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革命最初的时候,1927(上)

1927年汉口“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成为党的第二任最高领导人。
当时中央机关的几位主要负责同志分工如下:
瞿秋白 分管农委、宣传、党报
苏兆征 分管工委
李维汉 分管组织部和秘书厅
周恩来 分管军事
和陈独秀不同,瞿秋白在负责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只发表一般性的政治主张,对组织和军事完全放权。
因此在之后一段时间里,大家基本是各管各的一摊事。
比如在最关键的军事领域,周恩来同志几乎就是全权负责人,很多起义的台前幕后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瞿秋白(1899-1935),他是我党历史上仅有的九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瞿秋白原名瞿霜,秋白是他的字。
二十年代初他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任记者,文笔非常好。
1920年8月,受两家报社委派,瞿秋白作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
此番赴莫斯科瞿秋白长住了两年。
他深入苏联各地作了大量的考察、采访和写作,先后撰写了《共产主义人间化》、《苏维埃俄罗斯经济问题》等数十篇通讯和《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著作。
瞿秋白的俄语水平在当时数一数二,像著名的《国际歌》,就是他最早翻译成中文的。
旅俄期间,瞿秋白以自己的亲见亲闻,客观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真实情况。
文章中他歌颂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历史事业之第一步”,莫斯科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心海中的灯塔。”
值得一提的是,瞿秋白当时还采访过列宁,他也是中国记者中唯一与列宁交谈过的人。
1921年秋,莫斯科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籍。
不久后他由同乡张太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还为赴莫斯科开会的陈独秀担任翻译。
在陈独秀的邀请下,瞿秋白于1923年1月回到北京,负责党的宣传工作。
他在《新青年》等杂志上发表大量政论文章,宣扬马克思主义,论证中国革命问题。
从1925年起,瞿秋白先后在党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主要负责同志之一。
赤潮曲
——瞿秋白,1923年6月发表于《新青年》
赤潮澎湃,晓霞飞涌,

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

远东古国,四万万同胞,

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

猛攻,猛攻,

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丛!

奋勇,奋勇,

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

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从今后,福音遍天下,

文明只待共产大同。

看,光华万丈涌!
1922年共产国际四大前排左一为陈独秀,后排左一刘仁静,左二瞿秋白
瞿秋白主持工作期间,我党先后策划了三次起义:武汉起义、长沙起义和广州起义。
由于种种原因,三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1928年4月,瞿秋白从上海经海路抵达大连,又改乘火车沿中东铁路北上,通过满洲里的秘密通道出境进入苏联。
在莫斯科举办的“六大”上,共产国际将广州起义失败的锅扣给了瞿秋白,认为他是“小资产阶级出身”,犯了“左倾盲动错误”。
所以1928年后瞿秋白被留在了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而国内党的领导人则换成了工人阶级出身的向忠发。
瞿秋白1930年底回国后还曾短暂主持工作,不过很快即被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和王明等人解除职务。
此后瞿秋白在上海养病,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结识,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1933年底,因上海的形势急剧恶化,瞿秋白被要求转移至中央苏区。
在苏区他担任了教育部部长等几个非权力中心的职务,主持制定了《苏维埃教育法规》。
由于都是“王明路线”重点打击的对象,这一时期赋闲的瞿秋白和失势的毛泽东有很多共同语言。
据瞿秋白的好友、当时在瑞金苏区任中央党校教务长的冯雪峰回忆,当时毛泽东和瞿秋白经常在一起聊天,有时还能谈一个通宵。
红军长征前夕,有病在身的瞿秋白被博古等人要求“留守”在即将沦陷的中央苏区。
尽管他几次要求随队长征,却始终不被允许。
1929年摄于苏联莫斯科的瞿秋白家庭照。由左至右:杨志华、瞿独伊和瞿秋白
1935年2月,在中央苏区陷落前夕,项英派便衣队一百多人护送瞿秋白、何叔衡等不便打游击的人向闽西突围。
原本大家计划突围后化装再回上海,却不料途中遭遇国民党保安团的截击。
战斗中,“一大”十三位代表之一的何叔衡中弹身亡,瞿秋白因有严重肺病无力奔跑,在福建省长汀县被国军宋希濂部逮捕。
起初瞿秋白自称是医生,在监房内寄信给上海的鲁迅和妻子杨之华,希望能设法保释出狱。
瞿秋白与鲁迅感情极深。
他曾几度到鲁迅家中避难,鲁迅也把瞿看作知己,还邀请瞿秋白给他的书作序。
因此一接到瞿秋白的求救信,鲁迅和杨之华便立即奔走行动。
不过正当已经在办理保释手续时,国军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了时任我党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的夫人(万永诚本人在战斗中牺牲)。
因为护送瞿秋白的计划是万永诚策划的,所以万永诚之妻也知晓一二。
在她供出瞿秋白等人已被俘的消息后,国军立即展开排查,很快便查明瞿秋白的下落。
捕获“大鱼”的国民党非常兴奋。
国民党中央从南京派人来劝降瞿秋白,条件优惠到“可不必发表反共声明和自首书,只要答应到南京政府下属机构去担任翻译即可”。
瞿秋白断然拒绝。
蒋介石见劝降不成,随即下令处决。
被处决前的瞿秋白
6月18日8时,国军第三十六师特务连连长走进囚室,向瞿秋白出示枪决命令。
瞿秋白伏案挥笔写下了绝笔诗:
夕阳明灭乱山中,
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俜十年事,
心持半偈万缘空。
他一边写诗,一边镇静地对旁边的人说:
“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
当时负责羁押瞿秋白的国军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曾是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任教时的学生。
为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宋希濂送瞿秋白出监房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即上面我们看到的遗照。
瞿秋白上身穿着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着白布抵膝短裤,背着两手,昂首直立。
拍完照后,宋希濂还为老师置办了酒席。
据周边的人回忆,瞿秋白“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
位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墓区内的瞿秋白墓。第一墓区位于八宝山东北角,安葬着任弼时、瞿秋白、张澜等早期去世的对国家有卓越贡献的名人。
瞿秋白死后,遗骸被埋葬在罗汉岭盘龙岗。
1955年纪念瞿秋白逝世20周年之际,党中央将其骸骨迁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参考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