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稿。
人生第一次,这好像是真心话大冒险里的必备内容。初恋初吻初夜,酒局上的常见梗,每个成年人都说过的真话或假话。
事实上,人生处处都有第一次,远不止初恋初吻初夜这样乏味。我记得小时候看《童话大王》,郑渊洁就曾连载过一个随笔系列:100个第一次。内容无奇不有,从第一次动手术到第一次吃人肉——其实是胎盘——简直是童年阴影,让我印象深刻到今天。
不知道央视编导们是不是和我有同样的童年记忆,于是就有了《人生第一次》这部纪录片。
我是个教育工作者,所以朋友安利我先看了第三集——《长大》。这是一个发生在云南漭水中学的故事,一所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学校里,老师居然在带着孩子们写诗。
这是一个反常识的教育故事,但最先吸引我的,是镜头里那幅绿水青山的画面。你懂的,这个春节在家里憋太久了,每天看着窗外永远不变的那棵树,格外地想出去玩,想看不一样的风景。
但我知道,城市人这种对乡间田野的执念,也不过是一场叶公好龙。走马观花或许可以,把你扔进山里一个月,就会乏味到想要逃离。毕竟那里没有院线,没有演出,没有咖啡馆,没有博物院,没有一切现代都市的文化生活。可还有很多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他们的孩子,也要在那里接受教育,尽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可也孕育着走出乡村的希望。
然而,对于乡村学校来说,现实是很残酷的。你看镜头里的孩子都很可爱,读诗的时候眼睛都闪闪发光,但成绩恐怕不会像诗一样美好。孩子们要么家庭贫困,要么是留守儿童,“漭水中学的811个孩子,只有一半能够考上高中”。漭水中学校长说,考不出去的孩子,留下来种茶、干农活,要不就去外地打工,他们所面对的未来就是这样。
纪录片后半程的主角,12岁的初一女孩穆庆云,爸爸早逝,妈妈远在广东打工,过年都不回来。她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在漭水中学读书,姐姐上了大学,在楚雄念免费的师范——这已经算是跃升了一个阶层。比起知乎里“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精英式焦虑,这才是最真实的中国民间生活。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还有学校把诗歌课当作必修课,而且不是为了考试给学生讲诗经乐府诗唐诗现代诗,是带着孩子们去写诗,去感受诗歌的美,塑造完整的人格。这些老师从不强行灌输一种理念,而是用专业的教育方法去启发孩子。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画面,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山上采风,每人拿一片叶子,卷成筒状,当作望远镜一样远眺,透过云层,透过大山,去观察这个世界,然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把想到的内容写成诗。
即使在北京上海最好的中学里,学生也未必能有这样的教育体验。
这样写出来的诗,会是千古名句吗?不会。但这些很稚嫩的句子,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孩子心里,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不知会在哪里发芽。
纪录片里,“是光诗歌”公益机构的创始人康瑜带着孩子们围坐在篝火旁,让大家讨论十年后的自己会成为怎样的父母。一个男孩说自己“想做一个像大海一样的爸爸”,康瑜老师让他转过身,大声地读给大山听;一个人独自生活在老家的穆庆云说:“十年后,我希望做一个自私的妈妈,把自己的爱留给自己的孩子。”因为她觉得妈妈把太多的爱留给了姐姐。
等篝火燃尽,课堂散场,穆庆云在台灯下还是接起了妈妈的微信视频通话,短暂的沉默后,小姑娘和妈妈说:“妈,我给你读一首,我写的第一首诗歌。”
孩子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
白云是蓝天的孩子
路灯是黑夜的孩子
母亲去广东的时候
我把我的鞋放在母亲鞋的旁边
因为
我是母亲的孩子
视频那头,妈妈落泪了;视频这头,穆庆云也哭了。一首诗,母女达成了沟通与和解,一颗小小的诗歌种子发了芽。
这场乡村学校里的诗歌教育实验,并不会改变什么客观存在的现实。但通过诗歌,这些孩子的青春变得不那么庸常。他们的校长说,哪有学校不想提高升学率的呢?考大学不考诗歌,但是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
是的,诗歌或许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有可能改变一个人。
最近世事纷扰,很多人爱转这么一段话:
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果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
且不论这段鸡汤的逻辑如何,鲁迅的棺材板能不能按住,至少当大家在讨论一个具体问题时,搬出这么一段话,显然是在让讨论失焦。即便是“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那也要问问自己平时是否做到,而不是在社交媒体上喊喊口号。
起码,漭水中学的这些老师,这些支教的志愿者,真的做到了。他们才是真的在努力改良这个社会,“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长大》的最后,校长拜托公益机构从北京请来壁画艺术家,把孩子们的诗画到墙上。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顿时觉得这个校长好牛逼,应该拿马云公益基金会的乡村教师奖,后来上网一查,漭水中学校长于春云还真是马云乡村校长计划的被提名者。马云爸爸搞教育还是蛮认真的,希望这样的乡村学校、这样的校长能多一点,再多一点。
题图及插图来源︱知乎@蜻蜓队长
历史链接
——今日补刀——
终于混到了能给同学的作品写推荐的年纪。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