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今朝风日好》。
《今朝风日好》
贾平凹 毕淑敏 史铁生等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在李嘉诚的办公桌上,摆着一首他最喜欢的禅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首诗出自《颂平常心是道》,为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
此诗读起来优美简单,朗朗上口,寓意也极为深刻。春天,百花盛开;秋天,明月当空;夏日,凉风袭人;冬季,银装素裹。用心体会,一年四季皆是美景。
其实,风花雪月皆是我们内心地投影。内心欢喜,看什么都是美的;内心哀愁,看什么都觉得糟糕。
李嘉诚把这首诗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意在提醒自己,放下烦恼,一年四季都是好时节。
在《今朝风日好》的一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再喧嚣的人生,也有岁月静好的一刻。”
可谓是对慧开禅师的《颂平常心是道》这首诗最好的诠释。
《今朝风日好》收录了十二位文学大师的作品,有贾平凹、史铁生、毕淑敏领衔,汪曾祺、丰子恺、沈从文、季羡林、傅雷、朱光潜、周作人、郁达夫、老舍联手巨献。
这十二位大师,用二十六篇至美散文诠释岁月静好、人间值得,带领我们重温“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烟火。
人生须有趣,才有生机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人这一生,最要紧的,是活得有趣。有趣的人,不一定非得谈笑风生、博古论今,但至少热爱生活、懂得幽默。
人的一生不容易,对活得有趣的人来说,生活是一道道风景,是一个不断破茧而出的过程;对无趣的人来说,生活是一道道壁垒,是满面愁绪的面容和背负着的沉重铧犁。
被称为“身残志坚的典范”,“轮椅上的巨人”的史铁生,就是一个有趣的人。
在《今朝风日好》中,收录了史铁生的《扶轮问路》。他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在轮椅上坐了三十三年。
他的身体虽是残缺的,但他写出来的文字却是拥有最为健全最为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快乐。
1981年,在史铁生三十岁时,患急性肾衰竭住院治疗,他笑着问医生:“鄙人刑期尚余几何?”医生也笑着回答:“阁下争取再活十年。”
虽然都是玩笑的口吻,但史铁生与医生都明白,这不是开玩笑。他们不过是在用轻松对抗沉重,用幽默消解残酷。
史铁生在住院时,每年透析的费用高达25万。这部分后来有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政府拨款资助。而医药费、辅助治疗费,同样花费不菲。
巨额的医药费,只能靠稿费填补。为了获取稿费,史铁生只能在病榻上艰辛地写作。
他曾跟朋友开玩笑说:“别人请一桌饭花几百块钱,我现在撒一泡尿就得花五百多块钱。”
史铁生在病榻上完成了十几万字的《病隙碎笔》,先后获得“老舍散文奖”和“鲁迅文学奖”。
在《病隙碎笔》中,他已经悟出了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他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祥。刚坐上轮椅时,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
2010年的最后一天,五十九岁的史铁生驾鹤西去。他早已立下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
史铁生的大半生都在轮椅上度过,他的思想踏足过的疆域,却鲜有人企及。在他的文字中看不到他的病痛、虚弱和疾苦。他用赢弱之躯,穿透生死,把中国文坛推向了更深层次。
史铁生说:“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了意义。”
真正有趣的人生,能容得下生命的不完美,也经得起世事的颠簸,将人生的一切都根植于生活。
真正有趣的人生,是勇于对抗时间的冲刷,始终有颗未泯的童心,活得通透豁达,体会到人间值得。
人品,是一个人最好的底牌
在《今朝风日好》中收录了《傅聪的成长》,让我们了解了傅雷在教育孩子上的基本观念是:“把人格教育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
傅聪是首位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东方人,他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的美誉。面对如此优秀的儿子,傅雷在欣喜之余,不忘告诫傅聪:“做人,才做艺术家,才做音乐家,才做钢琴家。”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一个人的人品和学历有关系吗?”
一位网友回答:“学历指个人求学的经历,获得某种学位或证书。可以说明一个人有知识,受过的教育,但不一定人品高。人的道德品格的修养是需要从小培养和学习的。”
对这位网友的观点颇为认同。
五月份,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疫情期间,北京一小区为方便居民取快递,专门设立了快递存放地点,没想到,此举引来了一位有着博士学历的小偷。
这位博士偷快递,并不是因为生活窘迫。他在外企担任高管,年薪40万,比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都要好。那他为什么还要做小偷呢?
博士被抓捕后供述:看到那么多快递堆放在一起,就动了偷盗的念头。而且他越偷越上瘾,共作案17起,偷盗物品21件。
这位博士终究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他的大好前程也毁于一旦。
白岩松说:“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只有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道光年间,曾国藩在给弟弟写信时讲到:“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意思是人这一辈子,只有人品和能力最重要。
好人品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能力却永远弥补不了人品上的缺陷。如孔子所说:“子欲为事,先为人圣。”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己的品质修为。人做好了,事才能做好。
做事先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好人品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个人真正得最高学历,是每一个人的黄金招牌。
朋友,择善而交
在《今朝风日好》中收录了朱光潜的《谈交友》。这位当代著名学者对交友有何高见呢?
朱光潜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他说:“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
朋友是雨中的伞,指路的灯,是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岂能或缺。
在电影《心灵捕手》中的有一对死党,威尔和查克。
威尔是天赋异禀却自甘堕落的天才数学少年,查克是出身低微且一无所长的街头混混。
很显然,威尔拥有查克没有的聪明、天赋、才华和前途。
那么,查克对威尔会产生羡慕嫉妒恨的想法吗?
当威尔说自己想一辈子都和查克厮混在一起,见证彼此成为父亲时,查克不但不感动,反而愤怒地说:“如果20年后,你还住在这该死的小镇,干着盖房子的活儿,来我家看球赛,我发誓,我会杀了你。”
虽然自己的一生枯燥得一眼能望到头,但查克却希望自己的朋友能有更好的人生。
俗话说:“挚友不贵多,得一人可胜百人;挚友不论长,得一日可喻千古;挚友不择时,得一缘可益一生。”
巴金和冰心这两位文坛大师,有着深厚的友谊。
1922年,巴金在老家的园子里读冰心的《繁星》,边读边学写“小诗”。巴金说,那些诗一直印在他的心上,“常常觉得有人吟着诗走在前面”,而他“不知不觉地吟着诗慢慢走上前去。”
冰心和巴金的初次见面,是在20世纪30年代。两人为了共同的写作目的来到北京。巴金的文学热情打动了冰心,冰心第一次见到巴金,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弟弟看待。
后来,在重庆,冰心身体不好,于是,巴金常去探望。得知冰心经济拮据,连年夜饭都成了问题时,巴金便决心推动冰心著作的出版,以缓解冰心经济上的拮据。
巴金的鼎力相助,不仅感动了冰心,冰心的丈夫吴文藻也感慨:“巴金真是一个真诚的朋友。”
即使两人在之后的岁月里分离两地,他们始终惦记着对方,用书信表达对对方的关怀。
1997年,在巴金和冰心相互传递的最后一封信中,冰心说:“巴金老弟:我想念你,多保重!”巴金回信说:“冰心大姊:我也很想念您!”这两句简短的问候,凝聚了两人将近60年的友谊。
冰心和巴金的友谊,已经跨越时代成为如今文坛的一段佳话。
朋友,就像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彼此照亮、彼此鼓励,又彼此相望。
人生无常,且行且珍惜
1931年11月,徐志摩在搭乘邮政飞机从南京飞往北京时,飞机撞山坠毁,年仅34岁的徐志摩不幸遇难。
蔡元培为徐志摩写得挽联是:“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事件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蔡元培的这幅挽联,可谓道尽人生无常,死亡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余生。
徐志摩去世后,周作人写了一篇《志摩纪念》的文章,如今收录在《今朝风日好》中。文中记载,周作人在参加完徐志摩的追悼会后,去书店买了一本徐志摩的散文集《猛虎集》。
徐志摩人生中最后那次去南京时,曾与周作人在路上相遇,徐志摩对周作人说:“还没有送你一本《猛虎集》。”
没想到那一次见面,竟是最后一面。那一次转身,竟是最后的告别。人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幻无常。
李白曾感叹时光易逝,他写下了“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的诗句。
丰子恺在拜访梅兰芳时,也有过“光景不待人”的感慨。
一天,丰子恺去梅兰芳府上拜访,两人初次相见就一见如故。
梅兰芳向丰子恺讲述了香港沦陷后,他是如何在一位日本军官的帮助下脱险的。那位帮助梅兰芳的日本军官在年少时,曾看过梅兰芳在东京的演出,对梅兰芳很有好感。
梅兰芳又讲了他当时身上的担子很重,许多梨园弟子都需要他赡养。还讲了自己当时生活不富裕,房东对他下了逐客令。
然而,当时让丰子恺感触最深的,不是梅兰芳讲的这些事情,丰子恺感触最深的是人生无常。
当时梅兰芳已经五十六岁了,丰子恺感慨:“梅兰芳,今后还有几年能唱戏呢?上帝手造就这件精美无比的杰作十余年后必须坍损失效;而这坍损是绝对无法修缮的!”
与梅兰芳分手后,夜幕正在降临。丰子恺独自在归途中悲叹一声:“哎,恶作剧的造物主啊!”而此时,他隐约听到了造物主告诫世人的声音:“你们的保用年限又短了一天!”
都说岁月无情,其实无情的从来不是岁月,而是没有来得及认真生活的我们。
凡人如你我,能做的不过是时常提醒自己:人生无常,且行且珍惜。
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才应是我们该有的状态。
内心强大,生命自然淡定从容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心大了,大事也能变成小事;而心小了,小事也能变成大事。一个人强大的内心,源于他深谙天命之奥秘,能修得心静如水的淡然。
杨绛便是如此。她历经人生起起落落,依然平静、充实、乐观而不卑不亢地生活着。
文革期间,杨绛被打成“牛鬼蛇神”,受尽各种羞辱,但她依然坚强面对,用强大的内心为自己撑起一片天。
一次在批斗中,杨绛被剃了“阴阳头”,她连夜用女儿剪下的辫子制成假发,跟往日一样生活。被派去洗厕所时,她也不感到羞愧,把厕所清洗得一尘不染。闲暇时,她还在厕所里看书,自得其乐。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
用这句话来形容苏轼再合适不过。
苏轼的生活状态,不是被贬官,就是奔走在被贬官的路上,他的出仕之路是一条屡遭贬谪的路。
苏轼,虽然饱受命运地摧残,却是个超越世俗精神的巨人。
他被贬到黄州时,没有钱买肉,只能买点羊骨头。他把羊骨放在火上烧,撒上调料,吃得津津有味。
生活拮据,他就开垦了一块地,和农民一起耕作。
被贬到黄州三年后的一天,他跟着农民去买田,路上遇到下雨。别人都跑着去避雨,而他却不急不燥地走。
当云收雨歇,阳光照在脸上,苏轼若有所悟,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定风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再多的风雨,也不能影响苏轼内心的豁达,虽穿着竹杖芒鞋,也依然走得从容洒脱。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能直面困境,战胜心底的恐惧,学会尽人事听天命。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能从最低处的生活里,活出最高级的优雅。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了。对于这个栏目,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意见,欢迎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水木君说”,在文章的留言区跟我互动。我会挑选最优质的留言,每期送出一本好书。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这本书,点击下方图片,可以直接购买。晚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