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恐怕是每个华人家长的愿望。到底要不要送孩子来加拿大留学,留学前又应做些什么准备?
而作为家长,有不少中国精英竟然能舍弃国内辛苦打拼的一切,为了孩子选择移民。
有华人移民来加,很多人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来关注一下:中国和加拿大(美国)的教育方式,究竟哪种更适合孩子呢?
一位中国家长早前来探望在加拿大留学的孩子,回国后她写下了这样的感想,“这次去我的感受是中国很多孩子和家长,都没有做好留学将面临的学习、以至生活等准备。导致很多孩子迷失方向,如果家长了解到留学孩子的真实情况,一定欲哭无泪。”“孩子在国内从小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裕环境,突然改变,这的确是个坎。”
尽管如此,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年龄不断下降,将仍会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国学生和家长一直向往着西方教育体系,而且有越来越多中国人现在担负得起留学费用;另一方面,加拿大教育体系为弥补本地生源日趋减少,大力吸收海外留学生,于是供与求之间找到了契合点。
华裔家长看中西教育
一位早年移民来加拿大的华裔妈妈告诉记者,她不认同北美的快乐教育是一场“骗局”。
她以自己的孩子为例:“我的两个儿子,中学大学都是在温哥华读的。他们的学业并不像文中说的那么紧张,我也从来不逼他们。但是小儿子读书时全考满分,工作两年后还去读了博士;他哥哥毕业后工作单位很不错,做了很多年后又辞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挺快乐。”
按照这位华裔妈妈的说法,在加拿大养孩子,自己没有太逼孩子,孩子也自由发展没有太大压力,最后都实现了人生梦想。
记者之后又随机采访了几位华裔妈妈。一位妈妈感慨:“还是加拿大更适合养孩子!”
这位妈妈告诉记者,大儿子在中国上的小学,“压力特别大,每天写不完的功课,各种抄写,非常紧张。感觉这边还是更人文一点。”
她指出,论基础教育,加拿大的小学生能学到的知识是比不上中国孩子的,但是,“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小学阶段,孩子从学校学到的最珍贵的东西应该是知道如何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兴趣、培养领导力等。这一点加拿大的小学就做得更好。”
不过,她也承认,到了中学阶段,孩子们也会相对紧张,“这边的孩子从小也会参加各种兴趣班,钢琴、滑冰、游泳……都很忙碌,到了中学阶段,面对升学压力,成绩不能掉,也会参加补习班,而课外活动也要继续,他们也就更忙了。”
斯坦福博士一针见血
其实,中西教育比较的问题关乎大家对教育目的的看法。
一位清华校友、北京邮电大家经纪管理学院院长阚凯力谈过他的看法。阚凯力清华毕业后去了斯坦福大学,接受了中西两地的教育。
回到中国任教后,他在接受访谈时直言:“现在的学校教育太功利了,上小学是为什么?为了考一个比较好的中学,上中学又是为什么?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上大学为了什么?为了将来考研,然后出去能找到一个挣钱多的工作,或者是铁饭碗的工作。”
他在访谈里还提到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许多弊端,抨击许多大学校园已如公司讲的全是一个“钱”字。不只是大学,提到幼儿园,他也痛心疾首地说了一个故事:一位毕业生送3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哭闹着、在门口抱着妈妈的腿不肯进去。这时幼儿园阿姨出来,孩子一下子爬起来,擦干眼泪,对阿姨说:“老师,我来了,可想你了!”
旁边的家长看着心惊:这么小的孩子,竟已学会说假话、拍马屁了。他怎么变成这样子?
阚凯力说:“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环境里生存。”
在访问的最后,他提到了另一位“海归”朋友的事。在国内办了十几年的公司,而且颇为成功。但是最终还是带着全家离开了中国。
问及原因,这位精英人士的答复是:“为了孩子。”
海归朋友说,不为孩子将来成名,但要他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快乐的人。
这席话,道出了温哥华多少华裔家长的心声。
不应对孩子要求太多
罗敏华的儿子是在上海读重点初中和高中,高中最后一年她已经决定不让孩子参加中国的高考,而是要考托福,直接申请外国的大学。结果,孩子高三的下半学期就一边完成高中的学业,一边读了一个托福训练班。结果他的托福考出了600多分,被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ry)顺利录取,毕业后又在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读了研究生,现在已经是一位成功专业人士。
罗女士总结她的经验就是,在几个关键的选择上做对了:
她认为国内家长不应对孩子要求太多,不要一下子给孩子建立几重目标。有家长一边要孩子学业突飞勐进,一边还要尽快融入西方社会,语言过关等等。其实只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够了,即顺利读完高中,进入大学。一些家长奢望孩子能尽快融入主流,其实这绝非住到西人家庭或与西人交往就能办到。其实所谓主流,如果自己能在此立足,并生活得很好,谁都可以是主流。西人寄宿家庭未必如中国家长想象的那样,在孩子语言不好的时候,就更难做到与外国人沟通,容易挫伤孩子的信心。在生活方面,尤其是饮食上,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很难改变,孩子未必能适应西人家庭的饮食。
空巢家庭愿分享经验
谈到她为何要做寄宿家庭,她表示之前看到中国留学生柳乾的案例时,就非常同情中国留学生和家长,日前又看到报道,有留学生反映西人寄宿家庭男主人看色情片的事情,引起大家的议论。
她觉得自己是教师出身,现在又是空巢家庭,加上有自己孩子留学的经验,应该能做好这个事情。
“留学中介只说好不提坏”
王女士的孩子目前正在多伦多教育局一所高中就读。在半年的时间里,她与孩子一起经历了许多磨难,才发现出国远非之前想象那般美好。之前听在国外的人说国外如何如何好,其实是报喜不报忧。加上留学中介也都是只说好的,不提坏的一面。现在孩子已经在国内退了学,即使想回国,为了面子,现在也不好再回去了。
王女士称,在目前的留学生监护问题上,许多家长都反映存在很多问题。她认为加拿大政府只顾大量招收中国留学生,为了填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却没有人真正管理后续接待上的事情。尽管教育局有专管留学生的工作人员,但最多只能给学生提些建议。王女士认为应该有这方面的专门机构,负责留学生的接待,出了问题也应有监管。
两种教育方式最大区别
在中国和在加拿大受教育,分别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有教育专家指出,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在这种发现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国教育多为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
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再如教学过程。西方教育大多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
对于学生的疑问,通常会鼓励学生自己去图书馆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认真听讲、记笔记,牢记课本答案,这是一种单向性的灌输式教育。
36个关键词对比的背后
有关中西教育的对比,另外一位曾保送北大、后又在美国三所大学分别获得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的钱志龙博士,今年就发表过一篇在网络上火爆一时的热文《熊掌和鱼:略带偏见的中西方教育比较》。
他通过自己亲历的跨文化教育经历,用36张图及关键词总结出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文章里面或许有一些不全面的部分,但很多概括还是比较到位的,从某方面来说,的确能引发家长的思考。
中西教育之间的差别,更多是一种思路和方向的差别。中国和加拿大(美国)的教育方式,哪种更适合孩子,其实也会因为对教育的看法不同而不同。
本文旨在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思路或选择,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健康的成长。
大家都在看
部分内容来自:易加网、加西周末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