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课题做不出、数据一团糟、毕业要延期、教职“够”不着……在博士的学术生涯成长史中,总要面临着无数的沟沟坎坎。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如何战胜挫败感,巩固自信心,成为每一名博士的心灵“必修课”。最近,一名博士后妹子Kelsey Inouye在《自然》杂志的职业社区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在读博和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的糟心事儿,并针对这种“冒名顶替综合征”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以下是Kelsey的自白:
当我成为一名博士生的那天起,我就仔细地研究了博士教育和相应的职业规划。在阅读各种文献和媒体对博士的种种采访,我开始明白,博士并不只是一个带着“高知”光环的稳定职业。博士的科研事业也面临着和其他职业一样的各种问题,比如不稳定、难以兼顾生活等。甚至还要面对低工资和高焦虑、高抑郁的撕扯。
这些前车之鉴令人焦虑。但我相信,及早了解这些问题能够为自己在未来面对职业挑战时做好准备。
我觉得,我做了所有需要做好准备的事情:我在论文答辩前六个月就开始申请工作。每周,我都会浏览招聘网站网站,并与我的论文导师和大学就业服务办公室联系,以获得求职反馈。我还研究了关于学术生涯规划的各种博客文章,为申请奖学金做好准备。
2020年11月,我在牛津大学修完了博士学位。这时候,求职成为了我的一种“日常”。当时,我在牛津大学有一份“临时研究助理”的兼职工作。这份合同需要每12周续签一次。
一边打着“零工”,我周围的人也都开始催促我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找一份正式的教职工作,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每天早上打开手机,社交平台里总是飘来其他人的好消息。有的同事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了文章,有的在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还有的获得了补助金和新工作……然而,我的邮箱了却总是塞满了拒绝信。
压力如潮水袭来,焦虑、焦虑、还是焦虑……
在读博期间,我一直努力保持着一名博士生的学术使命感。但当课程一结束,我就感到,自己已经不再属于学术界了。我开始质疑自己做研究的价值,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我常常在夜间伴随着惊恐醒来。我开始避免在社交媒体或电子邮件上使用“博士”这一头衔。因为我觉得自己像个骗子——一个虚张声势地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在最重要的“考试”——找工作中,一败涂地。
我知道,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许多博士生在求职成功之前也都曾面临着无数次的失败。但这种失败,每一次都是毁灭性的。读再多的文献、再丰富的学术知识也无法让我对失败感做好准备。
而且,我不敢去看自己的研究,这会让我的焦虑更严重。翻看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数据,我总会看见那个努力的自己,但是我觉得对不起她,那个努力做科研的姑娘。
我也曾考虑过非学术职位。但是,一方面,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我和大多数博士一样认为,学术职位是衡量一名科研人员价值的重要因素。我害怕向朋友和家人解释,在经过这样漫长时间的学习之后,顶着博士的学位,却依然找不到工作,无法获得在学术界的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每个小时的工作都要做好严谨规划的人来说,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稳定的工作,未来一切不确定,让我感到恐惧。也许,我质疑自己当初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定。
为了不让自己一直困在失败的情绪中,Kelsey开始积极“自救”。她说,最有帮助的是学会将博士身份与职业成功分开来看,记住职业生涯之外,那个真实的自己。
除了找工作之外,她开始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逛逛公园、尝试去旅行、享受家庭生活等,并提醒自己,博士只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篇章,而不是全部。
2021年5月,在毕业7个月,发出15个工作申请和经过4个工作面试之后,Kelsey接受了瑞士德意志大学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的研究和创新岗位的博士后职位,准备在博士后这条职业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她总结了一些帮助自己摆脱“失败焦虑”的小贴士,和大家分享:
1、花时间做你喜欢的事
为了实现目标,有时候需要后退一步。在求职过程中,要试着为自己减压。对我来说,每天跑步和沉浸在小说中是帮助我恢复心理健康的关键。去试试做些体育运动吧,特别是那些有益缓解焦虑症状、改善心理健康的项目。
2、从容面对每一次拒绝
有证据表明,认知重构——识别——挑战——改变思考方式,可能是建立学术韧性的重要过程。这种韧性往往伴随着失败的经验,这对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员来说可能特别困难。
失望是自然的,拒绝不是对你个人或你能力的反映。如果你被列为某个职位的候选人,却最终没有得到该职位,你应该去寻求这次失败的原因,来为下一次挑战做进一步调整。
3、在社交中放松一下
有些网络平台可以建立人际网络和搜索相关科学研究,但往往也会助长无意义的社会比较。选一个适合自己的社交平台,多与志同道合的人谈谈,而不是总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他人的成就。 
4、加入社区 
研究表明,寻求他人支持可以有效地管理失败焦虑。如果找工作不顺利的话,可以尝试与其他博士一起分享求职信息和分享经历。我和一些同学保持着在线联系,与他们交流很有帮助,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情感上。 
读博是一场修行。在学术界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职位并不容易。纠结、挣扎是正常的,感到沮丧、失望或悲伤也没关系。毕竟生活总是在变化,谁都难以预料下一步会面临什么选择。所以,且行且珍惜,毕竟读博本身也是一个值得铭记的人生经历。
对此,您怎么看呢?不妨留言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1-02215-0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