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解读五卷系列
读过五卷的,会感慨自己白读了五卷;

没读过五卷,会惊叹有本这样的五卷。

各位看官,濠哥撰写的解读五卷系列已经完成了前几篇。无论图文和语音都非常用心,能看懂的,当认此言不虚。但读史料毕竟知音难觅,感兴趣者少。故期待分享转发、点赞、在看一条龙。
(文字不宜表达的,都在语音里,请务必收听语音讲解)
不要四面出击,不要四面出击!
德胜公的这一名言警句,任何时候拿出来说,都不过时。当下,犹甚。
今天,濠哥与各位分享五卷中的名篇《不要四面出击》,这一篇可以与此前的两篇: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看作是相互联系的姊妹篇,都是关于土改、财政与国内斗争的。
在对上一篇文章《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解读中,曾经提到,这是人民领袖在七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书面报告,时间是1950年6月6日。
根据五卷本提供的背景介绍,《不要四面出击》 是德公在七届三次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这个讲话对《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这个书面报告作了说明,解释了报告的战略策略思想。
七届二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也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斯大林同志和许多外国同志,都感觉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极其伟大的。我们有许多同志,因为在这个斗争中搞惯了,反而不那样感觉。
讲话首先高度评价了革命胜利与建设新中国是从古未有的大胜利,并将中共的革命胜利排在苏共的革命胜利之后。还特别提到了斯大林对中国革命胜利的肯定,含蓄批评“我们有许多同志”对这一成就的认识没那么高。

窃以为,苏共领导人斯大林可能是德胜公唯一信服的活着的政治人物。这从他在与斯大林的交往中可以看得出来。那个时候、特殊年代,斯大林的地位远远超过了“老大哥”。

此时的新中国,在对外政策已经选定了苏联领导的共产主义阵营之后,外无侵略之忧,新政权的中心任务主要都在内政上。一是对台湾和西藏的统一与解放;二是土地改革。
所谓“不要四面出击”,主要指的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搞起来的土改运动。
当前总的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但是,革命党与革命武装,最熟悉的方式,当然还是革命。以革命的方式对待土改,意味着斗争方式必然是残酷的。
在武装革命胜利之后,继续革命、继续斗争,是为了什么?
一是搞钱,短期解放财政之需,长期解决经济基础;
二是搞人,消灭反对派,在城市,解决资产阶级;在农村,解决地主阶级。

消灭资产阶级,通过公私合营、产权改造等,最终让国营经济取代民营经济,掌握经济主导权。

消灭地主阶级,则通过土改达到目标。——“今年秋季,我们就要在约有3.1亿人口这样广大的地区(指新解放区)开始土地改革,推翻整个地主阶级”。
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地主——这个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的集体,作为一个阶级,将被彻底清除干净。
但是,领袖在这里提示,要减少暴力,降低斗争的烈度。虽然土地改革“这场斗争是很激烈的,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他说。
问题来了,既然要整体消灭地主阶级,还要最终消灭资产阶级,又要钱又要命,如何能做到“不要四面出击"呢?
德胜公是不是对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产生了一定的同情和保护的想法呢,当然不是的。正如他自己后来说过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那么,德胜公是感到了什么压力么,是的,强烈的社会不满情绪。他提到,革命胜利引起了社会经济改组。社会经济改组和战争带来的工商业破坏,让许多人对新政府不满。
他在讲话中承认:
现在我们跟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搞得很紧张,他们皇皇不可终日,很不满。失业的知识分子和失业的工人不满意我们,还有一批小手工业者也不满意我们。在大部分农村,由于还没有实行土地改革,又要收公粮,农民也有意见。  
怎么办,怎么“把人民中间不满意我们的人变成拥护我们”?
德胜公提出系列社会安抚政策,包括:

  • 我们要合理地调整工商业,使工厂开工,解决失业问题,并且拿出二十亿斤粮食解决失业工人的吃饭问题,使失业工人拥护我们;
  • 我们实行减租减息、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就会拥护我们;
  • 我们也要给小手工业者找出路,维持他们的生活;
  • 民族资产阶级,我们要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改善同他们的关系,不要搞得太紧张了。
  • 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练班,要使用他们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
德胜公给党内高层提供的策略是:

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
要向干部讲明这个道理,并且拿事实证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是对的,是必要的。
这些人中间有许多人过去是我们的敌人,现在他们从敌人方面分化出来,到我们这边来了,对这种多少有点可能团结的人,我们也要团结。
他还提到,团结少数民族很重要。指出对大约有三千万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必须谨慎对待。无论如何不能急躁,急了会出毛病。条件不成熟,不能进行改革。一个条件成熟了,其它条件不成熟,也不要进行重大的改革。 
总之,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
濠哥查阅了另一本可以与五卷作为参照和补充的红书——《毛泽东文集》第六卷,注意到,1950年4月16日,也就是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前将近两个月的时候,德胜公致信时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的陈毅说:
目前处在转变的紧张时期,力争使此种转变进行得好一些,不应当破坏的事物,力争不要破坏,或破坏得少一些。
毛泽东与陈毅
1950年4月28日,在批示给饶漱石、邓子恢、邓小平和彭德怀等人的《关于春耕、土改和干部整训工作的意见》中,德公强调:
整训干部已经成了极端迫切的任务,各阶层人民相当普遍地不满意我们许多干部的强迫命令主义的恶劣作风,尤其是表现于征粮、收税和催缴公债等项工作中的上述作风,如不及时加以整顿,即将脱离群众。
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到,人民领袖在全会前的最近几个月,一直在耐心地进行“灭火”工作。
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正面的、由上而下的文献中,脑补出当时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土改和改造,正在让多少城里和乡下的有钱人、有产者,变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当时的土改情况是不是真的那么残酷呢?

我们看另一篇文献。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两天前——1950年6月4日,在审议即将要提前给全会的一份文件《关于土地改革报告》时,据文集第六卷载,德胜公写道:
除对极少数犯了重大罪行的地主,即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及坚决反抗土地改革的犯罪分子,应由法庭判处死刑或徒刑而外,对于一般地主只是废除他们的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废除他们这一个社会阶级,而不是要消灭他们的肉体
在回顾此前在华北、山东及东北许多地区——即老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中,指出“在一些地方发生了乱打乱杀的现象”。还发生了错划一部分人阶级成分的问题,即将某些富农当成了地主,将某些中农当成了富农。有意造成打击范围扩大。
坦白地说,这些来自领袖的描述,真的是惊心动魄。
在《不要四面出击》这篇讲话最后,德胜公说:
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
我们的政策就是这样,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这样,三中全会的路线就是这样。
显然,这是一种坚持斗争、打持久战,最终取得完全消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战略和策略。

个人理解,某种意义上,这应该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社会的一种悲悯。
无论如何,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如果说1949年10月之前的武装革命斗争阶段,是在战火洗礼中夺取了胜利,那么现在,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阶段,仍然要经历血火的考验。
1949年12月4日,德公在《关于土地改革和财经工作》的讲话中说,土改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
您同意吗?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