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两节在线外教课后,二宝的英语口语爆发了。
春节前夕,我给四岁的二宝报名了公司内部25分钟线上外教课。我们公司叫爱乐奇,专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英语教材、课件以及视频外教课。公司研发新品时会邀请员工内测。我正好赶上了一波。
二宝最初上课的时候是他爸爸陪伴的。他跟我说,上了两节课后,二宝开始大段大段地说英语,发音也比过去标准了。这让我很好奇。
两年多前,二宝曾经跟着我们在美国呆过一阵子,对英语不算陌生。平时他也时不时会地冒出一两句“今天太cold”之类让人好笑的英文。但是他只认识ABC三个字母,还不会写。所以我报名了最基础的字母认知和自然拼读课程。
虽然我对公司的产品有信心,但二宝上的毕竟是基础课,而且每节课只有25分钟。两次25分钟的课怎么可能会有奇效呢?我于是开始全程旁观他上课,希望了解他英语突飞猛进的原因。 
想和老师真正进行对话
一看之下,我发现二宝的确很特别。简单地说,他的反应不是标准化的。
中国孩子初次接触外教课通常两种反应。一种只是发呆或者干笑。这种往往是因为英语听说能力不足,或者说初次见到老外有陌生感。第二种表现是回答非常积极,但是一旦老师谈及和课本无关的事就开始发呆。这种往往是预习充分,但学习只限于课堂要求的内容,平时的听说和阅读拓展学习不多。
这两种反应很常见。专业人员在教案设计和外教培训的时候都会做相应的准备。但是二宝不安牌理出牌。
他不是老师提问才发言,而是想说就说。比如看到老师端起杯子,他会叫:“coffee,coffee”。
又比如老师让他跟读Bear这个单词,他突然说:“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I see a teacher looking at me.” 很多妈妈知道这是源自著名的《Brown bear,brown bear》一书。但是课上没有啊。老师只好回一个礼貌而不失尴尬的微笑。
还有一次,老师让他认字母,回答“Yes” or “No”。他连比带划,加上结结巴巴的英语跟老师表示,希望老师根据他的表情猜答案。如果他笑了,就是“yes ”,如果他哭丧着脸,就是“No”。结果老师考孩子的环节变成了孩子考老师。
如果放到中文课堂,二宝只是一个活泼的小男生。但是在外教课上,他就显得很不一样。大多数学生把上课当作是学习,而他试图和老师形成真正自然的对话。
我旁观二宝八节课后判断,他的英语水平还是很一般的。 他的识字能力为零,把I和R发音混淆,而且W和M搞不清楚。因为以前从来没上过课,连“spell”这种和学习相关的词汇都不懂。
但是他的日常生活词汇量很大,所以能够理解老师的不少问题。最重要的是,他自然而然把英语视为一种交流工具。这种意识,比识字水平更宝贵。这就像一把钥匙,为孩子打开全面锻炼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大门。
英语启蒙从打造沉浸式的听力环境开始 
俗话说,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在我们家很明显。老大从三个月就开始亲子阅读。但是老二没有上过任何兴趣班,亲子阅读也有一搭没一搭的。
两年半前,我们全家赴美。为了让老大尽快适应当地幼儿园,我们在家给她天天补课,还坚持和她说英语。但是对二宝我们则反其道而行之。为了避免他丢掉中文,我们只和他说中文,读中文书。在那个八个多月里,二宝主要靠肢体语言和老师同学交流。我只教了他两句话来适应托儿所的生活。
第一句话是基本需要:I need to pee.

第二句话是吵架专用:Stop doing that to me! I don’t like it!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却在不经意间给他打造了一个沉浸式英文听力环境。
在美国期间,除了白天的八个小时,他在家也经常听我们和他姐姐进行英文对话,给姐姐读绘本和看片子。回国以后,我们还会带着姐弟两去咖啡馆看英文书,听有声故事。潜移默化之下,二宝对于英文是不排斥的。
从一岁半到四岁,这是一个非常长的静默期。但这个静默期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很可能,我们和他姐姐的每句对话,或者说听到看到的英文,都进入了他的脑子。这才会有上课时大段大段的“Brown bear”朗诵啊。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需要正反馈
这是不是说学英语就必须要“磨耳朵”呢?
如果“磨耳朵”就是指大量地给孩子听,那还是太简单了。不少专家强调可理解的输入,我觉得这对于家庭学习也挺难的。可理解的输入,就要求必须有个人去教,那还是得去上课呀。
虽然家庭不一定能教,但是能给孩子的英语进展积极的反馈,这样也是有效的促进。
我们出门在外,但凡二宝说一两句英语,都会引发别人的惊叹。即使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啥,但是他肯定发现,说英语会被表扬。
又比如,我们全家周末都一起去咖啡馆看书。这个时候爸爸和姐姐都会看英文书。他会感到看英文书是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只是学习。
但最重要的动机恐怕是老二天然的不安全感。
一方面,一家如果有两娃,资源和关注度往往在老大身上,老二必须特别努力,甚至另辟蹊径,才能够获得资源。我们对朵拉英语学习的重视就是一例。二方面,老二最重视的家庭成员是老大,但老大往往对他们不屑一顾。老二往往会千方百计去赢取老大的关注。
英语就是二宝获得和姐姐平等对话机会的钥匙。
以上诸多因素都激励二宝去学英语。每次姐姐上在线英语课,他总喜欢去和老师打招呼。他还会主动要我给他读姐姐不用的英文绘本,或者玩姐姐已经玩过的英文app。
想到这里,我不禁理解二宝为什么在外教课上变成了话痨。平时,爸妈不管他的英语学习,姐姐不屑和他说英语。等了三年,才遇上真正耐心教他英文并且愿意花时间和他对话的人。真的是憋坏了呀。

日常启蒙重在重复
如果说我们对二宝的英语启蒙是放任自流,但二宝有个很有效的自学方法——重复。
现在很多人反对重复性训练。但就我对孩子的观察,孩子最初就是通过重复来学习的。如果孩子反复看一本书,不仅是书有趣,也是因为这本书对他有一定难度。如果特别简单的一般翻了一遍就过去了。
二宝两岁时,正是我们努力培养老大英语的时候。每个周末全家在家看BBC纪录片和电影。人类星球、功夫熊猫、穿靴子的猫、恐龙列车等,每一部都看了至少10遍。他也跟着看。
二宝的英语启蒙材料并不多,无论是书还是app大都是蹭姐姐的。但是他有个特点,就是每一样都看了好多遍。三年多来不厌其烦。直到最近上课,我才惊觉这些读物和App对他的影响。
他在和老师上课时,喜欢和老师聊天。他有时候会突然指着一个单词说:“这个我在starfall上学过的。”上课以后,他发现自己平时看的和玩的都能用上后,就更起劲了。所以现在上完课,他还会自己再去看会书,或者玩点app。

上课是导火索
那么为什么他直到上课才出现语言爆发?为什么只上了两节课就有明显的区别?我发现,上课有三种作用是孩子平时自学达不到的。
首先是仪式感。能上课了,而且上的是外教课,二宝觉得自己长大了,更受重视了。当时正值春节,家里来了好多人。二宝上课的时间是饭点,所以大家边吃饭边围观他上课,用来下饭。其中还包括一贯看不上他的姐姐!
其次,外教让他意识到 “英语能用得上” 。如果中国人教,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实际上都可以用中文讲话。但是外教就不一样了,不说英语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这明确让二宝感到英语这门语言是实用的工具。孩子对能够获得正反馈的事情都是乐此不疲的,比如按电梯上的键,何况是一门语言。
第三,也就是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好老师和好课程。二宝遇到的两位老师都很负责。一位不厌其烦地纠音。说实在,靠25分钟的课是没法完全纠正发音的。但是老师提醒后二宝平时练习就非常重视发音,务必要完美。
另一位特别愿意回应二宝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还老表扬他“creative ”。这种鼓励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
以前我认为26个字母很简单。但现在发现,课程设计本身也是门学问。二宝每节课会学三个字母或者音素,老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互动游戏,经过讲解、互动来让学生学习。看上去不多。但实际上要教的远远超过这些。
比如,在讲解P这个字母的时候,出现一张全家福,旁边有两个问题: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Pili’s family?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老师带着孩子,数数,并且学习和复习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还可以顺便聊聊孩子自己。这样教材的编写留给老师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时间有限,就学几个单词。但是有余力的师生完全可以就此拓展开来。经过八节课,二宝1到10的数字记得滚瓜烂熟。
幼儿英文课如何才能有效果
经常有家长抱怨, “学了半年孩子连26个字母都不会”。幼儿上英文课怎样才能有效果呢?以下是我最近这几个月的心得。
首先,要保持高频次的接触。教育的关键在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形成巩固以及有良好互动的关系,对于处于启蒙期的幼儿是很重要的。
我周围大部分人都是一周一次课。因为我是测试,所以是一周三次。效果很明显。二宝非常喜欢老师,天天问我什么时候能见Mr. McCain。这就是产生感情了。但是一周三次对家长有点累。真正上课我觉得一周两次就可以。


其次,最好是中外教,线上线下结合。因为学习这种事情一定要督促的,而外教没法督促。
我们家是纯线上的。我观察整个课堂,外教拿调皮的二宝没啥办法。孩子连批评都听不懂呀。如果是中教,不仅可以提醒孩子,还可以告诉家长。但是外教连打个小报告也难啊。
为了让家长更了解情况,爱乐奇的线上课程每一节课后都会提供AI助教报告,不仅有三分钟精彩师生互动短视频,还会有数值告诉你孩子的开口时长、专注程度和情绪。另外,也附上了老师的点评。这的确比大多数在线外教课的反馈及时全面得多。但是老美的点评实在是太谦虚了,那些批评都隐藏在表扬里,家长很容易忽视。
相比之下,线下机构对孩子的督促和跟进就非常及时。以我周围朋友在线下机构的体会为例,孩子上课的时候,家长已经在家长群里看到孩子上课的画面了,平时还有拓展练习,以及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微信沟通。这样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就算是一份在线课的报告,如果到了线下中教老师手里,他可以结合孩子平时线下上课的表现,拓展练习的情况,给家长一个非常充分扎实的个性化评估。效果会大不一样。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每周上一节线下中教课,一节线上外教课。如果只选择了在线课,那就只能家长多操心,能陪则陪,不能陪则时候仔细看课程视频和老师的评语。
第三,对于幼儿来说,小班课优于一对一。
像二宝这样四岁的孩子很难全程集中注意力。25分钟的课,一般到了18分钟他就开小差了。老师说他“occasionally off task”,已经很客气了。我也听说有的孩子不喜欢一对一,是因为不想整堂课对面对老师回答问题,觉得压力太大。
多来一两个孩子,一则和同伴学习不枯燥,二则便于模仿他人学习,或者因为被他人模仿而获得自信。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少了发言的机会,实际上听也是一种学习。当然,小班课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对于在线平台在排课、运营方面的技术和服务要求也更高。
第四,要有预习和复习。 
没有预习,上课缺乏效率,也不利于展开更深度的互动和学习。没有复习,就没法巩固,学到的一点转眼就忘记了。二宝没有上任何线下课,也没有什么手写的作业。巩固相对也比较慢。而我观察老大现在在学校的学习,我发现当她真正用笔写下来,通过手写这个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更好。
接下来分享一下二宝的启蒙材料清单。
幼儿英文启蒙清单
看:

BBC 系列纪录片
BBC的纪录片制作精良,画面震撼人心,叙事风格既有浓厚的历史感,又不乏英式幽默,值得一看再看。 我们看过的包括 Life Story,Cute To Killer,Human Planet,Big Cats,Planet Earth,Blue Planet等等。 
动画片
我们经常看的有长发公主、冰雪奇缘、狮子王、功夫熊猫、托马斯系列、Dinosaur Train,穿靴子的猫系列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看过至少十遍的片子。
读:

绘本方面,二宝读的不多,主要是两大系列:
牛津阅读树 Oxford Reading Tree
这是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的分级阅读教材。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系完整,分为1到9个级别,为4到11岁的孩子提供了包括生活故事、科普、幻想等主题的丰富多种内容。
以我买的第二、第三级书为例,主要讲述了Biff, Chip, Kipper, Mum, 和 Dad一家人和他们的小狗Floppy的生活。这个阶段的书每页也就一句话。尽管图上那一句话根本不够解释图上所表达的全部的,却方以便亲子阅读时,家长和孩子围绕图画展开对话。此外,这套书还给家长提供了详细的阅读指南,非常适合家庭英语启蒙教育。
托马斯和他朋友们Thomas and His Friends
这套动画剧集非常适合英语初入门的小朋友。每集仅5分钟,句子简单,单词重复多。相关主题的英文书在网上也有不少。我自己买了两种。一本叫 Thomas and Friends Learning Ladder的十个故事合辑。这本书绘图精美,而且每页只有一句话,简单易懂。但是太重了,旅行不好携带。还有一套是Egmont出版社出版的。全套65本,都是薄薄的小册子。非常很适合携带。但是这小册子“人小心不小”,字数很多。比较适合英语有一定水平的孩子或者托马斯“忠粉”。
建议孩子们可以在旅行中,例如坐火车、飞机的时候,把书和配合相关动画剧集、电影等结合到一起看,体验更为深刻和丰富。
App:

Starfall
Starfall一向被视为英语启蒙的最佳App,提供从自然拼读到阅读、数学、歌曲等各种学习内容。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其自然拼读部分,从字目、单词、句子到短文,带着孩子逐步进阶,走向真正的自主阅读。除了前面的字词学习,二宝最喜欢图书馆里的有声书和数学部分。
Raz Kids
Raz Kids是一个学生自主阅读分级读物的平台。Raz Kids提供了从美国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逐级进阶的英文读物以及阅读理解测评。二是提供了奖励制度和全班共读的平台,激励孩子阅读。
在国内,Raz Kids以其丰富的分级读物吸引了诸多致力于自行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家长,是一款比较实用的教辅类电子阅读平台。但是因为里面的电子书比较乏味,还是需要家长监督陪伴。
Khan Academy Kids
大家都知道可汗学院Khan Academy。Khan Academy Kids是适合幼童(2-5+)的全英文的早期启蒙App。这个app把英语、数学、逻辑、绘画、阅读等各种知识融入了一个个游戏里。这个App是至今我看到过的最好的幼儿app,没有之一。画风是糖果色的,而非典型的色彩饱满的美式漫画。特别萌。游戏极为丰富,设计精巧,孩子不需要太多指导就可以自己玩,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感受到探索世界的自由和乐趣。
Todomath
TodoMath的中文版叫嘟嘟数学,是一款画风清新可爱的数学启蒙App。这款App以寻宝游戏式的形式展开,很符合小朋友爱探险的特点。这款游戏表面上难度不高,也就是100以内的加减法,但实际上不知不觉中介绍了各种数学的概念。我建议用英文版。一来可以英语、数学一箭双雕,二来中文版本地化不太完善,有的字念得不大准或者用词比较怪异。
相关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