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排版随手君(ID:suishouchuanfuyinjun)
在美国圣公会中国差会的历史中,黄光彩是一位特出人物。他是第一位受洗加入美国圣公会的华人,第一位华人圣职候选人,也是第一位被按立的华人牧师。他与颜永京、吴虹玉皆属圣公会早期的华人牧师。
黄光彩,又名黄近霞,于1827年生于福建厦门。1842年,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文惠廉主教(Bishop William Boone携妻抵达厦门开展宣教工作。时年15岁的黄光彩因家里贫穷,被父亲送到文惠廉家做佣人不久文夫人去世,黄帮忙照应文家的两个孩子Henry 和Mary。1843年,文惠廉回美国时也带上他作陪。到美后,黄光彩进入教会学校学习。由于长时间与文家人一起生活,黄光彩很快即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1845年,黄光彩随文惠廉一同乘船返回中国。返程途中,黄对文主教表达了他想成为一个基督徒的愿望。航船于4月24日抵达香港,黄光彩随即从香港回厦门探亲。
6月17日,文惠廉主教从香港到上海就任后,一再邀请黄光彩来上海,却一直得不到他的消息。直到同年年底,黄光彩突然来了,且显得虚弱而又凄惨。原来,因其家庭连遭变故,使他无法脱身。他从香港一回到厦门,就忙著照顾由于发生瘟疫而生病的父亲,稍有恢复,母亲又接著生病,一个月后便去世了;紧接著,他父亲和他两个3岁和7岁的弟弟也相继去世,显然是当地瘟疫所致。黄光彩自己也病倒三个星期之后才得康复。
当他为安葬亲人付清所有的安葬费用后,除了身上穿的衣服,一无所有。走投无路的黄光彩只好前往上海,投奔在那里宣教的文惠廉主教。文惠廉收留了他,为他还清一些债务,添置些新衣服,并请会众为他祷告,还特别安排机会让他读书学习。
文主教对他寄予厚望,盼他日后能成为华人教会领袖。黄没有辜负文惠廉的期望和栽培,努力学习基督教教义,并且活出信仰的见证来。
1846年4月12日复活节,文惠廉亲自为他施洗,使其成为美国圣公会首位华人基督徒。也正是在这一天的施洗典礼上,文惠廉首次用上海话讲道和祷告。由于生活在上海人中间,又有黄光彩作他的助手,文惠廉的上海话进步很快。当其他宣教士还在努力学习上海话的时候,文惠廉已经能够从事翻译工作,并以中文来准备公祷书,要道问答和圣餐礼文了。
1851年, 黄光彩被按立为执事,成为圣公会首位华人执事。1854年,黄光彩结婚,新娘是上海文纪女校(Emma Jones’s Girls’ School)的学生,亦为该校第一位接受基督教洗礼者。
文惠廉主教为他们主持了婚礼。据说,按当地风俗,凡女孩出嫁时都应该哭泣,但这位新娘没有哭。当有人问她为甚麽时,她回答说:“我为何要哭呢?我不是嫁给了一个人人喜欢、人人拥戴的青年牧师吗?我一定会幸福的,没有甚麽可哭的。
黄光彩作为执事服事13年后,由于其精深的神学功底及对信徒周到牧养,得到了教会同工的肯定,于1863年11月8日被按立为中华圣公会第一位牧师(会吏)。此举不仅是对黄个人教牧工作的肯定,而且对上海地区中国教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他成为第一位与美国圣公会带有神职身份的传教士平起平坐的中国教牧。
1864年,文惠廉主教在上海病逝。此后黄光彩协助施约瑟主教、汤蔼礼(Rev. Elliot Heber Thomson)和孙罗伯(Rev. Robert Nelson)处理基督堂(Christ Church)和虹口的救主堂(Church of Our Savior)的教务工作,主领中文礼拜。同时,他也在上海和临近地区巡回传道;苏州也是他所负责巡回传道的城市之一。
黄光彩负责主领中文礼拜。由于对教务娴熟,深得继任的施约瑟主教(Bp. S. I. J. Schereschewsky)所倚重。黄将圣职候选人、男、女传道、医院助手、以及学校教师等结合起来,组成本土的宣教团队。得此团队之助,他大大扩展了虹口地区巡回传道的范围。他的宣教事工亦因此引起了差传总会的重视。
凡认识黄光彩的人都很喜欢、尊敬他。他忠心、诚信,工作富有成效,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宣教事业。不但如此,他的儿女们也跟随他在教会里忠心事奉,其长女黄素娥也是美国圣公会中妇女事工的领袖,上海圣玛丽亚书院首任女校长。后来嫁给了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 (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
黄光彩牧师于1886年11月1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尚不满60岁。
参考资料:
姚民权、罗伟虹著:《中国基督教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
彭萃安,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网站,(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历史文章
今日经文
点击图片,可保存,可转发
随手传福音,始于2013年4月7日。
7年时间,总有一篇文章,给你带来爱与希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支付宝:[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