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部新闻办、简书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怎样才能把这次治理工作做好?治理会不会影响小区配套幼儿园以外的民办园?
教育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1. 《通知》下发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媒体统计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普惠园会缓解“入园难”和“入园贵”问题。但也有个别自媒体误读为“民办幼儿园将退出历史舞台”,怎么看这个问题?
国家一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园。2010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提出:
要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民办园。普惠性幼儿园既包括公办园,也包括普惠性民办园。
从现实看,各地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同时,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2017年,民办园数量占幼儿园总数的比例已接近63%,但民办园总量中普惠性民办园只有43%左右。
要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的目标,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必须继续按照公办民办并举的要求,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同时,积极扶持和引导更多的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但不是要求所有民办园都要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举办者可以选择办成营利性幼儿园,满足家长不同的选择性需求。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民办园不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相反,政府还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积极引导和扶持更多的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2.这次治理工作会不会影响小区配套幼儿园以外的民办园?
小区配套幼儿园是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必须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属于一种公共教育资源,应当面向大众提供普惠性服务,但这一政策在很多地方没有得到严格落实。这次主要是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不到位、建设不到位、移交不到位、使用不到位等问题进行治理,非小区配套幼儿园不在这次治理范围之内。举办者在小区之外其他场所举办的幼儿园,可继续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定依法依规办园,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3.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治理涉及多个环节,情况也不尽相同,怎样才能把这次治理工作做好?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家门口就近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做好这次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扩大城镇普惠性资源,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入园远”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老百姓幼有所育期盼的一件大事。这次治理涉及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和办园等多个环节,《通知》对各环节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作要求。考虑到各地各园的情况不尽相同,《通知》明确要求:针对摸底排查出的问题,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按照“一事一议”“一园一案”的要求逐一进行整改。
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细化政策措施,涉及到一些具体操作性问题,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规定,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意见,确保治理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教育部、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指导。同时,推动各地落实《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和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保教质量和普惠实效的动态监管,让老百姓的孩子不仅“有园上”、“上得起”,还能“就近上”、“有质量”。
别让"普惠"政策成为中国幼教走向平庸的开始
来源:简书
近年来,一个概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尤其是幼教政策制定者和孩子家长们的视野,这个概念就是:普惠性幼儿园。这当然是个不错的概念,可以很好地回应由来已久的“入园贵、入园难”的社会关切;同时,顺应总书记的号召,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有关部门对普惠园的思路大体如下:
限定“普惠园”收费标准,且普惠园占比80%;
给予其适当补贴;
小区配套园必须办成普惠园(因为配套园被定义为公共资源,而事实是大多数配套园是开发商按市场价拿地并建设,政府没有出钱)。
但估计,在相当长的未来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收费标准被限制得很低,国家补贴也很低(双低)。
这个政策显然是针对民办园、尤其是民办园中有品质的那部分园。因为公办园收费已经很实惠,民办园中办园条件相对薄弱的园收费又都不高。因此,这一部分园就成了老百姓反映“入园贵”的主要心理依据。
但如果沿着“入园贵”这条线索往深处探究,就会看到许多被忽视的真相:
“贵”是比较出来的。
家长在择园时,首先会在公办园和品质与之差不多但价格贵出几倍的优质民办园之间做选择。毫无疑问,最直观的结论就是民办园太贵,优质又便宜的公办园数量又很少,而大多数家长又不愿意把孩子送到条件不太好、但价位较低的非公办园。
"入园难、入园贵"的说法当然就有很大的群众基础。而价格远低于价值的公办园正是这一现象的暴风眼。
因为仅仅硬件达到同样品质的教育,如果由民办幼儿园来提供,他们必须承担的成本就跟公办园有天壤之别。
“入园贵”的说法貌似有理有据,但事实是,对于大多数民办园尤其是非集团化的单体民办园而言,“贵”并非牟取暴利导致的“贵”,而是实施优质教育的基础成本本身就很“贵”,且完全由举办者承担。
主要成本包括:场地租金;场地装修;员工工资、保险、福利;幼儿和员工的餐饮;实施教育的日常成本,即教育过程中需要的所有硬件和软件成本,如教具、游具、玩具、器械等硬件,如讲座、过节、游学、生日会、运动会等活动;
员工尤其是教师的学习成长;预留发展基金;提交风险保证金;水、电、气、暖、物业、维修、更新等项目……对公办园而言,这些成本全部由政府承担,甚至政府拨款都用不完。
对大多数民办园而言,这些成本支出却占到了其收费总额的80%以上(少数天价幼儿园除外),而这还是针对那部分经营良好、基本满员的民办园才是这样(对于新开园和经营状况不好的举办者基本都是度日如年)。
而这样的园所多是进入良性循环的结果:举办者不唯利是图,舍得在教师成长、教学支持、硬件建设、餐饮食材等核心领域持续投入,吸引来孩子,孩子在这里成长得很好,又赢得好口碑,生源有了保障,可持续的维护与投入也就有了保障……这样的举办者往往也很看重声誉,而这也恰恰是所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命门”。
事实上,没有几个投资者会傻到只为攫取短期暴利而透支品质;也没有几个家长会傻到愿意持续为华而不实的东西买单。 
我想说的是,目前大多数民办园的价格和价值是基本相符的。因为总学位已经供过于求,招不满孩子的幼儿园占比已经相当高了。
因此,民办园早就进入价值竞争的时代。所谓“贵”,是数量占比小、资源浓度高的"公办园"衬托的结果,因为根据国情,之前国家对公办园的定位是“示范引领”,而非普及性。
民办园、尤其是那部分经过长期优化已被家长认可的高品质民办园,承载着中国幼教的半壁江山,是结构性的需要;
同时,也是这个行业的活力和希望所在:因为这个群体最有向前探索的动力和态度;
因为他们有灵活的机制和广阔的创造空间;
因为他们有最强的学习动机;
因为他们中大多数是因为情怀和使命留在这个行业——如果为了更高更快的回报和更轻松的生活状态,没有几个人愿意长时间留在这个压力很大的行业。
而时间和家长的考验,恰恰是对这个行业中坚力量的最好筛选——那些一个人、一个园、没有资本支持、没有快速回报、苦苦支撑到今天、终于赢得家长认可、赢得一席之地的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应该被鼓舞,而不是被“普惠”。
很显然,针对这个群体的"普惠园"的政策最直接的结果很可能使这个群体和他们举办的园所归于平静,并最终归于平庸。因为他们中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小区配套园,势必面临被普惠:即收费受到限制,补贴少且附加管制;
而优秀的教师、优秀的管理、优质的环境、优质的食材、丰富的教具、丰富的活动……没有一项是不需要大量投入的。如果让他们退出配套园场地易地重办,更是致命一击:首先社会上适合办幼儿园的场地很少,而自建场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无此实力。
如果普惠政策针对民办园不是采取自愿原则(尤其是使用配套园的那部分),而是强制性的,那么这几乎是掐灭这个行业里最绚烂的光焰!因为他们提供的教育也是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孩子们最想要的教育,也是倡导“创新创业”的祖国最需要的一片教育土壤。
否则,“入园贵”的抱怨也许偃旗息鼓,但家长会不会在面对“失去活力、平庸甚至充满体制弊端”的幼教现实时再次选择教育出走,在择校路上造成新的拥堵呢?!
其实,还有一个不应忽略的事实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有相当比例的群体愿意为优质教育买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低价和普惠。
如果无视这个现实,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是盲目迎合、追求政绩,势必会在满足一部分人“获得感”的同时,剥夺了更多人追求实质(而非低质)“获得感”和追求“高品质、多元化”教育的权利。否则,就是对公民教育权利的裹挟和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试想,能把“给谁补、补多少”的权利攥在自己手里,不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权利吗!
而真正能更好使用这些资源和补贴的人,又不能决定什么,岂不是公共资源的折腾和消耗吗!并且,为权力寻租创造了新的巨大空间。
坦率地说,其他领域的改革都有试错的机会,但教育没有!否则,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国家富裕了,想为人民谋公平是好事,也是追求进步的应有之举。
如果想找到真正公平彻底且不造成无谓的伤害的解决之道,倒不如借鉴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直接以教育券的形式,按家庭适龄幼儿的数量直接补给家庭——那怕这个孩子不上幼儿园,而是采用“在家教育”、“散养”、“共养”等小众化理念。
因为并不是所有孩子被送进了教育机构就必然获得真正的成长;
也不是所有教育机构都有能力提供孩子需要、滋养生命的教育。因此,应该给家长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味追求毛入园率或者园所数量,以完成政绩。
更多关注我们提供的政策品质和教育品质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否相辅相成,而不是低价但平庸同质!倘如此,那真是孩子和国家的灾难。
好文!必须点好看
往期精彩回顾
商务合作,寻求报道
人物专访,投稿
扫一扫加小编微信
扫一扫关注灯塔EDU
灯塔EDU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除非实在找不到),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原作者不同意请联系微信:qq94864510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