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接《普天堡大捷》。
金日成与苏联顾问合影。从表情和座位上可以窥探出当时悬殊的地位 
1945年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不止是针对中国东北。
朝鲜、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都在红军这一轮风暴的势力范围内。
待到日本正式投降后,东北亚一带的军事行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苏美两国的一场分赃大戏。
竞相争夺原日占区的地盘。
8月18日,苏军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北部。
由于当时美军的主要兵力尚在日本南部的冲绳等岛屿上,面对苏联大军如水银泻地般进入朝鲜半岛,华盛顿方面一时心急如焚。
杜鲁门迫不及待的向斯大林提出“以三八线为界美苏双方分别占领朝鲜和接受日军投降的问题”。
出乎美国人预料的是,斯大林干脆利落的答应了。
于是正当苏联红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汉城挺进的时候,一纸来自莫斯科的命令让他们停住了脚步。
之后迅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
直到1945年9月6日,姗姗来迟的美军才进驻汉城。
斯大林与布哈林
在1945年这样一个历史节点,美国相对苏联在远东地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苏联的首要任务是战后重建,其次是把战略重心放在了欧洲。
远东方面斯大林非常希望能够与美国“和平相处”。
除此以外,之所以在朝鲜半岛上对美示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希望借机拿下日本北海道的全部或一部分。
斯大林在8月16日给杜鲁门回电时表示同意美国以三八线为界的受降方案,并提出两个重要的修正意见:
1、将属于日本的整个千岛群岛交由苏联军队占领(雅尔塔协议一部分);
2、将属于日本本土的北海道北部交给苏联军队。
杜鲁门这个人非常狡猾,他对于斯大林的要求模棱两可,让麦克阿瑟出来唱白脸。
当8月20日苏联军队以“北海道位于三八线以北”为由准备登陆进驻日本北海道时,麦克阿瑟强硬回绝了苏联驻日代表。
麦帅吼道:
”没有我的许可,哪怕是一兵一卒登上北海道,我就将立即逮捕包括你在内的苏联驻日代表团全体人员。”
由于麦克阿瑟的强硬态度再加上原子弹的威慑,苏联人没敢轻举妄动。

可朝鲜半岛以三八线划界的局面已经覆水难收,不得已斯大林只得接受了既成事实。
好在朝鲜在苏联战略中的地位很次要,丢半个就丢半个了。
没啥大不了的。
发表演讲的金日成。金日成常年在中国生活,朝鲜语很差劲,苏联人培训了好长时间才练出来
日本投降后的朝鲜很快进入了权力真空地带。
这一时期出现在半岛北部的权力机构主要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苏联的军事管制机构,称为“警备司令部”;
另一部分是朝鲜人自发形成的“人民委员会”。
在这些自发形成的人民委员会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朝鲜独立运动领袖曹晚植发起的平安南道人民委员会。
曹晚植作为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极力反对苏联的托管,被苏联人认为“不可靠”。
于是在1945年10月10日,苏联派货船“普加乔夫”号把在苏联远东地区受训的以金日成为首的第88旅朝鲜营的66名军官送到元山港。
最初金日成是给曹晚植做副手。
后来苏联暗中挑唆他向曹晚植发难,于1946年初将曹弹劾下台,并将其处死。
待到1946年2月8日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宣告成立时,委员长已经改由金日成担任了。
什特科夫是苏联上将军衔,朝鲜战争期间曾与我军闹的很不愉快
金日成在这一时期的飙升离不开一个人的举荐和扶持——什特科夫。
什特科夫当时担任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他从麾下的“抗联教导旅”中挑选了金日成作为朝鲜的领袖。
由于金只有三十三岁,太过年轻,很多苏联同僚反对用他。
官司一直打到斯大林那,大林哥批示:
“朝鲜是一个年轻的国家,需要年轻的领导人。”
一锤定音。
作为一个三十出头的小青年,金日成对于如何“建国”显然是两眼一抹黑的。
于是连朝鲜的宪法和各种法律法规都是苏联人帮助起草的,这些档案至今保存在莫斯科的档案馆中。
1948年之后什特科夫出任苏联驻朝鲜大使。
不知道他怎么向金日成递交国书,想必是很有趣的画面。
总之,回顾金日成的革命生涯,在东北抗联时期是比较艰难、吃过不少苦的。
但至于说如何解放朝鲜,好像与他关系不大……
说到这,大家也就理解为什么朝鲜官方要把《普天堡大捷》反复拿出来渲染了。
因为其他的英雄事迹实在是找不出来。
朝鲜建国初期,其政权内部一共存在着四派政治力量:
1、游击队派
2、延安派
3、苏联派
4、南方派(国内派)
“游击队派”便是金日成在东北抗联时期拉起的这支朝鲜营,由苏联作为代理人护送回朝鲜的。
虽然人数不多,但却占据着主导地位。
延安派成员以武亭等军事干部为主。
武亭(原名金武亭)是在我党军队中成长起来的战将,也是唯一一位全程走完长征的朝鲜人。
抗战胜利前夕,我党派时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团长的武亭率“朝鲜义勇军”一部赶回朝鲜,配合苏联红军光复。
可惜日本投降的太快,等武亭等人赶到时朝鲜已完全被苏军接收。
后来这批人也作为一股重要力量进入了朝鲜新政权内部。
在首届的朝鲜劳动党政治局选举中,延安派取得了13席中的6个席位,与游击队派影响力相当。
相对来说,苏联派(来自苏联的朝鲜族人)和南方派的势力较小。
南方派的主要成员来自原朝鲜共产党的同志。
四十年代朝共的总部设在汉城,朝鲜共产党主席是后来到北方出任副首相兼外务相的朴宪永。
当苏联红军大举越过三八线时,他们曾一度认为胜利在望,即将上台掌权。
却没想到苏军的脚步戛然而止。
五十年代,除“游击队派”外,其他三股力量几乎都被打成了反革命。
再过十年,“游击队派”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清洗运动。
以金日成为首“抗联派”把以朴金喆为首的“甲山派”一锅端。
令人唏嘘。
曾在八路军中任团长的武亭
1946年12月,苏联军队开始主动撤离朝鲜。
斯大林对朝鲜的宽容程度远远超过东欧各国,几乎是允许其完全自治,任由金日成折腾。
不仅如此,斯大林甚至有一点害怕被朝鲜问题惹火烧身。
1949年3月金日成访问莫斯科时,非常希望能与苏联签订一份《友好互助条约》。
被斯大林断然拒接。
与中国领导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表现相比(《访苏,1949》),金日成深知自己的分量,从莫斯科拿了一份《经济文化协议》悻悻而归。
很寒碜。
这种在外面被轻视的感觉深深刺激了金日成。
于是伟大的“主体思想”便在这种历史氛围下渐渐萌芽了。(《平壤送来的难题,1997》)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