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O视角下的世界不再止步于我们认知的边界。它允许我们定义未知,接触未知,讨论未知,营造未知。无论是我们还是世界,都无需被暴力地简化,而可以完满地存在并亲密地交融。

  重  磅  福  利  
感谢轶群为知识雷锋请来
David Ruy
 Graham Harman
Timothy Morton
Ferda Kolatan
Michael Young 
五位OOO大牛

面向100位中国读者举办线上交流会
左起:
Graham Harman 格雷厄姆·哈曼:SCI-Arc哲学与通识项目负责人、杰出教授,2015年被媒体提名为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的在世哲学家之一。
Timothy Morton 蒂莫西·莫顿:莱斯大学英语系Rita Shea Guffey教席,SCI-Arc景观学系访问教授
David Ruy 大卫·鲁伊:SCI-Arc研究生项目负责人,Ruy Klein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Ferda Kolatan 费尔达·科拉坦: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纽约SU11建筑设计工作室合伙人
Michael Young 麦克尔·扬:库珀联盟建筑学院副教授,Yong& Ayata工作室合伙人
回归原点
OOO与建筑学的十年对话 
北京时间 5月17日
上午8:30-10:30
太平洋夏令时间 5月16日
下午5:30-7:30
美国东海岸时间 5月16日
晚上8:30-10:30
活动议程
上半场(1h)
大卫·鲁伊访谈 
(含后半小时与观众互动Q&A) 
下半场(1h)
嘉宾对话:大卫·鲁伊,格雷厄姆·哈曼,蒂莫西·莫顿,费尔达·科拉坦,麦克尔·扬
 (讨论结束后与观众互动Q&A)
本次交流会将回溯至2012年前后,当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被引入建筑学科之时,哲学家和建筑师们之间的对话是如何发生,以及随后的十年,他们如何合作并推动观点的转变。
学术召集人 / 主持人
王轶群
Studio Sequence 创始人
SCI-Arc/GSD
回到原点
王轶群
20世纪以来的建筑学见证了三位哲学家对其的深远影响,从马丁·海德格尔到雅克·德里达,再到吉尔·德勒兹,为学科带来了从现象学到解构主义再到参数化主义的三次变动思潮。此间哲学与建筑学的互动,留下的健康的亦或是负面的影响,评论褒贬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哲学思想,于建筑学历史维度中留下深远印记的同时,定义完成了自身独特而鲜明的进程坐标。
麦克尔·斯皮克斯将建筑学当下所处的时代,描述为后现代主义的尾声中的过渡阶段。其间,作为交流媒介的建筑,开始从已然成熟的数字建造和3D技术中跳脱,并转向对“何为真实”进行探讨。从导向后者的、前所未有的多元路径来看,除却对回归学科,再思类型学,或借力政治等可能性的讨论之外,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隶属思辨实在论思潮(Speculative Realism)的一支对本体论与物进行关注的哲学,开始进入建筑学中“何为真实”的话语范畴——这也暗示出哲学与建筑学的再次联姻,存在着范式转换的全新可能。
2013年初春的南加州建筑学院,美国建筑理论家大卫·鲁伊一场名为"Returning to (Strange) Objects"的讲座, 里程碑式的开启了 “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 OOO)介入建筑学的宣言。这支由哲学家格雷厄姆·哈曼奠基的流派,挑战后康德哲学“人类作为中心凌驾于物之上”的观点,将“世界以物的形式存在,并构成意识之外的真实 ”作为核心命题。其对“物自身独特属性”的强调,与上世纪90年代数字化建筑思潮背后德勒兹哲学推崇的 “物与外部现实的联系“,存在近乎全面的分歧,并由此进入建筑师的视野中。
以大卫·鲁伊,费尔达·科拉坦,彼得·特鲁默,麦克尔·扬,马克·福斯特·盖吉,汤姆·威斯康比六人为代表的美国建筑师群体,率先在学界进行基于OOO的建筑话语和方法论探讨——无论是于西海岸SCI-Arc对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零度建筑(Zero Architecture) , 平面存在论(Flat Ontology)的探索,还是于东海岸Upenn, Yale, 和Cooper Union关于真实的虚拟(Real Fiction),美学复兴(Aesthetics Resurgence)和 疏离感(Enstrangement)等议题的深研, 基于OOO的多元建构,正刻画出当下学科进程的崭新图景。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何时,对建筑学中尚处起步阶段的哲学思潮,无论是进行裁决,还是与之对决,均有失公正并为时过早。回到建筑学中的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当下除设计研究外,由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伦理观和政治立场的渐进展开的话语建构,亦同样重要。因此,本次交流会将从2012年哲学家与建筑师们的合作和对话伊始再次出发,通过问答的形式,回溯以下基本线索(包括,但不限于),进而对当下建筑学与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哲学之间的相互兴趣,争议转向和可能的成果转化着重探讨。
1.转向
2012年前后,美国的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雪城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和德国Städelschule建筑学院等高校,在全球范围内率先于设计课教学中引入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同年,建筑学界关于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的首次主题国际研讨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是何种契机促成了这一系列形式的发生?在该时间节点之前,你们思考的议题是什么?
2.合作 vs 误读
你们怎么评价在当代语境下建筑师和哲学家之间的合作呢?
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建筑师和哲学家紧密协作的时代。如果我们回忆一些先例,彼时的合作模式与现在相比,要松散得多。先前他们总需要中间人这一角色,来扮演哲学家和建筑师沟通的媒介。无论是彼得·埃森曼和雅克·德里达,还是吉尔·德勒兹和一系列致力于参数化的建筑师之间,无处不在杰夫·基普尼斯和桑福·昆特的影子。而当下的南加州建筑学院,似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吉尔·德勒兹和蒂莫西·莫顿带入了建筑学的教学体系。
你们(建筑师)怎么定义自身和格雷厄姆·哈曼(即前文所提的OOO奠基人、嘉宾Graham Harman)以及蒂莫西·莫顿(嘉宾Timothy Morton)的关系,以及你们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跨学科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误读,你们如何理解这个词?如果建筑师误读了OOO的理论,会发生什么?你们怎么评价这种误读的现象呢?

3.学科vs行业
在目前还没有真正“所谓的”OOO建筑的情况下,你们怎么定义OOO建筑呢?这是很多人都喜欢给你们这一个群体贴的标签。
如果的确没有OOO建筑,人们对你们将自己定义为OOO建筑师这种姿态怎么看呢?有没有什么标准或者界限?
你们觉得学科领域是OOO目前发展更好的阵地吗?
OOO在美国学界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你们觉得这对建筑学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们觉得OOO和建筑的碰撞和联合可以生产知识吗?
你们将OOO作为一个工具、一个向导、或者仅仅是将给反参数主义的阵地带来一些新鲜血液?还是说你们认为这将会是建筑学科和行业的下一个核心?
4.工具、路径和方法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它在不同场合的公开讨论中也屡次被提及,那就是:OOO究竟有没有特定的路径、工具或者说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你们中的有些人已经坦白不会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我而言,如果我们将OOO纳入建筑学这个学科的讨论范围,我更期待一些方法学的设定被生产出来。对此你们怎么看?
我注意到你们是将人工智能引入建筑学的第一代人,而且已经有了一些有意思的成果——你们是怎么理解人工智能的?它最终会仅仅沦为工具还是蜕变为学科的核心?
5.思辨和历史
回望OOO十年间的发展,你们是否尝试过做一些有意识的总结?目前,OOO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建筑语境,如果要在这里树立新的学科阵地,你们是否思考过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报名问卷收集的部分读者提问
  1. 理论和设计是如何沟通的?OOO本身对于建筑的定位有很大启发,但是它是如何影响到实践设计的?
  2. 如何看待所谓的奇奇怪怪建筑?
  3. 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是否会导致人之于建筑本体的弱化?
  4. Architecture as the early adopter of new philosophy, to be specific, how the new theory can affect practice, it seems there is a gap between construction  and the theory ?
  5. 如何看待OOO与当下speculative design之间的关系?
  6. 如果有一天人们要生活在virtual environment中, 如何去理解在virtual中的人类生活方式,建筑学本体在OOO视角下如何回应virtual中无视物质性的特点?
  7. 当OOO建筑具有脱离环境和背景的独立内涵和美学之后 那么建筑师的定位究竟在哪里?
  8. 怎么看待在不以人类为中心的设计行为?以万物有灵论向人类解释OOO会不会有违以物为导向的本意?
  9. 海杜克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所进行的一系列创作,其中诗歌创作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请问以诗歌以及其他较为抽象的形式来进行的创作方法对于像建筑设计,这样一种较为关注实体建造的实践活动有什么独特的作用?这一方法又是如何在扩展物的边界(诗歌创作带有着很强的主观色彩,可以极大丰富客观的物质属性,拓展其可能到达的边界)的同时回应物作为其自身的本质属性的
  10. Object的建筑学含义还有哪种可能?
  11. 参数化是未来建筑学的流行趋势么?
  12. 对于OOO导向的设计,我们目前看到的以像模型一样的渲染图居多,这种表达模糊了尺度,材料等因素,的确加强了疏离感。但是如果当这些设计实际建成为1:1尺度的房子之后,我们是否考虑过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保持这种梳理感?
  13. OOO本质上是对物的研究,是一种新的现象学,到现在建筑学界的主要阵地,尤其是ScI-arc,对ooo的应用我认为更多的在于对形式的post-rationalization. 你们怎么看?
  14. How much does OOO relate to Stephen Wolfram's hypergraph (Wolfram Physics Project)?
  15. There is no doubt that OOO should be a topic far beyond time/ space scale- but when we think about OOO in the architecture or urbanism territories, we really cannot avoid scale... How would you thin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ject’ in this topic and scaling/module in our original discipline?
  16. 如何保持对学术的永久好奇?
  17. 低清与高清是否也是某种形式之争,所以低清的手段是否会导向高清的结果,或者反之亦然 另一个问题 哲学或者其他概念的不断涌入是否混淆了我们对于建筑之真的理解,还是因为技术的多样化,可能性是重构的我们对建筑本源理解必要条件,但问题是大多数人只看到了或者学到了图像或者概念的手法,而这背后的缘由与推演则在过程中消失掉了,在现如今大部分的建筑学教育又不能弥补这种缺失的背景下,你们有何建议与指导?
  18. 建筑图像的解构和重构对地域消费主义的回应,以及在目标人群中空间能够达成的预期效果
  19. 请问教授如何看待人们/建筑师基于所谓的美学设置障碍制造切割,以及为展示某种形象而产生替代现实的行为?
  20. 当物成为本体论的导向,所产生的新形式是否一定是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这是否是由于将建筑视作物,将建筑学作为一门抽象艺术,而对建筑进行了过度的简化?
  21. 请问:您对于5G将会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持什么态度?您的角度会带来怎样影响?
  22. 如何理解哈曼的“万物皆无关联”和“背景”?
  23. 哪位哲学家对教授影响比较大?OOO与现今高度线上化的世界的关系
  24. OOO的研究与当代哲学中分析的形而上学有没有区别或联系?
  25. How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if human still have the right to decide the inputs in design phase?
  26. OOO和郭象独化论的一种亲缘性
  27. 许煜的讨论 OOO现在是否能回应海德格尔的对技术的追问,从技术-历史角度理解希腊技术到现代技术的转向
  28. There’re two oppositional propositions in Architecture, a formalistic one and a phenomenological one. I remembr Eisenman once said that you have to be either one of them. Since OOO has been questioning both the notion of essence and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 it seems the architecture discourse influenced by OOO would have a mor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towards those two propositions. Which propositions do you think the architecture of OOO would lean to? If neither of them, what would it be?
  29. OOO怎么影响与建筑学相关的学科吗
  30. 关于哈曼的提问:(1)在您以客体为导向的本体论中,客体不能被还原为主体的产物,高阶也不可被还原为低阶组成部分,正如您所说的,有一个我们无法认知到的“黑暗的物体内核”(dark nucleus of objects)存在。在这里不由让人联想到康德哲学中Sache和Ding的区别,请问对于客体的认知部分和不认知部分和康德的两个世界有怎样的区别呢?(2)进一步而言,正如您的替代性因果(vicarious causation)理论所要表明的那样,诸多客体之间发挥作用的存在方式远多于人类主观意图所呈现的,有些存在方式或许是人类无法意识到的。那么,如果我们的初衷在于在建筑等领域强调认知架构的可变化性、多样性和可能性,那么就需要以可认知性为前提。这样,是否会存在一个不可认知性和可认知性的矛盾,理论初衷和实际内容是否存在龃龉?在您的理论中,是什么方式能够为认知架构的变化和认识多种因果存在方式提供可能的呈现形式呢?(3)您和巴迪欧、梅亚苏都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您也说是在面向对象的编程(OOP)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面对对象的本体论。那么对于海德格尔认为的:唯基于现成存在,才可能用数学上的函数概念来规定存在者的“属性”,函数概念不过是形式化了的实体概念,您持怎样的看法?在您看来,数学、现成存在与实体的关系是怎样的?(4)正如我们所知,海德格尔的工具分析对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您将他对“上手状态”(Zuhandenheit)的讨论从工件扩展到了一切实体的范围。海德格尔的上手存在最终会涉及到世界之为世界的结构,一个意蕴关联的整体。您如何看待这一先行开放的意义整体?
  31. 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存在何种可能?
    ......(未完待续)
参会须知
报名成功者将在开会前一天收到确认邮件,内有zoom会议链接。
  1. 请大家在进入等候室以后将名字改成编号+名字,便于主持人确认并准入。
  2. 会议过程中,观众将被静音,且不能自己解除静音,直到提问环节
  3. 鼓励大家开启摄像头。
  4. 提问方式一(推荐):在聊天区域内发送文字“举手“即可向主持人申请开麦权限,等待主持人开麦并点名后即可提问。请在说话前确认大家能听见你的发言。
  5. 提问方式二:直接编辑问题发到zoom的聊天区内,由主持人代为提问。问题格式不限,中英文皆可,但请注明您是对哪位教授进行提问。
名额有限 北京时间5月16日12点报名截止
扫码填表 心诚者得
本次交流会报名并非先到先得,我们会优先将名额给予对OOO有一定认识的朋友,推荐认真阅读雷锋上一篇讲座文章《物?奇怪的物?回到奇怪的物!》并认真回答问卷后面关于OOO的问题,您将有机会得到教授本人的直接解答
请加小雷锋微信号(gkleifeng),回复“OOO交流大群”入群和感兴趣的人一起学习。
推荐讲座
知识雷锋已整理的OOO讲座——
Ferda Kolatan: In pursuit of the allus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l2ftimSRg&t=601s
Graham Harman: Master clas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3KMDy5gvwo
Timothy Morton: Synthesizer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i-PEnmtIIE
Michael Young: "The Estranged Objec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G06ZTaKG_I
推荐书籍
Graham Harman:
Object-Oriented Ontology 
A New Theory of Everything
雷锋福利
欢迎添加小雷锋,加入“OOO交流大群”,一起学习!
(小声:David Ruy也在群里哦
特别感谢
海报制作:Cooper Union 李天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OOO经典讲座David Ruy "Returning to (strange) object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