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瑞幸咖啡召开战略发布会,发布智能无人零售战略,推出无人咖啡机“瑞即购”(luckin coffee EXPRESS)和无人售卖机“瑞划算”(luckin popMINI),将咖啡的场景继续无限延伸。
这一消息并非横空出世。早在半年前,就曾有媒体曝出瑞幸正着手布局无人零售,推出无人咖啡设备,而彼时,瑞幸并未过多回应。此次发布会上,瑞幸创始人兼CEO钱治亚解释道,瑞幸用了一年的时间在研发无人咖啡机,所以大家目前看到是“瑞即购”二代。钱治亚表示,瑞幸目前这台机器是国内最豪华的,也是最贵的无人咖啡机。
这台被描述为“最豪华的无人咖啡机”采用瑞士进口的Schaerer咖啡机,原料采用IIAC金奖咖啡豆和新西兰安佳牛奶,由WBC大师拼配。瑞幸表示,无人咖啡机可以提供与门店相同的购物体验,可通过App下单到机扫码取餐,饮品品质和口味都与瑞幸咖啡门店标准相同。不只是大师咖啡,“瑞即购”还能24小时提供小鹿茶、热巧克力、牛奶等热/冰饮产品。
而“瑞划算”则是主打“线下买到电商价”,不仅售卖瑞幸出品的果汁、咖啡、坚果、零食等产品,还把百事、雀巢、路易达孚等国际食品巨头们的商品摆上了货架。钱治亚表示,无人零售终端机将覆盖办公室、校园、机场、车站、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和社区等各个场所,与现有的瑞幸门店网络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钱治亚在发布会上还同时公布了瑞幸的最新数据,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瑞幸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完成年初“开到4500家”的计划,其累计交易客户数已超过4000万。截至2019年12月29日,星巴克官网显示,其店面数量为4100家左右,分布在中国内地168个城市。
也就是说,瑞幸用了两年时间扩张的门店数,已经赶超了在中国深耕了20年的外资咖啡品牌,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从公司成立之初,瑞幸就以“蒙眼狂奔”的战略在整个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这家成立于2017年10月的公司,在2018年全年的营收为8.41亿元,净亏损16.19亿元。然而仅用了短短20个月,在外界还在对其颠覆传统的打法议论纷纷之时,瑞幸赴美上市,此后仍旧不改快速开店的战略,不断挑战着公众对这个行业的想象。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此前曾回应称,瑞幸的狂奔是真的,但是并不是蒙眼。瑞幸咖啡的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因此,更准确的说,这是一场深谋远虑的“闪电战”。
而2019年11月14日,瑞幸终于宣布门店开始盈利。截至其2019年9月30日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5.416亿元(约合2.157亿美元),净亏损人民币5.319亿元(约合744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人民币4.849亿元。同比亏损9.7%。
虽然亏损在缩减,但是不到三年的时间,瑞幸咖啡已经烧掉了数亿美金,而此次将矛头指向无人零售市场,也被业内分析师认为是有意缩减扩张成本的举措。瑞幸咖啡无人零售省去了高昂的人员和装修费用,并大幅减少了租金,拥有比小店模式更优的成本结构。钱治亚也透露,无人零售相比较门店而言,有一个特点是资产更轻,没有门店那么重的装修,同时机器也比较灵活,随时进厂、随时调整,不受场地的限制。另外一个特点是可以离消费者更近,机器不仅可以摆在大堂、办公室,可以摆在很多地方,可以使服务更加贴近消费者。
招商证券零售业分析师周洁认为,瑞幸是用高端咖啡打开用户心智,长期来看更像线下的“京东+711”,无人零售战略中的“瑞即购”和“瑞划算”作为定位现代企业办公室的标配,是瑞幸迈向711的尝试之一,作为零售行业品牌和渠道逐渐融合的鲶鱼代表,瑞幸SKU更少,更容易应用最新的技术,长期看好瑞幸为零售行业带来的技术迭代所创造的价值。
但是周洁也表示,瑞幸无人零售的布局会面临一定的挑战,主要在需求、技术以及成本控制。需求层面看,涉及到B端客户需求的挖掘,以及存量替代的问题;同时无人零售对技术能力和其他成本项的增加,是否能通过高效驱动售卖从而实现覆盖,目前还无法验证,长期仍需待观察。
撰文:邹宇萌 编辑:贾文彤
可点击下方图片订阅最新杂志!
◆ ◆ ◆  ◆  ◆  
点击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立即获得关于TA的更多信息!
港铁 |特朗普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