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评估了朵拉的阅读情况,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在课外帮助孩子提高基础阅读能力,包括选择合适的读物,培养长期的主动阅读习惯,以及加强孩子的字词基础训练。(怎样评估孩子的阅读能力?
这个定位的核心就是“课外”和“基础”,即学校里老师做的,我就不做;老师要求的任务,我就不重复布置。比如,刷阅读理解题之类的事情,我就不做了。
我的任务,就是帮孩子选书、教孩子读书和认字。今天就聊聊选书。
最适合的书单一定是定制的
很多家长在谈到阅读的时候,立马想到买书,然后就去找书单。
对于所有的推荐书单,我始终认为,可以参考,但不可以照搬。因为开书单的人并不是书单的最终使用者。
我在一家教育科技公司工作。教育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最终使用者和购买者是分离的。教育产品通常有四类用户——校长、老师、家长和学生。这四类用户的需求很不一样。校长要出成绩,要便于管理;老师要好教;家长希望见效快;学生要好玩。目的不同,对产品的要求也不同。
所以,看到书单,首先要问问:开书单的人是谁,真正喜欢这个书单的人又是谁?是校长、老师、家长还是学生?他们的需求和偏好是不是能够代表你和你的孩子?
以知名的《窗边的小豆豆》为例。这本书2002年首印,至今在中国卖了1000万册,是非常知名的童书。
但是,首印销量很一般。出版社开始定位是青少年读物,然后迅速转变定位,强调其“教育上的启发”作用,延请名家向全国中小学老师和家长推荐。
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会发现故事讲的是大人眼中的孩子的生活,而不是孩子眼中的世界。书里大量描写了孩子和老师、家长的互动,而不是孩子自己的探索,或者孩子之间的互动。小林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小豆豆妈妈的育儿方式对大人有启发,但不是孩子关心的重点。
出版社的策略成功了。2002年中国市场上还是很缺乏这样深入浅出的教育书籍,而且能够同时影响教师和家长两大群体,也因此变成了畅销书和长销书。
但是如果你问孩子是喜欢《窗边的小豆豆》,还是《米小圈上学记》或者《一年级的小朵朵》,那么估计喜欢后两者的孩子居多。这是因为后两者写得才是“孩子眼中的世界”。
我也会遇到这个问题。比如我很喜欢看《汉字王国》和《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两本书,但是对孩子来说就太艰涩了。
那孩子推荐的书单是不是就好呢?那就得问问自己,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一样吗?
最适合的书单一定是定制的。定制一份自家孩子的专属书单,只要遵循“三不要”和“三要”原则。
定制书单的三不要
首先就是不要直接照搬网上的推荐书单。当然,可以参考。除了书单,我更建议多参考教育社区和电商网站上的家长反馈。虽然比较琐碎,但是很直接。
第二,不要一次性买大批量的书,不要屯书,也不要刻意等打折季。因为选书一定有个磨合的过程,得慢慢摸索出孩子的兴趣、需求和能力。避免激情消费,可以减少时间、空间和金钱的浪费。
第三个就是不要选择文法不规范的书。
这个我稍微多提一点,因为书单推荐往往强调作者、主题,文风,很少谈到文法规范。其实小学阶段,要特别关注语法规范,不仅方便阅读,也能为他们未来的写作打下基础。
怎么看语法合乎规范呢?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是不是放在了该放的地方,“的、地、得”用得对不对,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不是合适。如果不清楚,可以参考出版编辑的工作手册,会有很清楚的规定。
我自己做过编辑,所以对文字相对敏感。我经常看到有人写“截止某年某月”,其实应该写成“截至”。截止的意思就是(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则是截止到(某个时候)。这些细节的处理,可以看出一本书作者和编辑的水平以及工作态度。
除了文法,外文书的中文版还须做到“通顺”,也就是说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我以前做编辑的时候,经常发现有些作者的句子,主语的定语特别长。一问才知道,好多是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由于中英文语法不同,写作或者翻译的时候很容易简单迁移,变成四不像。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不同国家的语言的翻译难度是不一样的。总体来看,韩文书比比英文书的中文版要更通顺,日文书最难翻译。
有人会说,中文本来就没有太多的语法规则。尤其是白话文的规则,是在后期才形成的。所以很多近代名家的书,本身就不太符合规则。
这话有一定道理。阅读能力比较成熟的学生,已经通晓中文文法规则,而且有能力驾驭更复杂的文字,可以更自由地悬殊。但是我们家朵拉是小学生,还是后进生。如果有太多复杂的书面语言,会影响其阅读自信心和兴趣。
为什么不强调文字优美呢?主要是“优美”是因人而异的,没有明确的标准。就跟老师经常说的“好词好句”,是个伪命题。只要适合场景、主题以及角色的词句,就是好词好句,是不能脱离背景单独存在的。要摘抄所谓好词好句,不如去摘抄生词,或者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词句的运用。
定制书单的三要
先说定制书单的三要:要综合孩子的学龄、能力以及需求。
先说学龄。
我家朵拉是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时间有限,就没法啥都看,选的书要精和专。
五年级是小学高段。这个阶段的阅读,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为初中新增的科目做准备。所以需要增加非虚构类读物。
然后是能力。
之前我已经评估了朵拉的阅读能力,基础还不够扎实,词汇量也不够。所以选书的时候必须要特别重视难易合适。
难易程度包括识字、主题和背景知识。
主题和背景知识也好理解。如果是超出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范围的,都会增加阅读的难度。
识字方面,英文选书有一个“五个手指头”的说法。让孩子随意打开书的一页朗读。每次孩子读错了或者不会读的时候,就伸出一个手指。读完整页书后,数数伸出了几个手指。如果是零到一个手指,那么这本书太容易了。如果是两到三个手指,就正适合孩子。如果是五个手指,那么这本书对孩子就有点难了。
中文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操作。因为朵拉已经可以自主阅读了,我就让她边看书边给不懂的字词划圈。划完以后,我再挑选一两个词汇问她,看看是否需要补充划圈。最后统计一下。
如果每一页都超过5个,难度就比较大了。大孩子当然可以查字典,但是每一页都查5次字典,会严重影响读书兴趣。到底读不读,可以权衡一下。
最后说一下需求。比如孩子比较薄弱的领域,要读得多一点;需要拓展的领域,可以选择难度较低但是趣味较强的书。
无论是“三要”还是“三不要”,选书的时候,最好还是家长自己读一下。现在很多书都会免费提供目录和前面10%的内容。家长自己读一下就可以确认是否合适孩子了。
我家的书单
接下来就介绍一下最近两个月我家的书单。
小说
孩子读小说主要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但也可以开拓视野,接触好的文字。我一般会去读一下,选择受孩子欢迎,从孩子的角度来写作的书。还有一个办法更简单,就是孩子已经有兴趣的通作者,同系列书。一般不会出错。
郑渊洁小说系列
郑渊洁的小说朵拉都很爱看,时不时地翻出来。最近她看的是《皮皮鲁和469宗罪》,包含了中国刑法469项罪名。说实在已经属于非虚构读物了。

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 (2021):暑期电影,真人非动画。故事的背景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服化道充满年代感。但是主题非常现实,贴近 “双减”。因为是讲校园生活的,所以朵拉还挺爱看的。比如里面主课占据体育课,以及父母为孩子的教育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等情节,到今天也依然存在。另外当时的确有一批校服是西装和裙子,和今天的运动服主流风格完全不同。

叶广岑系列小说
《花猫三丫上房了》
《耗子大爷起晚了》
《土狗老黑闯祸了》
叶广岑的这三本小说,主角都是一个叫丫丫的北京女孩。三本书介绍了她在颐和园、北京的方家胡同小学等的生活。她的小说都是从孩子的角度来写,清新活泼,文字很有辨识度。但是我不推荐她的散文,对于后进生还是难了点。
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
这个不用多解释了,孩子们都喜欢。朵拉把他写的小说差不多都看遍了,最近看的是《五只小狼》。
女水手日记
(美)沃提斯著,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属于少女冒险类小说。翻译腔不是很浓。
非虚构类读物
主题类深度学习:古诗词
围绕主题选书,就是为了让短时间内增强对某个领域了解的广度和深度。我一般以非虚构读物为主,配上漫画、传记、纪录片等各种体裁的读物和音视频,提高兴趣,加深理解。这段日子的主题就是古诗词。(后进生诗词速成心得
《古诗词的博物志》系列
一共 5册,分为《古诗词里的地理名胜》、《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古诗词里的科学现象》、《古诗词里的历史典故》、《古诗词里的衣食住行》。印刷精美,有诗歌、有背景知识介绍,也有精美的插画。总体文字平实,读起来比较轻松。
目前看来,《古诗词里的衣食住行》一书孩子最有兴趣。《古诗词里的科学现象》最厚,也最艰涩。其他几本书,往往由文科生写的,文字比较顺,和古诗词的联系也比较紧密。但是谈科学现象的作者是理工科的,文风和主题都和古诗词不太搭,内容也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先放一放。
《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系列
穿越历史,和杜甫、李白、苏轼、辛弃疾、陆游、白居易等大诗人相遇,见证历史。因为是幻想小说,所以小朋友一定爱读。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孩子能因此学会古诗词。朵拉读的时候就特意避开了所有诗词。
《文言文太容易啦》系列
用卡通漫画来介绍文言文里的实词、虚词、形容词、动词、名词等等。文言文的实词是中考要求的,小学没有那么关注。朵拉只看漫画部分,忽略了所有知识点。但是这样的主题孩子还不排斥,就已经不容易了。
《历史那些事》系列
这是Bilibili的纪录片,用幽默的语言来介绍一些历史冷知识,也帮助孩子了解古诗词的背景。比如其中有关苏东坡的故事,就引发了孩子对苏轼的亲切感,背诗的时候也容易多了。
《向着宵夜的方向》系列
这部纪录片里面的好多餐馆会用中草药来做调料。而这些中草药经常出现在古诗词。比如白芷的“芷”对朵拉来说是个生字,但是在纪录片里出现了多次,就变得非常亲切了。
主题类兴趣学习:数学、物理、历史等
以上主题不是目前的学习重点,主要是让增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为重在兴趣,所以我会选择小说、漫画等适合轻松阅读的体裁。
数学
奥赛数学大冒险系列
非常有趣的冒险故事,韩国小说但是中文翻译很自然。不过朵拉只看冒险部分,精准避开了所有数学知识点。
幻想数学大战系列
漫画,对小学生非常有吸引力。作者也来自韩国。同样,小读者看书的时候会自然忽略知识点。
《我的几何人生》
丘成桐自传,史蒂夫·纳迪斯撰写,夏木清翻译。这个英文翻译版和母语一样流畅,甚至比很多中文小说的文笔更自然优美。丘成桐的经历前期传奇而且励志,后期坦白直接。他的小说既可以看到求学路的曲折,也可以看到学术界的纷争,对孩子全面了解学术和社会非常有帮助。不过里面的数学专业术语比较多,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点难。
科学:
《这就是物理》漫画系列
5-12岁孩子的物理科学启蒙书。
《可怕的科学》系列
非常有名的一套书。夹叙夹议,用图示、漫画和文字来介绍科学知识。不过翻译腔比较浓。
历史: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
戏说加漫画,比较容易理解。
《少年读史记》系列
给青少年看的《史记》解读,但不是属于讲故事的,而是整理历史脉络的,还有不少生僻的字词,所以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
这个书单上不少是系列,要都读完,总共有100多本书了。我粗粗估算一下,这个暑假朵拉读了将近30本书。一开始每天两本,然后逐渐放缓,到现在每周一本书。为什么会越读越慢呢?是因为后期我们开始了新的读书方法,就是边读边做笔记。
下次就分享一下朵拉是怎么做笔记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