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3月7日,弗里兹·伦敦(Fritz London)出生于德国布雷斯劳(现波兰弗罗次瓦夫)。在凝聚态物理的两个主要分支(量子化学和超导)中,他都是创始人之一。
伦敦在大学学的是哲学,1921年在慕尼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此后3年他从事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25年他重返慕尼黑大学,跟随阿诺德·索末菲学习理论物理,之后又随埃尔温·薛定谔等人在哥廷根、苏黎世、柏林等地工作学习。
1927年他做出了第一项凝聚态领域的重大发现——他和瓦尔特·海特勒(Walter Heitler)用量子力学解释了氢分子的共价键。他们所用的方法被称为“海特勒-伦敦方法”,是量子多体理论中的基本方法之一。这一工作标志着近代量子化学的开始。
弗里兹·伦敦(右)和他弟弟海因茨·伦敦(左)在剑桥(1953年)
1933年伦敦被迫离开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伦敦和他弟弟海因茨·伦敦在牛津大学从事低温物理研究工作。他们所建立的超导体的电动力学方程,成功地解释了超导体一系列奇特的电磁性质。这组方程(共两个方程)后来被称为“伦敦方程”。他们还研究了超导体的表面能,提出了区别第一类超导体(见超导电性)和第二类超导体的判据。他们对液态氦的相变等问题的研究,也作出过贡献。
有了他们这些重要的理论突破,之后由约翰·巴丁、
利昂·库珀
、约翰·罗伯特·施里弗三人揭开了超导的神秘面纱。

1936年,伦敦去法国任巴黎庞加莱研究所所长。1939年他移民美国,担任杜克大学的理论化学和化学物理教授,
伦敦于1954年因心脏疾病逝世,时年54岁。他逝世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弗里兹·伦敦纪念奖",成为低温物理界最重要的国际奖之一。
资料来源: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5.031430/full/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toc/pto/49/3
撰稿:S椒
朗读者:张丽娜



科学日历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