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 | Google
Anita Hua
高中:Williston Northampton School
2022年早申录取哥伦比亚大学
专业:土木or机械工程 - SEAS
标化
托福: 118; SAT: 1570; 
AP: 8门5, 1门4; 
SAT II: 数学800, 物理790; 
GPA年级前5% 
奖项
Le Grand Concours 语言竞赛全美第十 
RPI Award学校理科最优秀的人 
物理竞赛全球前350 
Scholastic写作金奖 
活动 
领导学校数学社组织区域性女生数学竞赛; 
Varsity Ultimate Frisbee/Volleyball/Swimming; 
参与制造并发射过火箭; 
一万粉丝的公众号 
Offer前后做了些什么?
我们学校几年来一直都没有人进过Columbia,所以我也就一直都是抱着撞大运的心态试试看。申请的过程心态一直都挺好的,没怎么迷信也没怎么紧张。收到offer的那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的牙刷是蓝色的,洗澡浴巾是蓝色的,身上的毛衣也是蓝色的。下午的时候,我最好的朋友送了我一件蓝色的卫衣,然后我自己再回顾了一下自己的profile,就突然觉得…其实还挺稳的(迷之自信)
Offer收到的前一个小时我都在打壁球,然后就一边打一边看着钟。结果打到最后20分钟的时候突然胜负欲很强,就打得忘记了时间。后来是男朋友准时登陆了我的portal打电话给我和我说我进了我才知道的,还挺开心的嘿嘿。拿到Offer就意味着可以花好多时间做其他事啦!
为什么选择ED Columbia? 
其实ED Columbia是deadline前一周才决定的。之前一直都很想去Stanford(我做过的两个10周的科研都是Stanford教授带的,然后参加了SSHI),身边也有很多学长学姐在那里读本科和研究生。我以前还答应过做科研的伙伴们以后会REA Stanford。
后来因为一些私人的原因导致学校份内的事和申请都停滞了一段时间,就发现REA Stanford可能来不及了。Stanford文书还是挺麻烦的。
其次就是我发现了自己对跨学科领域的兴趣,比如古典学和工程学的intersection,然后觉得Columbia能比Stanford更加在这方面支持我。Columbia的工院能给我很多的自由让我去探索我喜欢的领域,打基础的同时也能掌握很多soft skills。纽约也是我一直非常向往的一个城市,而且我非常喜欢有点冷,但又没那么冷的天气。所以就想试试看。后来越了解这个学校就越喜欢了,交申请的时候已经完完全全把她当成梦校了。
怎么找到理工科的passion的?作为woman in stem, 你有什么故事?
九年级的时候,我觉得数学和物理相对文科非常简单,就第一次有了学理科的想法。后来去泰国做了义工之后认识到了环境工程和材料学的社会价值,就对工程有了兴趣。因为没有留级,所以我刚到美国才14岁,上的是algebra 2。工程和微积分比较有关,我就暑假自学了honors precalc,10年级直接上了AP Calc AB,也发现了自己对微积分运用的兴趣。10年级暑假算是第一次接触工程吧,我学会了用工程软件分析建筑的形变,并且对有限元分析法也产生了兴趣。
11年级的暑假我用理科生的思维模式创建并且打印了一个古代仪器,并且测量了它的精准度,这也算是我profile中的一个highlight。从9到11年级我学了3年的物理,2年的微积分和多变量微积分,把高中能学的都学了,并且发现越学越喜欢。但是比起理论知识,我更加喜欢实践。我希望能利用好的理论知识和背景做点能帮助社会的事。
Women in STEM的话… 我自己小时候也是数学班里倒数的,所以有一种“自己不适合学数学”的assumption。到了高中,我身边学理科的朋友也都是男生。去那种哈佛/MIT/Yale的数学竞赛的时候发现参加的也是男生居多。所以我会想做一些事去反驳一些我现在所看到,所想到的社会观念。无论是自己组织女生数学竞赛还是鼓励身边的女生去当理科的Tutor,我都想把我的activism稍微接地气化一点,传递给身边的人。
中学女生数学竞赛2020
Academic兴趣之外,你喜欢做点什么?
体育!体育是我放松的首选方法。申请季心态的平和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尝试了新的运动(壁球),然后想打进varsity,所以一有空就会去gym练习,算是一个非常解压的方式。
排球
极限飞盘
画画!今年因为背部受伤的原因,我不得不放弃自己打了快8年的排球改去做艺术。我发现了自己对digital art的兴趣,就花了一个学期设计了很多贴纸。我后来把贴纸打印了下来,然后卖给了我身边的人们,赚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大概3000人民币,并且把这些钱捐到了一个癌症研究所。
Anita设计的贴纸
写作!我自己有一个从申请高中就开始写的公众号,虽然写的不多,但是断断续续一直在写。几年下来积累了快1万个粉丝啦。在学校的时候我也经常帮同学们看他们的文章并且提出修改意见,所以养成了读书、写作、改东西特别快的习惯。作业少的时候我会花3,4个小时写一篇short fiction。
Anita的公众号
主文书是什么内容?
主文书是一封17岁写给14岁自己的信,让自己勇敢面对自己的identity。我觉得我的文书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我利用了一个从演戏中领悟到的道理,然后展开了这个道理讨论我自己对自己identity的看法(比如厌恶、迟疑、喜悦等等)。
这个故事真的非常难写,我写了大概20多稿之后又回去开始改了我的第一稿。幸好的是,成品我还是非常满意的。我给我的college counselor还有我身边最亲近的人读的时候他们都哭了,因为我用的语言比较简单,但是背后的emotional weight其实是非常沉重的。我把这个故事现在投稿到了Scholastic Writing里,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为和我一样在努力接受自己的人发声。
申请中的好玩anecdote / “小确幸”?
很庆幸的是,从申请美高到美本,裱花永远都是一次过:TOEFL, SSAT,SAT,AP,SAT II。
不过…我考SAT的时候,写作考了857…………
当时考试的时候我后面有一个人在哭。
我男朋友:你看,xxx老是“555,555”的,搞得你也“5”了。
不过那次考试之后,SAT作文就取消了,作文分也不用交了。
申请季期间的一些感悟?
申请季很难,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难的不仅仅是我们申请的人,更加是我们身边爱我们的人。我们的烦恼也是他们的烦恼,我们的不开心也是他们的不开心。
Anita和朋友们
11年级的时候,我在搞各种竞赛,然后学校美国历史学得也不是很好,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现状和理想状态的差距,脾气就挺不好的。我男朋友就一直当我的soft cushion,每天哄我,和我讲道理,陪我放空。我很多时候都会把他的爱当成本就该拥有的物品,从而忽略了他申请季的焦虑和学业的繁忙。
当我和我爸爸妈妈说我要不就去我的保底校,然后多拿点奖学金的时候,他们沉默后还是选择安慰我,和我说大学不重要,和我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他们的冷静、沉着背后是我看不到的焦虑和担心,因为担心我而产生的情绪。
所以在整个过程结束之后,要谢谢那些在你身边陪你努力的人。
谢谢他们分担你的痛苦,加倍你的喜悦。
转自 | 北美留学故事
采访 | Carl Guo - St. Mark's '22
嘉宾 | Anita Hua - Williston Northampton School ‘22 | Columbia '26
排版 | Jasmine Wan - The Webb Schools '23
2023er美国大学申请起航
欢迎加入《留学字典》
“2023美本申请家长群”
分享留学资讯

添加小编微信入群,注明“2023
《留学字典》原创文章精选
教育·看世界
美高学生的寄宿生涯 | 芝加哥的两个平行世界 | 我们对美国的认知来自何处?MIT有多少中国学生?我的美国黑人邻居 | 英国大学申请人数创新高 | 北大清华和哈佛MIT的毕业生去向 | 被隔离的2021年,出国赛道却异常拥堵 | 诺奖获得者的“非典型”学霸人生 | 北大、哈佛计算机专业的异同 | 美国每年为中国提供3所无形的“985”
分享·留学圈
我的63岁华裔同学 | 文科留学生进Facebook工作 | 在纽约讲脱口秀的哥大留学生 | 上海某区不招一年制硕士海龟 | 深国交帝国理工录取人数全球第一 | 年入百万上海家庭是否该出国留学 | 进藤校后,我发现这可能是错误的选择 | 从硅谷到上海,海归码农经历了什么 | 美国大学给国际学生奖学金 | “双减”下,本届家长感悟“体制外”教育真谛 | “学二代”浮出水面
数据·申请季
2022年早申录取统计 | 加州大学历年中国学生人数 | 弗吉尼亚2022年早生人数创新高 | 没被录取怎么办 | 美国大学国际本科生录取率 | 芝加哥大学新生背景 | 近三年早申数据汇总 | 耶鲁招生办解读录取流程(5篇)哈佛手把手教你填Common App | 哈佛对高中课程建议 | USNew大学排名文理学院排名 | 伯克利、UCLA在国内百所高中录取数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