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子】第2147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教育·历史·人物·旅游·读书·财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 导语
据美国埃默里大学学生报“The Emory Wheel”报道,该校牛津学院(Oxford College of Emory University)哲学专业一年级中国学生张一得(Dave)去世。
一位如此优秀、阳光温馨的大一男孩,绽放的生命,戛然而止!定格在2021年3月5日。
一得爸爸3月9日给学校同学写了一封公开信《致埃默里大学Dave的同学们》,信中表示“尊重孩子这个决定……”
一时之间张一得同学离世的消息,迅速在海内外华人家长圈炸开了锅,大家基本围绕一个话题:这么阳光优秀的孩子,真正来到美国校园留学才一个月,在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为何要选择自杀?
无论大家如何评判,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比一得爸爸失去自己心爱的儿子更悲凉。 是的,白发送黑发,这是人生最最悲哀的经历, 无论一得爸爸的方式如何这样、如何那样,有一点,我还是想说:一得和爸爸彼此,爱和陪伴都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和存在的。张一得生前的一位同学这样说:“Dave(一得)不止优秀,他和他的爸爸,都是心灵很伟大的人。”
在众多纷纭的讨论中,也是一位网红爸爸出来分享了他的心里话,这也是我们读到的所有讨论中,最直戳心灵、最接底气的解释。
本期的内容,其实更想警醒我们所有父母:我们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们应该如何守望着孩子,让他们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张一得的自杀反思
                         作者: 老糊涂
                                                   教育问答达人 教育领域创作者
昨天看头条,有人发微头条说,张一得的去世,令全广州的妈妈心痛。
我是一个广州土著,我是爸爸,看到这句有点好奇,因为作为广州土著,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我问我老婆,有没听说过张一得?或者她们妇女们的圈子,有没听说过张一得?她也说,从来没听说过张一得。
哦,用全广州的妈妈,我老婆和我老婆圈子的妈妈们,被代表了。
然后我去百度,翻到了几篇关于张一得的文章,了解了一个大概。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张一得是单亲家庭,爸爸带着他。这爸爸没工作,为了让他读名校,卖房,然后自己住到一个农场的山上。在广州番禺那边的民办学校读到初中毕业,然后去苏州一家国际学校读高中,毕业之后去了美国读大学。
张一得爸爸出名,是因为他在广州妈妈网发育儿帖子,可能帖子写得好吧,很多看妈妈网的读者关注他,然后张爸爸成了网红,然后有妈妈给张一得爸爸钱。张一得一家,就靠妈妈们的赞助生活。
我儿子比张一得的儿子大一个年级,不过我走的学生线路是名牌民办初中,前五重点高中重点班这条线。在我儿子幼儿园的时候,我也曾经考虑过让我儿子走国际学校这条线的,但打听了一下费用,我就知难而退了。
如果从小学开始走国际学校到美国读完毕业,没五六百万,搞不定。张一得爸爸这个靠别人打赏生活的网红,居然能供孩子走国际学校的路走到出国留学,我只能说,佩服。
张一得在大一,在美国自杀去世,我想那些打赏张爸爸得妈妈们,会比我震撼。因为她们看张爸爸的帖子,看到的是优秀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19岁,就放弃自己的生命呢?
我儿子周末喜欢跟我散步聊天。有时候我们会聊到我们父子的界线的问题。
我说我从来没想过,让你活成我期待中的样子如果我要按照我的想法,把你培养成我想象中的你,我觉得你的内心会很辛苦。不管是谁,那怕你是我儿子,为别人活着,或者说为爸爸活着,你会很辛苦。
我育儿20年,我被人说慈父多败儿,我就是按照他的喜好去培养他。在2019,我这种风花雪月育儿的路子,让我也成了育儿圈比较出名的爸爸。
我们这代爸妈,因为有互联网,所以晒娃也很普遍。我问过我儿子,我在网上讲儿子,他有没有压力?他说,我只要不夸张,他是没压力的。

一得爸爸用心、全心全意的付出。可以做到为了一得放弃事业,10年内菜式不重复,可以用胡萝卜、姜、蒜等蔬菜刻成的字母“累计25万个”;可以亲手给儿子制作手工“宠物”200只;为完整、详细地记录儿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17年里,他给儿子拍下20万张照片,拍坏了5部相机……

想想,张一得同学的压力在哪里呢?
我觉得有三个地方。
第一,同学圈的压力。
国际学校跟公办学校最大的不同是贵。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家里经济比较富裕的。张一得的心情,可以参考长江七号的那个周星驰的儿子。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进了富人堆的学校,从小他的心里,就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妈妈们赞助张一得父子读书和生活,应该也就是给一个普通钱。据说张爸爸有时候还得去捡破烂。
在学校混,有时候不只是上学,还要社交的。妈妈们觉得张爸爸难得,但有钱同学会歧视张一得这个穷小子。
第二,父亲的压力。
在张爸爸这里,张一得同学就像网上的演员,张爸爸是导演。张一得同学要按照爸爸的要求。在爸爸的照相机,录像机下,演一个爸爸剧本下的完美孩子。
我儿子有一句名言,在生活这里,演的不是真的。
但张一得也是没办法,他知道,他们一家的生活费用,得靠他做演员,让他爸爸去晒娃,他家才能持续得到打赏。
演了十几年,有的人会麻木,有的人会痛苦不堪。
在爸爸慈爱的淫威下,张一得从小就被迫演着一个乖巧听话的角色,不敢反抗。这样活的累,但孩子小啊,没办法反抗。
从小演一个自己不舒服的角色,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绝望的种子。
第三,未来的压力。
去到大学,就要面对生活问题了。
读小学中学可以靠妈妈们打赏过日子,大学就不行了,尤其是出国留学。出国留学,怎么省一年都要几十万。就算拿到奖学金,也不能覆盖生活的全部。
我想,张一得去到美国,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钱的问题。我们常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如果问题是没钱呢,你就问题大了。
大学还要读几年呢,没钱怎么读下去呢?一个靠打赏生活的穷人家庭,怎么付出国留学的账单呢?
我自己80年代读大学,家里也是不确定每个月给我生活费的,我唯一稳定的生活来源,是每个月15元的助学贷款。我每天都处于生活费的恐惧中,怕没钱去饭堂吃饭。
我能理解张一得同学的恐惧。
按照张一得家庭的经济状况,这大学,是没办法读下去的。
张一得同学人生这戏,没办法玩下去了。
演员已经绝望,导演还在沾沾自喜。
就像中超那些没钱的俱乐部一样,没钱我们就罢训。我不玩了。
于是,演员张一得同学选择自己不玩了。
网红张爸爸这个育儿戏,最后演成了孩子19岁自杀的悲剧。
我们做爸妈的,应该反思什么?
我自己总结,就是四个字,量力而为。
我们育儿,必须考虑两个条件。
第一,财力。
我家的财力,可以支持我那一种育儿方式。负担不起,或者负担的很吃力,再需要,我也不会去付出。
第二,娃的能力。
客观分析自家的娃。
我的娃是块什么材料,我就给他什么预期。娃真不是读书那块料,我就认命。
恰如其分的育儿,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比鸡娃要幸福。
昨晚去流花湖散步,我儿子拖着我老婆的手,逛了一个小时,我在一边跟着。20岁的儿子,肯牵着40多的妈妈,走一个小时,我能感受到我老婆内心的幸福。
孩子首先是独立的一个人,然后才是我们的孩子。
这是我的反思。

作者:老糊涂,90年中大岭院毕业,20年外贸从业经验。自称另类“三不”佛系爸爸,“三不”育儿理念:不上补习班、不反对玩游戏、不反对早恋。育有一子,现大二学阿拉伯语,军事爱好者,今日头条青云获奖者,头条号[Sabot穿甲哥]。
感谢“三不”爸爸无私分享
     给爸爸赏杯小酒
后续[留美学子]会邀请“三不”爸爸分享育儿经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看完“三不”爸爸的分享,您的感受是什么?
     欢迎在留言区留言或扫码入群交流讨论

欢迎加入【留美学子】公益分享汇

扫码入群

【留美学子】已发2146期
国际视角精选文摘
脚踏实地·坚守7年公益分享
公众号:留美学子
投稿/联系:[email protected]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