国家长理解的成功是什么呢?
往往开始于,比如咱们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往往是怀孕之前的人生起跑线,成功的终点是什么呢?是清华、北大和藤校。
我们一般说,藤校是否就意味着必然的成功呢?
在世俗意义上来讲,In general,这可能是。
但是在心理健康这个角度也不一定。
我们看一下如何定义成功的定义。
成功在英语上,我看了一下这个解释(英文)The accomplish of one’s aim,也就是完成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
那么世俗意义上来讲,可能意味着,比如说我们说什么是成功?
金钱、地位、权利等等。那么在心理健康方面,则意味着更高的幸福指数、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
当然了,两者并不冲突。
可以这么理解,个人主观意识的幸福感和成功感的并不一定是我们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更应该是个性化的,针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现实之间的一种差距。
如果说你的人生目标和你的现实一致的时候,哪怕我们是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我们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一员,那也会有很高的幸福体验。他们虽然可能没有世俗意义上我们理解的功名利禄,他们一样也可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所以我做讲座的目的也是希望大家能降低我们的期望值啊,即使我们大多数的孩子上不了藤校、北大、清华,其实这些孩子也可以过一个幸福的人生。
第三,我讲一下孩子从小到大各个阶段都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关注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我想讲一下主要的问题。
在重点讲青春期的问题以前,我先说以下几个阶段:
说一下在婴幼儿时期和小学期间常见的一些精神心理问题,和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打下一个比较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一,一般在小学以前,我们父母尽量避免的是什么呢?极度的心理创伤,这是要避免的。我们要建立什么呢?我们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这个时候是最重要的Foundation,决定了你亲子关系的基调。
第二,从孩童时期到小学毕业以前,最主要的几点是什么呢?也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良好的亲子关系。第二,习惯。包括自我独立的学习和独立生活的习惯。信心、自尊心和韧性、逆商的锻炼。信心,这个我以后可能会再讲。最好的建立信心的阶段是什么呢?大概五岁左右到青春期之前。
根据孩子的天生的性情,这个我以后会讲一讲,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出生下来他就不同,还有后天形成的性格。根据他们的这种不同,建立适当的、有目的的,父母种下一些你们以后想在他们人生中发芽的种子,要刻意的。
培养孩子的这些素质,有三点极其重要。
第一,父母的自我审视和改变。
这个是我见到我们孩子出现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父母自己的问题。我们不想去谴责父母,如果我们爱孩子,我们是不是应该可以做一些审视和改变呢?因为我们还是希望他们好,那他们如果改不了怎么办呢?我们从自我改变做起。
第二是花时间投入,必须是你得享受跟孩子成长的过程。
当然了,这里面有一些自推娃,你不用推,他都自己成长,那你就是非常幸运了。
第三,需要父母理解孩子。
你需要理解孩子身心发育的过程,尤其是心理,孩子心理是如何成长的,保持最大程度的耐心。
在这个阶段,我们一般在精神心理,就是临床当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一些神经发育障碍类的问题。比如说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前面我也讲过选择性缄默、焦虑,还有一些行为问题。
这些我可能今天不会在这里面细致地的讲,如果大家有问题,这要看具体的情况,可以以后再讨论和咨询。
无论父母有什么样的焦虑,都建议不要展现给孩子。父母要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需要自己多做功课,并寻求专业的人士的咨询和帮助。
第三点,我讲一下初中,小学到初中,初中是人生的一个什么阶段呢?——“腰”。什么是“腰”呢?
就是承上启下。
这个是很关键的阶段,为什么呢?
因为大部分初中的孩子已经开始青春期了,初中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孩子在情感上行为上开始慢慢地的疏远父母,很多父母非常不习惯,说孩子原来跟我很亲密,现在他突然不跟我说话,藏在自己的屋里,他有很多自己的秘密。所以父母很不适应。
这些孩子这个阶段他不再展现出孩童时代的天真,开始有自己的秘密,叛逆行为开始出现,同时更喜欢与同龄的孩子接触和玩。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
对于控制欲比较强的父母会感到非常的失落和无力,有时会因此和开始逐渐逆反的孩子产生争执,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特殊的挑战和了解自己,或者做出刻意的调整和妥协,改变自己的一些风格和特点,可能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引发几乎高中、大学中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矛盾,甚至家庭破裂,孩子抑郁自杀,这个我以前在其他的讲座中讲过。所以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一般认为是从孩子几乎百分之百地依赖父母向高中更多的独立,一直到18岁或25岁完全百分之百独立于父母之外,成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体验社会的最关键,一个很关键的阶段。
这个时候,聪明的父母会选择性地、逐步地、刻意性的放开手。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