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频道)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幼升小”,上海某小学的招考模式,在网上被曝光:
经过网选、机考、面试3轮后,从8000+个孩子里挑出60个录取!
三轮严筛选后,大约是7‰的录取率,这竞争激烈程度堪比上戏表演系!
讲真,我也是惊呆了!
去年,一张上海幼升小的进阶配置表,已经让大家领略到幼升小的难度了,今年上海的这个招考模式再次刷新了我对幼升小的难度认知!
 怪不得好多家长在自家的娃过了第一轮机选后,嘚瑟个不停,逢人就说,逢圈就晒,那激动程度,仿佛收到了教育局对自己娃的亲切肯定!
很多网友无法理解:不就是个海选么,戏要不要这么多了?
不急,看看下面这些玩转幼升小的“牛娃简历”,你就只会说“服、服、服”了!
牛娃背后站着牛爸牛妈
牛娃A:有一对生物博士妈妈和工程师爸爸
认识了超过2000个字,
会画心肺循环、神经传递等等,
玩手机的方式很奇怪,
喜欢玩微信里的图片推理,
热爱逻辑推理,能编写题目来考家长!
牛娃B:有一位博士妈妈
2岁就会自己刷牙洗澡,
识字量2000以上,
博士妈妈常常被她问倒,
玩24点、数独已经非常娴熟!
牛娃C:有一对复旦硕士老妈和清华博士老爸
出生6个月夺得全省第一
18个月熟背《弟子规》,
3岁就会潜水到水底找钥匙,
10分钟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能和老外用英语聊美杜莎和居里!
牛娃D:有一对高科技人才的爸妈
看过30本书,认字2000个,
独自完成多个大型乐高积木模型,
上海市青少年机关王二等奖,
钢琴二级、中国舞三级、手风琴一级,
理想是:成为爸爸妈妈那样,能回报社会的高科技人才!
牛娃E:有一位超级爱书的老妈
能辨认几十个国家的国旗,
IQ高达141,
围棋5级,
参加了12场全国数学类竞赛,
在华杯赛小中组得到了70分的入围资格!
很多人只注意到了这些牛娃的“牛”,却没有注意到他们背后爸妈的“牛”!
之前我有一篇文写道“一天盯孩子吃饭7小时,一个月喂胖5公斤:父母有多奇葩,孩子就多废柴!”,今天,这些牛娃们的简历则让我们见识到了:父母有多优秀,孩子就有多牛掰!
 精英门庭出精英
豪门最易出贵子
英国纪录片《56UP(人生七年7)》,他们用49年跟踪了一群不同阶层的孩子。
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毕业于名校,依然是精英。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还是身处底层,穷困潦倒。
这部纪录片揭露了一个残酷事实:穷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是穷人,富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
在美国,华裔学生的成绩优异,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美国的社会学家,Min Zhou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家庭。根据调查,他们发现,在美国学术成就很高的华裔二代们,家里都有高素质华裔父母。
这些华裔父母,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尽自己所能地,做有利于孩子学习的努力:
他们既有实力,又有财力,家长们大多很有远见,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进入优等学校,为孩子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拿我们熟知的虎妈蔡美儿来说,她的两个女儿索菲娅与璐璐,双双成为美国常春藤名校高材生。这跟虎妈的教育当然是分不开的。
然而,虎妈本人就是个大写加粗的学霸+高知,她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的终身教授,还有在诸如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任教的经历。
虎妈的丈夫Jed Rubenfeld(美国犹太裔)也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
这样的一对精英父母,教育出两个精英女儿,真是不足为奇!
来,再看一下虎妈彪悍的出身:
虎妈蔡美儿的父亲蔡少棠是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系教授 ,被称为“非线性电路理论及细胞式神经网络”之父
同一个家庭培养出来的,还有虎妈的二妹蔡美文,她曾获得哈佛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任教斯坦福大学。

虎父无犬女,真是对虎妈一家人的完美注释啊!
还记得今年1月份上了热搜榜的90后女孩刘明侦吗?
90后,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堪称中国最年轻的高校院长。她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24岁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26岁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刘明侦家里几代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爷爷是电子科技大学前任校长。
一家好几代人积累下的学识,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就像财富一样由下一代人继承下去,堪称高知版的豪门!
精英门庭出精英,豪门最易出贵子,优良教育也在出现“世袭”现象啊!
寒门为何难出贵子
2017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出了一番让人深思的话: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
我是中产家庭的孩子,家长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能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者很多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这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阶层在世袭,豪门多俊杰,寒门难出贵子!如此下去,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一个字,难!
然而,人的出身又是无法选择的。
难道出身贫寒,就永无翻身的机会了吗?
美国曾有一项著名的实验,研究机构分别找了20个家庭的孩子做长达30年的统计调查。其中10个孩子出身于贫困家庭,10个孩子出身于富裕家庭。
30年后,研究人员惊奇的发现,富裕家庭的孩子,仍处于社会中上层,而贫困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仍处于社会底层,只有一个孩子,成为了一名律师,摆脱了原生家庭的命运。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成为例外的孩子,当年因为家里穷,小孩又多,所以被送到外面寄读了,很少回家,所以基本摆脱了家里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也极少受到家庭的影响。
可见,寒门无贵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思维方式的狭隘,造成的自身驱动力不足。
阶层的固化,并非是由于经济能力的固化,真正的差别,在于思维、价值观以及认知水平的固化。
 贫穷阻碍人们的思维
造成恶性循环
有钱人和穷人思维的差距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写过一本经济学领域的书:《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原书名《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找到答案。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思维带宽”的概念。
所谓“思维带宽”其实也是一种注意力的局限。
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解决生温饱问题,很少有多余“思维带宽”来考虑长远发展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概念,就是“稀缺”。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穷人总是陷入贫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稀缺”心态,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穷人和富人的区别也在于此。
也许有人认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富人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所处的平台不一样,视野也不一样,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本不一样,就好比2017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所说“家长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能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者很多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心态,也即穷人觉得自己很穷的心态,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
因为我没钱,所以我不能给孩子学习方面的支持,不能给他提供更好的教育;
因为我没钱,所以我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工作,没时间去管孩子的学习;
因为我得抓紧时间去工作、去挣钱,所以我没有时间去想更多赚钱的方法;
因为我没钱、没时间,所以我只能避免社交活动,只好让自己的交际圈更为狭窄,缺乏人力资本;
因为我没时间,所以我不能去充实自己,去学习知识和技能,因而无法提升自己;
因为我没有时间,所以我没法考虑以后的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看不见的东西不要来烦我,眼下的事就足够我焦头烂额了……
OK,当你形成稀缺心态时,就等于默认自己是贫穷的,自己是忙碌的,自己是孤独的。一旦形成这样的认知预设,你就会不断重复着贫穷、忙碌与孤独,恶性循环。你所有的创造力,所有的认知能力,所有的执行力都耗在无意义的纠结中。孩子的教育,自然也是如此。
更可怕的是,作为父母,你的这种稀缺心态,会像病毒一样“传染”给孩子。一个天天被这种稀缺心态感染的孩子,从最初就背负了原生家庭赋予的不良心态,事事都消极,事事都有借口去拖延,眼界受限、思维受限,想出人头地,想成为精英,可能吗?
如何冲出“寒门”
刘媛媛,90后,河北邯郸人。按她自己的说法,她的家连寒门都不算,她们家都“没有门”。她的父母是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夫妇,她们都没怎么读过书。
就是这样的她,成为了北京大学法律系在读研究生,《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冠军,出版了作品《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
她的《寒门贵子》演说词,解释了她是怎么冲出寒门,成为“贵子”的:
我妈连小学一年级都没上过,她居然觉得读书很重要,她吃再多的苦也要让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
我一直也不会拿自己跟那些比如说家庭富裕的小孩做比较,说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或者有什么不平等,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平等的。他们有很多优越的条件我们都没有,他们有很多的捷径我们也没有,但是我们不能抱怨。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
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魏祥,甘肃定西人,定西一中毕业。因患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更雪上加霜的是,父亲早在2005年去世,留下年幼身残的他和年轻无助的妈妈。
而正是这样的他,2017年参加高考取得了648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类(数理)专业录取,2017年10月19日,获得“中国网事·感动2017”三季度网络人物。
他的《写给清华的信》让我们看到他是怎么冲出寒门,成为“贵子”的:
钢铁般坚强的妈妈,擦干了眼泪,一如既往,风雨无阻背我上学。
从小学中学到高中,12年如一日,妈妈的背影穿梭于小学中学到高中的大街小巷、校门、教室,好像她从来不知疲倦;
12年的妈妈不仅仅是一名医院上班的护士,更是一位残疾少年求学路上的陪读者,守护神;
12年的妈妈身教残儿志不残,历尽沧桑终不悔;
12年的我竭尽全力,克服身体残障,刻苦求学,完成了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今日以648的高考成绩,给了我深爱的妈妈一份殷殷的报恩之礼,同时也给了不断关心呵护我,鼓励我,培养我的各阶段的恩师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无论刘媛媛还是魏祥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境贫寒、但父母重视孩子的学习、不抱怨、不放弃。这样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也是乐观、坚强、不抱怨、不自暴自弃。
这样的家门,虽然贫寒,却自带贵气!
人无法选择出身,但能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人生,思维不受局限,心态健康,自能冲破阶层的固化!
相关阅读 
亲爱的们,欢迎投稿哦(投稿发至:[email protected],主编微信号:daoshidabai)!稿费1000元起!请勿一稿多投,我们需要:教育教养(3-12岁)、婚姻情感、学习启蒙(3-12岁)、科学喂养(0-3岁)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