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er去哪儿
输入
《ZIer去哪儿》是ZoomIn特写全新设立的版块。我们追踪往届ZIer,看一看他们现在的生活,看见了怎样的世界,又发现了自己怎样的变化,有怎样的勇气,又是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他们依旧敢和生活顶撞,敢在逆境里撒野,直面生活的污水,乐意为新的一轮月亮和日落欢呼。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帮助你看到更远的地方,生活远不止眼前的申请。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我选择“主动出击”
Jack是“自作主张”选择出国的普高党,尽管当时“血统”、成绩、活动都不占优势,他还是凭借突出的个人特质录取南加大USC(点击查看Jack的申请故事)。
起早贪黑保GPA、四处交搭脉、提前15个月找实习,巨大的同伴压力下被迫“想得很早”的商科学生不得不“跑得更早”
而进入大学的Jack,依然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尽管背景不占优势,但他的主动、韧性、对资源的渴望和为之付出的努力,令他在顶尖美国大学中仍然葆有冲劲和强大竞争力。
“如果你想要适应的好一点,就必须很主动。”主动出击后的Jack和我们分享了他逐渐展开的丰富世界,他的喜悦和收获,也有焦虑和担忧。
文 | Jack(2019 ZIer,南加州大学工商管理和数学经济专业大二在读)

大学生活和高中时期待的不一样
USC和高中想象的不太一样(笑)。与其说是学校感受不一样,更不如说是大学生活与自己所期待的有一些区别。
我记得高中时候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可能是大家天天谈谈人生理想,聊音乐聊历史。结果进了USC发现everybody is trying to get a job in fxxking investment banking, consulting, FLAG lol(也没那么夸张啦哈哈哈)。
当然是非常喜欢USC的。LA的好天气让人每天起床的时候心情无敌好,而且好吃的好喝的很多,校园很好看。USC的人文娱乐活动也很多,我大一参加的最印象深刻的有奥巴马政府的美国联合国大使的座谈会,学校戏剧学院关于南北战争的舞台剧剧,还有各种演唱会——进了大学就会发现,以前ZI老师说得对,好的生活质量真的很重要,对学习带来很多正面帮助。
有人会觉得USC的人是不是很有钱or不用功or给钱就能进...我必须要澄清!我身边很多同学都学习非常认真,很拼,也有很多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是我的榜样。当然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要用学校定义一个人,每个学校都有所谓的好的不好的人,学校并不会改变什么,关键在于你自己要怎么live the most out of your college life,毕竟大学生活只有这么一次。
△ 24小时图书馆前的日落
每周都会有的Farmer's Market
“傻”美国人,对自己的探索比我们深刻得多
中西方的教育模式带来的差异在我转入商科以后,感受尤为明显。虽然大家总吐槽美国人会问很傻的问题,可是真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美国学生真的在兴趣、职业规划这方面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他们以兴趣推动的motivation都非常强。
拿商科来举例好了,我发现很多人对专业的细分领域、发展方向很了解,他们从高中就开始说,OK我要去投行的哪个组,或者很多湾区来的同学会从高中就开始说我很喜欢tech我很喜欢ventures,我以后要做这个;而且他们的知识储备都多得吓人,我一直觉得我已经算很能bb的了,但是他们literally可以和你bb一整天不带停的。而过去,我对自己要做什么,很大程度上是在被大环境以及别人推着走,而缺乏自己的主动探索。
当然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我觉得要正视这样的差距,并且在意识到了这些差距之后可以更有意识的去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花更多时间去弄清楚自己的strength以及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我目前就在这个过程中。
△ 回宿舍前必经过的工院教学楼
商科学生的实习、求职和networking…

前面说过,或主动或被动地,商科的学生都被“找个好工作”驱动着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我当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在努力的学习以及摸清楚一些门道,也有一些收获。
对商科来说,一般传统的大家做投行、咨询的最多,四大审计的也有,还有tech公司做产品的。大三暑假那个最重要的实习,它的招聘从大二下学期就开始了,等于提前15、6个月要准备,真的非常非常早。
但大家不要完全被这些所局限,有很多有意思的领域都和商科相关,比如social entrepreneurship其实是在商学院底下的,它是在探索nonprofits和商业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相比于很多同学来说,我整个人对职业这方面思考得比较晚,到了大二才认识到networking的重要性。
我认为networking本质上是一个认识人+聊天+价值交换的过程。其实我们作为大学生,和很多大牛或者进入职场很多年的人是不会有等价的价值交换的——“大佬”愿意和你聊天,愿意帮助你,很大程度是觉得你这个人有趣,比较合拍,而且靠谱。所以如果被拒绝或者没有被回应,也是很正常的,不用很失落。
有了这种正确认识以后,现在这个阶段做networking就不用抱着特别功利了。对于我来说,我自己本身就很喜欢和不同领域的陌生人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在做的事情,他们的热情所在等等——这个过程本身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能够丰富眼界并激励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至于到底有没有更实际的作用就是之后的事儿了。
至于实习,如果你有任何家庭关系可以帮助你拿到实习的,请一定好好利用。像我这样没办法成为VIP的话,只能花更多时间去发cold email哈哈。
△ 美剧里的金融大鳄(图源:网络)
要主动,没有人会把机会随便递给你
说到cold email,就要讲到我觉得大学最大的区别,就是一定要变得更主动,更加主动的去take initiatives。
在大学里没有人会把机会递给你,所有的机会都要靠自己去争取,自己去发现。多去看看学校的官网,邮件,有哪些很想去的社团,主动去联系教授找研究机会,认识一些想认识的有趣的人,这些都很重要。
比如说我主动参加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志愿者社团,春假本来打算去危地马拉做志愿者,花了好大工夫搞到签证,暑假的时候争取到我高中时候很喜欢的夏校YYGS的助教工作,可惜疫情爆发都泡汤了555。
我找实习基本靠发cold email,就是去网上找一堆想去的行业的企业,拉一个名单下来,做一些reserach,然后挨个发邮件问能不能约一个15-20分钟的电话这样子,如果别人和你聊得好就会offer你面试什么的。美国发cold email会容易很多,因为有networking的文化。中国这边难很多,像我这次回国,自己发了6、70封cold email才找到现在在上海的一个实习机会。
总之,我觉得上大学也不用过度担心,做好自己的每一步,有什么想做的事在大学赶紧去做,试错成本是很低的,有很多时候没有了大学提供的这个环境和资源可能就做不了了。把GPA搞高一点,该谈恋爱谈恋爱,该参加的社团去参加。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番外:缓解Peer pressure的一些小办法
我是一个容易overthink,容易想很多的人,总是去想一些没有答案、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我们寝室经常有人进来聊天,然后聊着聊着就被我搞的一帮人一起焦虑,然后就去侧门的Boba Time一起买热量很高的提拉米苏奶茶,坐在路边绿色的板凳上静静地思考一下人生。感觉大家都在经历quater-life crisis(四分之一人生危机)。
所以来ZoomIn也吐槽了很多压力,我有几个自己用来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可以尝试分享。
第一个是,允许自己有低效的时候。尤其是上网课容易催生出各种不健康的情绪,那么请允许自己take your time off。比如你可以花一个下午或者晚上就看看电影弹弹琴,或者出去和朋友吃饭,什么都不用想。人不可能连轴转很久。
第二点是,现在大家也看到了因为Covid整个环境都是很不确定的,没有人知道自己1年,5年,10年之后会ends up在哪里,所以不要过度去考虑未来的自己到底会怎么样。可能某种程度上人生都是这样的吧,会有很多机缘巧合。
第三点是,peer pressure很正常,能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速度一步一步认真的往前走,有的人的积累和背景差距的确在短期内是没办法去比较的。如果遇到了困难的话就把它当成你漫长人生的一个必经之路,你扛过他了,你会变强很多。同时打心底相信未来的一天dots will connect。这些说起来都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不过相信大家都可以的!说完这么多真的好想念学校哈哈哈。
△ 我最爱的咖啡店,在"fancy library"后门,我在USC应该每天6个shot左右哈哈哈
一年未见,Jack还是那个文艺小王,聊起自己喜欢的东西眼睛闪闪发亮,也会因为同伴压力焦虑低落,看得见别人的闪光点,也对自己的前途保持乐观。他发了近百封cold mail,目前在上海一边工作,一边网课,一步一步接近自己要去的方向。
他说:“有时候真的好焦虑,但宏观一点长远一点看问题,每天独处反思一会儿,积累出思考量,就好多了。一下子规划好四年是不可能的。”
是啊,反正“搞砸人生”也没有那么容易嘛。
——ZoomIn特写君
ZIer去哪儿?↓↓↓

麦吉尔少女的作家梦:要亲口品尝牛油果牛肉蛋黄面包啊
伯克利少年的第三世界:燕鸥、打鸟、玩龟、逗蛇、膜蛤、捞鱼、捉虫
原来,转学成功只是我“不设限”人生的刚刚开始... 

想“勾搭”有趣的ZIer?
了解ZoomIn更多?
扫码添加特写酱一对一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