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第3827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水姐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周末好呀,11来了。
一场沙尘暴成了这周的主角,这个“气氛制造者”也促成了一个段子的诞生——“北京一下雪就变成了北平,一刮沙就变成了北宋”,北京朋友圈的晒图一度都成了北宋画风。
那这篇就先谈点书画的故事吧。苏东坡的字实在太对我胃口了,一看就具有疗愈作用。看了让我开心,觉得那是作为物的“知己”。我以前不太容易开心,后来受了一些无常的苦,一直写苏东坡疗愈自己,现在反而会为一些很小的事物而开心。
朋友们,有时间可以欣赏一下他的寒食帖》(注:全称为《黄州寒食诗帖》),据说,那是“中国行书第三帖”,排在它之前的便是著名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写诗的人,字写的也要好看才行,不然没有那真真实实的吃透世界、化茧成蝶、物我合一甚至两忘的味道。
东坡在乌台诗案经历生死危机之后,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 (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写了两首五言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这两首诗写得有些悲观,我却特别喜欢这两句——“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特别符合我的心境。它的大意是,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梦中人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无计可施。
有时候,特别想要珍惜一些东西,可是已经来不及。在人生中,这种感觉特别难以处理。心理学可能也帮不上忙。只有化作诗词书画剧本等等作品这种方式,才能把人生的感觉像酿酒一样处理,等待时光后来的释酿。
所以,珍惜春天的心,只能记取,不能真正贯彻在这个季节里。花开花落自有时,春天容不得“珍惜”二字,因为流逝是必然。时间其实也给不了答案,到后来的“放下”,只是你自己释然了,或者有什么新的际遇和缘分。
在我心灵最苦的时候帮我的平姐跟我说,要接受因果。世界上令人悲观的事情太多了,就像令人乐观的事情一样多。
虽然悲观,但字太美,就让人觉得世界还挺好的寒食帖》被一些评论家叫做绵裹铁”,用墨丰腴,横轻竖重,大小不等,随性里面有股不执拗的精气神儿。我觉得能诗能书画的能力,可以让自己的精神站成一棵树,特别优雅且有力,更像一棵花树。
我经常去看的一个中医馆门口,有一棵非常清新的杜梨树。纯净的蓝天,嫩绿的叶子,白色的密密麻麻的花儿,能将灰沉沉的抑郁眼神瞬间点亮。路遇一个阿姨带着孩子,说经过数次了一直想知道是什么花儿,想让我摘一朵上网查查。一个中年人被叫做小姑娘,那自然是要帮忙的。我爱上长跑之后,动不动就随时跑个2公里,还有点力气。可惜我跳了数次,都没有达成她的心愿。不过我告诉她,那大概是杜梨,“杜梨海棠春蝶恋,云中飞仙情悠然”的那个杜梨。
我知道东坡肯定写过梨花,总觉得遇到什么人事物,都能在东坡那里找到对应的因素,他是心灵界的百科全书。一查还真有,叫《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梨花为什么那么纯净啊,它能让失意的人不那么在意是否失意了,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也可以看得那么透彻与清明。

在书画界,米芾的名气,在后世似乎比东坡高。而实际上,北宋书法家,也是以苏东坡为首的,所谓——宋四家”,即“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
“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这是黄庭坚评价东坡的。
他的书法为什么会好?他自己说的是——“无意佳乃佳”“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师心自用,想怎么写怎么写,想怎么画怎么画。这是狂吗?不是的。大家要记住,一个说过极端之话的人,他肯定还说过完全相反的话。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
写坏的毛笔能堆成冢,清洗布帛和毛笔后,能把一池的水都染黑,这样勤练的话,就算写的字不如王羲之也能达到王献之的水平;写秃的笔上千支,磨掉的墨上万块,就算不如张芝,也能追上索靖的高度。
王羲之王献之大家都知道,就不解释了。这里提一下王羲之有个七世孙,叫智永禅师,曾常居永欣寺书阁,闭门习书三十年,抄写《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张芝和他弟弟张昶一起学习书法,把帛来当做纸,洗了之后变成墨池,后来张芝被誉为“草圣”,而索靖是谁呢?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
做人,一定要极度勤奋,天天积累。生命短暂,别浪费了。我现在面对困难,最好的方式就是写日记、进行创作,各种领域的东西都尝试,两天必须完成一篇文章,每天必须写一两千字。哪有那么多时间悲伤、痛苦、无聊。要像苏东坡学习,无论在何种状态下,都有新鲜感,比如,极端情况下要这么认为,这样痛苦的人生滋味我没有尝过啊,艺术化一下如何啊。
| 苏轼《石竹神品》
继续说回苏东坡和米芾的故事。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谪到黄州,米芾不惧牵连风险去拜访他。东坡劝米芾在书法上应取法直追晋法,而不是仅仅学习唐人和近人。因为东坡自己太喜欢魏晋气质了,对魏晋书风的欣赏是终其一生的,他不仅对“二王”顶礼膜拜,也极为看重唐人和近人书法里蕴含的魏晋风气。
米芾书法脱胎晋人,已是公论。米芾和东坡相差14岁,在这位老大哥的点拨之下,米芾真的就通透了。米芾早年只学唐人、近人,听了东坡的建议,才开始了风格转化。
米芾是狂的,他对同时代的书法家并没有如何推崇,更没有学习借鉴什么,他就只听东坡的。
后人的评价里,实际上米芾跟很多官场中的人交往都是功利为主的,他一生官不过七品,一直在权贵中求取机会。比如吕大防任宰辅的时候,他去讨好逢迎;对于自己的密友蔡京,也是反复无常。曾布任宰相时,米芾称“足迹不登于蔡氏”,第二年蔡京登相,又马上写信补救,后来更是称其为“大贤”,两面三刀,丢尽文人脸面,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只是两人相识于微时,所以蔡京也不是太计较。米芾晚年官拜书学博士,全赖蔡京举荐。
人都是复杂的、多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要是那么容易看明白、说明白,谁都能当造物主了。
不过,跟东坡的交往关系,是米芾内心的一块“圣地”,不容利益和世俗去污染,两人的书信,除了关心生活起居之外,几乎全是书法交流、诗词唱和等等。无论微时、显时,两人的心对于彼此的关系,都没有怎么变过。东坡就是能把人都净化了!让人把好的一面绽放出来!
东坡感叹他们初次相会时的场景——“复思东坡相从之适,何复可得。”人生最好的状态大概就是倾盖如故。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真的就是天意,无法改变的。那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品,品了也分辨不了到底是为什么。每个人的独特性,以及两个人之间关系的独特性,是只有上帝知道的秘密。
东坡和米芾两人一起引领了北宋的尚意书风。那为什么后人爱临摹米芾,更知道米芾,而对于东坡却模仿者甚少?
有人说,东坡的字,似持古琴弹了一曲广陵散;而米芾,像一个交响乐队演了一曲《忐忑》。交响乐是相对标准化的,有逻辑的,可复制的,可学习的,能流传的,而神韵这东西,只能意会,结局只能是失传。
东坡强调书画同原,米芾称他的字是为“画字”。画出来的字,强调的就是那股天下独一份的元素。
他们还一起开创了文人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东坡爱画竹石。前几篇文章里说的那个已经“身以竹化”,就是胸有成竹而画竹,强调内心无我合一而输出作品。所以文人画成为一个独特的风格,运笔潇洒,气韵生动,独抒性灵”。
为什么东坡干什么都行?哪个领域都能创造奇迹,还能带起来一批人?这个人间宝物,自己随便挖挖自己的心和脑,就能改变生活的气氛和滋味。他太有才华也太刻苦了,闲不住,总是把自己的时间排得满满的。
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创造,才不会有什么江郎才尽之说,才华这东西,也有复利。你就不断挖掘自己,再吸收内容,再挖掘自己,再扩展领域,继续挖掘自己,再拥抱友人贤人后人……走到哪儿,都能就地取材,经过“东坡化”后,成为奇迹。
东坡是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还是治水治蝗等等的防灾减灾专家、高水平的园林设计师(黄州、惠州的居所、苏堤等),还是高水平的厨子。另外,他还是发明家,据说他被贬谪到惠州后,帮当地稻农造了一种名叫“秧马”的插秧机,农民坐在“秧马”上插秧,用脚移动,可减轻劳动强度;“秧马”推广后,农人称他为“农具制造师”。
还有,还有,他还是酿酒师和品酒师,著有《东坡酒经》,详述酿酒用料、程序、方法,给中国酒文化作了总结和传承。他会走到酒坊操作间,看米看曲,定睛研究酿酒器具,亲自压酒笼滤酒,记下了激动人心的过程——吾始取曲而起碎之”“此吾酒之萌也”“此吾酒之正也”“此吾酒之少劲者也”“吾酒三十日而成也”。人生在世,都是体验和记录,都有兴奋点和洞察。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一样,重点是要接受因果之下还能创造奇迹。
依然,祝好!
  • 作者: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姐。
  • 苏东坡系列文章:
「 图片 | 视觉中国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