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炒股拌饭,关注了解更多精彩
昨天有个做投资的小伙伴微信上问,是不是现在离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不远了。
我当时的回复是:是的,大概率在明年。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将经历危机前最后一次繁荣。
虽然现在泡沫就已经很大了,但大水漫灌带来的流动性溢价,在整个2021年会把泡沫吹的更大。
而且更残酷的是,在这个全世界主要央行,都在放下节操大印钞的时代
如果在别人认识泡沫,加入泡沫,传销泡沫的时候,你在旁边围观没有参与。
那么不但现在的大放水,会导致你的存款购买力直接被洗劫。
后面泡沫破裂的时候,央行会再一次大放水拯救经济,还会又洗劫你的存款购买力一次。
也就是说,如果央行吹泡泡的时候你没赚到钱,后面泡泡破了买单依然少不了你。

01 电动车像极了科网股泡沫
既然说到了泡沫,我们就先来看看,过去的一年最受资金热捧的新能车,泡沫到底有多大。
提起新能车,就不能不提过去一年多时间,涨到天际的电动车龙头特斯拉。
公司的股价走势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model的XY系列车型非常炫酷,代表未来趋势的自动驾驶也非常吸引人,代表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特斯拉十年之后销量会达到2000万,也会比传统车企有更高的利润率。
然而不管你的预期有多乐观,可按照现在的价格看,特斯拉这个公司依然太贵了。
目前的特斯拉,市值是8300多亿美元。这个市值基本等同于,通用+大众+丰田三家传统车企总市值的3倍。
想要撑起这个市值,并且让公司估值合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特斯拉的销量,起码要达到前面提到的三大传统车企的销量之和。并且每辆车的利润率,还得是这些传统车企的3倍,这在十年之内是很难做到的。
不过估值不合理,并不影响特斯拉股价的上涨。所以我们这才看到,过去的2020年,特斯拉上涨了743%。
也就是在这一年时间里,特斯拉空头账面血亏400亿美元。空头大佬查诺斯,也最终宣布放弃做空特斯拉。
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不知道做空是啥意思,我们也顺手普及下概念。
做空就是说你觉得一个东西价格会跌,比如说你觉得最近猪肉太贵了,就从别人那边借来一堆猪肉。
这堆猪肉被你用现在的市场价卖掉了,我们假设是30块一斤吧,你卖掉了十斤,拿到手300块现金。
你的想法是,等猪肉跌到20块一斤,你再买回来还给借你猪肉的人,中间可以赚个差价。
那么这十斤猪肉你30块一斤卖出,卖了300。之后再20块一斤买回来,花了200,中间你不就赚了100差价嘛。
数量少的时候,赚的钱看起来不怎么可观。如果把十斤猪肉变成十万斤,那数字就非常庞大了,这帮做空的人赚的就是这个钱。
当然,赚钱的前提是你判断正确,如果你判断错了方向,猪肉的价格没跌,反而涨了不少。
那你到时间就不得不高价从市场上买回来猪肉,再还给借你猪肉的人,你不就亏了嘛。
上面特斯拉做空,发生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帮投资大佬觉得特斯拉泡沫很大,开始借券做空。
最后公司股价涨了七八倍,这些投资大佬们可不是亏得妈都不认识。
发生这样的故事奇怪么?一点都不奇怪,每次泡沫到了后期,都是这个场景。
你觉得估值不合理?那就涨到你觉得合理。这里只要空头不认输,上涨就不会完。
我们去年写过篇《泡沫三大定律》,其实就专门用特斯拉举例子,展开讲过关于泡沫的事儿。
这里我们先说一下,泡沫三大定律的具体内容。因为很多没看过泡沫三大定律的小伙伴,可能不知道我们在说话。
所谓的泡沫三大定律,其实说的是下面几条。

1.泡沫持续时间和幅度都会超出市场想象。
2.只要是泡沫最后就一定会破。
3.只有在泡沫破灭以后市场才会形成共识。
泡沫三大定律还有个引申定理,说负向泡沫的幅度永远不会超过正向泡沫。
所以做空市场普遍看空的股票不会有超额收益,相反做空热门股基本都会死在泡沫破灭前。
这三条定律叠加引申定理,可以说概括了市面上所有泡沫的前世今生。
甚至想去做空泡沫会发生什么,都提前告诉你了,过去一年的特斯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不过说实在的,和很多造车新势力比,特斯拉的泡沫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这里我们再对比个数据,大家就明白了。
去年全国销量最大的传统车企,是上汽集团。上汽去年的销量超过了250万辆,居中国首位。
一年卖掉250万辆车的上汽集团,总市值大概是多少呢?也不过2600亿元。
然而造车新势力里的蔚来汽车,市值超过6000亿元,去年的销量是4.4万辆。
不过蔚来好歹还是卖了四万辆车的,最近电动车行业的新星恒大汽车,就更牛逼了。
目前恒大汽车的总市值接近4000亿元,至今为止,一辆车都还没有卖过。
要知道恒大地产去年卖房子卖了7000多亿,市值也不过2000多亿。
当然你可以说盖房子卖房子是传统产业,没有想象空间,所以资本市场不会给高估值。
但如果说你告诉我这还不是泡沫,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儿,我只能怀疑你的脑子有问题。
其实每次某个行业被资本市场炒作,到了顶部或者泡沫区域都有几大特征,而且特征非常明显。
比如公司估值到了用梦想,才能勉强解释的水平。公司高管开始减持,公司天量增发融资,但是并不改公司上涨趋势
再比如公司成交在高位创下天量,不管基本面好还是不好,最终都是好消息,都是公司暴涨的理由。
当然到了顶部区域股价不一定跌,在流动性充裕,没有出现加息刺破泡沫之前,股价甚至还有可能继续上涨。
现在这些造车新势力如果从估值上看,基本都符合这些特征。
以前这类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现在只不过是剧本换了个主角,重演一次罢了。
2000年的纳斯达克泡沫,和现在的电动车有区别么?并没有。
太阳底下,一直都没啥新鲜事。
02 好公司需要好价格
过去一段时间,曾经一度很流行一个说法,叫好公司随便买。
公司只要业绩高增长,最终会消化估值的泡沫,现在买贵了并不是啥问题。
其实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的时候,面对当时的热门科技股高通,大家也是这么说的。

虽然科技股泡沫被美联储加息刺破之后,高通高速成长,变成世界首屈一指的芯片公司。
不过高位买入高通股票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高通在业绩持续高速增长20年以后,股价在去年的时候,才刚刚突破1999年创造的高点。
能突破这个高点,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央行大放水。
说实在的,买到高通这种公司算你运气好,起码二十年以后公司还没死,还能让你涨回本。
如果买到的是垃圾公司,可能没过两年公司都退市了,到最后渣都剩不下。

这也是为啥前两天,我们写了这篇《便宜才是硬道理告诫大家。
后面全球股市到了高位,一定要记得跑。泡沫破的时候,千万别心存侥幸。
任何好公司没有好价格,在高位买入以后,泡沫破灭的时候,你都是接盘的。
好价格才是投资赚钱的保证,就算是1块钱的垃圾,你可以3毛钱买到,那也是好投资。

即使你买到的确实是好公司,不过这家价值10块的好公司你花了500买到。那么后面等待你的,必然是漫长的下跌和估值回归。
这里我们也可以顺带讲一下这类成长股,每次资金到底是用一种什么思路,通过怎样估值来炒作它们的。

大家可以想想看,为啥这些电动车企业销量这么少,却能支撑起这么高的市值?
无非就是大家觉得,炒股票就是炒未来嘛。
有想象空间和未来增量的公司,才能被推上风口,资本市场才愿意给高估值。
拿特斯拉来说,这家公司讲了个电动化的故事。大家都看好他后面的市占率,和成长空间不断上升。
所以炒作成长股的首要原则就是:风口上的公司如果跑来给你讲了个故事,你首先假定故事能讲成。
然后结合行业空间和公司预计的发展规划,拍脑袋硬拍出一个公司的总市值出来,这就是公司的上行空间。
下行空间是就是故事没讲成,公司一地鸡毛之后你觉得市值还能剩下多少。
最后综合上行空间和下行空间,算出一个公司的值博率,值博率够大就可以考虑配置。

当然,这种公司不能只买一家,风险太大了,要找个五到八家做个组合,然后动态调节配置。
至于未来什么时候必须要全部卖出就简单了,只需要考虑两个字--看图,图形坏了闭眼卖出。
不过这个方法只能顺势而为,公司必须在风口上。绝对不能逆势死扛,不然泡沫破了会死的很惨。
不信你看看2015年那一轮,抱团炒作的成长股,华谊兄弟、全通教育、朗玛信息,现在跌成了什么样子。
正如索罗斯老师那句名言说的: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
要获得财富,正确的做法是认清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这个道理用在世界经济史上,没啥问题。用在成长股炒作上,依然没啥问题。
因为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最终每次都是谁高位接盘,谁就会帮所有人买单。

03 美股全面步入泡沫化
现在美股已经步入牛市三期,公司估值开始走向泡沫化的,远不止电动车一个行业。
就连美股传统领涨的科技巨头FAANG,从估值看也没好到哪儿去,也开始步入全面泡沫化。
我们下面对比下过去两年,这几家科技巨头的市值和估值变化,你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目前脸书市值大概是7900亿美元,苹果24000亿,亚马逊16500亿,奈飞2400亿,谷歌12000亿。
通过下表,我们可以对比出疫情之前的2019年末,和疫情之后的2020年末,这些公司市值发生的变化。
如果你在2000年那次科网股泡沫破灭前,对上市公司市值也做过统计的话,会发现个有趣的现象。
头部科网股公司1999年的市值,大概比1998年上涨了接近两倍。后面2000年的时候,科网股泡沫破裂了。
从上面的表格也可以看出,过去一年因为疫情之后全球央行大放水,这些科技龙头公司的市值,平均也增长接近2倍。
单纯从市值的角度,可能还看不出泡沫放大了多少。我们这里对比一下公司估值变化,大家就会一目了然。

几家科技巨头里,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苹果。毕竟iphone手机很多人都买过,我们就从苹果这个大家熟悉的说起。
统计过历史数据就会发现,2012年以后苹果的估值曲线,一直围绕着10-20倍市盈率上下波动。
基本规律就是10倍市盈率的时候见底,到了20倍的位置,就开始出现调整。
这意味着2012年以后的苹果公司,已经成长不再。从一家高速增长的公司,变成一家现金奶牛型成熟企业。
从财务报表看,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自打2012年公司营收最后一次40%高增长以后,后面的年营收基本保持在个位数增长。
2019年苹果的营业总收入是1.84万亿人民币,营业利润是4521亿,净利润是3908亿
2020年苹果的营业总收入是1.87万亿人民币,营业利润是4515亿,净利润是3910亿
这意味着过去的2020年,苹果的收入只增长了不到2%,利润也没啥大的增长。
总市值增长主要来自估值,也就是市盈率的提升,从15倍左右的市盈率涨到了41.88倍
这意味着苹果公司的市值,在过去一年涨了3倍,并不是由于业绩增长,基本面变好。
完全是因为美联储印钞放水以后,带来的估值提升,和收入增长无关。
上一次苹果的市盈率达到40倍左右,还是划时代的Iphone刚推出的那几年,那几年苹果的收入是翻番的往上涨
除了苹果,大家很熟悉的公司应该还有谷歌。
2019年谷歌的收入还有1.12万亿,2020年的收入预计只有1.05万亿美元,居然还下降了。
不过即使收入下降,但是谷歌的市值依然涨了1.5倍。这也是在估值提升,也就是市盈率提升下完成的。
其他几家公司会好一点么?不是说因为疫情宅在家里,会导致互联网巨头高增长么?其实并没有。
疫情期间大家确实用亚马逊购物多了,所以亚马逊2020年收入增长了36%。
不过2018年亚马逊的收入增速是37%,当时亚马逊的股价,可并没有一年涨2倍多。
2020年奈飞收入增长了16%,低于2019年的29%和2018年的42%,市值却增长了2倍。
增长速度更低的是社交媒体巨头脸书,2020年收入只增长了6%。
这个数字远低于2019年的28%和18年的48%,然而市值也增长了1.68倍。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这几家科技巨头公司的市值增长,并不是靠着优异的基本面和收入增长。
疫情不但没有给这些公司带来收入增长,还降低了这些科技巨头的收入。
巨头们市值平均增长2倍,基本上都是由于放水带来的估值提升,导致的泡沫不断吹大。
可以说按照过去的估值体系和区间,这些美股领涨的龙头板块,已经全面步入泡沫化。
04 去散户是个伪命题
之前还有个说法是,美股因为过去很多年去散户化做的好,基本是机构主导。
所以美股市场基本上是大市值公司的天下,基金都在大市值公司抱团,小市值公司现在基本都不涨。

这也是非常扯淡的说法,现在的美股已经进入牛市第三期,消灭低价股阶段。
这个阶段是散户和新手小白们,开始大规模入市,炒作垃圾股的时候,而且往往收益率十分惊人。
从美股论坛的帖子上,就能看出大家对未来收益率的预期,到底有多疯狂。
散户们一周的收益长了35%,他预计自己的年收益是2531%,是不是很夸张。

从下图的数据也可以看出,现在美股越是小市值的垃圾公司,往往涨幅越是惊人。
不然你以为彭博社怎么会用,the lower the better这个标题呢。
以前总听别人说,美股是机构主导的理性市场,已经去散户化了,现在看是不是很扯淡。
说到底牛市三期都一样,散户疯狂也都一样。不然怎么会出现理性做空的机构,被疯狂散户打爆的场景。
暴涨打爆做空对冲基金的这家公司叫游戏驿站,是做游戏线下零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像咱们街边的报刊亭,大家路过都可以在里面买游戏。

数字化的今天,这种销售方式根本没戏,可能剩下的只是情怀。
所以公司业绩也一直不好,处于严重亏损,是美股市场上的垃圾股。
就是这样一个公司,过去半年股价涨了20倍。上周又翻番了,翻番以后这两天又涨了三四倍。
最近的走势是下面这样的

可以看出,股价从之前的两块多,涨到现在的380多块,涨幅接近200倍。
游戏驿站这家公司的价格暴涨,也导致做空的大型对冲基金,差点因为最近的暴涨清零。
最后活下来还是靠其他几个对冲基金救援,紧急注资27.5亿美元才活下来。
这里很多人在感慨说,游戏驿站从基本面看,不值这么多钱。
这么说的人,其实都不理解,现在根本就不是基本面的问题。

那个WSB美股论坛上的小散们,说的很清楚。他们不是要钱,而是要这几个对冲基金破产,要让这帮富豪出血。
很多人都在说,我投了几百块美金没就没了,但就是想看这帮富人被清算破产。
凭什么他们制定规则,操纵舆论和市场赚到大钱的同时,我们的日子过得这么辛苦。
我辛苦打工一年六七万刀收入,房子首付都凑得很辛苦,他们可以豪宅游艇鱼子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喝我们的血。
这就是我们以前在《美国骚乱的根本原因是啥》里面讲过的,剧烈贫富分化以后,思潮转向的问题。
上次洛杉矶大游行的时候,很多人就喊出了吃掉富人的口号。
前几天wsb论坛上,连国际歌都出来了。剧烈的贫富分化,导致了民众越来越愤怒。
不过大众愤怒的情绪,还是被大资金利用了。
看看这两天游戏驿站的成交量和价格吧,从40涨到150又跌回80,之后现在涨到300多。

这么庞大的成交量,这根本不是这些小散能搞出来的,小散们哪有这么多资金。
按照最大空头Melvin Capital(去年表现最好的对冲基金梅尔文)的仓位计算,GME每上升12块钱他们就损失10亿美金。
昨天梅尔文从Citadel和Point 76拿到的27亿美金,等于后面一天就没了。
目前最新的报道是,黑石基金12月底持仓里面,有GME13%的股份。
这意味着吃掉和肢解这几个对冲基金大空头的,也是黑石这类大玩家。
只不过这些大玩家,借助民众的不满情绪和社交媒体的放大,很快完成了吃掉对手这个动作。
05 全世界牛市末期都一样。
其实全球不管哪个国家的市场,每次牛市走到末期的时候,都会出现低价股被爆炒,市场波动率加大的。场景
很多大资金这时候也会在里面,推波助澜浑水摸鱼,割最后一轮的韭菜。
这里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啥每个市场到了牛市末期,新入场的小白们都这么喜欢炒作垃圾股呢?
原因也简单,对新来的小白来说,那些科技巨头的价格实在太贵了。
新手小白判断公司便宜还是贵的原则很简单,那就是股价的高低。
苹果200块一股,这边有个垃圾股2块一股,当然选这个便宜的。
另外很多新手小白的想法是:苹果这种大公司都涨了几年了,垃圾股还没有长。
再说了,股价从200翻倍到400多困难啊,2块到4块就容易多了。而且苹果这种公司2万亿市值,垃圾股才2亿市值。
所以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以前一直不涨的垃圾股,也就在牛市末期很快被炒上天了。
说起来这个现象不是美股独有,所有国家的资本市场走到牛市末期,基本都是这个样子。
每次大批新手散户开始涌入,大规模炒作垃圾股,意味着牛市已经开始步入尾声。
最后的结果,也一定毫无疑问的是一地鸡毛。
其实如果看图说话,美股前几年就已经两次摇摇欲坠,只不过都被救回来了。
2018年下半年美联储缩表,差点把美股搞崩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又一次差点搞崩了。
最终两次都靠美联储大放水,美股重回上升趋势,现在似乎摆脱了地心引力,开始不断新高。
然而牛顿终究会回到人间,泡沫破裂也终究会来,这个时间不会太远。
现在的美股已经步入牛市三期,这是散户最容易赚钱,也是最疯狂的阶段。

既然是到了疯狂期,就还没这么容易见顶,需要等美联储出现紧缩的信号。
现在美债收益率已经突破1%,我们认为后面超过2%的时候,就是美联储开始加息,刺破全球资产泡沫的时候。
什么情况下美联储可能会出现加息呢?这里我们需要盯住的路标,依然很清晰。
美债收益率回到2,粮食期货价格大幅上涨,比如美国玉米涨到800,这些都会是标志性事件。
这个加息时间点的问题,其实我们在这篇《通胀以后就是债务崩塌》里面也聊过。
上一轮2000年美科网股泡沫破裂。纳指用2年时间跌去了近75%,剩25%。
现在一晃20年时间过去了,新一轮美国科技股泡沫破裂,就在今年底明年初。
尾声:
美股牛市三期爆炒垃圾股的事情讲完了,文章的最后,我们也顺带讲一下国内基金报团的事。
前段时间有人问,基金在白酒上面买了这么多,后面卖给谁出货获得收益呢?
其实这些一肚子白酒的基金,根本就不像大家想的一样,还需要出货。
既然是基金吹起来的泡泡,那么将来他们就会用净值回撤,来承担泡沫破裂的结果,不需要卖给任何人。
在泡沫破灭前,只要增量资金能跟得上,泡沫就能维持的住,基金净值就一直很好看。
等啥时候增量资金没有或者跟不上了,价格也就一泻千里,要开始还债了。
这时候基金经理可以选择辞职,让下一个基金经理,把自己的持仓剁掉出货。
在此之前因为基金净值好看,后续资金会不断涌入,基金规模会不断扩大。
这个阶段散户投资者对基金的表现满意,基金经理因为规模不断变大拿千万奖金,大家皆大欢喜。
等泡泡破的时候,最终的结果是能在高位提前赎回的基民大赚,一直持有或者高位买入的基民大亏。
基金最终的风险,本来就是高位还不知道撤退的基民最终承担的,只不过现在还没到那个阶段罢了。
有意思的是,很多新入场的天真基民,居然以为这个亏损最终是由股民来承担的。

说起来未来泡沫破裂的时候,比较倒霉的除了最后买单这批投资者,还有老老实实在银行存钱的人。
这些手里只持有货币,不持有资产的人,他们大概率会遭遇两次全球央行大印钞的洗劫。

疫情之下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幅度,都在30%以上
总规模合计扩张超过8万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两个美联储过去100年的印钞总量。
我们国家央行扩表规模虽然不大,但是M2增速依然超过10%,远超名义GDP增速。
我们常说的所谓的GDP,简单说其实也就是实物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我们通常计算货币购买力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实物商品和服务的总量,除以货币发行量,就是每张货币代表的实际价值。
我们简单用公式计算就是:GDP/印钞总量=单张钞票代表的价值。

印钞以后货币购买力为啥会贬值呢?GDP增速不大,印钞总量多了,单张钞票的含金量少了呗。

这导致了全球超发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和楼市,还有各种资产寻求保值。
拜登上台又搞了1.9万亿美金的刺激计划,等于2021年刚刚开始,又是洪水滔天。
正如我们在《新一轮大印钞又来了》里面说的,美国是实际意义上的全球央行。
在全球GDP增长不大的情况下,美国放水等于是全球买单。
在这种背景下,欧洲央行甚至还表示,他们依然有可能会继续降息。

全球央行大印钞放水,对大家手里存款购买力的侵蚀,已经悄然到来,就看每个人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存款购买力了。
最近有个特别搞笑的说法是,现在逼你买房买入各种资产保值的,不是丈母娘,而是拜登。
这种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其实最倒霉的是那些老实工作,辛苦存钱又不愿意冒风险的人。
泡沫破灭之前,在全球大印钞的背景下你没有买入资产,给自己的存款做保值增值,等于被央行们印钱已经洗劫了一次。
后面泡沫破灭的时候,央行大概率又会印钞救市。这个成本自然是全体老百姓承担,等于你又会被洗劫一次。
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双赢,也就是全球央行通过印钞放水,赢你两次。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吧。
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炒股拌饭。”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