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鸡汤文常常告诉我们,要感谢你的对手和敌人,直面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但真正能做到的其实很少。回看任正非面对孟晚舟被扣押的这1000多天里的所言所行,却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925日,孟晚舟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在加拿大获释并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境飞往深圳。在她获释前几个小时的听证会上,孟晚舟向美国纽约法院只承认了有关这个案件的“事实陈述”,但表示“不认罪”。该消息很快通过网络传遍世界各地,来自中国的声音尤其热烈,短视频和镜头追踪着归国途中孟晚舟的一举一动,人们在朋友圈转发着孟晚舟在包机上写的感谢信,“中国赢了”成了孟晚舟获释后的关键词。当天,深圳中心区地标建筑齐亮灯,“欢迎孟晚舟回家”刷屏深圳和全国,央视等官方媒体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直播活动,全民目击了孟晚舟走出飞机舱门,一起见证了她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
对于这一历史性的外交时刻,新华社刚开始的消息很简短,“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女士已经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即将回到祖国,并与家人团聚。”而在孟晚舟获释后的数小时内,中国就给出回报,释放了两名加拿大人。
具体的协议细节以及中美加三方究竟是如何协调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以结果论,这是值得高兴和称赞的,对孟晚舟个人而言如此,对波谲云诡的中美关系、中加关系更是如此。而这起轰动世界的外交事件,必将成为一起经典外交案例被载入历史。
这是一场外交的胜利,同时也是任正非的一堂公开课。因为同时作为孟晚舟父亲和华为一把手的任正非,在孟晚舟被扣押前鲜有公开活动和露面,并不被外界所熟知,但在孟晚舟被扣押的三年时间里,他的所言所为,着实令人叹服。而这,也是高亢的情绪过后,值得再次细细复盘和总结的部分。具体来说:
首先是感谢自己的对手和敌人。在任正非看来,孟晚舟被扣押以及美国对华为进行技术围堵,从表面上看是坏事,但放在长远来看,却是在让孟晚舟和华为更强大。
于孟晚舟,任正非在孟晚舟被扣押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谈到,这次磨难对女儿来说是人生难得的机会。比如在20193月接受采访时,任正非坦言,“这么大一件事,我相信对她未来成长一定是插上了翅膀,要感谢美国政府给孟晚舟插了一个坚强的翅膀,她将来会飞翔得更好,我相信。”同年11接受另一家媒体采访时他也表示,“这些磨难会对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大影响,会让她更加成熟。”
2019122日,孟晚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这一年,经历了恐惧和痛苦,失望和无奈,煎熬和挣扎。这一年,学会了坚强承受,从容面对,不畏未知。被媒体追问怎么看女儿的这封信时,任正非坦言发这样的公开信不合适。“全国人民都忙着要干活,要创造财富,争取改善自己的收入,不能消耗太多精力来跟她一起感受。正常的历史长河中,磨难都会出英雄。孟晚舟经历的磨难也会对她的意志产生很大提升,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财富。”虽然这样说在旁人看来有些不近人情,但从中也不难看出任正非的格局和胸怀。
于华为,任正非20204月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要感谢特朗普,因为特朗普让世界都知道了华为,也让华为内部有了切实的危机感。“因为他(特朗普)在全世界有那么高的威望,他那么重视华为,本来很多人不知道华为,或者将信将疑,特别是中国也有一部分人不相信华为,觉得华为是不是在忽悠。特朗普举棒一打,别人就觉得华为原来还这么厉害,还不赶快买华为的设备,还等到什么时候?应该是特朗普先生帮了我们大忙,这一点我们要感谢他。”
“我们公司本来也是散趴趴的公司,因为几十万人很难凝聚得起来。战略部起草了公司的愿景和使命:‘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希望统一员工的意志,这些口号其实华为员工也不一定都相信,也不一定都足够努力。但是特朗普一打我们,所有员工都知道死亡快来了,如果不努力我们一定会死掉的,吓得每个人都很努力。基层太努力了,导致这个‘车子’跑得太快了,我总是觉得要踩刹车,不能允许他们跑太快,否则会把这个公司拉断的。这样基层有很大的干劲,我们高层有很大的冷静,这就是我们胜利的基础。”
其次是实事求是、冷静坦荡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同样是采访时,当被问及“在美国的所有技术企业家中,谁对您的启发最大”时,任正非回答道,“整个美国的科技界都是让人感到振奋的,硅谷不灭的灯光,这种奋斗精神都给我们注入了巨大力量。不仅是乔布斯、比尔盖茨、郭士纳,也不仅是谷歌、Facebook、亚马逊……很多中小企业的创新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给了我们很大鼓舞,美国的创新土壤还是非常肥沃的。美国在未来人类信息社会中还会担负最重的责任,因为信息社会的发展速度很快,美国有这么强的能力,特别那么多名牌大学,而且大学的教育质量也非常高,这些都是美国振兴的重要基础。”
对于美国的教育,任正非还进一步补充,“美国这个国家是高度注重教育的。一个生病的年轻人用几十英镑创办了哈佛大学;美国的铁路大王创办了斯坦福大学,因为斯坦福大学的开放、开明,才造就了硅谷。我认为,美国这种科技创新精神,这种踏踏实实努力奋斗的精神,都是我们长期要认真学习的。越是重点大学,越不能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社会才能振兴。总的来说,美国现在的教育是领先中国的,否则为什么会有几百万中国青年到西方去留学呢?”
而在接受另一家媒体访时,任正非也表达了对中国当前现实国情和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看法。“我认为,中国总体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现在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脱贫,按联合国的脱贫线标准是每天1.9美元的生活费用,而中国贫困线标准是1.2美元,如果按联合国标准,我们贫困人口的数量比现在国家公布的几千万人还要多。明年我们国家努力要使这几千万穷困的人口能摆脱贫困,如果我们要对美国让出更大贸易条件,那就是拿穷人的钱去换取孟晚舟的自由,我们不会考虑这样做的。可能你们没有到过中国的西部,西部有些人还是很贫困的,我可以找一些现在贫困孩子的图片给你们看。如果拿贫困人口的钱去交换我们的自由,我们从良心上过不去。
过去几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国内舆论场出现了一种奇观:凡是说美国好的,很容易被扣上“崇美”、“畏美”、“恐美”的帽子。美国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这次疫情就考验了一切,也检验了一切。但任何时候都不能一棍子打死,实事求是承认彼此的所长所短,才是真的自信和王道,也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误判。
“华为生存下来的唯一措施是向一切先进的老师学习,狭隘的民族感情和民粹主义会导致我们落后。华为对此持完全开放的态度,20多万员工没有一句反美的口号。”这是任正非20204月接受一家港媒采访时的肺腑之言。
其三是始终保持开放姿态和忧患意识。20193接受加拿大一家媒体采访谈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时,任正非这样说,“我坚决支持谷歌、Facebook、亚马逊……所有都进入中国,我的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且你看我从来都是帮苹果说话,尽管我们跟苹果有竞争,但是每次有机会,我们公司就帮苹果说话,帮这些西方公司说话。我们从来主张开放状态,在开放的竞争过程中,我们才会变得强大。如果说要保护起来,是不会强大的。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与西方公司竞争,我们今天才变强大了,所以美国政府就高看了我们,其实我们真实并没有它们想象的那么强大……我们和世界之间是为了创造人类未来的幸福,应该都要合作共赢,没有一家公司能独立承担起信息社会的责任。所以,我们完全支持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从来都没有攻击过竞争对手。”
“有人问我,三年以后华为会是什么样子?我回答说‘可能就破产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与时间赛跑,赶上人类社会的变化。我们感到恐惧的,不是美国对我们的打压,而是恐惧我们跟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目前我们有一点领先,也可能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的员工可能因为这点领先沾沾自喜,而忽略了自己继续努力,也许我们就会被人类社会抛弃了。大家要想到,140年前世界的中心是匹兹堡,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是底特律,汽车;现在世界中心在哪?不知道,正在漂移,哪个国家有更好的机制、更开放的政策,哪个国家就会崛起成为最大的国家,不在乎人口多少。因为以后的生产方式不需要人或者需要很少很少的人,我们已经逐步实现了一点点人工智能的生产方式。”
必须承认的是,在美国的技术围堵下,华为目前面临非常大的困难,这是事实。美国在芯片领域对华为的重重封锁,对华为的手机业务,甚至是5G业务,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国内对于华为的支持和热爱,可以理解,但动辄高喊“厉害了、我的华为”,反过来也制造了很多虚假信息,也是不切实际的妄自尊大和精神胜利法。
20204月接受采访时,任正非亦毫不回避提到华为正在遭遇的难题。“我们做这件事情是被迫的,因为没有安全感,如果还用别人的东西,下次再被别人断供怎么办?是断供把我们逼上梁山的,我们必须努力去把耽误的功课补好,否则无法再立足在这片土地上。”
“华为未来几年的发展只会比2019年、2020年更好,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哪个地方痛,要在哪个地方医治,相信未来几年会变得更加健康。华为经历了这些教训以后会总结,像爬坡一样在缓慢爬。公司在爬坡的时候,由于生理原因,我在下坡了,陪不了他们爬高山了。求一个平均数,最后这个世界就是平的。”
最后是在接班人和华为未来方向的问题上毫不含糊,坚持技术为王。孟晚舟被扣押后,媒体频繁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任正非之后华为由谁接手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任正非从始至终毫不含糊,直言孟晚舟即便获释,也不会受到特别重用。
20193月接受采访谈到这个问题时,任正非表示孟晚舟永生永世不可能接班,理由是她没有技术背景。同年年11月接受CNN采访时,任正非再次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她(孟晚舟)回到华为公司以后,也不会受到特别重用,因为她只是首席财务官,只做财务工作。我们公司的领导人必须要具有技术背景,没有技术背景就没有战略洞察力,没有战略洞察能力的人领导公司,会使公司逐渐丧失清晰的方向,从而逐渐丧失竞争力。因此,她回来也仅仅是做原来的工作。”
以上四点,大概是华为得以成长为中国标杆企业的关键,也是任正非这堂公开课的总纲,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其实都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少。这一次,我们在孟晚舟问题上打了一场胜利的外交仗,但这并不是结束,反而是新的起点和开始。立足当下,中国高科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关系也并不会因孟晚舟事件而得以实质性改变,放眼未来,面对更激烈的冲突与大变局,尤其需要具备任正非在面对孟晚舟事件时的格局与气魄。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