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代码、跑程序、Debug……
要说谷歌、微软、脸书、Airbnb等著名的硅谷公司的码农们还有什么相同之处,你很难想到,答案竟是---他们都开始喝同一种咖啡了。但有意思的是,这个咖啡却不是开遍美国街头的星爸爸,也不是近年新晋网红咖啡蓝瓶子,更不是席卷了中国各大商场的瑞幸咖啡,而是一款名叫Verve的小众咖啡。究竟是什么让程序员们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呢?
原来,相比于码农们墨守成规、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Verve为他们实现了每一杯咖啡都不尽相同的高端用户体验。比如最近,Verve推出的一款极具轻奢气质的罐装咖啡,通过快速冷冻并注入氮气保鲜的方式,极大地保存了咖啡庄园的气息。与此同时,随着咖啡爱好者们越来越开始关注咖啡豆的来源以及它们的烘焙工序,同时也更愿意在烘焙过程精致、口感质量上乘的咖啡上花钱,这就带来了第三次咖啡浪潮,也被大家称为咖啡的3.0时代。而Verve的诞生就和这个咖啡3.0时代紧紧挂钩在一起。
说起咖啡3.0时代,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美国咖啡历史上的前两次浪潮:第一次掀起浪潮的是速溶咖啡Folgers,而第二次浪潮的主人公则是街头速食咖啡,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星巴克、Dunkin’ Donuts等。
要说这第三次咖啡浪潮的兴起,Verve Coffee的创始人Ryan O’Donovan和Colby Barr毫无疑问堪称是其中的弄潮儿,他们一心想要打造轻烘焙、可持续,高质量和还原真实感的精品咖啡。
Ryan O’Donovan和Colby Barr是一对从大学时期就“臭味相投”的咖啡知己。一次偶然的机会,Colby开了一间酷酷的咖啡馆,然而这第一年的经营却异常艰难。刚满三十岁的Colby在生日当天,看着手头杂乱无章的生意一筹莫展。如何购买咖啡豆、如何经营店铺、如何进行人员调整……这些对于Colby来说难得跟噩梦一样,却莫名吸引着他为之疯魔。并且,他有了更大的野心---要开一家自己烘焙咖啡豆的咖啡馆。
可是,光有雄心壮志是远远不够的,那该怎么办呢?很快,Colby便想到了自己的好友Ryan,这个曾在星巴克、Peet’s等著名咖啡公司工作、并且在工作时都会自带冲泡咖啡壶的咖啡怪才。于是Colby立马找到好基友,告诉他自己的计划。
一个热衷于开咖啡店的人和一个喜欢喝咖啡的人在一起,果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两天后二人便摩拳擦掌开始为咖啡店寻找合适的地点。Colby原以为他们的第一家咖啡店会开在伯克利、奥克兰或者旧金山,然而,Ryan这个咖啡怪才却有了更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把咖啡店开到圣克鲁兹(Santa Cruz)去,那儿可以冲浪、户外运动,生活简直充满激情。Colby将信将疑地同意了。
2007年,Ryan和Colby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小镇圣克鲁兹(Santa Cruz)创立了第一家Verve Coffee,正式开始了他们的咖啡事业。由于不是加盟店,两个好基友不得不事事躬亲,费尽心思地去打造一家与众不同的咖啡店。为此,Colby在Ryan家的沙发上睡了整整一年。Ryan的妻子也对他们的事业表示大力支持,作为一名公立学校的老师,她拿出自己的年薪作为创业资金,这对于Colby和Ryan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作为一个咖啡爱好者,Colby几乎品尝过世面上所有的咖啡。但在多次品尝后Colby逐渐意识到,咖啡的口感是可以在不同形式下变化的。于是Colby开始学习有关咖啡的一切文化。
Colby生长在北加州一个种植酿酒葡萄的家庭,因而从小受到家庭农业种植的熏陶,熟知关于土壤、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产业链发展的内容。他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咖啡产业链上,提出咖啡豆直销的想法,将高海拔的咖啡豆直接输送到客户的面前,加以轻度烘焙保留咖啡的果香和柑橘味,口感更加干净而香甜。
忠于原味是Verve坚守的咖啡精神。Verve将咖啡消费者和农民通过自己联系在一起,打造出一个超越距离,语言和文化的开放式咖啡平台。通过从农场直接购买并从产地直接递送的方式,Verve的顾客可以直接品尝到产地直销的庄园咖啡。而农民从中可以100%获得回报,这为农民们增添了种植咖啡豆的信心。
不仅如此,两人把咖啡机放在了前台,将咖啡店打造成了一个开放式厨房,这在当时的咖啡行业里是个首创。Verve的咖啡吧台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吧台。在这里,所有的员工都是咖啡领域的“专家”,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咖啡豆,选用不同的咖啡机,咖啡壶,咖啡豆用量和水温。甚至,他们还能对咖啡知识信手拈来,无论你想问他日晒和水洗咖啡豆的区别,还是该买哪一种咖啡豆,都能满足你的好奇。
起初,Colby有些担心他们的咖啡是否能受到市场的认可。很快,他的顾虑便随着一群纽约游客的到来消除了。这群游客将充满精心烘焙的Verve咖啡豆带回了东海岸,送给了在纽约开咖啡馆的朋友。这批从源头到加工全都是精心特制的咖啡豆口感更加清爽、自然,深受纽约人民的喜爱,不久Colby和Ryan迎来了第一个150磅咖啡豆的大订单。
紧接着,Verve的目标瞄向了离他们不远的硅谷。随着第三次咖啡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追求更高端更精致的烘焙咖啡模式,来体现公司对员工工作品质的保证和承诺。硅谷巨头谷歌成了他们的第一个B2B的大客户。
如今,在Verve的订单中, 有百分之六十来自于硅谷这些科技公司大批量的订购。至此,Verve Coffee如同火箭一般蹿到全国咖啡销售业的前头,从一家只有6名员工的咖啡店,成长为全球闻名的拥有150名员工和11个分店的咖啡企业。
目前,Verve已经在洛杉矶、旧金山等地开拓了11家分店,另有三家分店开在日本,并且为400多家餐厅、咖啡店和零售店提供咖啡,Verve更是一举成为了硅谷诸多科技公司的咖啡供应商。
在美国的咖啡市场上,星巴克和Dunkin’ Donuts仍占据着第一和第二的龙头地位,精品咖啡市场的快速增长却逐渐成为美国咖啡工业的亮点,这其中就有风靡一时的网红咖啡Blue Bottle。作为手工咖啡馆的商业化标杆,Blue Bottle一直被奉为“咖啡界的苹果”,可谓红透了半边天,2014年便已开出了19家门店,随后进行过两轮融资共计拿到了4600万美金,在当时就已经被估值数亿美金。作为来自北加州的两大精品咖啡代表,Verve和Blue Bottle凭借不同于其他加盟品牌、忠于原汁原味的直营模式而受到追捧。而这两位几乎是同一时期开始创业、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同学”也在暗暗较劲。
起初,Blue Bottle并没有把Verve放在眼里,因为无论是店面数量还是知名度,后者似乎都远远不及前者。然而,Verve却像是一个不紧不慢的智者,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每一颗咖啡豆都要烘得精致,每一家店都要开成精品。
或许是Blue Bottle太“轻敌”了,短短几年间,Verve悄悄地获奖无数,先是被GQ评为人们一天中最重要的饮品,到了2013年,又拿下了咖啡界的奥斯卡奖---美国最佳食物大奖中的最佳烘焙商。如今,更是受到好莱坞明星的青睐,带起了一场Verve咖啡风潮。凭借这样一股专业服务的精神和追求精品的态度,Verve也收获了一众铁杆粉丝,甚至于Facebook、Netflix、谷歌等大公司都纷纷将它定位为企业咖啡。
国际市场上,Blue Bottle和Verve也是齐头并进。在日本东京新宿NEWoMan百货的一楼,你能看见Blue Bottle进进出出的客人,而Verve却不惧劲敌偏偏开在它的楼上。不同的是,Blue Bottle选择在日本当地种植咖啡豆,而Verve坚持每周从美国直接空运咖啡豆到当地。更有意思的是,Verve不仅把匠人精神植入咖啡烘焙中,它的门店里还销售着各种适合居家使用的冲泡咖啡壶,并在官网上用影片一一详细介绍这些机器该怎么使用。不仅如此,围绕主打优雅与舒适的品牌,从衣服、帽子、杂志、帆布袋等一系列Verve周边产品也在不断延伸。
无独有偶,以互联网和便捷性为特色的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席卷了北京、上海等各大商场百货。随着诸如此类的精品咖啡扎堆出现,速食咖啡时代渐渐地消失光芒,第三次咖啡浪潮逐渐开始壮大影响力。
我不得不承认,这种从种子到杯子的精品追求是一份典雅而奢侈的享受,而要维持高质量的咖啡品质,这番成本也不容小觑。二十到三十美元不等的一包咖啡豆价格阻挡了一部分消费者群体。另一方面,尽管第三次咖啡浪潮已经到来,第二代速食咖啡仍占据着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份额,散发着巨人的余热,这对于着眼打造完美用户体验因而拓店速度不快的精品咖啡品牌来说也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最后,想象一下,小小的咖啡豆经历了一场环球的旅行,从埃塞俄比亚高地到你餐桌前,你是否会爱上这样的咖啡呢?
带你遇见未来的第一视频账户
微信:chuangyemeiguo
微博:创业美国
知乎:陈一佳
《创业美国》节目视频
优酷、腾讯、财新
搜狐、乐视、网易

搜索:创业美国
短视频
微博、微信、秒拍
今日头条
搜索:三橙视频
《创业美国》节目音频
凤凰、蜻蜓、喜马拉雅、多听

合作联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