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前两天米粒妈看《奇葩说》,辩题是:生二胎,该不该经过老大同意?
看到傅首尔说的一段话,米粒妈特别感慨,不能更认同。
她说:“其实你不跟他商量,他又能怎么样呢?但是我觉得这是父母对自己的一个提醒,时刻提醒自己,爱要一碗水端平,提醒自己,成年人的一个决定,可能是孩子一生的牵绊,提醒自己,任何的忽略都可能造成伤害。”
现在,二胎成了很多家庭的标配,而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
生二胎,比起经过老大同意,更重要的是二胎出生后,在手足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不是真的能不偏爱、不比较,同时给到他们两个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生不生二胎,这些年米粒妈也一直在纠结。(至于米粒妈为啥纠结
,看这里
生二胎的四种结局,看看你是哪一种?》)
虽然我自己是独生女,我也没有生二胎,但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个故事,我觉得有必要讲给你们听。
当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自己的手足
先讲讲我一个朋友的故事。
我和米粒爸刚回国那年,准备在北京买套小房子。她刚好有套小公寓出售,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我和米粒爸就买了下来。跟她一来二去,也就成了朋友。
签完购房合同,我们一起吃饭。我随口问了一句,“你在北京读的大学吧?哪个学校?”
她浅浅一笑,“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
当时就把我和米粒爸震慑住了。清华的高材生啊
后来熟悉了,也就知道了她家的一些情况。
她从小就是学霸。奥数、英语、演讲等等竞赛的奖项拿了个遍。高考那年有一门没发挥好,依然考了全省第二名……
她有个妹妹,比她小6岁,从小就在学霸姐姐的“阴影”下生活。几乎所有人都拿妹妹跟她这个姐姐做对比,压力可想而知。
妹妹高中时学习成绩稳居全学年前20,按理说也算不错。可就是有姐姐这个完美标杆在前面,所有人都对妹妹特别苛刻:
“你姐当年可是全年级第一,你得加把劲啊!”
“你的数学成绩怎么不稳定啊,问问你姐是怎么学的?”
“这次物理考得不好,你姐当年可从没低于130分啊!”
到后来,妹妹不堪重负,有点自暴自弃,高三那年天天刷剧、缺课,高考只考了480分。跟姐姐关系一度很紧张,曾经有几个月不接姐姐电话,暑假也总是躲着姐姐。


后来复读一年,勉强考上个三线城市的一本。
好在姐妹俩现在感情不错。妹妹大学毕业来北京工作,结婚生子。
朋友承认,父母太爱对比,给了妹妹太大的压力。如今自己也有两个孩子,绝对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了。
有人提问:“家里有两个孩子,最可怕的是什么?
不是两个孩子之间的争宠与冲突,而是父母在两个孩子之间进行的盲目对比。
在很多父母眼里,两个孩子整日生活在一起,随口拿来做个比较,更多是希望孩子能互相激励、一起进步。殊不知,恰恰是这么“随口一说”和“盲目比较”,在不经意间影响了两个孩子的人生。
父母的盲目对比,毁掉的是两个孩子
米粒妈在美国读书的时候,认识一个湖北女生。
当时我们留学生总是聚在一块,谈论家乡的美食和美景,甚至不经意听到一段熟悉的曲子都会欢呼跳跃;临近放假就早早订机票和赶快收拾行李。可她几乎像个“异类”般存在。
留学4年,除了有一次奶奶去世,回家奔丧,她从来没回过家。
毕业前夕,我们聊天,说起这件事情,她告诉我,她恨她的爸爸妈妈,所以一直赌着一口气,要离开家,离得越远越好,最好这辈子再不相见。
我很诧异,可当我听了她的故事,马上理解了她。
她告诉我,在弟弟出生前,她是天真而幸福的。而弟弟的到来,让她的生活进入了一场可怕的梦魇。
她跟我说,有次亲戚来北京出差,带来两份伴手礼,一块小小的凤梨酥和一只小水枪,分给他们两个。弟弟对吃的丝毫不感兴趣,自顾自地玩着水枪,她则自然而然地选了那块凤梨酥。

爸爸下班回家,一推开门,看见她正在吃凤梨酥,马上怒不可遏地说,“怎么不分给弟弟?!就知道自己吃!”

她快惊掉了下巴:弟弟自己选了水枪,选完之后才轮到自己选;而且自己在吃凤梨酥的时候,弟弟也没有问她要。可见弟弟根本不想吃。
小小一块凤梨酥,大人都如此计较,难道就因为她是姐姐吗?

从牙牙学语开始,弟弟的每个阶段,都会被拿来跟姐姐对比。
“你看弟弟,2岁就会用筷子了。你都这么大了,夹菜还夹不稳!”
“你看弟弟,数学就是你比强。你都上初中了,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
“你看弟弟多会说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你就不行!”
……
“你比弟弟差远了!”
父母从没意识到,作为姐姐的女儿也只是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随意谈论姐弟之间的差异,令两个孩子都觉得厌烦和压抑,甚至生出对彼此的疏离。
她坦言跟父母、跟弟弟的关系都很差。尤其跟弟弟,简直就像陌生人……她小的时候,甚至幻想过把弟弟扔掉……
米粒妈曾看过一段视频,名叫《长不大的弟弟》。在父母眼里,姐姐就应该负责照顾弟弟、遇到任何事情都要让着弟弟。
姐姐在心里堆积了一层又一层的委屈和疑惑:
“为什么我就要变成懂事的姐姐,要当弟弟的榜样,而弟弟却永远都可以当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就算是长大成人之后,姐姐和弟弟长大后没有交集,连打扰对方都不好意思。
对比带来的偏爱,会给孩子最深的伤害
米粒妈看过一本书《孩子:挑战》,作者说:
“大多数家庭里都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尤其是老大和老二之间,他们会刺激对方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如果父母常用两个孩子作对比,误以为这个方法可以刺激孩子们更加努力,实际上会更糟糕。
父母一味将某个孩子的“缺点”和另一个孩子的“优点”进行对比,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对比,往往代表着偏爱。
在对比中持续接收到“肯定”信息的孩子,起初会愈加积极努力,却因缺乏内在驱动力,久而久之,变得不堪重负。
有一位读者跟米粒妈分享过她的经历:第一次考了100分,母亲夸她“我女儿最棒”,转身对考了70分的弟弟指责一通“你看看你,成绩一塌糊涂,怎么就不学学你姐!”
她蓦然发现,原来这样可以令母亲的爱发生“倾斜”,很是激动。
然而,从此以后她却失去了快乐。
为了保住自己的“榜样”地位,避免被弟弟夺走自己受偏爱的“领域”,她放弃所有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学习。一旦考试名次下降,她就惴惴不安,害怕自己不再被爱。
为了使弟弟比不上她,她会选择刻意打压和贬低弟弟,姐弟间的感情总是无形之中存在一定的罅隙。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在很多父母眼里,哥哥一定是背负全家众望的那个,姐姐一定要让着弟弟。所以在哥哥和姐姐看来,父母对自己的爱有条件,一旦遇到某种情况下自己能受到父母肯定和关注,他们就会拼命维护这个情况。
而那个在对比中败下阵来,认为自己不被偏爱的孩子,会怎么样呢?
他们往往会自尊心受伤,容易形成挫败感,久而久之变得胆怯和缺乏自信。
父母公开比较兄弟姐妹,或用任何方式表达一个孩子是榜样,会让另外的孩子形成无望感。
换句话说,当老大在某个方面成功,老二就会把这个领域视为“被占领区”,然后转让给较成功的老大,转而发展完全相反的方面。
所以我们才会觉得:优秀的那个孩子总是更优秀,而叛逆的孩子总是更叛逆。
除此之外,父母的对比还会在两个孩子的内心树立隔阂,令被“肯定”的孩子成为嫉妒的目标,被“否定”的孩子感到沮丧失落。
父母看上去无伤大雅的“对比”,令原本相亲相爱的手足变成彼此提防和互相嫉妒的仇人,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
合理运用对比,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 接纳、欣赏孩子的不同特质
米粒妈有个闺蜜,家有二孩,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无比焦虑,专门盯着两个孩子各自不足的地方:
老二不如老大专注、做事情三心二意;老大不似老二活泼,人际交往上会吃亏。
直到有一次,我无意中说了句:“你这两个孩子的性格居然完全不同,老大严谨细致,老二活泼可爱,太神奇了!”
因为我的这句话,她豁然开朗。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并不是为了填补另一个孩子的不足和缺憾而来到世界上,二胎父母如果能接受这个事实,就不会为两个孩子的差异而难过了。
毕淑敏说:“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当我们看到孩子各自的独特,选择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孩子,就能将爱的能量传递到孩子的灵魂深处,消弭手足间的罅隙。
  • 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差异,合理看待自己
避免比较,并不代表不能谈论差异。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手足间的差异,并积极与自己对比,方能帮助孩子全面成长。
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蔡少芬的大女儿很受欢迎,大家都喜欢和她一起玩,相比之下,二女儿却受到冷落,非常不开心。
当二女儿找到蔡少芬哭诉“大家只喜欢姐姐”的委屈,蔡少芬的应对堪称“教科书”式的答案:
她引导二女儿面对问题:“很多人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虽然你很可爱,但是也不代表所有人一定都会喜欢你。”
接着,启发二女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你觉得你的朋友不够爱你,那你就要自己主动一些,爱他们更多一些。”
最后,接纳二女儿的感受,并帮她解开心结:“你的感觉是真实的,我也接纳你的感受。如果你一直计较别人更爱姐姐,不爱你的话,你永远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在整个过程中,蔡少芬没有指责妹妹,更没有让妹妹向姐姐学习,而是看到两个孩子之间的差异,理解孩子背后的诉求,由此引导他们调整,提升自己。
  • 培养孩子的手足亲情
作为父母,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令孩子们接受自己,也接受彼此,在冲突中学会竞争,积累温情。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妨引导两个孩子多看彼此优点,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帮助孩子培养手足亲情。
比如,引导孩子之间互相赠送礼物,在孩子面前传递他们彼此之间的欣赏:“哥哥说妹妹很贴心哦”“妹妹说哥哥非常大气呢”,当两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对方的爱和陪伴,就能慢慢积累温暖情谊。
每个孩子都包含一百种可能,拥有独特的纹理和各自的花期。他们带着属于自己的特质来到这个世界,并终将成为他们自己。
面对两个完全不同的孩子,父母不妨尊重孩子本来的样子,鼓励他们成为自己。相信这份爱的光芒,终将穿过重重障碍,惊艳成长时光。
用同样多的爱去滋养两个孩子,是比“送给他们彼此一个手足”更珍贵的礼物。
有一次,米粒妈的一个朋友带着两个孩子(5岁的哥哥和2多岁的妹妹)来我家吃饭,那天我和米粒爸特地包了饺子。
吃饭时,朋友给两个孩子的盘子里各盛了几个饺子,还特地把小宝盘子里的每个饺子都用筷子夹断。
米粒爸说,饺子刚盛出来是有点烫,于是问大宝需不需要帮忙夹断饺子晾一晾。

朋友给我们递了个颜色,说大宝不用。

吃完饭,米粒跟两个孩子去屋里玩,朋友跟我们说了她的小秘密:因为二宝年纪小,食量自然就小,但她总纠结哥哥比她吃的多,觉得不公平,所以像吃饺子,吃小点心这种,家里大人就会给小宝夹断,这样会显得更多一些
我和米粒爸恍然大悟。养两个孩子,可真不简单,需要方方面面各个细节都考虑到。
这些年,米粒妈一直在纠结:二胎,生还是不生。
米粒妈是独生女,看到身边不少同事有兄弟姐妹,其实还挺羡慕的。但一想到再生一个,又要重新经历一遍生产、喂奶、哄睡……以及吼作业,也是怕了
关于生养孩子,之前我写过几篇文章《第一批丁克们都后悔了吗?》《不生二胎会后悔吗?》《日本鼓励终身不退休:30年后谁给我们养老?》,很多读者说我道尽了现实
但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谁都逃不过。
有没有跟米粒妈一样纠结的宝爸宝妈?快留言告诉我。还有那些二胎已经落地的亲们,也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故事吧~
PS: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采访,谷歌创始人布林6岁就开始接受蒙特梭利教育。还有比尔盖茨、威廉王子、乔治小王子也都接受过。这个课我们筹备了半年多,光蒙氏教具就买了不同牌子的八九套
终于!请来了哈佛教育学硕士、美国蒙氏AMS教师、北京著名国际学校副校长带来30节蒙特梭利课,还限时送1150元的蒙氏教具包
对了,去年语文全部换成了统编教材,为了让妈妈们不抓瞎,我赶紧找来这套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堂,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北京101中学化学特级教师、北京实验二小语文高级教师等编写审核,全国通用,一套书搞定预习、练习、复习和积累阅读
还给你们准备了澳洲制造乳铁蛋白粉、米其林三星餐厅都在喝的法国制造歌岚酒庄经典干红金箔蛋白肽线雕精华澳洲制造SUKIN黏土面膜和眼霜韩国蓝光修护眼霜,还有什么腿型穿上都显瘦显高的丝绒裤,原价399,咱们只要89包邮
赶紧去看看吧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点击可关注),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学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