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琳小洁朗读音频
音乐:Alexis Weissenberg-Nocturne No. 1 in B flat minor, Op. 9_1
歌曲:宋冬野-空港曲
微博上有一段很火的话:
“一直觉得家庭氛围好的小孩很幸运,他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
因为知道往正确的方向跑,所以总是过得很幸福,然后从不同人那里收获到更多的温暖和爱。”
然而,在暴力、冷漠、缺暖少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呢?
“婚姻不就是那样,打来打去的,根本无爱”
一位匿名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爷爷打我奶奶,后来我爷爷去世,我奶奶轮流住几个儿子家,挑唆自己儿子打他们老婆,理由五花八门。
我爸就不一样了,我爸不用挑唆。我小时候他出去喝酒喝到凌晨一两点,回来直奔卧室,薅着我妈头发就甩我妈两巴掌,疯了一样。
图源: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平时和他聊天,聊着聊着不知道为什么就吵起来了,吵着吵着我爸就上拳头了......小时候我妈和我被打过无数次。
在我高中以后,我爸才收敛了很多,一是我能帮我妈一起还手了,二是我妈说反正孩子也养大了,再敢动手就和他一起死!
多么畸形的家庭关系,被自身暴虐基因困扰的男人,被传统观念砍断手脚的女人,还有从小被殴打和被形容成拖油瓶的我。
长大后,我捡了只野猫,有次它对我又咬又挠,我一瞬间暴怒,抱起它狠狠摔到床上。
它被吓到了,当天从窗户逃走了。
摔它这一下把我也摔怕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也遗传了那种劣质基因,我的人格也有缺陷。
后来恋爱了,但我拒绝生小孩,我觉得我不会是一个好母亲,我不想我的孩子重蹈我的覆辙。”
因为只见过亲密关系里最卑劣的一面,所以本能地恐惧,把一切亲密关系拒之门外,哪怕遇到喜欢的人,一想到家庭和父母,也会默默告诉自己,“算了吧”。
即使内心对爱情是向往的,但总是会担心,一旦全身心投入,感情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他们没有信心,可以经营好一段感情。
这是在不幸原生家庭中长大孩子,会催生出的一种心态——没办法再相信任何人了,明明年纪不大,却失去了爱的能力。
👆现在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专业家庭教育辅导师
提供的【限时免费育儿咨询】服务
“我妈爱我才打我,
所以老公打我也是爱我”
电影《我,花样女王》,根据美国花滑女运动员托尼娅·哈丁(Tonya Harding)的真实经历改编,天才运动员的悲惨经历一度惹众人泪目,唏嘘不已。
1994年,同样优秀的花滑运动员——托尼娅的对手南希,刚从赛场离开,就遭人伤害,重伤无法继续比赛;而凶手正是托尼娅的丈夫。
第二天,作为南希死对头的托尼娅夺得了冠军。
面对采访镜头,托尼娅含泪说自己毫不知情,然而没人相信她;不久之后,托尼娅被判定终身禁赛。
四岁爱上滑冰,甚至退学一心扑在花滑上的托尼娅,跌坐在被告席苦苦哀求:“让我坐牢吧,我这辈子没读过书,只会滑冰……”
泪水落在地上,砸出一条裂缝,一路裂向童年,那些不为人知的噩梦被改编成电影呈现出来。
年幼的托尼娅,在冰场上如鱼得水,动作优雅利落,被交口称赞。
一旁托尼娅的母亲却拧紧眉头,叼着烟,斜着眼,对女儿叫喊:“你滑得真普通,没特色!一点都不干净利落!”
她不允许小托尼娅和别人闲聊,不许离开场地,想上厕所也得憋着:“老娘可是付了钱的,你必须滑出成绩,对得起老娘出的每毛钱。”
她对待孩子这种负面消极的态度,如同阴云蔽日,让孩子的心,从小变得惨淡。
只要女儿稍微犯一点错误,她便会怒喝,顺便送上一通拳打脚踢。
长大之后,托尼娅变成了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少女。可是,从小一直被妈妈鄙视的她,总觉得自己灰头土脸,不讨人喜欢。
于是,她匆忙嫁给了第一个说她漂亮的男人,只因为这个男人对她流露出一丁点欣赏,她就决定要一辈子对他好,来回报他的青眼垂怜。
不想,婚后丈夫露出渣男本性,时不时对她拳打脚踢;然而,丈夫每次施暴之后,只要给她买点小礼物,她就会相信,丈夫还是爱她的,就像小时候妈妈也对她动手,但妈妈是爱她的。
“反正他都道歉了。”托尼娅用这种荒唐的逻辑自我麻醉,继续在扭曲的关系中熬下去,直到因为一句玩笑话,被渣男当真,对她的竞争对手南希下狠手,还招供说托尼娅知道实情,连累托尼娅最看重的花滑事业走到尽头。
因为从小没有被好好对待过,所以不知道真正健康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别人的一点点好就受宠若惊,从对方无尽的恶意里也能抠出零星“爱我”的证据。
这是亲子关系扭曲的孩子在亲密关系中延续的心态。
“我不敢反抗,
也离不开渣男”
我的一位朋友W,英语八级,长相甜美,身材高挑,职业是一名空乘,曾经最大的梦想是找一个好男人,可问她什么样的才是好男人,她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后来W嫁的老公,冷漠自私,对她毫不关心,只会把她当老妈子一样使唤。
渣男完全不管孩子不说,只要孩子有一点不好,就碎嘴责怪W,言辞之间还透露出对W职业的鄙视:“都是因为有个不负责任的妈,一心只知道工作,不知道那么爱表现是想勾引谁,你们圈子就是乱,一个个花枝招展……”
W也知道丈夫满身缺点,可无论她自己如何抱怨,别人如何劝说,W最后总以一句“算了,凑合还能过”弄得所有人莫名其妙。
后来回溯她的童年,才找到了她深藏多年的恐惧……
W八岁那年,她的父母发生剧烈矛盾,父亲离家出走,母亲跑出去追,但一整夜都没有把父亲找回来。
后来,父亲就从W的生命里消失了,W的天塌了一半,而母亲终日失魂落魄,日渐消沉,又让W陷入极度恐慌,害怕母亲也突然离开。
所以她婚后,一直有个“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对方离开”的执念,她从不与丈夫发生冲突,面对对方的责骂,她竟然只会不停道歉。
不仅对渣男死守不放,还会认为人家愿意选择自己已经是一种恩赐,要好好珍惜。
就像小时候害怕父母离开那样,对分离深深的焦虑和阴影,让她把自己禁锢在讨好隐忍的位置上。
见过好的,才能按图索骥
三个不同的故事,共同勾勒出了在原生家庭没被好好爱过的孩子,未来的感情状态会是什么样:
不知道(没见过好的);
不想要(觉得怎样都不会好);
不敢逃(分离焦虑、强迫性重复)。
这种模式不仅会带入到亲密关系里,也会投射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关系里,影响一生。
而预防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亲眼看过什么是好的,TA才能有底气屏蔽掉糟糕的人事物,追寻一段健康的、适合自己的关系。
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男主喜欢上一个贵族小姐,女孩妈妈不喜欢他,但并不说他有什么不好,只是带着女孩出席她们那个阶层的有趣活动,谈论吸引女孩的话题。
就在这样的熏陶中,女孩渐渐察觉出男主见识的不足和某些言行的粗鄙,慢慢就疏远了男主。
当时觉得这个母亲真明智,如果我的女儿将来要是遇人不淑,自己还没发现,我也这么办。
转念一想,如果早点树立好榜样,女儿甚至连“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这个坑都不用踩。
👆现在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专业家庭教育辅导师
提供的【限时免费育儿咨询】服务
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
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仔细观察了女儿,想看看她是怎样在家庭环境中学习的,没想到,她确实在偷偷观察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比如:
平时不喜欢腻歪的小小人儿,看到我和她爸爸拥抱,也会凑上来非要仨人抱成一团。
此时我想到,为什么很多人成年之后不知如何表达爱意,也许是父母从未在孩子面前表现过对彼此的爱意。
吃饭弄脏衣服了,她自己坐那生闷气,我没有责备也没有安慰,而是先欢乐地哈哈大笑起来,看到我的样子,她也会学我笑到肚子疼,全然忘了刚才还在为自己的失误而生气自责。
这样长大的孩子,也许更爱笑,不论发生什么糟糕的事都能享受当下,保持乐观。
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在学习一件事情:什么是好?什么算坏?
而帮助孩子渐渐摸清这根评判标尺的,是周围的人和环境给予的反馈。父母怎样对自己、怎样待人处事,孩子都会先模仿,再延伸,时刻塑造着爱的能力。
暴力、冷漠、不负责任,这些显而易见的糟糕模式我们知道及时止损,可更多我们从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我们自己也从未在意过、不知道是好是坏的模式,孩子都在静静观察着、模仿着、学习着……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自省,先自己知道、做到,才能展现给孩子,让孩子未来更幸福,更好地爱自己。
这条成长的路,学堂陪你一起同行。
话题互动
你知道或见过哪些父母没有意识到,却不小心给孩子造成伤害的事例?欢迎留言区分享,一起讨论,避免踩坑,共同成长为好父母。
也许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
但可以给下一代创造好的原生家庭
与孩子共处的日子里
也是修复父母自身的过程
看完文章还有疑问
请咨询专业辅导师
限时免费,仅限3天
扫码领取↓↓↓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阿怪,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育儿工作者,不断学习和传播育儿知识。养娃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主播介绍
琳小洁,一个爱艺术、爱生活的二胎宝妈,伴着对生命的感知与敬畏,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愿我的声音能伴随并给予你一份温暖的力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