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彩绘描金佛里堡号商船纹盘
观复博物馆藏
上篇从一艘商船,延伸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历史。荷兰是个小国,在一般人看来,她除了风车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著名的东西。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小国家,在世界史的教科书上都会记上一笔。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兰霍恩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牌匾
或许很难相信,17世纪春风得意的“海上霸主”荷兰,当年竟是被逼出来的。逼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上一届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西班牙。
所谓“日不落帝国”,是指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的经济及政治强国。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 CharlesV 1500-1558)就霸气地论述道:“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由于领土广泛,所以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疆域上,称为“日不落”完全不夸张。
16世纪50年代 提香·韦切利奥(Titian Vecellio 约1488/1490~1576)查理五世肖像画
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
面对强大的西班牙,荷兰努力抗争,赢得了“八十年战争”的胜利。至此终于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于1581年正式成立了荷兰共和国。虽然争取到了独立自主,但经济上却频频遭受西班牙的打击,贸易限制那是家常便饭,出航的船舶还经常被阻截捕获。
就在独立前夕的1580年,于东南亚贸易中处于优势的葡萄牙也被西班牙给吞并了。荷兰无法再与葡萄牙正常贸易,同时还要躲避西班牙与葡萄牙的袭击。为求生存,只能开辟自己的航路。
1617年 亨德里克·科涅里茨·弗鲁(Hendrik Cornelisz Vroom 约1562~1640) 荷兰西班牙海战图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
在1595至1597年的航行中,荷兰成功完成了本国与爪哇岛、哈桑丁之间往返的航程,几家公司也和东南亚地区建立了商贸关系。但多家商社同时在东南亚进口香料,导致进价高腾;回到荷兰后,又是因为同样的商社竞争,导致售价降低。而就在荷兰本国商家互掐的时候,外国的竞争者也没闲着。在1600年,英国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来拓展与亚洲的贸易,此举无疑是加剧了荷兰难题。
在内忧外患之际,约翰·范·奥尔登巴内费尔特(Johan vanOldenbarnevelt 1547~1619)提出将国内的商社团结起来,一同应对国际竞争。这位“荷兰独立之父”主导创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之后的荷兰“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也是“瓷中画”系列外销瓷的源头所在。
荷兰海牙奥尔登巴内费尔特铜像
回顾荷兰的奋斗简史:在15世纪末期,荷兰致力于造船业,其商船总吨位也是世界第一,占欧洲四分之三。阿姆斯特丹成为了荷兰,乃至世界的经济中心,每天停泊在其港口的船舶就多达两千多艘。16世界末,在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击败后,海上霸权开始易主,资本雄厚的荷兰随即崛起。17世纪,荷兰凭借强大的商船队,为各国运送物资,垄断了航运业,享“海上马车夫”之盛名。
1650~1674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订制青花盘
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藏
在18世纪时,荷兰与下一任“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冲突不断。同时荷兰国内对于亚洲货品的需求量大减,导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济出现危机,在1799年12月31日宣布解散,辉煌的时代就此终结。
荷兰阿姆斯特丹复制版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
康有为在《条陈商务折》指出:“英之得美洲、澳洲,荷兰之得南洋,皆以商会之故”。指出了商会,也就是东印度公司的重要性。荷兰之所以能凭借海运与经济实力成为“海上霸主”,与当初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强势逼迫是密不可分的。正是被逼到无路可走,所以才另寻出路。这一寻不但打通了商路,还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由此而兴盛的交易和殖民,铸就了史上最繁荣的荷兰。
观复文物摄影:观复胡胡
往期文章链接:
点击图片,听马霸霸讲国宝故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