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 
是南风窗新上线的荐书栏目,此后每周,它都会与大家相会。

我们的栏目本着“为读者挑选好书”的宗旨,每一期会为大家推荐一些读物,它们可能是新近出版、受到我们关注的书,也可能是已经经过时间检验,但尚未成为流行读物的好书。
读书难以走捷径,读者的时间也是宝贵的,我们的推荐只是一份指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需要来选择,希望它能对你有点用。
   本篇推送是南书房荐书第3期。
01.
《日本权力结构之谜》
[荷] 卡瑞尔·范·沃尔夫伦 著
任颂华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10月
半个多世纪以前,一本《菊与刀》深刻剖析了日本的文化内涵与民族性格,彼时全球秩序正开始重建,人们对日本的历史和未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奇。而今天,日本早已跻身世界主要强国梯队,创造了现代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战后日本到底是如何重建与运作的?这些年来,其面临的荣光、挑战和谜团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规律与质地?诸种谜团,仍然萦绕在我们心中。
《日本权力结构之谜》聚焦于二战后整个日本社会表层之下的政治、经济运作体系。在作者眼中,日本成功的原因,同时也为其未来的狭路埋下了一定伏雷。
作者卡瑞尔•冯•沃弗伦(Karel Van Wolferen)现是阿姆斯特丹大学比较政治和经济体制研究的荣退教授,曾以特派记者身份,在日本居住超过30年。从局外人身份观察日本,卡瑞尔最集中关注到的是权力的错综结构:政府、党派、商界财阀、警察和法院、大众媒体,包括有组织的黑帮等等,权力分散在社会各角落,又彼此纵连,构成了笼罩全国的致密网。
二十一世纪以后,日本在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全球震愕的“纰漏”,比如2011年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在书中,作者从政府结构与组成方面,犀利指出当地在应对事故时的拖延与隐瞒、安置灾民的不周与迟缓等弊病。
作者对日本进行了一次由浅入深的探测与剖析,通过回顾历史,从中归纳、总结出对现时仍有用的内容,毫不客气地戳破日本社会“由权力压迫伪装成文化外衣”等弱点,试图打破30多年来有关“日本第一”的神话。
从一个亚洲读者角度看来,卡瑞尔对日本这一国度进行的深度剖析,包括书中考证的详实程度、笔法的细腻和周到,皆对“日本之谜”提供了一种超乎想象的思路和解法。
推荐人:肖瑶
02.
《夜晚的潜水艇》
陈春成 著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0年9月
陈春成无疑是今年最受关注的青年作家。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以瑰丽的想象、清丽的文笔惊艳了许多读者。
1990年出生的他,跳脱出青年作家偏好的成长困惑、男女情感等常见主题,浸入对存在与永恒、文学与现实、幻想与真实的追思,尝试探讨人与万物的关系,将读者引入神秘梦幻、深邃虚无的宏大世界。
小说集由9篇中短篇小说集结而成,几篇文章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奇谲多变的魅力。第一篇同名小说《夜晚的潜水艇》讲述小男孩每晚想象按下按钮,就能将家变成潜水艇,遨游深海;《裁云记》中,“我”的工作是剪裁云彩,将云彩按规定修剪成一种模样;《音乐家》里,故事发生在上世纪的列宁格勒,充满异域特色,主人公最终像传说里的紫翅椋鸟一般找到了自己的唯一旋律,化作音符状的灰烬消失了。
读者很容易从陈春成的作品里读到博尔赫斯的影子,同样似真似假,虚实结合,充满着超越现实的神秘。比如陈春成在《传彩笔》中塑造了因得到一支神奇笔而创作出伟大作品的作家,一旦没有笔,所有文字都将消失不见。或许是描摹博尔赫斯最为人知的《沙之书》,这篇小说同样尝试以平实、成熟的叙事使故事超然于“廉价的谎言”,以凸显出对于伟大作品、自身价值的探求。
陈春成的文字是一大特色,其语言清新隽永,流畅有趣,颇有古韵。这得益于他对古诗词和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偏爱,他也向往汪曾祺典雅恬淡的文风。
这种特色在《竹峰寺》中尤为明显。“山中的夜静极了。连虫鸟啼鸣也是静的一部分。头两天,只是睡。白天也睡。白天,寺院中浮动着和煦的阳光,庭中石桌石凳,白得耀眼,像自身发出洁白的柔光。屋瓦渐渐被晒暖。这是春夏之间。”
读《竹峰寺》时仿佛时时处于一片幽然绿意中,寺中的古意与身处当世的现实感不停更迭。在此间,除了游历山水,“我”也在找寻藏匿的古碑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什么是注定飘逝的”、什么是确切存在的。“确定无疑的事情有那么一两桩,也就足以抵御世间的种种无常了。”
尽管评论对于小说的思想性仍存在着质疑的声音,但陈春成的出现仍可说令人眼前一亮。从2017年发表《裁云记》,仍显稚嫩,到2019年《音乐家》获得收获文学中篇小说排行榜第八,陈春成的啼莺初试逐渐获得严肃文学领域的认可。如授奖词所言:“《音乐家》也许还未展现横空出世的惊艳感,却十足见出年轻写作者的诚意与用心。”
推荐人:徐观
03.
《当权的第三帝国》
[英] 理查德·J. 埃文斯
哲理庐 译
九州出版社
2020年2月
“我们家领导”,一些公务员如此称呼上级。
心头一惊,总想翻翻他家户口本,领导名字是否真在上头。
若在上世纪30年代,这种亲昵、暧昧,甚至如履薄冰的称法,很难不联想起希特勒治下的人民——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公私之间和家庭内外的传统界限,彻底打破。
当时的德国,或许只有梦中的人,才享有私人生活。
今年2月,卷帙浩繁的第三帝国三部曲:《第三帝国的到来》《当权的第三帝国》《战时的第三帝国》,终于被译为中文出版,这离英文首部曲发行已有17年。
其中最精彩的或数第二部,这是纳粹极盛时期的清明上河图,更是以史为鉴的铜镜。作者理查德·J.埃文斯结合官方档案、学术研究与私人记录,爬梳了二战爆发前,纳粹统治德国,清洗、改造、动员和武装德意志民族的六年历史。
“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民能得到自由。当国家变得腐败和恶毒,人们就会变得更需要主人”,美国国父富兰克林眼中人民与政府的关系,戳破了普通人佯装无辜的面具。个体无法在体制之恶中脱责,与其说德国人民被绑上了纳粹的战车,不如说在难以驱散的不安定感中,纳粹运动提供了坚定的认同感、道德的确定性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弱小的个体,依附强大的宿主寄生,在共同体的幻梦中,陷入宗教式的政治狂热。
借由此书,我们会看到那些并不陌生的人民。
恶意中伤政府的案子,至少87.5%源于群众举报,而多数又起于私人纠纷;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和优生论者,主张让弱者、残疾人、罪犯和精神病人绝育,甚至杀掉他们;对很多人来说,经济上的成功是生活唯一的意义,政治是无关的打扰……
在纳粹德国,每个人都是犯罪嫌疑人,他们都不知道他们的罪名,直到他们知道的时候。而沉默的大多数,深信历史的尘埃,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娱乐可以提高人民对政权的满意度,并使他们把关注焦点从现实问题上移开”,在一个毫无权利可言的时代,阅读是有教养者唯一的特权。读到《当权的第三帝国》的每个“人民”都应自省,自己是否留有“人”的底色?如哈耶克所说:“和蔼和幽默感,个人谦逊,尊重别人的隐私和对邻人的善意怀有信任。”
推荐人:杜寒三
04.
《故土的陌生人》
 [美] 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
夏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年5月
国大选尘埃未落定,尽管选举人票结果显示拜登没白等,但特朗普还不想认输。美国街头,特朗普的支持者示威游行,抗议大选结果,甚至大打出手。同一片故土,美国人正成为彼此的陌生人。
再也找不到像特朗普支持者一样狂热的粉丝了。4年前,正是靠着他们的支持,特朗普逆袭击败希拉里,当选总统;2020年,他们又以超出民调预期的热度,为他的败选而愤怒。
为什么离经叛道的特朗普会有如此多追随者?他们是怎样一群人?特朗普抓住了什么?美国社会学家阿莉·拉塞尔的《故土的陌生人:美国保守派的愤怒与哀痛》里,或许能找到答案。
这本书在2016年9月出版,两个月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2020年,特朗普卸任在即,这本书有了中文版,为我们理解美国保守派政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阿莉以社会田野的方式,访谈了40位保守派拥护者,而这些被访者也在随后的大选中大多把票投给了特朗普。阿莉挖掘他们对政治事件的主观感受,在这些深层故事背后,是关于种族、性别、阶级、政府与自由市场的政治议题。
她注意到了“情感”对政治的作用,左右两派围绕议题有不同的情感规则,而随心所欲的特朗普成功迎合了保守派的情感核心——排队等候实现美国梦的队伍里,有人插队,这不公平。
他们不满于联邦政府推动的平权计划,少数族裔、移民、难民、女性成了插队的人,挤占了资源和机会。即使他们并非不同情这些群体受到的压迫,但社会生存压力,上升空间缩小,让他们对这份同情产生了戒备,以免自己成为“可怜人”。
当联邦政府站在了插队者一边,他们从“故土陌生人”的待遇中感受到的是背叛,直到2016年,特朗普的竞选承诺激起了他们的共鸣。
民粹、种族主义、分裂总统,这些加在特朗普身上的标签略显妖魔化,而他的追随者也被认为是“近墨者黑”,但只有尝试理解他们未必盲目的政治诉求和社会思潮变化,拜登许诺的“治愈美国”才有可能实现。
《故土的陌生人》正是捕捉到了美国社会想要突破政治正确、建立新秩序的情绪动向,但更难能可贵的,它是一次寻求理解、跨越偏见的沟通。
同时推荐搭配约翰·朱迪斯的《民粹主义大爆炸》阅读,它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解读在欧美崛起的民粹主义思潮,也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偏激之下的理性。
推荐人:施晶晶
05.
《陇关道》
胡成
商务印书馆
2020年8月
第二次去固关的时候,我拿着《陇关道》找到了后街的老马饭馆。看到主人腿有点瘸,我没有多问就断定他是胡成书中所写的老马。
要了羊肉泡,问老马知道胡成吗?老马说,知道,就是那个北京来的人。我递上《陇关道》,老马和媳妇翻出书中的插图,一一念出了人名。
胡成为了写陇关道,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往这里跑了三趟。第一次来固关的时候,老马是健康的人,最近一次来固关时,老马受了灾难,腿落下了病根。在固关镇,胡成结识了好几户人。有的人第一次来时还在,第二次来时病倒了,第三次来时没有了。
陇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固关历来是西越陇坂的前哨据点。
从西安到兰州,小到村镇,大到城市,胡成都是一步一步走过去的,而且不止一趟地走过。为了写历史,胡成脚踏实地地参与了历史。
从西安到兰州的关陇古道,是丝绸之路东段,分南北中三道。三道都要翻越陇坂。在长安作为帝都的所有古代时期,蜀道难行、陇山难越,一度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危途。历代文艺作品都有记述。诗仙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圣杜甫有“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在海洋文明没有兴起之前,在全国经济重心相对南移之前,所有的中原帝国,要想在关中长治久安,必须得向西经略。遂有“欲保关中、必固陇右,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的说法。由此,翻越陇坂,是整个华夏文明进程里重要的考量。
回望历史,陇山见证了中华民族太多的光荣与梦想、屈辱与抗争。
胡成《陇关道》择取西安、扶风、陇州、固关、秦州、巩昌、临洮七个南道节点进行白描,尽管不是全面概括,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关乎宏大历史命题。
历史文化的写作,钻入故纸堆很难出新出彩。只有结合当下的人文地理,才能活起来。罗新《从大都到上都》的写作,采用一边游猎重走,一边嵌入史料和见解的办法,取得了较大成功。
胡成的笔触选取近世历史,距今痕迹明显。但他的写作刻意隐去“我”,而用古道上现今的人和事,对应、勾连历史上的人和事,形成过去和现在的关联,强化了回顾历史的现实意义。这个尝试比较新颖,也比较成功。
推荐人:阎海军
06.
《回归故里》
[法] 迪迪埃·埃里蓬 著
王献 译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年7月
这本书的作者,法国知识分子迪迪埃·埃里蓬身上有两个“标签”——同性恋、小城工人阶级出身。以父亲的死为契机,他回到早已陌生的家乡,对自己的一生,尤其是附着在后一个“标签”上的一生展开了回忆与反思。
阶级话语和阶级分析模式于中国人并不陌生,但当作者以它为视角来分析法国社会和左翼运动,还是能给我们以一定启发和冲击。比如在阅读中,我对法国的“阶级隔离”——社会心理的,社会机制的,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
作者出身平民,他叙述分析了这一身份是怎么样地长久使他感到羞耻,也讲述了他因为这一身份,在选专业,在择业想要去做老师时,受到了怎样的巨大阻挠。后来无意间,他得到机会去做文学记者,又成为作家,和知识分子圈密切交往,最后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学校,获得了大学教职,进入“上层阶级”。而他的出现在电视上,令他的父亲惊讶不已。虽然父亲不喜欢他的“异类”,厌恶他的同性恋身份,但看到他竟然出现在电视中——我想那是上等人的象征——还是激动又高兴,嚷嚷说不许别人拿他儿子的同性恋身份说事。
在书中,作者也展示了理论和政治话语,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动员对于人的观念和认知所能够具有的巨大影响。工人阶级的意识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左派马克思主义及其衍生变种的塑造,反过来,这种理论作为一种认识工人阶级的范式,又深刻的影响了研究者,但许多研究者被这一理论范式遮蔽了,反而不见现实,以至于作者写到,“有些学者只认识工人阶级,而不知工人”。
举例来说,他发现工人一方面以左派自居,但另一方面,却有很多人投票给右派,即使是投票率较高的时候,法国共产党在工人中的选票率也不过30%。现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在很多人那里让位给了外来者——本地人的矛盾,这是极右派国民阵线获得选票的心理根源。对此,作者写到:
“对共产党投票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对极右翼投票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肯定。于前者,投票者与政党的整个支持者队伍,领导人,政治话语的关系,以及阶级身份的契合度都是非常深入而确定的,后者却比较微弱。”
另外,他也观察到了当代工人阶级的被打散与重组:“工人阶级”在政治话语中逐渐消失,结果之一,是过去在左派思想感召下工人世界与另一些阶层,如公共部门职员、教师)等的联系断裂了。新的历史集团形成了,它聚集了大量大群的、散落的、脆弱的贫民阶级、法国南部的退休人员,法西斯主义的军人团体,旧式传统天主教家庭,这一历史集团便在很大程度上与右派势力结合了。
总的来说,这并非一本私人的回忆录,而是坦诚、深刻的自我分析和社会观察。
推荐人:董可馨
南书房荐书往期:
欢迎各出版社荐书,编辑董可馨 [email protected]
  排版 | 李倩钰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