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当前首都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可掉以轻心。在全球疫情不断加速蔓延的态势下,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首都北京,疫情防控在短期内完全结束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较长时期处于疫情防控状态,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继续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死守、精准防治。
消息一出,北京人民心态原地爆炸。毕竟我们身处历史之中,没有抗日神剧开上帝视角告诉你“八年抗战还有一年就结束了,再坚持一下”,在一场仿佛看不到头的持久战里,人人都有烦心事——生活何时能恢复正常,自己会不会失业,企业还能不能维持……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和广大师生一样比较关心什么时候开学。为此和同事们打了好几场赌,今天把关于开学时间的一点思考写在这里,不见得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疫情防控常态化,不等于社会停摆常态化。昨天发布会的第二段话被很多人忽略了:“全国范围内和北京市基本阻断疫情传播,疫情防控总体可防可控可预期,现在是在确保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复产复工、全力以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窗口期,要紧紧抓住,不可错失良机。”所以防控疫情的措施还要维持,出门还要戴口罩,进出还要测体温,入京隔离检疫得继续,但社会正常运转也得尽快推进。这是讨论问题的大前提。
第二,复学难,难于全面复工。复产复工,并没提复学,因为学校作为一个特殊场景,人口密度大,从硬件条件来说,只要复学,学校里社交距离根本无法维持在一米以上,像办公室轮流值班一样轮流上学也不现实。所以复学的优先级一定排在复工之后。更何况北京至今也没实现全面复工,这一点看看早晚高峰之后的路况就可以确认。也许全面复工后家长无法在家看孩子的问题日益凸显,复学压力就会逐渐增大。
第三,学校防控疫情压力最大的场景还不是上课,而是吃饭和住宿。大家或许可以戴着口罩上课,但显然不能戴着口罩吃饭、睡觉。有两个以上的人都摘下口罩的瞬间,就是病毒传播的危险时刻。但不让学生在校吃饭、住宿,家远的学生有现实困难没法克服;就算能隔开安全距离,轮流吃饭,住宿的问题也很难解决。
第四,如果大家都确保不携带病毒,以上担忧就不存在了。可是无症状感染者就像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悬在头顶,而北京对输入病例就算严防死守,总难免有一二漏洞——比如最近那个隐瞒病况拖过隔离期回家变重症的病例,一旦这种意料之外的传输链条延伸到学校,显然压力山大。总不能每天在校门口给所有师生做个核酸检测吧?
第五,偌大个北京,无论中小学哪个年级先开学(先不论大学),总会有目前在外地(特别是在湖北)甚至外国的师生。我知道各学校都已摸过底,但无论是谁,回京14天的隔离期是跑不了的。所以想要开学,先得确保他们回来,开学前一定要留足准备期。数数日子,从宣布开学到真正开学,恐怕还有一段等待。
第六,复学也要分年级,毕业年级肯定优先,其次中学,再次小学,大学生和幼儿园估计会享受同等待遇。道理也简单,孩子年龄越小,防控难度越大,毕竟小孩子难管;而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一起回来防控压力不是一般的大。目前大学普遍已经线上开讲新课,这学期就这样过去也未可知;中小学4月13日起课程也要上新,估计总得持续一段时间——这个“一段”到底多久,要看疫情发展走势。但高三终究要参加高考,虽然北京与湖北一样时间未定,但总不至于像东京奥运会看齐,而且大概率不会在家备考到底。只要高三能复学,其他年级晚一点也复学有望。
第七,上面都是分析客观形势,最后说一点个人判断。疫情发展至今,全世界大流行已是事实,现在大家多少还寄望于夏天的烈日与高温能让病毒销声匿迹,但若是新冠不同于SARS,不惧高温,我们恐怕真的要做好和病毒打持久战的准备。持久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严防死守,杜绝一切可能造成疫情传播的场景,直到转机出现——比如疫苗和特效药问世;另一种是在尽可能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冒一点风险,让社会恢复相对正常运转。具体选择哪种策略,怕是要医学专家仔细分析利弊,由最高领导层来决断。
至于北京何时复学的问题,我猜或许可以把上海视为样本。毕竟上海同为国际化大都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其实并不小于北京。但上海的高三年级要和全国高三学生一样在7月参加高考,所以复学指日可待。如果上海的高三年级复学后证明,在长期无本土病例有输入病例的地方,学校场景防疫形势相对可控、安全,上海中小学其他年级就可以陆续复学,有上海的样本在,北京复学应该也更有底气一些。
题图来源︱theasad121
历史链接
——今日补刀——
上海:讲道理,我也是国际化大都市,还帮北京分流了不少国际航班,怎么论特殊情况时,除了湖北、北京就不算上我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