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才姐
心情无比沉重。
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我会第三次写跳楼
据上一次缪可馨跳楼事件,仅隔三个月。
在缪案呼之欲出的真相中,有被老师掌掴的情节。
而在本月17日跳楼的那个14岁少年,则是被亲生母亲当众掌掴
监控拍下了那一幕。
因三个孩子在教室玩扑克,班主任请来各自家长配合管教。
这位少年的母亲来到学校后怒不可遏,众目睽睽之下先是扇了孩子两记耳光,又掐住了他的脖子,接着一边呵斥一边用手指直戳他的脑门,直到被老师劝离现场。
孩子被打后一直低着头,再也没抬起来过。
接下来的两分钟里,五楼的走廊人来人往。
只有他,静默不动
当大家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后,他突然一跃而下,决绝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另两个一起罚站的同学本能地伸出手去,却已经做不了什么。。。
没有人知道,在那极其短暂又极其漫长的两分钟里,这个孩子的内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风暴
来源:监控视频截取
有网友留言:
“周围的人在走动他静止在那的两分钟,是我看过最长最绝望的沉默。”
如今全网都在痛骂那位母亲,但是千夫所指已经算不了什么。
母亲这个词对她来说,已经成了过去式
她已经没有机会后悔,没有机会挽回,也没有机会去懂那个她从来就没有懂过的孩子。
我甚至觉得这个事件在某种程度上
比缪可馨事件更残忍

缪可馨的家人还可以靠仇恨减轻哪怕些许的痛苦,而她不能。
缪可馨的家人已经付出了足够多的爱也不会再有遗憾,而她有。
这种生不如死的感觉,由任何一个正常的母亲都难以承受。
这明明是可以避免的
为什么又是跳楼?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的孩子选择了跳楼这种自杀方式?
如果一个成年人打算自杀,
跳楼肯定不是首选

因为成年人是理性的,会深思熟虑,会考虑后果。
跳楼极其痛苦,场面极其惨烈,万一失败,后果很可能是终身残疾。
而且一跃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后悔。
孩子是冲动的,他们不考虑后果,或者说,他们只想让伤害他们的人承担所有的后果。
他们的决定只在刹那之间,可以说是激情自杀
越惨烈,越决绝,越能让对方追悔莫及,则越让他们有报复的快感。
是的,大多数成年人自杀是因为生无可恋,而大多数孩子自杀却是为了报复
报复那个让自己痛苦却又无法摆脱的人。
当这个人竟然是自己最亲的人时,一切都充满了毁灭性
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自己那么爱孩子,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他们怎么会为了父母的一点错误就报复父母?

可是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就是因为他们简单吗?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被打被骂还要能够体谅父母的不易,这个要求真是太高了。
很多成年人都未必能够做到。
曾经见过一个姑娘的自白,因为从小父母外出打工没有陪伴自己,回来后教育方式又非常粗暴,对父母充满了敌意和恨意。
竟然可以恨到用十几年的时间毁掉自己,用尽一切办法让父母伤心。
唯有父母伤心,她才感到解气。
站在父母的角度不免委屈,可这个姑娘的想法似乎也不难理解:
从小遗弃我,回来打骂我,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却想坐享天伦之乐,凭什么?
我过得好,你们就永远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只有我过得不好,你们才会知道你们身为父母有多失败!
虽然她早已成年,但是仇恨把她的心智困在了儿时,她那些简单的感受和逻辑已经很难成长起来。

我想,如果那个14岁的少年没有跳楼,也极有可能走上同样的道路。
在被当众掌掴的这一刻,所有的屈辱都化成了刻骨的怨恨,种子已经悄悄种下:
他要让母亲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让她明白自己错了,悔不当初。
即使不跳楼,用自暴自弃去折磨母亲也会大概率成为他人生的基调。
其实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数不胜数的“父母的敌人”
他们用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方式和父母作对,潜意识里靠报复获得快感,只不过情节轻重不同而已。
他们不可理喻的外表下面都是触目惊心的伤口
有很多人,不过都是那个当年没有勇气跳楼的孩子罢了。
为什么掌掴是大忌?
在所有的体罚中,掌掴并不是最疼的,也不是造成伤害最大的,可为什么却是后果最严重的?
因为这是对人格的侮辱和对自尊的摧毁
同样的力度下,扇耳光和拍打身体其它部位带来的心理伤害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是为什么通常掌掴他人验不出什么伤却会被处罚得比较重的原因。
成年人被当众掌掴会怎样?
这样的奇耻大辱即便当时能忍,事后恐怕很久都会郁结在心
孩子既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又没有被现实踩在地上摩擦过,他们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能屈能伸。
他们的自尊纯粹得就像水晶一样,闪烁着高贵的光芒。
一巴掌下去,一切都碎了,毁了
更何况,是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有多特殊我已在历史文章中写过多次。
生理的角度,体内性激素的分泌会使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消极抑郁,也容易冲动暴躁。
而从心理的角度,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独立意识更强,渴望平等和尊重,希望成年人像对待大人一样来对待自己。
如果说孩子小时候是神兽,那么青春期就是困兽,和成年人爆发冲突是分分钟的事。
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挑战成年人的权威,用冲破牢笼的方式宣告长大。
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把得到同龄人的认同看作无比重要。
这是个爱美也爱耍酷的年龄,也是把个人形象看作大过天的年龄。
所以不要奇怪,为什么这些孩子这么“脆弱”。
青春期把所有的感受都放大了百倍,他们感受到的是百倍的羞辱,百倍的愤怒,百倍的爱恨。
也许再过几年,等这个特殊的时期过去,这位少年就不会觉得挨了耳光就严重到要付出自己的生命。

再过几年,他的情绪会平和,眼界也会开阔,他会明白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但他没有机会了,他甚至连后悔的时间都没有给自己留下。
几乎所有的自杀方式都有临时反悔的余地,跳楼却和开枪一样落子无悔
我无数次和朋友们说,不要去惹青春期的孩子,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旺盛的荷尔蒙会给他们的大脑发出怎样的指令。
外向的孩子发泄情绪的方式是常常是伤害别人,而内向的孩子发泄情绪的方式往往是伤害自己,无论哪一种,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看着那个已经比母亲高出一头的14岁少年被掌掴、掐脖、戳头,即使没有后面发生的悲剧,这画面也足够叫人胆战心惊。
你不知道这样高大的躯体里正在蓄积着怎样的力量。
要么爆发,要么扭曲,不会有第三种。
其实别说掌掴,别说身体的冒犯,即便是语言的刺激,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也可能是
致命的

近日,上海松江有一名六年级小学生跳楼,只因为妈妈说了一句“你死了就死了吧”
也许根本不会有大人把这样一句气话当真,但孩子就会。
在孩子眼里,生命里最亲的人轻飘飘一句“你死了就死了吧”,相当于直接宣告他的生命已经失去了意义。
一瞬间的万念俱灰之后,便是把命还你如你所愿。
你生他养他含辛茹苦,他却不给你任何辩白的机会
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世界里非黑即白,非爱即恨,非生即死,激烈偏执,一意孤行。
所以,请对他们多一点包容,再多一点。
相信我,无数实例证明,过了这段时期他们会变得成熟可亲,通情达理。
请等他们长大,也让他们有机会长大吧!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同了?
很多大人都非常困惑:
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么多事?我们不也是被打打骂骂就长大了吗?没听说过谁自杀啊!
可是你小时候村里通网了吗?要上学而思吗?家里人有鸡娃的爱好吗?
时代不同了,孩子怎么还可能是以前的孩子?!
一方面,现在的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要比以前多得多,自我意识更强,更渴望自由和独立
而另一方面,他们生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面对着排山倒海般的学业压力
一方面,他们已经很成熟,成熟到想要把握自己的人生;
另一方面,他们仍然很幼稚,人生的体验极其单一和片面。
他们的
经历
很少,
想法
却多得超出我们的想象。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前几天我偶尔瞥见小米算错两道题,顺口说了句我小时候做这种题从来都是全对的。
结果她很严肃地看着我的眼睛,沉稳又缓慢地说:
妈妈你要知道,你是你,我是我,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
我一阵心慌,胡乱打圆场说,可是你是我的孩子啊 ,你也一样厉害啊!
沉默了一会儿说,如果我没有你厉害呢?你就失望了吗?
我倒吸一口冷气,要知道,她只有八岁
我八岁的时候敢对我妈这么说话吗?我想得出这些话吗?
这也并非完全是文化差异,事实上每年回国时国内的孩子也常常让我感到惊讶,一次次刷新我对下一代的认知
曾经和德国一名年纪很大的幼儿园老师深聊过,她告诉我,德国半个世纪前还和中国非常相似,家里家长专制,学校师权至上,体罚孩子非常普遍。

爱和自由也不过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
时代变迁,教育理念随之变化,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爱与自由也并非没有弊端,更谈不上十全十美,但确实是最适应时代,也最适合这个时代的孩子的。
如果家长还抱着陈旧的观念,坚持“我就是这么长大的,能有什么问题”,那多半真的会出问题
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没有青春期,家长对青春期的认识约等于零,觉得训服了就好了。
现在的孩子不仅青春期显著,而且还提前了
如果你细心点就会发现,身边的孩子十岁左右,有的甚至更早就开始出现青春期的初步变化,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
有报道指出,我国青少年青春期发育较过去提早两年。
北京日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较过去提前约2年
全球范围内甚至有七八岁进入青春期的说法。

所以小学生跳楼屡见不鲜、青少年自杀低龄化是有原因的。
当你还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打打骂骂没关系的时候,他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感受到强烈的伤害了。
而这个独立的人,还有着连自己都无法克制的冲动
所以重新认识孩子,理解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我们该怎么做?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总是一声叹息。
虽然我坚决反对打骂孩子,但是对这些家长也实在不忍心再去苛责
成年人的世界也不容易啊,成年人的崩溃常常也是一瞬间的事。
只不过成年人崩溃后还能调整,这是现实生活中无数次头破血流后掌握的生存技能,孩子还没有机会去学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大麦经常装病逃课,小米经常上课睡着,我也深知那种每天提心吊胆,被手机铃声支配的恐惧。
手头工作被迫放下、一整天计划完全被打乱、疯狂开去学校又遇上堵车。。。各种不顺都可能导致情绪的爆发,尤其还在长期缺少睡眠的情况下。
我们真的很难做到时刻保持情绪稳定,举止完美。
但是,是谁要把孩子带到这个操蛋的世界上来的呢?我们问过孩子吗?
算什么大恩大德呢?
我们养育孩子,
能不能
尽量多给他们一点甜,让他们觉得人间值得留恋?

我们能不能对自己多控制一点,对他们更担待一点?
我们能不能在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坚决守住底线,不动手打人,不出口伤人?
如果我们面对老板,面对客户,面对朋友的时候,可以做到不动声色,那么能不能把这份自制力分一点点,在孩子面前?
如果我们认为袁灯美掌掴缪可馨不可容忍,认为老师应该有职业道德,那么能不能想一想,我们身为父母是不是也要有职业道德?
我的意思,并不是无限纵容孩子,也不是无限压抑自己。
正常地表达情绪,告诉孩子你的不满,愤怒,难过,并不会带来伤害。
但什么话决不能说,什么事决不能做,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条警戒线
这条警戒线就好比,恋爱时不轻易说分手,结婚后不轻易提离婚,对家暴零容忍一样,和开车不能酒驾,过马路不能闯红灯,要遵纪守法不能伤天害理一样。
如果我们能做一名合格的伴侣,也能做一名守法的公民,为什么不能做一名靠谱的家长?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对我们的要求真的不高
我们不必大富大贵,也不必出人头地,不必给他们锦衣玉食,也不必保他们前程似锦,我们只需要常常给他们一个拥抱,告诉他们不开心就回家,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最好的爸爸妈妈
那个14岁少年沉默的两分钟里,如果妈妈可以抱抱他,说一句没事了我们回家,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吧。
只要活着,一切就还能补救。
那个妈妈没有做的事,愿你我都可以做到。
愿所有的父母懂得爱,所有的孩子得到爱
愿世间再无遗憾。
话题TOPIC
两分钟的绝望,你看懂了吗?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wucai6de01。
往期回顾
传说中的“度”在哪里?
09
09-2020
让人登上山巅,也让人滑落深渊
02
09-2020
只想一巴掌灭了它
26
08-2020
面对父母的虐待,孩子该怎么办?
12
08-2020
爽则爽矣,容易智熄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我知道你“在看”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