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第二周,是英国大部分高校寒假前的最后一周,也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在伦敦悄然爆发的开始。距离伦敦80多公里的牛津大学,7天检出了104例新冠病毒阳性,其中包括多个奥密克戎感染病例。

12月8日晚间,英国首相鲍里斯、政府首席医疗官惠蒂教授和首席科学顾问瓦兰斯爵士在唐宁街举行疫情发布会。首相鲍里斯在发布会上宣布正式在英格兰地区启动“防疫B计划”(Plan B)。
英格兰实施防疫B计划
图源:英国政府官网
B计划具体包括:
· 从12月10日开始,包括剧院和电影院在内的大多数公共场所都强制要求戴口罩;
· 从12月13日开始,对于可以在家工作的人,重新引入居家办公指导;
· 从12月15日开始,进入夜店、室内500人以上参与、室外4000人以上参与的场所都要出示疫苗通行证(接种满两剂即可,暂时没要求加强剂);
· 疫苗通行证可以用48小时内的病毒阴性检测证明代替;
· 对于新冠密接人士,用每天的病毒检测代替自我隔离。
01
我所在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在伦敦多点爆发之后,学校最开始是持观望态度,后来措施不断收紧。

我所在的学院,以课业重、作业多、要求严著称。持续重压过后,是失重和狂热,加上英国大学一言不合就开派对的“优良传统”,到了期末,学校马上就成了各种聚会的大本营。日益严峻的形势、逐渐升级的政策,被圣诞假期即将来临的喜庆气氛淹没了。
这一周,我也参加了一次小规模的班级聚会。一位印度老师特别热心组织派对。当天,她在家做好印度咖喱鸡带到现场,很多同学带来了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现场还有交换圣诞礼物的环节,很有过节气氛。
当然,在很多场景下,口罩是必须要摘掉的,比如吃东西、喝小酒、合影,也有同学我行我素,全程不戴口罩
有了这次经历,我对类似的聚会有点抵触。第二天,同学喊我去一个更大规模的学院聚会,我恰好在赶一个马上要交的论文,不假思索地婉拒了。
听同学转述,当晚去的人很多,热闹非常,院长都按捺不住激情亲自入场打碟。我看到同学发的视频和照片,简直大跌眼镜——竟然没有一个人戴口罩!
聚会后的第三天早上,我收到学院邮件通知:聚会者中有5人的新冠检测呈阳性,建议参加聚会的师生做检测,如果确认阳性及时向学校报告。
02
第二天是周五,我和两个中国朋友出门约好的期末旅行。我们一直佩戴口罩,吃饭也尽量去中餐厅,并在一家酒店的三人间过夜。回到宿舍,已是晚上8点多了。
坐了太久火车,我又累又饿,去厨房找东西吃,看到同宿舍的哥伦比亚姑娘小C戴着N95口罩刷碗。来到伦敦不到两个月,还是第一次看到她戴口罩。
她有点担心地看了我一眼,说我可能没看到她在群里发的消息。她和舍友小D跟朋友聚会,现在其他朋友的核酸检测都是阳性,小D也是阳性,她做了检测,在等结果。
我有点蒙,匆匆安慰她几句,已经忘了要到厨房拿什么,就赶紧抽身回了自己房间。这好像是第一次,离新冠感染者这么近,又是在毫无防护的状态下。
我住的是英国大学宿舍的经典户型:我们这一层有7人,每人拥有一个12平方米左右的独立房间,房内有卫生间。厨房和餐厅是公用的,烹饪设备一应俱全,还有一张餐桌。
我喜欢这样的大学宿舍,平时大家经常在厨房遇到,一起做饭吃饭,正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总能找到很多话题。
但这种半开放式的格局,为病毒在内部传播制造了机会。赶紧问了在同一个宿舍区的其他3位中国同学,她们所在的楼层也出现了2个以上的感染者!
伦敦的街头。张岚心/摄
03
舍友小C很快收到了她的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第一个检出阳性的小D,巴勒斯坦人,在英国长大,人很热情直爽。这时,刚过完生日的爱尔兰女生小A已经坐飞机回家了,宿舍还剩6个人,感染的小D、 小C;未感染的有我,还有中国男生小B、德国男生小K和埃及女生小M。
2:4
从来没有想过奥密克戎会离我这么近。在心底很感谢舍友们,她们都是第一时间坦诚告知大家,让其他人有时间和机会选择如何应对。
后来,我从同学那里得知,不是每个感染者都具备这样的责任感。有几个同学的舍友,新冠肺炎症状已经很明显了,不去做检测,也不自我隔离,甚至刻意隐瞒,说自己剧烈咳嗽、持续发烧是因为咽炎。
我第一时间把情况告知了跟我一起旅行的朋友,让她们最好去做个检测。一个朋友发来“抱头苦笑”的表情,说她也刚刚得知自己的老师“阳性”了,本周上课,她就坐在第二排。
带着点犹疑,我跟国内亲友大致说了一下宿舍里的情况,大家都很吃惊。如果在国内,集中出现这么多病例,早就有一整套的介入措施,而我所在的宿舍区,不但没有封楼,连消杀都没有,更奇怪的是,感染者不去医院,竟然在宿舍自我隔离,连我这个密切接触者也可以四处活动!
没错,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简称NHS)对感染者的要求是必须自我隔离10天,建议在家休息和护理,如果感觉症状严重,可以自己联系医院,但并不强制。
亲友们一片惊慌,本来是去寻求安慰,结果却是我一一安抚了亲友。然后,我从床底拖出行李箱,里面满满一箱是从国内背过来的感冒胶囊,吃了四颗,心里安定不少。一直提醒自己多喝温开水,晚上也不敢再熬夜,怕免疫力降低。
04
从见到小C戴N95口罩的那晚起,我和隔壁的中国学弟小B再也没有进过厨房和餐厅。
我的房间离厨房最近。这些天来,每个上午都能听到有人至少10次进出厨房,还能听到小K与已经感染的小C交谈。
听到小C去厨房,我感到一丝欣慰:首先可以判断她症状不重,可以自己准备食物;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她一直在使用公共区域。我和小B沟通过后,觉得现在的厨房,比便利店、超市、餐馆还要危险,决定不再去厨房。我在房间靠一个电饭锅打天下,他出门买外卖回房间吃。
小C检出阳性的第三天,埃及女生小M感到不太舒服,发烧,用学校发的新冠检测包测出了阳性。小M没有参加小C、小D的那次聚会,不论她是在宿舍为小A庆生时感染的,还是在进出厨房和餐厅时被感染的,我和她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基本在一个等级。说不定下一个测出阳性的就是我。
小B听说这个消息,告诉我,他当时差点跟小M一起坐车去做核酸检测,幸好他约的时间早了半小时,先出发了。我想到的是,小M一路搭乘公交车,那些同行的密接者,没有人去找,也不可能找到了。
宿舍的形势变成了3:3
05
我坐不住了。毕竟还有3个健康人在宿舍,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我给学校和宿舍管理部门都发了邮件,说明了情况,请求他们对已感染和未感染的同学都给予帮助。
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了宿舍管理部门的回复。建议我自行跟舍友沟通,区分各自使用厨房和餐厅的时间。关于消杀,建议每个人使用完厨房都要自行全面消毒。
这个回复看起来没毛病,好像还充分尊重和信任了个人的行为能力和道德水平。
错愕之后,我又去查看NHS关于隔离的规定。规定要求,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在隔离期间,不能去工作场所、学校、公共场所;不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能外出购买食物和药品,只能在网上预定,或者找人帮忙买了带回;要尽可能避免与一起居住者的所有接触。
这个规定对于住在宿舍的学生来说,实现起来困难重重。NHS网站提供了一个电话,感染者可以打电话寻求志愿者的帮助,但我没有看到身边的人使用过这一服务。
万幸的是,我的3个舍友都属于轻症,她们没有住院治疗,没有因为感染而萎靡不振。我已经能听到小C踩着高跟鞋走出房门,在通向厨房的走廊里中气十足地打电话了。
06
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宣布取消计划在特拉法加广场举行的有6500人参加的大型跨年庆祝活动。他说,届时将有一场电视直播庆祝新年,希望人们在家中观看。
苏格兰地区宣布从12月26日起实行为期3周的新防疫措施,具体包括所有户外活动必须在500人以下,室内活动如音乐会最多只能有200名观众等。
多所高校发布了新的防疫要求。
帝国理工学院
帝国理工学院此前发布通知,要求从12月9日将课程转到网上,只保留必要的小规模线下教学活动,并继续进行必要的实验。开展线下教学时,必须保持社交距离。
同时,校内的学生不论是否完全接种过两针疫苗,都需要每周进行一次PCR核酸检测,或每周进行两次LFD横向流动快速检测。学校还要求所有人员在室内必须佩戴口罩,圣诞派对和其他校内大型社交活动也要取消或延期。
牛津大学
一周内确诊增加33%,牛津大学已成疫情高风险地区。
此前,牛津大学校长 Louise Richardson 教授给牛津大学全体教职工发送紧急邮件。邮件称,该大学目前已有170例新冠确诊病例,该数字在一周内增加了33%。且其中许多病例感染的是Omicron变种。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确诊病例增长”之后,牛津大学已经成为“新冠疫情热点地区”之一。
对此,牛津大学鼓励该校的工作人员尽可能居家办公,在室内戴口罩并接种疫苗,并取消圣诞聚会。据了解,牛津大学是牛津郡最大的学校,有大约15000名员工和超过24000名学生。
英国诺丁汉大学
诺丁汉大学表示,受Omicron变种的影响,第二学期的授课方式将由不接受网课改为混合教学模式。
如果有同学第一学期是远程学习,且第二学期想继续上网课,需在本周日 (12月12日) 之前填表申请,并会在下周五前得到学校的回复 。
填表申请链接:

https://www.nottingham.ac.uk/studentservices/services/remote-study-request.aspx
中国驻英国使馆提醒在英中国公民关注有关政策,继续做好疫情防范。在英留学的同学们也需加强个人防护,注意安全。
  • 如果出现疑似症状请立即拨打111(英格兰和威尔士)联系英卫生部门,或通过英卫生部网站https://111.nhs.uk/covid-19求助。
  • 在苏格兰,请联系全科医生或拔打111联系当地卫生部门(NHS24)。
  • 在北爱尔兰,请拨打03002007885。
  • 英国报警、急救电话:999(非紧急情况报警拨打101)
  • 英国卫生部门(NHS)电话:111
  • 中国外交部全球领保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或+86-10-59913991
  • 中国驻英国使馆:+44-20-74368294(24小时领事保护与协助); +44-20-76120250(工作时间留学生服务电话)
  •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44-161-2248986(24小时领事保护与协助)
  • 中国驻爱丁堡总领馆:+44-131-3374449(24小时领事保护与协助)
  • 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44-7895306461(24小时领事保护与协助)

转自:英伦天天资讯 | 来源:综合自留学事务所、冰点周刊
《留学字典》原创文章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